嗨玩手游网

崔蕾:“批”和“改”是两个概念

我们学校语文老师们有个打趣的段子——“这世上最痛苦的事是批作文,比这更痛苦的事是这周的作文还没批完,下周的作文又来了!”

真是毫不夸张地说,批作文几乎是所有语文教师最为费时、费力、费神的事。大多数学校都要求老师对学生的作文 “精批细改”,认为批得越精、改得越细,对学生帮助就越大。很多老师都锻炼出了一种习惯成自然的“积习”——看到收上来的一堆作文,就忍不住拿出红笔,就像医生拿着手术刀,对学生的文章大动干戈,想着要怎样快些铺满自己“耕耘”的痕迹。从错别字到布局谋篇,一字一句,毫不放过,只求旁批、尾批、眉批齐全,直到把自己改到头昏脑涨、心烦意乱。

其实,我很不赞同这样“事倍功半”的做法。你看,老师既要“批”——自己发现问题,又要“改”——自己解决问题,到最后老师训练了自己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更为可悲的是,这样的批改方式,让学生感到,老师才是评改作文的主角,是这副重担理所当然的主要承担者;而他们是配角,只是整个评改工作的一种补充,一种陪衬,甚至是一种点缀。这就使不少孩子形成了一种坏习惯,对自己匆匆草就的作文不检查、不修改,甚至不愿意再看一遍,就马马虎虎地交差,因为在他们看来那不过是“老师的事”;拿到教师评改完的作文,面对密密麻麻的红色印迹,有时他们也只是瞥上一眼就丢之大吉,因为他们认为那是“老师的意见”。 费力至此,学生却不能认真体会老师的批改,对作文能力的提高毫无裨益,真不由让人可悲可叹!

我自认为是个“懒”老师,不该我做的,坚决不越俎代庖。在我看来,作文批改本身就含有“批”和“改”两层意思,我们应该把“批”和“改”分开来,自己负责批,学生负责改,“批在筋节上,改在要害处”, 让学生自己“悟”到有修改的必要,又得斫轮之法,那才算是“批改”到点子上。

对于学生的作文,我历来是每篇都看,但是“只批不改”。我习惯批三点:一是全文简评,迅速读一遍学生的作文,给文章作一个简要的尾批,或给三两个眉批,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二是画一些有特定含义的符号,如增添符号配合数字,让孩子在作文本右侧空白处,将写得不具体的地方进行补充;横线加问号,提示语句不通,需要斟酌等,以此来提示学生自己去推敲、修改。最后是文中的明显病句、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等等,则随手改正或标示出来。

刚开始发下作文本时,学生往往目瞪口呆,天哪!这作文本上怎么这么多1、2、3和空白横线、以及圈圈点点,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告诉他们,现在需要完成作文的重要一步——修改,把那些在三年级孩子看来稀奇古怪的符号,细细给他们讲解,告诉他们这是老师对他们作文的点评——下面圈圈,就表示“你写得太棒了!”;旁边问号,说明老师没有读懂你这句话;用了“V”字符号,上面标注了号码,请在本子右边空白处,找到相应的符号和横线,那是告诉你,这里写得太简单,还需要补充一些内容,文章才具体……

刚开始,孩子们叽叽喳喳,觉得很新鲜,然后也很头痛,因为他们除了能订正两个错别字,实在不知道该从哪里改起。这时,我欢迎他们前来“咨询”。“老师,这儿该怎么改呢?”“老师,还能添点什么内容呀?”……前来问的孩子络绎不绝,这时候,你不用怕麻烦,因为作为“被咨询者”的我们,正好顺势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授学生以“秘诀”,让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主动去练“修改功夫”。

很快,一个学期过去,班级至少一半以上的孩子不用再来问询了,发下作文本,如果遇到各式各样的修改符号,他们就能应付自如。而对于还有一些修改能力比较弱的孩子,我也不急于告诉他们修改方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去请教那些“入门”的学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不少孩子会凑在一起相互切磋,有的提议这里应该加上一些细节描写,有的认为那里要换一种表达方式,往往你一言我一语,作文改得八九不离十,甚而会出现不少妙语,让我也不由赞叹。我鼓励他们自己修改,这样孩子们互相评赏作文、探讨其中得失,会帮助更多的孩子体悟写作之道。如果不来我这儿“咨询”,能根据我的批示,将作文修改妥帖的学生,我则给予加分或是升个等第的奖励。这一下,孩子们劲头都很足,发下作文本,都抢着看评语,分析批注,一旦过关,喜不自胜,简直把修改作文也变成一件乐事。

万事开头难,若是你不怕麻烦,在三年级时做个来者不拒的“咨询师”,能坚持此法进入高年段,那么恭喜你,孩子满师了,你则更为轻松了。这时,班级里的作文已经可以一半“师批生改”,你只用采用学生熟悉的符号,圈划勾勒,让学生按要求去改。这样不仅节省时间,速度翻倍,而且“井掏三遍出好水,文改三遍添新意”,学生作文水平也大为提高。还有一半作文,你可以让孩子相互批改,经过这几年的熏陶,孩子们眼光见长,由于站在批改者的角度,更能从作文中寻找到问题。千万不要怀疑他们的能力,孩子们会模仿老师的语气、风格、符号特点等等,将同伴的作文改得有条有理。等到看到经同伴批改后自己的作文,由于孩子们已体验到了什么叫“字字句句皆心血”,对于被修改过的地方,即使一个标点,一个记号,也会认真地去推敲琢磨。认为别人改得好的,往往点头赞许:“哦——”地一声,恍然大悟,后悔自己当初没能看出来;认为别人改得不合理的,往往还要同批改者争得面红耳赤,有时争论不下,还要拿来请老师裁决。可见重视的程度与前大不相同。

前教育部长蒋南翔就曾说过:“一个教师是交给学生已经猎取的猎物好,还是交给学‘打猎’的猎枪并授之以方法呢?我以为给学生的‘猎物’不管多少,总是要吃尽的;而把‘猎枪’交给学生并授之以打猎的方法,他就永远取不尽,用不完了。”因而,我们不能只埋头于“精批细改”,而不传授学生作文修改的方法,作文的批改应当是由教师的“批”与学生的“改”共同完成的一种创作活动呀!

(本文选自《教作文有窍门——作家老师的58个建议》,崔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1)

更多攻略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