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探索中国上古时期的年表

二里头遗址 资料照片

《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 科学出版社供图

西周青铜利簋,利簋上面的铭文记载了武王克商的信息。科学出版社供图

“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终于能向整个项目组、向社会、向广大人民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了。”在科学出版社举行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新书首发式上,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长舒了一口气。

记者见到,这是一本黄褐色的厚重大书,封面上印着西周青铜“利簋”,546页,共计83.6万字。

为了这本厚重的大书,不少人从青春年少熬到鬓髭皆白。于是,这本署名为“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的大书,不仅浸润着200余位专家的年华与心血,更象征着中国学者孜孜以求、不懈探索自身文明历程的态度与精神。

久违了,这份答卷

为什么会有“夏商周断代工程”,以及这份随之而来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

这要从中华文明的特征说起。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具有独立起源的古文明之一,延绵流传、从未中断。然而,我国古书上记载的上古确切年代,只能上推到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的开端——西周晚期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再往前追溯就存在分歧。这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古史研究中的重大缺憾。

究竟有没有夏代?夏、商、周三代的分野在什么时刻?千百年来,历代学者不断努力解答这个问题。然而,由于研究材料和手段有限,一些关键点上始终没有突破。

“20世纪初,疑古派率先对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史研究方法提出疑问。随后,以田野调查和发掘为特征的中国现古学建立,取代了传统的金石学研究,为夏商周文明的探索开辟了新途径。计算机发明后,天文历算进入了前人无法比拟的快捷精准时代。核物理引进考古学领域后,碳-14测年方法的应用对年代学研究是重大推动。”李伯谦回顾。

据悉,碳元素是生命的基本元素之一。具有放射性的碳-14元素随着光合作用进入生物体内,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衰变(经过5730±40年衰减为原来的一半)。当生物死亡后,体内的碳-14得不到补充,只能按照规律进行衰变。因此,根据生物遗骸体内碳-14减少的程度,可以计算出生物死亡的年代。只要获得可靠的样本,就可以推断生物死亡时距今的年代。

随着年代数据校正手段的提升以及加速器质谱法(AMS)的出现,碳-14测年对高精度测量以及对微量样品的测量成为可能。由此,对商周历史纪年分歧作出科学的判断,重估整个中国古代文明的时机来临了。

1995年,系统科学、系统工程及控制论专家,时任国务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的宋健倡议,“组织科学界联合研究中国古代纪年问题”。次年5月16日,被列为“九五”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宣布启动。

作为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大型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方法充满了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交织的魅力。

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仇士华告诉记者:“研究途径主要有两条。第一条,对传世文献和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进行搜集、整理、鉴定和研究,对其中有关的天文、历法记录,通过现代天文计算,推定其年代。第二条,对有典型意义的考古遗址、墓葬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期研究,做必要的发掘,取得系列样品,进行常规法和AMS法的碳-14测年。”

于是,一个统摄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古文字学、历史地理学、天文学和科技测年等学科的“超级”学术工程诞生了,参与人员是来自全国32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文博单位的200余位专家。

作为一个学术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于2000年结题,并发布了《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给出了西周列王年代、武王克商年份、商代后期武丁以下王年、夏商分界界标、夏代始年等结论。

那么,从“简本”到这本编修而成的“繁本”报告,结题后的20多年,专家们做了哪些工作呢?

“对夏、商前期和西周考古遗址进行进一步发掘,为先周文化和西周考古文化分期和编年提供新材料;建立河南龙山—新砦—二里头—二里岗考古年代序列;进一步深化殷墟甲骨分期研究;校验西周王年和金文历谱。”李伯谦答。

李伯谦回忆,根据简本写就的繁本报告初稿其实出来得很快,但将初稿交付给专家组,根据专家组意见对工程的9大课题、44个专题研究成果进行全面补充,“时间就漫长了,大约从2005年进行到了2016年底。”拟出版的报告交给出版社时,时间已是2017年。经过对内容进行全面且精心的核实与校对,科学出版社才小心翼翼地将这本书交给大众。

因此,这份久违了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是对“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全面综合与总结,较为系统地反映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和重要新进展。

穿越历史的迷雾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总目标,是制定出一份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三代年表。

具体而言,有四个目标:其一,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包括西周早期、中期和晚期前半段共10个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其二,商代后期武丁以下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其三,商代前期,提出比较详细的年代框架。其四,夏代,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

“我们所做的就是穿越历史的迷雾,给夏、商、周的历史与分界划‘线’。”仇士华这样形容。

关于西周,文献记载颇为丰厚,而出土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无疑是划定王年的有力支撑。因此,工程专家们对西周列王在位时间的研究,内容颇为丰富。

关于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之后的王年,学术界已有定论。共和之前,含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厉王,工程均给出了“拟年长历表”。

其中懿王元年的推定,较有代表性。古本《竹书纪年》有“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的记载,学者们认为,“天再旦”是一次日出之际发生的日食,“郑”在西周都城镐京附近的华县。根据现代天文学方法,经对公元前1000—前840年的日食进行全面计算,发现只有在公元前899年4月21日的日食,可以在西周郑地造成“天再旦”的现场。由此,懿王元年被推定为公元前899年。

《史记·周本纪》中有这样一段惊心动魄的描述:“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武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距武王”“纣师皆倒兵以战”“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

这段描述,便是“武王克商”。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武王克商的年份,无疑是最引人瞩目的谜题之一。它是商与周的分野,象征着一个王朝的终结和另一个王朝的开始。

先辈学者也曾对这一年份做出探究,所依据的主要是“历术推算”“证诸文献、金文历日”“累计王公之年”“回推天象”等方法,报告中以表格形式列出了44种推断。

“夏商周断代工程”主要依据的,是对丰镐遗址出土器物进行常规及AMS碳-14测年,与此同时,根据典籍记载进行天文推算,最后与青铜上的金文对照,得出最终结论。

丰镐遗址位于今西安市西南郊沣河两岸,是文王迁徙定下来的都城,一直沿用到平王东迁洛邑,作为都城的历史贯穿整个西周。

为了获得该遗址翔实的分期材料,承担“夏商周断代工程”“丰、镐址分期与年代测定”的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沛西工作队,在当地进行了多次发掘,其中两个地层为考古学上划分商周界限提供了理想依据。经过对相应地层出土器物进行测年,武王克商之年被限定在公元前1060年—前1000年之间。

专家组在梳理了《尚书》《汉书》《国语》等典籍以及利簋上的铭文中关于武王克商的天象记载后,发现了“岁在鹑火”“岁星中天”等关键信息。根据天文计算逐层筛选,提出了武王克商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044年或公元前1027年三个方案。因公元前1046年与西周金文历谱衔接较好,也符合典籍中的多种描述,因此判断,公元前1046年为武王克商之年。

依照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的思路,报告中专家组给出了一份“夏商周年表”,三代积年如下:

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一定会有质疑,但我们坦然面对质疑。争议本身,也是学术向前发展的标志之一。”仇士华说。

中华文明从未断裂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刘庆柱看来,“夏商周断代工程”极其重要的一环,在于建立了有科学作为依据的夏代基本年代框架。

报告显示: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宫殿、墓葬和青铜冶制作坊,出土了青铜器、玉器、陶器、石器和骨角器。依据对出土文物进行常规碳-14测年,二里头遗址第一期在公元前1780—前1708年之间,第四期在公元前1557—前1512年之间。

专家组认为,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出土遗物来看,二里头遗址都已经发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当为一处都邑遗址,其延续时间,和典籍里提及的“斟鄩”作为夏代都邑的历史相符合。而且,学界对二里头文化是否代表了整个夏文化的发展过程尚无定论。换言之,二里头尚不是最早的夏文化。

依据典籍里关于夏代积年的记载和天文推算,以及对登封王城岗、禹州瓦店、新密新砦等遗址出土的文物进行AMS碳-14测年,“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夏代始于公元前2070年,终于公元前1600年。

这一结论,是对“夏代是否存在”等质疑的回应。

刘庆柱回顾,国际学界长期对中华文明存在偏见——在19世纪传教士足迹遍布中国时,他们认为中华文明是“西风东渐”的成果;在中国本土发现彩陶器后,他们认为彩陶是域外文明输入中国的成果,直至夏鼐先生证明河南的仰韶文化早于甘肃的齐家文化,彩陶并非从新疆、甘肃输入中原,这种观念才被推翻;在甲骨文发现之前,西方并不承认商代的存在;在甲骨文发现之后,又以没有发现更早的文字为由,否定早商和夏代的存在。

中国现古学百年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对自身文明不断发掘、证实,不断体认的过程,刘庆柱感慨。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文明形成特色、走向繁荣的重要时期。因此,建立夏商周年代学“标尺”,于古文明研究的意义不言而喻,于建立对中国文化的认同而言,意义也不言而喻。

“从现有的知识体系来看,工程使用的方法是科学的,得出的结论是公允的、值得信赖的。”刘庆柱强调。

因为常规碳-14测年、AMS碳-14测年、天文学推算、金文历谱推算、典籍印证等方式相互结合,是多重证据法的运用,是可以重复的,可以被证实或者证伪的。而可以重复、可被证实或者证伪,正是科学的特征。

“‘夏商周断代工程’,为我们展示了一种科学的方,对中国考古学、历史学等社会科学的建设,起到了好的示范作用。”刘庆柱说。

李伯谦说,他们希望,对夏、商、周文明的研究,能继续深入下去。对于国内外同行的学术意见,他们给予认真关注。对于新发现、新观念带来的认识上的突破和新的研究前进,他们寄予热切期待。

(本报记者 韩寒)

怎么能快速记住六十甲子呢

写个晦涩难懂的东西,六十甲子。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东西绕不过去,就是六十甲子,六十甲子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术山医命卜都联系紧密、

别看六十甲子只有120个字,记忆起来真的挺痛苦的。

单纯靠背诵,真的很折磨人,什么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为何一会儿又成了甲戌乙亥丙子丁丑了呢?

每个字和每个字都不挨着。

六十甲子最开始是古人匹配天干地支进行计年计月计日的一种方法。

天干是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这二十二个字单纯记忆很好记,比如天干,过去老先生讲封神演义,截教一出来摆阵,阵型必然是这样的:

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

这种东西不用太记忆,只要听过一点评书都能记住。

十二地支也很好记,有口诀。

有个叫王力宏的大师创造了一首可唱可念的口诀歌,用来记忆十二地支倍好用,歌诀是这样的: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这就是十二个生肖。

我每次看到这十二个字,脑子中回想的都是电音唱腔。

有个相声演员叫岳云鹏,他在一档节目中推算嘉宾属什么,就是靠着这首歌诀,这首歌诀如果唱出来效果更好。

天干地支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黄帝战蚩尤,蚩尤死后流血百里,血液到处流动不凝固,人们很惶恐,黄帝于是斋戒沐浴,祷告天地,上天降下十天干十二地支组成方圆大阵,镇住了流动的血液。

皇帝命大挠氏将十天干十二地支配成了六十甲子,方便人们计日,指导天下臣民从事生产活动。

天干地支最初是模拟的是世间生物从生到死的状态:

甲:草木初生。

乙:枝叶柔弱。

丙:太阳光很足。

丁:草木壮实,人成年了。

戊:茂盛。

己:作物长得很高大,

庚:更的意思,秋天收获了,更等来年。

辛:作物入仓库,有了粮食的味道。

壬:妊的意思,阳气潜伏地下,万物怀妊。

癸:收藏,萌芽 的意思。

十二地支也是相同的意思:

子:草木种子在土中吸收水分。

丑:草木的种子在土中萌芽。

寅:草木的种子破土而出。

卯:日照充足,万物欣欣向荣。

辰:万物快速生长。

巳:作物生长的很茂盛,就像夏天的草木一样。

午:作物高大丰满。

未:作物开始有了果实的味道。

申:万物已经长成了。

酉:作物长成,到了收割的时候了。

戌:草木凋零。

亥:天地冰封,寒冷到了极点。

天干地支原本就是为了指导生产的,后来被赋予了各种意义。

最简单的比如计日。

原本天干是用来计日地支用来计月的,但是每月有三十天,天干计日的弊端是每月都有三个天干重复。

比如有人约白袍同学去打猎,说好甲日上山,但是由于没说清是这个月的第一个甲日第二个甲日还是第三个甲日,白袍第三个甲日去山上,发现伙伴被老虎咬死了,白袍同学痛心疾首,如果你跟我说清楚是第一个甲日来,咱俩这会儿没准都穿上虎皮裙了。

所以人们想了把天干地支搭配起来计日的方法。

天干十个,地支十二个,天干地支搭配起来,最小的公倍数是六十。

于是有了六十甲子。

因为有了六十组不重复的序号,可以用两个月每天都不重复。

这样计日的好处是,在古代如果有人约白袍去打猎,可以直接说咱庚申日去山上打猎啊,白袍就可以准确的定位是哪一天。

后来古人编纂历法,六十甲子被应用于计年计月计日甚至计时。

六十甲子虽然只有二十二个字,但是记忆起来真的没那么愉快,绕的人头晕脑胀。

但是中国传统很多学问,偏偏又绕不过这二十二个字。

比如传统数术中查空亡,就必须熟悉六十甲子,才能很快找到那个空了那个亡了。

比如,有人说自己命里缺金,就是看这人出生时候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的五行属性,然后知道他是缺啥。

大街上那些收三百五百的起名馆,往往会根据人命里缺的东西,给起个带这种五行属性的名字。

比如我们看有些叫啥鑫的,很可能就是命里缺金,白袍同学认识一个人,因为缺金直接给自己起了个金行的名字,满满都是金。

白袍同学开玩笑说,你这名字也不太好,金行里都是别人的金子,你拿不到啊。

有人问,记忆六十甲子有规律吗?

其实也有。

只要你熟悉天干地支,对这二十二个字倒背如流,那么六十甲子不记也能应用。

六十甲子起源于甲,有个很著名的数术叫奇门遁甲。

就是找寻隐藏起来的这个甲。

六十甲子以甲开头,六个甲是一个循环,每个循环叫一旬,只要找到这一旬的中的甲,其他干支顺排就可以了。

六甲是哪六个呢: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从子开始接一位为一旬的旬首。

当然你也可以从寅开始到子算是逆排六十甲子。

记住旬首,六十甲子就能应用了。

当然还有一个高大上的记忆办法,就是背六十甲子纳音歌,歌诀不长,三十句每句七个字,二百一十个字记住六十甲子还能记住纳音属性,这是买一送一的好生意。

背会了这个歌诀,你可以冒充大师,时不时的来一句:甲子乙丑海中金,顿显高大上让别人对你的敬仰如同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六十甲子的歌诀是这样的:

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

戊辰己巳大林木,庚午辛未路旁土。

壬申癸酉剑锋金,甲戌乙亥山头火。

丙子丁丑涧下水,戊寅己卯城头土。

庚辰辛巳白蜡金,壬午癸未杨柳木。

甲申乙酉井泉水,丙戌丁亥屋上土。

戊子己丑霹雳火,庚寅辛卯松柏木。

壬辰癸巳长流水,甲午乙未沙中金。

丙申丁酉山下火,戊戌己亥平地木。

庚子辛丑壁上土,壬寅癸卯金泊金。

甲辰乙巳覆灯火,丙午丁未天河水。

戊申己酉大驿土,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桑柘木,甲寅乙卯大溪水。

丙辰丁巳沙中土,戊午己未天上火。

庚申辛酉石榴木,壬戌癸亥大海水。

文:薛白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