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曹操到底姓什么?曹?夏侯?还是秦?以正史为准并没有歧义

曹操到底姓什么?

这个问题一直有争论。尤其是《三国演义》把曹操给弄成了一个白脸奸诈的形象,各位看官更是希望曹操不姓曹。曹操爷俩改名换姓,成了一个宦官的子嗣,弄上这么一个大污点。才能让各位看官的心里觉得舒服解恨。

大伙儿痛快了。那么事实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正史是否支持这样的结论呢?

咱们接着往下聊。

曹操姓夏侯的来历

这事情最早见于三国时期不知姓名的吴人所做的《曹瞒传》。但是这本书现在已经散失。要不是裴松之在注《三国志》的时候有所提到,引用了《曹瞒传》相关内容,今人恐怕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本书的存在。

裴松之在《三国志》注中写到:

吴人作曹瞒传及郭颁世语并云: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於惇为从父兄弟。

太祖说的就是曹操。

这里说得明白,曹操的爹是夏侯氏的儿子,还是夏侯惇的叔叔。曹操与夏侯惇是叔伯兄弟。这就是曹操姓夏侯的最早出处。

光看这个书的名字就那么的不靠谱。这与现在的娱乐板块的消息差不多,比朝阳大妈的真实性差远了。看看就行,看看就行,别当真。

还有一本《世说新语》记载了一些曹操或正面或反面的事情,更别当真。这就是一个小报消息的合集。根本没有什么可信度。

至于更晚的《三国演义》,这个大家都懂的。

曹操姓秦的来历

这个说法,传说来自于曹魏郎中、著名史学家鱼豢所撰写的《魏略》。但是呢,这本书已经散失了。

虽然整本书散失了,但是裴松之在注《三国志》的时候引用了。这就让《魏略》的一部分内容流传下来了。

按理说,曹魏时期的鱼豢写的《魏略》更可信,毕竟跟曹家是同一个时代的人。

同为裴松之所引用,为啥《曹瞒传》的夏侯传得这么厉害,秦就少了呢?

裴松之老爷子在写注的时候,也不是把相关书籍上的都抄下来了。在曹操传中,就没引用《魏略》中曹操的姓氏问题。这就不知道是《魏略》写的曹操就姓曹呢,还是裴松之忘了引用。

关于曹操姓秦的说法,来自于《曹真传》。在曹真这部分,裴松之引用了《魏略》提到了曹真另外一个姓氏的说法。

曹真字子丹,太祖族子也。太祖起兵,真父邵募徒众,为州郡所杀。《三国志》正文

魏略曰:真本姓秦,养曹氏 《三国志》裴松之注

这种说法的人,是把《三国志》和《魏略》合起来理解的。《三国志》说曹真是曹操的侄子。《魏略》说曹真姓秦。既然侄子姓秦,作为长辈的曹操原来肯定姓秦。只不过跟了曹腾这个宦官才改姓了曹。

白脸的曹操是真招人恨啊。再加上现在的自媒体断章取义,总想制造点话题。就开始写曹操姓秦了。

即使曹真姓秦,人家后面还有一句呢:养曹氏。就是曹氏收养了曹真。再往下多看几句,说得更明白。

或云其父伯南夙与太祖善。兴平末,袁术部党与太祖攻劫,太祖出,为寇所追,走入秦氏,伯南开门受之。寇问太祖所在,答云:"我是也。"遂害之。由此太祖思其功,故变其姓。《三国志》裴松之注

即使《魏略》说的是真的,一个养子的姓氏问题,与曹操何干?养子姓秦,曹操就得跟着养子姓?

这种说法,不值得推敲。

《三国志》是咋说的?

看完了各种说法,还是得回归正史《三国志》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三国志》说得明白,曹操是跟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兄弟曹参的后人。从曹参到曹操,人家姓曹都四百年了。怎么会有假?

也别用莫能审其生出本末这句话来做文章。这句话说的曹操的父亲曹嵩的事迹不详,并不代表曹嵩是改姓。

《三国志》中记载曹仁、曹洪都是曹操的从弟,也就是叔伯兄弟。难道除了曹嵩之外,整个曹家都跟着曹腾改姓了?一个宦官,还需要这么多儿子?另外也没见曹腾为曹仁、曹洪的老爹安排什么高级职位啊。整个曹操家族改姓的概率不高。

再来看看,同为正史的《后汉书》曹腾传中有没有什么明确的记载。

曹腾字季兴,沛国谯人也。

腾卒,养子嵩嗣。种暠后为司徒,告宾客曰:“今身为公,乃曹常侍力焉。”

《后汉书》也没说曹嵩跟曹腾的最初关系如何。

不过,根据《后汉书》的记载,曹腾和曹操都是沛国谯人。祖籍是一样的。那么是不是可以推断,混出了名堂的曹腾,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找了个本家子弟曹嵩为继承人呢?

这个概率还是蛮高的。

曹操为何与夏侯氏交好?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既然曹操不姓夏侯,为啥跟夏侯家的关系非比寻常呢?甚至《三国志》写了一篇夏侯家和曹家的合传《魏书九·诸夏侯曹传》。把夏侯惇、曹洪什么的弄在了一个传里记载。

这种小操作,难免会让人多想。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之后也。

夏侯氏与曹家是老乡。祖上还是夏侯婴。曹参肯定认识夏侯婴,老兄弟了。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老乡之间还是靠谱的。

夏侯渊字妙才,惇族弟也。太祖居家,曾有县官事,渊代引重罪,太祖营救之,得免。

曹操犯罪,夏侯渊替曹操顶罪。这种生死之交,善于用人的曹操怎能忘记?

在曹操起兵之后,夏侯氏各位兄弟也是积极响应支持曹操。

夏侯氏与曹家算是成了铁打的关系了。

这之后,曹家与夏侯家开始结亲。夏侯渊娶了曹操的小姨子为妻,曹操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夏侯渊的次子。

生死之交加姻亲,关系是铁到家了。

有以上关系的加持,夏侯氏与曹家关系能不好?

题后话

之前看过一个在线讲课的语文老师,跟学生讲的时候,就说曹操是姓夏侯的,还说是看过《三国志》的都知道。

不知道这个老师那里来的自信,恐怕没有看过《三国志》的就是她自己吧。作为一个老师,对于这种问题,不可给学生一个自己武断的认知。即使这位老师觉得姓夏侯是正确的,也应该告诉学生,目前这个问题没有最终结论。拿《三国志》作为支持之前,更应该看一下《三国志》。《三国志》第一篇就是写曹操的,关于姓氏的问题,看几行就行。

关于曹操姓什么的问题,以目前的史料来看,姓曹是没有任何疑问的。除非考古研究有新的发现,否则大可不必再讨论这个问题的

曹操真的姓“曹”吗?连曹操自己都不清楚,至今还没有答案

都知道,曹操是东汉末年的风云人物,集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不管曹操是不是名族后裔、贵族血统,有一点是肯定,那就是:他绝不是靠着自己的血统成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的。曹操的成功,是靠他自己的智谋、胸怀、韬略,以及把握改变天下的时机。

在《三国志》中,有一句对曹操姓氏的描写:“莫能审其出生本末”。可见,此书作者也未能理清曹操的真正姓氏。而且,不仅是我们今天的人不知道,就连当时的曹操及其子孙,都不清楚自己的祖源。他的父亲曾经花高价买了太尉一职,家里的生活应该算是很不错的了。

但是,即便如此,曹操的童年还是很不幸的。那么,为何会是这样呢?原因有四:

第一、曹操的姓氏是有争议的。他的祖父名曹腾,是个太监,想想太监怎么会有后代呢?所以,曹腾在皇帝的授意下抱养了一个儿子,这便是曹操的父亲曹嵩。那么,曹嵩又姓什么呢?三国志的作者依然是不能给出他出自何姓。

连有良史之才的陈寿也说不清道不明了,也就断了曹操姓氏的源头。并且,另有一部损毁曹操形象的书籍《曹瞒说》中,说道:曹操身上流淌着夏侯氏的血。还说:曹腾抱养的曹嵩,居然是夏侯氏的后人。夏侯氏当时也是望族,是西汉开国名将夏侯樱的后人。

虽然,曹操和夏侯惇、夏侯渊的关系也非常要好。不过,有疑问的是:曹操的后人与夏侯氏家后来还有联姻,这也就违背了近亲不能结婚的原则。说来说去,这依然是个历史难题,就算是曹操自己,恐怕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姓什么,一直抑郁在怀吧?

第二、曹操母亲早丧,以至于,他自小就没接受良好的教育,对此,曹操有诗来表达自己童年的经历“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这其中,就包含了两个故事:“三徙”教指“孟母三迁、用心教子”的故事;“过庭语”则指孔子教儿子的故事。

一天,孔子立于庭院,他的儿子孔鲤看见父亲后低头快速的走过,孔子叫住他并问:“学诗了没有?”孔鲤回:“没有。”孔子教曰:“不学诗何以言。”孔鲤便退而学诗。不几天,在同样的地方,他们父子俩又碰面了,孔鲤继续恭恭敬敬的快速低头而过。

此时,他又被孔子叫住并问:“学礼了没有?”孔鲤答:“还没有。”孔子教之:“不学礼何以立?”意思是:不学礼你怎么做人呢?孔鲤便退而去学礼。曹操由于母亲的早逝,父亲的不过问,祖父的娇惯,任其妄为,没有受过良好的礼教。

于是,他就用这样的典故,来说明自己从小缺失教育。

第三、曹操的父亲取妾甚多,自从曹操有了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之后,家里的所有人对曹操更加放松了管教和关注。《曹瞒传》里有说:“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 ...”《三国志》里也有类似评语:“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知奇也。”

如此来看,曹操若放今天来说,就是个无所事事、东游西逛的小混混。不过,曹操有个相交甚好的朋友桥玄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曹操是个有担当的人,甚至,认为他有济世之才,更是说道:“能安天下者,非曹操莫属”。

第四、曹操年少时就聪明机灵、任意妄为、善于权变,悠游自在。所以,曹操的叔父就非常的看不惯他,尤其是他热忠于飞鹰走狗、不走正道,也没多少人去关注他。但是,他的叔叔却把这些看在眼里,并且,眼里容不下沙子。

他对曹操的行为十分不满,还多次告诉曹操的父亲一定要阻止曹操的行为。曹操早已心知肚明,对这样的“小报告”曹操自然非常的生气,于是,想法子要好好的惩罚一下他的叔叔,以消除叔叔在他父亲面前对他造成的不好影响,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恶作剧。

有一天,他碰到了叔叔,便立即装出口歪眼斜大病来袭的模样。叔叔见他这样,惊问:“你这是怎么回事?”曹操说:“自己患了严重的中风的毛病。”于是,叔叔急忙将这件事告诉他的父亲,待曹操的父亲赶来之时,曹操却一如往常,没有半点异样,反而精神抖擞。

父亲问他:“你叔叔说你中风了,现在好了吗?”曹操回:“谁中风了,没有的事,可能是叔叔不喜欢我,才这样骗您的。”这件事之后,他的父亲便开始疑心起叔叔所说的话了,下次叔叔再说有关曹操不好的言语,父亲也不太相信了。

曹操用智谋解除了这个后患,从此以后,他的行事更加的肆无忌惮、逍遥自在了。这样看来,曹操从小就足智多谋,后来能够在政治上独领风骚,也得益于他的聪明才智了。

最后,有一个问题其实还是很明确的:曹操肯定不是姓夏侯。因为,古代的收养制度很严格,出特殊情况,一般很少收养外姓做为嗣子。并且,至于“曹氏源于夏侯氏”一说,未见陈寿本传的记载,乃是出于裴松之所注。

裴注云:“吴人作《曹瞒传》及郭颁《世语》并云:‘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敦之叔父。太祖于夏侯敦为从父兄弟’”。凡治三国史学者都熟知,裴松之注虽然可以作为陈寿《三国志》的补充,然其收集的稗官野史,当中的讹谬乖违之处不可尽信。

参考资料:

【《三国志》、《曹瞒说》、《曹瞒传》】

更多攻略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