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水浒传》中时迁住店竟然偷鸡,为何古代人住店要自己做饭吃?

有这么一种东西,大部分人都知道是什么东西,也都听说过,不过现在几乎已经见不到了,这就是“干粮”。

“干粮”是古人为了维持粮食保存期限,将粮食加工,造就出含水量较少或经过脱水处理的粮食,古人一旦要出远门,都要准备这些作为不时之需。

这些准备在今天的人看来是没有必要的,今天人出远门想找吃的实在是太简单了,任何有人类聚集的地方到处都是馆子,即使是没有馆子,带一下方便食品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都是小事儿。

后者大家可能可以理解,古代没有那么先进的食品工业,加工不了现代这么高品质的,高保质期的食品,只能做粗糙的干粮;至于前者,大家恐怕就觉得怪了,古代人就不能下馆子吗?

上世纪30年代,干粮是相当常见的

这个,给大家看看《水浒传》里的一段话吧:

“小二哥放他三个入来安歇,问道:“客人不曾打火么?”时迁道:“我们自理会。”小二道:“今日没客歇,灶上有两只锅干净,客人自用不妨。”时迁问道:“店里有酒肉卖么?”小二道:“今日早起有些肉,都被近村人家买了去,只剩得一瓮酒在这里,并无下饭。”时迁道:“也罢,先借五升米来做饭,却理会。”

这是杨雄、石秀、时迁三人开始逃到祝家庄住店时的情景,因为嫌弃没肉吃,时迁就跑出去偷鸡,结果就有了后面的故事…

时迁偷鸡

还有《西游记》里的一段话:

“正说处,有管事的送支应来,乃是一盘白米、一盘白面、两把青菜、四块豆腐、两个面筋、一盘干笋、一盘木耳。三藏教徒弟收了,谢了管事的。管事的道:“西房里有干净锅灶,柴火方便,请自去做饭。”

《水浒传》都宋元封建时期的基层社会描写地淋漓尽致,《西游记》虽然是神魔小说,但是社会描写也是常态,大家看到了吧,在古代,旅店一般不会提供餐饮服务的,住店自己做饭都是常态,饭店能够提供原材料已经很不错了!有时候原材料都提供不好,还要麻烦时迁去偷鸡。

《武林外传》中的同福客栈,那算是相当高档次的酒店了

能吃到什么?那全凭运气,《西游记》里唐僧他们运气好,碰到店里原材料丰富,能有丰盛的素斋吃,《水浒传》里的好汉(这里是杨雄、石秀、时迁三人)运气不好,酒肉卖完了,只有些米可以做饭吃。

大家想想现在这情况吧,如果你出去旅游,住到一个店里面,店家让你自己做饭……这种店估计会被顾客怼死,在市场环境下也没有任何竞争力,但这是现代,古代可没有这种条件,大部分店服务水平都不怎么高。

先说三点吧,首先古代的交通条件比现代差非常多,食物运输成本高,一般情况一个城镇只能收集附近极其有限地方的食品(北京,南京等大都市除外,为了给北方运输,古代还特意修了京杭大运河);还有另一个,古代没有冰箱等设施,食物保存的条件也是非常差的;此外,第三个,古代绝大部分人不存在远行需求,也没有这个成本,封建时代天生是抵触人口流动的,所以一般人想出远门需要专门申请,手续非常复杂,大部分人的活动范围不出县,一般店家的人流量并不大,除了一些大都市外,其它集镇旅店的数量也不多。

所以你看古装片,很多穷秀才、云游僧什么的出门,都找不到住的地方,《倩女幽魂》里面宁采臣住破庙,《西游记》里唐僧要找人家借宿,都是这个道理。至于有专门需求的大规模远行,比如信史,商人集团,集体科举考试,大规模军队转移,那朝廷政府和财团是要专门做准备的,官办驿站、地方商人会馆都是给这些人服务的。如果一些无依无靠的穷秀才,那就学宁采臣吧。

这两者使得古代一般集镇里的店家保留大量食品材料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样的话肯定会破产,所以一般情况,店里只能储备少量的食品原材料,谁过来要吃饭了,那就自己做点吃,来的晚的顾客呢?那自然就没有啥能吃的了。

住破庙是有的,浪漫的爱情故事那就是做梦了,被劫财说不定到有可能

现代工业社会渗透可以说是无孔不入,给大家带来了便利的生活,今天即使是边远的山村都能收到大城市送过去的快递,古代这种条件是想都不要想,古代繁华地区和交通不便利的地区,那条件是差非常远的。

这一点从革命时代的传记都能看出来。

当在井冈山的时候,根据同志的回忆,彭德怀元帅在长征前破例请客,用积攒了好久的伙食尾子,在一家小酒馆里买了两条鱼和一瓶酒。这就是当时贫瘠的井冈山所能提供的物资供应了。彭德怀元帅对于苏区根据地不舍,所以最后请大家吃一点好的。不过,贫瘠的井冈山,只能有这种供应了。

但是在发达的市镇,比如遵义与哈达铺,红军的休整就好得多,在遵义,红军给每个战士发一块大洋,进行伙食改善,红军能吃到大量肉食;在哈达铺,中央下命令“大家要吃得好”,每个人无论官兵一律领了一块银元,杀猪宰羊,改善伙食。

红军在哈达铺

那古代,为啥饭店不自己帮客人做饭呢?这种情况也有,大家看古装片的时候,不是有很多豪华的酒店吗?一些富庶的官商子弟、或者是潇洒的江湖大侠在里面点酒肉吃……这当然是剧情的夸张,古代这种店当然也有,不过只在一些交通便利的繁华市镇才有,因为这有这些地方能提供广大的市场,以及拥有稳定的物资运输,还有,比较好的厨师。而且这种店的价格,那是相当贵。

但一般的店铺,可没有这种服务档次,古代的厨房和现在也不一样,就是柴火灶,做饭也是比较麻烦的,一般的店家可没这个时间给你做饭,而且手艺比一般人也好不到哪里去,想吃,客人自己做吧!

有个现在已经不太常用的词儿叫“打尖”,这是啥意思呢?古代做饭用火石取火,打击火石尖部就能出火花,点燃火绒,火就来了。就可以做饭了,所以起火做饭叫做打尖。

对了,古代如果做饭做的好,那也是个大本事,做鸡汤做的好封王侯都可能,传说上古时期,方国彭国的首领彭祖,就是因擅长烹饪野鸡汤被封于大彭氏国的;《水浒传》也有类似的记载,林冲被发配到草料场的时候,见到了之前和自己有交情的店小二,店小二这么介绍自己:

“不想来到沧州,投托一个酒店里姓王,留小人在店中做过卖。因见小人勤谨,安排的好菜蔬,调和的好汁水,来吃的人都喝采,以此买卖顺当。主人家有个女儿,就招了小人做女婿。”——《水浒传》第十回

林冲的酒葫芦里面的酒,当然就是在这种小店家买的

这放在现在大家想想吧,外来一个打工的,投奔一个小饭店打杂,结果自己手艺好,饭食做的好吃,于是老板直接把女人嫁给他……即使是现在一些老傲天的小说,也不敢这么写吧,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儿。不过在古代,你能有做饭的本事,在现在估计就相当于高级的技术人才了。

有人可能问:这不是也有饭店吗?旅店不做饭吃,那去饭店吃不就行了?干嘛还自带干粮,或者自己麻烦做饭吃呢?这就是成本问题了,大家现在坐火车的时候也能看到很多吃方便面的人吧,就是省钱嘛。古代能出远门的,虽然通常不会是底层农民,但大富大贵的还是少,绝大部分都是中产,日子过得也很节省的。

所以,自带干粮,这就是常态。

其实,我国大规模实行工业化那还是从建国后开始的,改革开放更是只有四十年左右,时间很短,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很多地方都存在自己做饭的车马大店。

作者:云帆

更多资讯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