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记者 周荞/文 毕克勤/图
6月10日,由中央网信办社会局、退役军人事务部褒扬纪念司、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指导,重庆市委网信办、环球网、中国网信网、中华英烈网主办的第二届“追寻先烈足迹——重庆站”继续展开线下走访活动。
活动当天,来自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记者、正能量网络名人等共计40余人前往红岩魂陈列馆、渣滓洞、周公馆、桂园等著名的革命纪念场所,跟随讲解员的脚步,深入了解红岩故事。
参观红岩魂陈列馆
渣滓洞原为人工开采的小煤窑,因煤少渣多得名,后军统在此设立看守所。讲解员介绍,渣滓洞分内外两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一楼一底16间房间为男牢,另有两间平房为女牢。
如今走进刑讯室,当年的皮鞭、烙铁、锁链、手铐已锈迹斑斑,透过磨的老旧的桌椅板凳似乎还能跨越时空感受到宁死不屈、拥有顽强革命意志的先烈们,让人动容。
《红岩》小说中江雪琴的生活原型,江竹筠江姐,19岁时加入了中国,后因特务出卖被关押至渣滓洞看守所。在狱中,她面对酷刑仍然大义凛然,不吐一字。因牵挂孩子,江姐在给表弟谭竹安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假如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绝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1949年,江姐牺牲时年仅29岁。
了解渣滓洞烈士故事
下午,参观者一行陆续参观了《新华日报》营业部旧址、周公馆、桂园等革命纪念场馆。位于渝中区中山四路曾家岩50号,总建筑面积882平方米的周公馆曾是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在城内的主要办公点。南方局文委、妇女组、外事组、军事组等均设于此。
参观《新华日报》营业部旧址
朴素的床铺,老旧的电话……带着历史尘埃的旧物件似乎能说话,诉说着在领导下,一个又一个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革命奋斗故事。其中,位于一楼,翻修过的大厨房如今还摆放着大笼屉、瓷碗。一个关于周总理红烧狮子头的故事被讲解员娓娓道来。
1941年,为庆祝雾季公演的成功,周恩来提出邀请一些文化界人士来聚会。谁知消息传开,文艺界朋友不管请或没有请到的都赶到周公馆,周恩来的红烧狮子头一上桌,立即被抢一空,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工作的成功。
参观周公馆
“这是一趟学习之旅。”当天参观完后,不少参观者纷纷表示,追寻英烈脚步去领悟革命精神,通过回望来路来重温初心使命,除了能让我们感受到当时革命的艰难,也让我们对革命先辈百折不挠、甘于奉献的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坚定了我们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据了解,本次活动以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为主题,接下来,大家还将前往邱少云烈士纪念馆、杨闇公同志旧居、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等,实地拍摄党史故事、先烈故事,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作者/苏美菊
(转自 群文阅读 微信公众号)
· 设计初衷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少年时期的偶像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在这个时期,树立什么样的志向、以什么样的人为榜样,往往会决定学生的未来。什么人才配称“时代灵魂人物”?什么是真正的中国精神?也许我们可以用一本书来告诉和影响学生。在统编语文教材中,革命题材是选文的重要内容之一。此外,在实际工作中我也发现,班级里有不少学生因为家境优越、长辈宠溺,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要改变他们,书籍潜移默化的力量远胜过耳提面命。基于这两点,我将《红岩》作为六年级学生阅读革命题材小说的敲门砖。
· 设计理念
我将本书的阅读指导分为导读课、推进课、交流课、拓展课四个课时,在教学中渗透方法与策略,以“聊”的方式贯穿整节课,通过创建学习共同体,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学生审辨及创造性思维能力三线推进。
· 阅读版本
《红岩》,罗广斌、杨益言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cr.百度
一、导读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图片、故事、作者介绍引入,激发学生阅读《红岩》欲望;2. 了解长篇小说的一些阅读方法,明确阅读本书将要开展的活动情况;3. 通过“聊”的方式了解封面设计及书名的意义,初步了解小说所要体现的精神品质;4. 初步建立对《红岩》英雄人物和故事的印象。
教学过程
(一)从一首诗歌到一本名著。
1. 导入:读了《囚歌》,你有什么感受?
2. 由《囚歌》引出《红岩》:1941年1月,《囚歌》的作者叶挺在皖南事变后被囚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受尽各种酷刑仍坚贞不屈。数年后,当解放战争以雷霆万钧之势推进,盘踞重庆的派作垂死挣扎,被关押于这所集中营的员同他们展开了一场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这些英雄事迹最后被记录在《红岩》中。
【设计意图】从熟知的课后阅读链接中的诗歌《囚歌》延伸开,从一首诗歌到一本名著。
(二)多元引导 激发兴趣
1. 出示教师去红色革命教育基地重庆渣滓洞实地考察所拍的照片,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2.出示小萝卜头的照片,如果有孩子知道他的故事,请分享;3.引出《红岩》。
【设计意图】用教师自己的亲眼所见和照片为“诱饵”,为孩子打开了解《红岩》的门;小萝卜头与学生年龄相仿,带着向师性和了解同龄人故事的好奇,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增。
(三)了解作者 知其魅力
1. 出示《红岩》的作者资料,了解作者;2. 从介绍作者的材料提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信息;3. 了解《红岩》的影响力—《红岩》被誉为“神品般的小说”、“青少年成长不可不读的作品”。
【设计意图】《红岩》的作者很特殊,既是讲述故事的人,又是书中事件的参与者。真实的故事内容对青少年有极大的触动,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四)畅聊封面 初步感知
1. 猜一猜为什么书名叫“红岩”?预设:
A. 因为小说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重庆郊区一个叫“红岩村”的地方。
B. 红色是革命的颜色,岩石又是非常坚硬的物质,而革命者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正如这坚硬的岩石一般。
C. 小说中的一个主要人物齐晓轩为了掩护战友,任凭敌人的子弹穿透他的胸膛,牺牲时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岩石。
2. 猜一猜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有什么意义?预设:
A. 从颜色上来看:红色指红色革命,也指革命者的鲜血;黄色代表黎明;黑色是指派的黑暗势力以及革命者所遭受的磨难。
B. 颜色的顺序:红色在最上面,黄色在中间,黑色在下面,经过革命者的牺牲,终将迎来重庆的解放,把势力踩在脚下。
C. 从图案上来说,在空旷的原野上高高挺立着一棵松树,这正是革命者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
【设计意图】通过聊封面初步感受本书要表现的精神品质。
(五)讨论交流 制订计划
师生一起制订阅读计划表。
《红岩》整本书阅读计划表
二、推进课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所提炼的文章目录内容、插图文字说明、以思维导图理清书中复杂人物关系等方式读懂 说内容。
2. 在讨论交流中逐步清晰小说中地下斗争、武装斗争、、工人运动、狱中斗争这五条线索中纷繁复杂的活动,感受小说宏伟而严谨的结构、错综复杂而有条不紊的艺术特色,明白理清复杂线索对理解文章中心内容的作用。
3.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立志做有信仰、有抱负的新一代建设者。
教学过程
(一)交流目录 读懂内容
任务单一
任务单完成后,由学生汇报提炼的目录内容,师生共同评价后修改完善目录。
(二)借助思维导图理清人物关系
1. 教师在屏幕上展示学生的思维导图,并请学生上台根据思维导图介绍人物关系;2.学生根据思维导图讲述小说中的故事。
【设计意图】本书有两个典型的特点,章节没有目录和人物众多,抓住文本的特点,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有助于读懂小说内容。
(三)比较异同,明写作特色
学生分组讨论书中英雄人物和事件的相同与不同,小组汇报,全班交流。预设:师生交流在这一板块获得的新启发:多条线索相互交错的小说,只要弄清文章复杂的线索就有助于理解小说的中心思想了。
【设计意图】结构宏伟而严谨,错综复杂而有条不紊,是《红岩》最显著的特色,也是作者在艺术构思上的独具匠心。为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英雄及英雄事迹的异同,最后逐步清晰文章复杂的线索,让学生掌握以理清文章多条线索读懂文章中心的方式,为将来读同样有复杂线索的长篇古典小说奠定基础。
(本文首发于《全视界·教育》2020年10期。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一小学)
接下篇:教学设计 | 今天,我们用新的阅读视角读《红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