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景阳冈》学习要点及方法

【学习这课首先要掌握生字新词,遇到不懂的词语,利用猜大致意思去学习,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人物性格特点,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一、生字新词

山冈 饥饿 一碟 几个 俺家 勿说

拖拉 熟悉 下坠 胸膛 截断

一饮而尽 请勿自误 踉踉跄跄

二、不懂的词语(学习方法:运用多种方法猜测语句意思,疏通文意。)

例如:1.“梢棒”一词,可先让学生从“棒”字推断它和“木棍”有关,再联系上下文和插图,猜出“梢棒”就是一种类似棍子的武器。又如,“筛一碗酒”,可引导学生联系人物前后的行为动作,猜出是“倒一碗酒”的意思。

2.再如,可以结合“勿”字的意思“不要”,并联系生活中“请勿入内”“请勿吸烟”等常见的提示语,猜出“请勿自误”就是“请不要误了自己”。

3.至于“店家”“客官”“榜文”等词语,可以联系一些古装影视作品来理解。4.“吊睛白额大虫”“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却把大虫吓我”等语句,只要能够根据词语特点或结合上下文语境,大致猜出意思即可,不要求作细致、深入的理解。

三、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四、“武松打虎”内容。

武松见了大虫,惊吓不已,忙从青石上翻身下来,闪在青石边。大虫从半空里撺下来,向武松扑去,武松闪在大虫背后。大虫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躲,躲在一边。大虫又一剪,武松闪在一边。武松抡起梢棒劈向大虫,不料却打在了树枝上,梢棒折成两截。大虫又扑过来,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就势把大虫的顶花皮揪住,把它按下地去,然后朝大虫的面门上眼睛里乱踢。大虫边咆哮边扒身下的泥,扒了个土坑,武松把大虫按下坑里,左手揪住大虫,空出右手,使劲打大虫。打了好多十拳,大虫七窍流血,不再动弹了。

五、理解猛虎进攻及武松应对的招式。

老虎的进攻有三招:“一扑”“一掀”“一剪”,武松三“闪”就躲过。这些动作把老虎的凶猛、让人生畏的气势显露无遗。武松用三“闪”沉着应对,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体现了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练习:大虫伤人有“三招”,分别是扑、掀、剪。面对大虫的“三招”,武松的应对方式是闪、躲,这体现了武松机警、敏捷、有勇有谋的特点。

六、文章“武松打虎”的动作: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动词,描绘了武松赤手空拳勇斗老虎的经过。

七、结合重点词句,体会武松性格特点。

如:“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你休说这话来吓我”等语句中体会武松的豪爽、倔强固执。又如,可以引导学生从描写武松上冈时心理活动的语句中体会武松的心理变化:从他先是想到“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可以看出武松自尊心很强,面子观念很重;从他转念一想“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可以看出他虽有犹豫,但更多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同时还流露出艺高人胆大的自信。再如,武松将老虎打倒在地后,“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可见他的小心谨慎;确认老虎已死后,武松发现自己的体力已经耗尽了,这时他想到万一再遇到老虎,肯定难以应付,于是就果断下冈,可见他也有思虑周全的一面。

武松是一个勇敢无畏,武艺超群的人。

八、课后习题答案:

1、默读课文,如果还有不懂的词语,可以猜一猜意思。

【筛酒】斟酒。

【哨棒】行路防身用的棍棒。

2、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九、拓展:文中多次用了“闪”这个动词,你觉得能不能换成“躲”?为什么?

面对老虎的凶猛进攻,此时武松唯一的对策就是“闪”,一个接一个的“闪”字,乍看起来,好像轻描淡写,又是重复雷同,其实,它显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独到之处。不能换成“躲”字,因为“闪”字一是表现了动作的准确。武松在遭遇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二是“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三是“闪”指主动地躲过,如果换用“躲”字,则会显得很被动。

从《水浒传》中王教头的武器看棍棒在军队和民间的运用

推荐:《水浒传》兵器谱之二:朴刀到底是一类什么样子的武器呢?

文/冯地模

(央视版水浒传,王进)

【作者简介】冯地模 ,1952年生,籍贯重庆万州,铁路退休职工。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协、美协、电视协会会员,重庆文学院首届创作员。在《四川文学》《丑小鸭》《红岩》等报纸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约80万字,部分作品获奖。有诗集《老鹰岩》(与人合作)和短篇小说集《朱鹮是一种鸟》、中短篇小说集《黑雪》及长篇小说《艺术家的生涯》。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棒,恐怕是漫长的星球进化历史上,类猿人类人猿到新旧石器的先人们,狩猎生存与内外战争的必要工具和武器。算在五兵之列,名为殳(shū)的一种击打型长兵器,曾经叫过杵、棓、杖。

(最厉害的棒:金箍棒)

殳,除战争使用,还是象征皇家威严权力的仪仗器物,以及法律的刑具一种,皇帝当庭杖杀大臣的玩意儿,怪血腥吓人的。

到了宋代,演变成为各种棍棒,杆棒,引申成为前端集中附有尖峰钉状的狼牙棒,梁山好汉以使用者霹雳火秦明为典型代表。

公元前爆发的武王伐纣战争,双方都有大量名殳的武器,所以有“血流漂杵”的说法记载。殳可以很长,长到两丈有余,也能短到等身或者手握盈尺,粗细和质地根据需要而定吧。还有安装铁头的殳,或者铜殳,同时具备作战与仪仗队使用的两重功能。宋代大量流行各种棍棒兵器,不断翻新样式作用,装备在战阵的骑兵步战当中广泛运用。

(电影《墨攻》里出现的青铜殳)

使用上呢,棍扫一大片,加上携带使用上的方便,主要在民间和僧人庙宇存在,棍法也是千奇百怪招数迭起,历史上十三棍僧救唐王流传有名,当代电影《少林寺》们对棍棒的使用和作用做了很精彩的诠释展演。

试想,诸兵器当中,唯有棍棒造型朴实缺少凶状晖芒,可以稍微湮盖血腥,方便携带,所以获得习武的出家人青睐。建立大宋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也是杆棒等身打下军州三百座姓赵的。棍棒一般是硬木制造也可以是金属可以在击打接触部位安装金属,增加破碎敌人身体的力量,整体重量和造型以使用者方便使用为基准。因为,对阵是个长时间打熬的力气活儿。

还想,鞭锏锤撾,是否为棍棒的延伸武器?

(秦明的牙狼棒)

《水浒传》第二回当中,有个王教头私走延安府,只是因为原破落户高二遭遇当今圣上发迹,成为国防部的头儿,该领导过去比武吃过王教头父亲的亏,现在找脸面整人,所以王教头见事不对为了保命,脚板抹油逃之夭夭,去西北投靠过去老领导讨口饭吃。

不过,他也是真有本钱,不开腔不声扬,端的武艺高强,将浪迹江湖的史家庄大郎,九纹龙捧为天神的武艺师傅洪教头打回原形——退避三舍,避实就虚就那么轻轻棒梢一点要害,原来老王师傅是虚张声势张牙舞爪江湖一武骗子,不过如此。

(九纹龙史进)

所谓棍术棒法,中国历来也是有的,由于实际战斗产生使用斗胜斗败的经验教训之总结,为了教学方便与校阅表演与流传记载,产生了武术套路,忘记了功夫技击的要素力量速度和力学技巧等等实际用处,演变退化成为真正地表演和门户技术,于是,花架子生焉,有意无意的行骗教师爷出现江湖——九纹龙史进遭遇的洪教头就是其一。

人家王教头得到的才算是武术国学家传加上征战实践经验,所以对付你这个江湖骗子即使忍让几步,在后发制人策略思考里面窥中虚处那么一买卖,姓洪的必败。

在武学上面,从来存在真假区别,虚实照应,花架子与真刀真枪的生死搏杀技术,暂时欺骗可以,其实误人子弟,自古贫文富武花钱费时间学会点武大郎的烧火棍法,碰上景阳冈的吊睛白额大虫想吃人,你还有救么?

如此,里面的假师傅可恶、可恨复可怜。

从根由聊聊“文化”:文是用棍棒,化是匕和人亲密接触

《西游记》里最厉害的武器是什么?别说是孙悟空的金箍棒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牛年谈“牛稍棒”

牛稍棒

2021年,农历牛年。东阳市巍山镇八字墙村东,姓骆角头。

晚上,几个小孩子挤在一起全神贯注玩手机。我叫他们吃零食,他们说不要。提醒他们少看手机,朋友们在一起可以看书、下棋、打扑克等等。可是说了多次,孩子们无动于衷,头也没有抬一下。我提高声音:“我们小时候要是这么不听话,你们奶奶早就拿‘牛稍棒’抽过来了!”孩子们抬起了头,一脸懵逼,问:“牛稍棒是什么东西?”

唉!现在的孩子们不知牛稍棒为何物。我给孩子们解释,牛稍棒有两个意思,一是本意,农民赶牛用的细竹子称为牛稍棒;二是引伸意,家长教训孩子的竹条子,叫牛稍棒。

这几个孩子竟然不知道

牛稍棒是什么东西?

吴晟暄 骆天颖 骆天昊

戚睿远 骆天颖 骆天昊 2021年正月。

牛稍棒已经成为历史,是萦绕在40岁以上的人心中的一缕乡愁。 1990年前,牛不是家家有,但是大多数人家有牛稍棒,门框上插了一条或者两条细竹子,不是为了赶牛,是为了教训孩子。

以八字墙村姓骆角头为例,戚小娥婶婶家门框上插了牛稍棒。她家两个儿子,长子戚向明比较听话,做作业、做家务、干农活不用操心,牛稍棒用不着;小儿子戚向金不听话,做作业拖拖拉拉,做家务磨磨蹭蹭,干农活磨磨唧唧,干着干着跑出去抓知了、摸螺蛳。戚小娥干活累,没有地方出气,三天两头拿着牛稍棒追打小儿子,一个追,一个跑,鸡飞狗跳。现在的结果是,没有吃过牛稍棒苦头的戚向明是研究生,吃尽牛稍棒苦头的戚向金是大老板。

锡全阿婆家门框上插有牛稍棒。她有一个孙女两个孙子,加上孩子们的朋友(就是我们这些狐朋狗友),人多杂乱,经常折腾得不可开交。关键时刻,锡全阿婆,从门框上抽来牛稍棒,狠狠地击在门板上“碰”的一声巨响,朝我们吼:“信不信!我抽死你们!”我们一哄而散,逃之夭夭。锡全阿婆的牛稍棒举得高高的,骂得凶凶的,但是几十年来也没有落在孩子身上,她舍不得打孩子!现在的结果是大孙子吴瑜亮研究生,小孙子吴瑾亮本科生。 吴康彬叔叔家有牛稍棒,他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子不是吃素的,不听话那才叫正常。吴康彬很少用牛稍棒,因为他有扁担,扁担比牛稍棒粗!哪个儿子不听话,一扁担抽过去,立竿见影,效果明显。有一天,他家乒乒乓乓吵得凶,我们跑过去劝架,原来是吴康彬不让二儿子吴卫良读书,安排吴卫良跟舅舅去学泥水匠。吴卫良不愿意,一定要去读书。儿子不听话,做父亲的火冒三丈。想用牛稍棒抽打,好像没有道理;想用扁担打,下不了手。只能踢凳子、砸椅子,把儿子的书包摔到门堂里。父子俩都不让步,在邻居的劝说之下事情不了了之。现在,吴卫良是公务员。 戚宝生叔叔家没有牛稍棒,叔叔是老师,他不会牵牛耕田,用牛稍棒有损大雅,与教师身份不符。戚宝生叔叔一不打孩子,二不骂孩子,经常给我们讲故事、讲道理,牛稍棒用不着。现在他的儿子戚金明是企业家。

陈锡其伯伯家有牛稍棒。他家的牛稍棒插在牛栏边,专棒专用,抽牛不抽孩子。他老人家挥舞着牛稍棒,牵牛耕田一辈子。现在他的大孙子陈子浩是博士生;他的小孙子陈斌龙是博士后,八字墙最高文化水平。 从八字墙村东,姓骆角头的案例来看,教育孩子,牛稍棒用还是不用,没有一个定数。有的孩子吃了牛稍棒苦头,成了本科生;有的孩子没有吃牛稍棒苦头,成了博士生;有的孩子吃了牛稍棒苦头成了大老板,有的孩子没有吃牛稍棒的苦头,成了企业家。 牛稍棒,用还是不用,你自己看着办。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第6课《景阳冈》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知识点

教材分析: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讲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讲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在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是重点,前两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虎做了很好的铺垫。

文章第九自然段写人虎相遇时,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等动作,把老虎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显现无遗。此时武松唯一的对策就是“闪、躲”。它显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独到之处。一是表现了动作的准确。

文中写武松手中唯一的武器就是梢棒。作者写到梢棒的地方就有十多处,而每一处所用的动词均不一样。这些动词,用得无一不是恰到好处。请看:“靠、提、拖、插、拿、抡、劈、丢”,这些动词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当武松躲闪过了猛虎的“一扑、一掀、一剪”之后,便立即转守为攻。在文中,这部分内容又准确地运用了几个动词“揪、按、踢、提、打”,把武松打虎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神采飞扬,打虎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

再看,经过一场恶斗,打死了老虎之后,武松的精力已经耗尽,他先坐在青石上歇了一会儿,随后,便“一步步挨下冈来”。一个“挨”字,可以说比用任何一个表示“走”的意思的动词更合适不过了。它精确地写出了武松在同猛虎搏斗后,手脚酥软、筋疲力尽的状态。武松毕竟是血肉之躯,经过一场激烈的人虎相搏后,他疲劳了,困倦了,这是很自然的现象。这样的描写,非但无损于英雄的形象,反而使人物形象更加朴实、丰满、逼真、可信。

作者介绍:

施耐庵(约1296-约1370) 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传》的作者。

书中人物介绍:

武松 山东清河县人。排行第二,人称“武二郎”。他于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因此远近闻名。在反击官府围剿和攻城夺府的战斗中,他勇敢坚定,是梁山义军的主要将领之一。

作者简介

施耐庵(约1296年—约1370年),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市大丰区),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36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

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族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

嘉靖间出版郭勋家刻的《忠义水浒传》二十卷一百回本、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袁无涯刊《忠义水浒全传》一百二十回本,署名是“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与之相近的还有明万历三十年(1602)前后容与堂刻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署名是“施耐庵撰,罗贯中纂修”。

好汉歌华语群星 - 中国影视金曲(2)

我会写:

冈:山冈 景阳冈 冈峦起伏

饥:饥饿 饥馑 饥寒交迫 饥不择食

恰:恰巧 恰当 恰到好处 恰如其分

府:官府 政府 王府 府第 城府

榜:红榜 张榜 榜文 榜样 光荣榜

谋:计谋 谋略 谋财害命 出谋划策

诡:诡计 诡辩 诡异 诡计多端

拖:拖车 拖延 拖沓 拖泥带水

坠:坠地 坠落 下坠 天花乱坠

膛:胸膛 炉膛 枪膛 上膛

泄:排泄 泄密 泄露 发泄 宣泄

截:截断 阻截 堵截 截止

拳:拳头 握拳 太极拳 赤手空拳

喘:喘气 喘息 咳喘 气喘吁吁

酥:酥软 酥麻 酥松 酥油 桃酥

形近字:

饥(饥饿)机(机会) 恰(恰当)拾(拾起)

府(政府)符(符合) 榜(榜样)傍(傍晚)

谋(计谋)煤(煤炭) 喘(喘息)端(端正)

多音字:

挑:tiǎo挑战 tiāo挑选

泊:pō湖泊 bó停泊

近义词:

奇怪——古怪 滋味——味道

吓唬——恐吓 诡计——阴谋

耻笑——嘲笑 酥软——松软

反义词:

耻笑——赞扬 敞开——关闭

光滑——粗糙 酥软——僵硬

理解词语:

【筛酒】斟酒。

【晌午】中午。

【哨棒】行路防身用的棍棒。

【店家】旧时指旅馆、酒馆、饭铺的主人或管事的人。

【一饮而尽】一口全都喝完。形容喝得豪爽、畅快。

【筛酒】斟酒,倒酒。筛:斟(酒或茶)。

【客官】旧时店家、船家等对顾客、旅客的尊称。

【但凡】凡是;只要是。

【榜文】古代指文告。

【结伙】跟人结成一伙。

【半夜三更】深夜。

【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

【诡计】狡诈的计策。

【印信】政府机关的图章(总称)。

【酒力】饮酒后,酒对人的刺激作用。

【踉踉跄跄】形容人走路不稳的样子。

【说时迟,那时快】形容行动迅速、动作快捷或事发突然等。旧小说中常用的套语。

【掀他不着】掀不着他。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响声很大,能对人畜、植物、建筑物等造成很大的危害。也叫落雷。

【平生气力】全身的力气。平生:生;终身。

【定睛】集中视线。

【咆哮】(猛兽)怒吼。

【酥软】(肢体)软弱无力。

词语扩展:

出自《水浒传》的成语:

半斤八两 不足挂齿 不计其数

打草惊蛇 大刀阔斧 大街小巷

调兵遣将 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龙潭虎穴

课内词语:

性命 诡计 破烂 耻笑 胸膛

拳头 酥软一饮而尽 半夜三更

句子解析:

1、 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店家道∶“我是好意救你,你不信,进来看官府的榜文。”武松道∶“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

武松出言豪壮,可以看出他勇敢无畏、豪放倔强的性格特点。两个“不怕”把武松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性格为下文勇猛打虎的行为做了铺垫。

2、武松看了,笑道∶“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

“笑”说明武松看到树上的字,仍然不相信景阳冈上有虎,还认为是店家的诡计,真是固执己见。“我怕什么”表现了武松的无所畏惧,胆量过人。

3、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这句话对武松的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武松这时才相信冈上有虎,但是一点也不害怕。武松毕竟是英雄好汉,也出于自尊和面子,他不愿下冈。表现了武松的倔强、固执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4、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

般:这里是指种、样。武松三“闪”,消耗了老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表现了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4):写武松在酒店喝了十八碗酒,不听店家的劝告,执意要上景阳冈。

第二部分(5~7):写武松上冈,看见官府的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怕回去被店家耻笑,决定继续上冈。

第三部分(8~12):写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猛虎。

第四部分(13):写武松打死老虎以后,一步步挨下冈来。

课文主题:

本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问题归纳:

1.酒家为何给店取名为“三碗不过冈”?武松知道真的有虎,他为什么还执意上冈?

因为酒家的酒比得上老酒的滋味,凡是客人到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

的山冈,因此叫做“三碗不过冈”。武松之所以执意上冈,一是怕店家耻笑自己,二是对自己战胜老虎有很大的信心,表现了武松的倔强固执和英勇无畏。

2.老虎是怎样进攻武松的?这样详细写老虎的目是什么?

老虎的进攻有三招:“一扑”“一掀”“一剪”,把老虎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显现无遗。详细写虎是为了写人,以虎的凶猛衬托出人的勇猛。

3.文中多次用了“闪”这个动词,你觉得能不能换成“躲”?为什么?

面对老虎的凶猛进攻,此时武松唯一的对策就是“闪”,一个接一个的“闪”字,乍看起来,好像轻描淡写,又是重复雷同,其实,它显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独到之处。不能换成“躲”字,因为“闪”字一是表现了动作的准确。武松在遭遇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二是“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三是“闪”指主动地躲过,如果换用“躲”字,则会显得很被动。

4.从“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动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这段话具体详细地描绘了武松赤手空拳勇斗老虎的经过。当武松躲闪过了猛虎的“一扑、一掀、一剪”之后,便立即转守为攻。“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动词,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显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5.在打虎事件中,作者是怎样塑造武松这一人物的?

作者通过武松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来塑造的。

6.除了打虎,作者在开始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与打虎有什么关系?

1-4自然段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这些内容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对武松的语言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打虎作了铺垫。

7.武松打虎是为民除害吗?为什么?

是。因为这只吊睛白额大虫一到天晚就出来伤人,已经伤了二三十条大汉性命。武松打死它,可以说是为民除掉了一害。

8.第9自然段写老虎扑人,武松沉着应对,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出了什么?

答: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扑”“掀”“剪”是老虎进攻的三招,这些动作把老虎的凶猛、让人生畏的气势显露无遗。武松用三“闪”沉着应对,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体现了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9.通过全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通过全文,我看到了一个机智勇敢、武功高强、豪爽倔强、无所畏惧的武松。

课后习题答案:

1、默读课文,如果还有不懂的词语,可以猜一猜意思。

【筛酒】斟酒。

【哨棒】行路防身用的棍棒。

2、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主要内容:讲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3、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武松见了大虫,惊吓不已,忙从青石上翻身下来,闪在青石边。大虫从半空里撺下来,向武松扑去,武松闪在大虫背后。大虫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躲,躲在一边。大虫又一剪,武松闪在一边。武松抡起梢棒劈向大虫,不料却打在了树枝上,梢棒折成两截。大虫又扑过来,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就势把大虫的顶花皮揪住,把它按下地去,然后朝大虫的面门上眼睛里乱踢。大虫边咆哮边扒身下的泥,扒了个土坑,武松把大虫按下坑里,左手揪住大虫,空出右手,使劲打大虫。打了好多十拳,大虫七窍流血,不再动弹了。

4、 对于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a、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b、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莽,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

我认为这两种评价都有道理。武松明知山有老虎,却无惧无畏,而且最终打死了老虎,这是他勇敢的一面;另外他不听店家劝阻,有些固执,而且看到官府的榜文后,不肯返回,说明他很要面子。

图文解读

同步练习1

一、把下面的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梢棒 一口气喝完。

一饮而尽 即斟酒、倒酒。

筛酒 这里是“为什么”的意思。

如何 一种防身用的棍棒。

但凡 来来往往。

枉送 凡是,只要。

过往 指白白地送掉。

印信 肢体软弱无力。

酥软 本课指官府的图章。

二、按课文内容排列顺序,标上序号。

( )武松连喝了十八碗。

(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虎。

( )武松来到酒店吃酒。

( )武松遇到虎。

( )武松不听劝告执意上了冈。

( )大虫“三扑”,武松“三闪”。

( )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

三、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那只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zhǎo  zhǎ)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jié(  )梢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zhènɡ zhēnɡ)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使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有一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chuí(  )般大小的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了五七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

1.看拼音写汉字。

2.用“——”选择加粗字的读音。

3.读这段话中带横线的句子,想一想,武松就势把大虫揪住,这里的“势”是指________。

4.找出这段话中描写武松打虎的动作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在文中属第________部分,是按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

6.这段话选自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它的作者是________,你还知道这部名著中的哪些人物(举四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把两边的词语连起来组成人物的绰号。

豹子头 秦明

霹雳火 花荣

小李广 柴进

小旋风 林冲

花和尚 张清

行者 鲁智深

双枪将 武松

没羽箭 董平

参考答案:

一、梢棒:一种防身用的棍棒。

一饮而尽:一口气喝完。

筛酒:即斟酒、倒酒。

如何:这里是“为什么”的意思。

但凡:凡是,只要。

枉送:指白白地送掉。

过往:来来往往。

印信:本课指官府的图章。

酥软:肢体软弱无力。

二、2 6 1 4 3 5 7

三、1.截 锤

2.zhǎo zhēng

3.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

4.揪 按 踢 打

5.三 事情发展

6.水浒传 施耐庵 宋江 林冲 吴用 李逵

四、豹子头林冲、霹雳火秦明、小李广花荣、小旋风柴进、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双枪将董平、没羽箭张清

同步练习2

一、比一比,再组词。

冈(  ) 几(  ) 旁(  )

刚(  ) 叽(  ) 傍(  )

钢(  ) 讥(  ) 榜(  )

纲(  ) 饥(  ) 膀(  )

二、根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

1.(闪、躲)武松翻身下来,( )在青石旁边。

2.(打、 劈) 梢棒从半空( )下来。

3.(跳、扑 )那大虫翻身又( )过来。

4.(揪、抓) 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 )住。

三、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你留在我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我?

2.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我却怎地斗得他过?

四、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了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1.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 比作 体现了 的 特点。

2.在文中画出武松沉着应战的动作,并说说从中感受到武松的什么特点?

【答案】

一、山冈 几个 旁边

刚才 叽叽 傍晚

钢铁 讥笑 榜文

纲领 饥饿 膀子

二、1.闪 2.劈 3.扑 4.揪

三、1. 你留在我家里歇,就是想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所以拿大虫来吓我。

2.如果再跳出一条大虫来,斗不过。

四、1.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了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

大虫的吼叫 霹雳 老虎 凶猛

2. ①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 ②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沉着 冷静 武艺高强 动作敏捷 (答案不唯一)

小学课文《景阳冈》预习复习重难点指导教学目标教学教案课文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倚、箸”等17个生字,读准“绰、呵”等3个多音字,会写“冈、饥”等

15个字,会写“半夜三更、寻思”等5个词语。

2.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能猜测大致意思。

3.能按故事的发展顺序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4.能对武松作出简单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教学建议:

教学本课时,可以通过影视作品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猜测不懂的语句的意思,大致读懂故事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梳理脉络,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接着,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武松打虎的经过,并用自己的话对这段情节进行详细复述。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交流对武松的看法。最后,让学生通过“资料袋”了解《水浒传》的大致内容及有关人物,激发学生阅读整本原著的兴趣。

一、理解运用

需要注意的是,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不要求学生“运用”。教学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读读课后的“资料袋”,对《水浒传》和书中的人物有初步的认识。还可以让学生观看影视作品中“武松打虎”的片段,说说对武松这个人物的初步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猜测不懂的语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文中有不少带有古代白话文色彩的语句,可能会对学生理解故事内容造成一定障碍。可以结合课后第一题,让学生说说自己觉得不好理解的语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猜测语句的意思,疏通文意。比如,“梢棒”一词,可先让学生从“棒”字推断它和“木棍”有关,再联系上下文和插图,猜出“梢棒”就是一种类似棍子的武器。又如,“筛一碗酒”,可引导学生联系人物前后的行为动作,猜出是“倒一碗酒”的意思。再如可以结合“勿”字的意思“不要”,并联系生活中“请勿入内”“请勿吸烟”等常见的提示语,猜出“请勿自误”就是“请不要误了自己”。至于“店家”“客官”“榜文”等词语可以联系一些古装影视作品来理解。“吊睛白额大虫”“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却把大虫吓我”等语句,只要学生能够根据词语特点或结合上下文语境,大致猜出意思即可,不要求作细致、深入的理解。

2.提炼关键词语,按事情发展顺序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课文篇幅较长,课后第二题提示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提炼出关键词,再借助关键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学时,可先以教材中给出的关键词“喝酒”为例,让学生默读课文,想想是谁喝酒,继而找出有关“武松喝酒”的段落,即课文第1自然段。然后让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接下来武松又做了哪些事情,并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用简单的句式“武松做了什么”说一说,如“武松走上景阳冈”“武松打死猛虎”“武松一步步挨下景阳冈”。在概括的过程中,学生可能还会说出“武松不听店家劝告”“武松看到榜文”等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筛选故事的主要情节,把整个故事凝聚在四句话里,中间的细节可以略过。概括出句子后,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把句子浓缩为关键词,如“喝酒”“上冈”“打虎”“下冈”,并填写在图表中。最后,引导学生借助填好的图表,回忆相关的故事情节,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还要提示学生把主要内容说完整。

3.梳理武松打虎的经过并详细复述。

课文第6、第7自然段详细写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结合插图,感受武松打虎的气势,再找出文中的相应段落默读,梳理武松打虎的过程:先是阵狂风后猛虎骤然出现;然后猛虎“一扑”“一掀”“一剪”,武松三次闪过,正要举起“梢棒”打虎,却劈在枯树上,“梢棒”断成两截;接下来,武松赤手空拳,用尽平生气力把猛虎打倒了;最后,武松怕老虎还没死,就用断了的“梢棒”又打了一回。要让学生明确武松和老虎的表现是故事的重点,要尽可能详细地复述这部分内容,如老虎抓人时的“三招”、武松躲避时的“三闪”、武松如何赤手空拳打猛虎、老虎如何反扑挣扎。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习过的详细复述故事的方法,强调复述故事不是背诵课文,而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出来。鼓励学生复述时用上课文中有特色的语言,如揪”“按”“踢”“提”“打”等动词,还可以提示学生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把故事讲得更生动。课堂上也可以采用生生合作的形式,每人讲一小部分,小组合作完成武松打虎部分的复述。还可以在复述后,引导学生展开自评和互评,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复述能力。

4.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尝试多角度评价武松。

课后第四题列出了人们对武松的不同评价,要求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意在引导学生多元、立体地感受人物形象。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找出文中能体现武松特点的语句读一读,再分析其中表现出了人物怎样的特点。比如,第1、第2自然段,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从“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你休说这话来吓我”等语句中体会武松的豪爽、倔强固执。又如,可以引导学生从描写武松上冈时心理活动的语句中体会武松的心理变化:从他先是想到“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可以看出武松自尊心很强,面子观念很重;从他转念一想“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可以看出他虽有犹豫,但更多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同时还流露出艺高人胆大的自信。再如,武松将老虎打倒在地后,“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可见他的小心谨慎;确认老虎已死后,武松发现自己的体力已经耗尽了,这时他想到万一再遇到老虎,肯定难以应付,于是就果断下冈,可见他也有思虑周全的一面。

在结合重点语句分析人物特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表达对武松的看法,并说明理由。比如,通过武松决定要上冈时的语言、心理活动,以及他打虎时的气势,能看出武松的确有豪迈的气概;从武松不听店家劝告偏要上冈,看到官府榜文后也不肯回去,可以看出武松好面子、不听劝。为了让学生更顺畅地表达,教师也可以给出一些表达的范例,如“我赞同……的看法,因为……”“我的看法是……”。需要注意的是,设计这道课后题的目的并不是要探讨两种观点的对错,而是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相应的理由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观点是否言之有据,如果学生没有根据地发表看法,要提醒学生必须把看法和理由结合起来。除了课后第四题中的不同评价,如果学生提出自己新的见解,教师也要予以鼓励,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果学生提出了不合理的观点或疑问,如从保护动物的角度认为武松不该把老虎打死,教师要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明白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和现实生活是有区别的,不能随便用当下的观念去评判古代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

5.借助“资料袋”了解《水浒传》的大致内容。

课后“资料袋”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介绍了《水浒传》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二是对武松进行了简要介绍;三是呈现了武松及小说中另外几个人物的画像和名号。这样编排,意在引导学生借助资料,进一步了大物,激发学生阅该整本书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讲授课文之前,先布置学生阅读“资料袋”,让学生初步了解《水浒传》的概况和书中的些人物。学完课文后,再让学生说说是否知道武松的其他事迹,或是《水浒传》中其他人物的故事。最后,结合“快乐读书吧”,推荐学生阅读整本《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