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武昌建城1800年,如诸君所见,抖音中秋登楼夜晚会将于八月十五中秋节(9月29日)在抖音正式播出。六神磊磊、都靓、《长安三万里》剧组、以及抖音上著名的文化学者等也将悉数亮相,与天下爱诗之人以诗会友,共庆佳节。从八月初一直至月满中秋时,我们还将邀请十五位作者分享唐诗与他们自己的故事。
范雨素是湖北襄阳人,和唐朝诗人孟浩然是同镇乡邻。她从小与唐诗结缘,在北京生活20多年,做过育儿嫂、小时工,6年前因为一篇《我是范雨素》受到关注。今年,她出版了新书《久别重逢》,并尝试成为一名专职写作者。最近,范雨素参加了抖音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项目,三百多万网友听她讲述黄鹤楼下楚人们的流散往事。
范雨素:从野草地回到黄鹤楼
楚人西辞黄鹤楼
我没有去过黄鹤楼。
记得幼时,堂屋里的中堂画是松鹤图,堂屋里供奉的是仙鹤。小学五年级,课本里有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那时觉得好亲切,孟浩然住过的鹿门山就在我们镇,站在家门口能看到那座山。我的两个哥哥在山下上过学,亲姐曾在这里教过几年书。
襄阳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小学二年级读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只觉得是隔壁邻居家老爷爷写的诗。写《枫桥夜泊》的张继也是襄阳人,距离我们村远一些,有几十里路。
或许是受这些影响,我们那里的人特别重视教育。听我大哥说,当时一个同龄人读到初一,不想读书了。他的父亲靠贩米赚钱,挨家挨户收大米,绑到自行车上,到城里叫卖,赚取差价。听到自己的孩子不再上学,他立刻没气力骑车了,因为赚钱没动力了。
1985年,我上初一,好多同学在鹿门山玩的时候,看到一些日本人来寻访孟浩然的古迹。那时候鹿门山就是一座秃山,特别穷,没有景点,镇上也没有一个像样的饭店,后来就没啥人去了。张继写的寒山寺成了热门景点,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叫“网红打卡地”。
我的大哥比我大10岁,喜欢诗词,热爱文学。八十年代文学热,到处都是文学青年,很多人觉得好像写篇文章就能改变命运似的,我大哥也是这样。他买了好多好多书,很多人不理解,问我妈。我妈说,什么季节种什么庄稼,他这个年纪喜欢看书就看吧。
后来,楚人们陆陆续续离开家乡,去了大江南北,黄河两岸,经商打工。九十年代初,我在小学当民办教师。学校的一个女老师经常接到邮局寄来的汇款单。在广东打工的两个弟弟每个月把钱寄给她,再由她转交给父母。他们那个工作,每次能给家里寄好几百,我羡慕极了。我舅舅家有三个孩子在福州打工,二伯家大姐的老大从兰州大学毕业后,在湛江找了一份公务员的工作。
我大哥高中毕业复读了一年,还是没考上大学,或许是精神压力太大,还是回家种地,给人修过自行车,卖过手扶拖拉机。后来大家都出去打工,拖拉机卖不出去了。他离开家乡,到重庆修地铁,干了十几年。
离离原上草
1994年,我也来了北京。因为性别的原因,基本上是家里人把你像水一样泼出去了。九十年代末,我住在东三环的十里河,三环还是城中村。经常经过的马路上,有一个小饭馆,起的名字叫“原上草”。我没有去里面吃过饭,但每次骑着小三轮车经过那里,都会觉得特别亲切,想起《敕勒歌》里说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想起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早在我四岁的时候,比我大三岁的姐姐就教我背过这首唐诗。那时我们小孩子睡在一张床上,她没事就在被窝里教我,“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当时我经常在天桥上摆摊卖旧书。那时候年轻,没有恐惧,没有焦虑,不仅每天都干,而且特别有信心。大家觉得一定能挣到钱,想着能在北京买间房,两眼放光。当时这个目标并不难,工地上的广告牌,晚报上的房屋广告,几万块一间。摆摊的时候,每天都会遇到很厉害的人,没有人会说你什么,大家态度都非常好,不会去区分谁是底层,谁是高层。
路边的工地上挂着红布,写着“首都图书馆”。我当时天天想着快点盖好,这样就可以经常去看书了。后来图书馆终于建好了,我也搬走了。后来我的日子过得不如意,一个人带孩子,成了单亲妈妈,一年要搬两三次家,就想起“离离原上草”,想起“万里悲秋常作客”,“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宋僧有偈诗:“俱胝一指头,吃饭饱方休。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和尚说,如果人一直保持着人之初的本来面目,饿则食,困则睡,就可参禅。但少年的人都有数不清的理想等着完成。要腰缠十万贯,要挣大钱,要衣锦还乡。要骑鹤下扬州,名扬海外,得道成仙。
现在我50岁了,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人的命运跟植物的生长规律大概是一样的。古人说,人生一世,草生一秋。二十几岁的盛年,会把一切想象得很美好。当你想到自己是菜籽命的时候,已经是中年了。就像陶渊明写的,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我觉得“离离原上草”写的就是我。以前我说“人生是颗菜籽命,落到哪儿是哪儿,落到肥处是颗菜,落到瘦处是根苔”,野草和菜籽是一个意思。
现在整个中国变了,大家离开了土地,都是流动的状态。每个人都成为一个飘萍,不就是跟野草一样吗?按照物理的说法就是,每个人都“粒子化”了,能确定的只有自己。
我希望自己有野草那样的生命力,总也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久别重逢
6年前,因为那篇《我是范雨素》,我混出了点名气。现在,我的生活还是很简单,也不用处理任何人际关系,租的房子比监狱还安全,只要糊里糊涂能有口饭吃就行了。每个人好像都很忙,很少见面。现在租房子,昨天的邻居是小张,明年就是小王,谁也不用认识谁。
今年1月,我的新书《久别重逢》出版。我觉得故事还行,就是文笔太差。因为这本书,跟很久以前的一些朋友联系上了。有个朋友,已经二十多年没见过了。他年轻时在工厂工作,八十年代文学热,一个报社让他去工作,工厂不放他。他后来辞职做买卖,成了老板。我们电话联系后,很快就见了一面。
我常常想起唐诗里的那些离别与团圆。以前我当民办教师的时候,带一年级和二年级。每天要早读,必须坐在教室里,小孩读书,我也读书。我读的最多的是唐朝诗人李頎的诗,《还珠格格》里乾隆让小燕子背的那首《古从军行》就是他写的。印象最深的是李頎写送别友人陈章甫,“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后来,我也会教我的女儿读唐诗。大女儿3岁的时候能背80首唐诗。我教她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诗人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里,邀请友人相聚,把酒言欢。大女儿一遍就记住了这首诗。她看到有人举杯喝酒的时候,就在旁边说,“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今年春节我是在武汉过的,带我的女儿,和我姐姐的孩子一起过了年,去了湖北省博物馆,还有水果湖。但还是没有去黄鹤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讲的是送别。黄鹤楼以前临靠渡口,古人驿站赠别,离亭相送,“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日暮乡关”,村子里的炊烟,总在黄昏时升起,凝聚成一束孤烟。现在交通工具变了。大家坐地铁、高铁,比“飞人”刘翔的速度还要快,朝发夕至都不准确,得是“朝发午至”了。
今年9月,我参加了抖音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项目,讲我理解的唐诗,还有那些离开黄鹤楼到全国各地打工的楚人们。视频底下,有将近三千条留言,带着不同的地域标签。那些评论我都看了,大家讲述自己的打工经历,或是写打油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黄鹤楼,这或许是我们需要共同面临的处境。
过了两天,听说我所居住的皮村来了一波湖北老乡。他们是在珠海打工,正好来北京,看到抖音上我的视频,就约了几个湖北老乡来找我。虽然没见到他们,听到这个消息还是很高兴。这也说明空间没有障碍了,朝发午至。
很多事情都在改变,但乡愁仍在那里,和黄鹤楼一样。
少小离家的人,鬓毛衰时,大概总是要回去的。黄鹤楼里的那只仙鹤,在默默佑护着每一个离家的人。故乡的云在召唤游子,故乡的风吹来泥土的芬芳。村头的大树,在等我们回家。
编辑 彭涵
电影《名扬四海》是由导演艾伦·帕克执导的一部作品。通过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和对艺术学校生活与成长主题的深入探索,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关于追逐梦想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鼓舞人心的故事。在《名扬四海》中,导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角色和展示故事情节。从角色塑造与演员表现、故事情节与叙事结构、视觉呈现与摄影技巧,到音乐与声音设计,每个方面都为影片的艺术表现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一、角色塑造与演员表现(一)主要角色介绍
《名扬四海》中的主要角色包括Doris Finsecker和Coco Hernandez,以及其他次要角色。Doris Finsecker是一个天赋出众的音乐学生,她有着坚定的决心追求自己的梦想。Coco Hernandez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热情的舞蹈学生,她努力通过舞蹈来表达自己。还有许多次要角色如Ralph、Montgomery、Leroy等,他们每个人都为故事增添了独特的个性和色彩。
(二)角色塑造的艺术手法
在《名扬四海》中,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和导演的指导,成功地塑造了充满情感和个性的角色形象。
(1)演员们展现出精湛的表演技巧,将角色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他们通过身体语言、表情和声音,传达角色的个性和情感。Doris Finsecker的内向和坚定,Coco Hernandez的外向和热情,在演员们精准的演技下得以真实呈现,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2)角色的情感展示让角色更加立体和有深度。演员们通过情绪的把握和细腻的表演,展现了角色内心的挣扎、成长和追求梦想的热情。观众可以看到Doris Finsecker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坚持和勇气,以及Coco Hernandez对舞蹈充满的和自信。这种情感展示使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动机和行为,并与他们建立起情感共鸣。
(3)角色之间关系的呈现也是艺术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员们通过对话、互动和情感交流,创造出真实而紧密的友谊和竞争关系。观众可以目睹Doris Finsecker和Coco Hernandez之间的互相支持和鼓励,以及他们与其他角色之间的交流。这些关系的呈现使角色更加真实和可信,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和观众的投入感。
(三)通过演员们的精湛表演技巧、角感的展示以及角色之间关系的呈现,《名扬四海》成功地塑造了丰富而有深度的角色形象。他们的表演让观众与角色建立了情感联系,并共同经历了追逐梦想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挑战和成长过程。
二、视觉呈现与摄影技巧(一)摄影手法与镜头运用
在电影《名扬四海》中,导演艾伦·帕克通过精心的摄影手法和镜头运用创造出独特而引人注目的视觉效果,增强了影片的艺术表达。
(1)导演选择了适合故事情节的画面构图。他们通过选择合适的角度和位置,将关键的情节和角色置于画面中心,从而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同时,使用对称、透视和重复等构图元素,创造出富有层次感和美学价值的画面。
(2)光影的运用是电影中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导演通过灯光设置和对比度调整,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明暗交错的光影给予观众更多关于情感和故事发展的线索。光影的变化和运用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性和变化性。
(3)镜头语言的寓意性也是电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导演通过选择适当的焦距、角度和移动方式,传达了丰富的信息和情感。运用特写镜头突出角色表情和细节的变化,使用宽镜头展现广阔的场景,以及通过剪辑手法创造紧张感等,这些镜头语言使观众更深入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故事的发展。
(二) 色彩与视觉风格
颜色和视觉风格在《名扬四海》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导演通过使用特定的色彩和视觉元素来营造特定的情绪和氛围。
(1)场景的色调与氛围营造对于电影的视觉效果至关重要。导演通过选择适当的色彩搭配和色调设置,将故事情节和角色的情感状态与画面效果相结合。例如,在兴奋和欢乐的场景中使用鲜艳、明亮的色调,增强观众的愉悦感;而在压抑和沉重的场景中使用暗淡、冷色调,加强观众对角色困境的共鸣。
(2)美术设计和服装造型的视觉效果也为电影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导演通过精心设计的场景布置和角色服装,传达了角色的个性和身份。同时,美术设计和服装造型的视觉效果也为观众提供了更丰富的观影体验。
(3)影片整体的视觉风格是电影的一个重要方面。导演通过摄影技巧、色彩运用和美术设计等元素,创造出独特而一致的视觉风格。《名扬四海》以其鲜明、活力和多样化的视觉呈现,为故事增添了更多的情感和戏剧性。
(三)摄影手法与镜头运用的精妙运用,以及色彩与视觉风格的巧妙创造,《名扬四海》成功地为故事打造了独特而引人注目的视觉效果。这些视觉呈现与摄影技巧增强了观众对故事和角色的情感共鸣,为电影的艺术表达力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三、音乐与声音设计(一)音乐的角色与作用
在电影《名扬四海》中,音乐发挥了重要的角色,通过其运用为故事情节和角感的表达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1)原声音乐的运用增加了电影的情感层次。导演在关键场景中巧妙地运用原声音乐,从而为观众营造出特定的情感氛围。音乐的旋律、节奏和音调的变化都能够触动观众的情感,进一步深化对角色内心世界和故事发展的理解。音乐作为一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能够直接渗入观众的心灵,引导他们与角色之间建立起共鸣。
(2)音乐对情感的引导是电影中的重要作用之一。通过选择适当的音乐和编曲,导演能够直接影响观众的情绪体验。欢快的音乐可以带给观众喜悦和兴奋,悲伤的音乐则能够唤起观众的同情和悲伤。音乐通过其独特的语言,为故事情节和角感的展现提供了强大的引导力。
(3)音乐也为观众与角色之间建立起共鸣提供了桥梁。通过与音乐的融合,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并与他们产生共情。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语言,能够拉近观众与角色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更加投入到角色所经历的喜怒哀乐中。
(二)声音效果的创作与运用
声音效果在《名扬四海》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声音效果的创作和运用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和情感表达。
(1)环境声音与对白的平衡对于声音设计至关重要。通过合理地控制背景音、自然声音和角色对话的平衡,创作者营造出真实而贴近生活的声音氛围。观众可以清晰地听到角色的对话,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场景的真实性和立体感。
(2)音效对剧情和情感的营造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精心选择和创作音效,如自然声音、道具声音和环境声音等,创作者进一步增强了电影的真实感和戏剧性。这些音效与故事情节紧密结合,为观众呈现出更加生动且引人入胜的视听体验。
(3)动态声音的处理也是声音设计的重要方面。通过增减声音的音量和强度,创作者能够有效地控制观众的注意力和情感体验。例如,在舞蹈场景中,通过调整音效的音量和声音质感,使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舞蹈的热情和活力。
(三)通过音乐与声音效果的创作与运用,《名扬四海》成功地为故事打造了独特而引人注目的音响体验。音乐在表达情感、引导观众情绪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而声音效果的创作与运用则增强了电影的真实感和戏剧性。
四、结论在电影《名扬四海》中,导演艾伦·帕克通过角色塑造与演员表现、故事情节与叙事结构、视觉呈现与摄影技巧以及音乐与声音设计等方面的艺术处理,成功地展示了一个关于艺术学校生活与成长的动人故事。这部电影以其精湛的表演、扣人心弦的剧情和独特的视听效果,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平均年龄74.5岁的高龄清华大学校友们,为祖国工作五十年,这个合唱先唱了同一首歌,又唱了时下最流行的“少年”,镜头给到的每个人都熟记歌词,唱的也那么好,优秀的人干什么都棒,我们还年轻的一辈有什么资格虚度光阴
50多年前,一群少年踏入清华校园,朝气蓬勃;学成后,他们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无怨无悔。如今,当全网为这群平均年龄74岁的“合唱少年”沸腾时,我们便明了:“少年”二字,不问白发,只问心境;无关年龄,只关热爱。因为热爱,岁月带给他们的不是惊慌,而是光芒。这群白发苍苍的老人,永是热血少年!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无论前路明、暗,愿你我百折不挠、热血不凉。
敬这些爷爷奶奶,敬自己,敬永远的少年心气。
像《少年》一样,奔跑着、努力的活下去!
临沂大学新媒体中心
头条部
文字|隋若冰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隋若冰
责编|李勇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