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一部必看的“下饭剧”,本期的八部电视剧是否有你必看的电视剧,希望你在评论区留下你最喜欢的电视剧。
《觉醒年代》
简介: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
观看地址:
爱奇艺、优酷视频观看,需要会员
《山海情》
简介:
《山海情》是由孔笙、孙墨龙执导,黄轩、张嘉益、闫妮 、热依扎等出演的脱贫攻坚剧。
该剧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们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完成易地搬迁,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通过辛勤劳动和不懈探索,将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
观看地址:
爱奇艺、优酷视频观看,需要会员
《人民的名义》
简介:
《人民的名义》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出品的检察反腐电视剧。
该剧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叙事主线,讲述了当代检察官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制统一、查办贪腐案件的故事,于2017年3月28日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播出,收视率突破8%,刷新了近十年省级卫视收视的最高纪录,同时入选2017中国十大事件。
观看地址:
优酷视频观看,需要会员
《底线》
简介:
星城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方远与榕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副庭长宋羽霏同为星城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张伟民的徒弟,师徒三人将青春与热血都奉献给了中国的司法事业。而今,方远的徒弟兼法助周亦安也刚刚成为员额法官,曾经的师徒团,现在分散到不同的审判岗位,继续发光发热。最高法的年轻女干部叶芯突然空降,让星城法院有了更多变化。这三代法院人,在一宗宗案件中,发扬着法院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他们始终坚守着司法、道德、人性的底线。
观看地址:
芒果TV观看,需要会员
《理想照耀中国》
简介:
该剧以“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时期、复兴时期”四个阶段的40组人物和闪光故事,记录中国诞生一百年以来团结带领人民,高擎理想和信仰的炬火,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不息奋斗的动人征程。
观看地址:
爱奇艺、腾讯视频观看,需要会员
《人世间》
简介:
该剧根据梁晓声的同名小说改编,以居住在北方某省会城市的一户周姓人家三代人的视角,描绘了十几位平民子弟在近50年时间内所经历的跌宕起伏的人生,全面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经历的翻天覆地的社会巨变,歌颂了中国人民拼搏向上、艰苦奋斗的伟大历程,以及勤劳正直、自尊自强的美好内心。
观看地址:
爱奇艺观看,需要会员
《父母爱情》
简介:
《父母爱情》演绎了一段以上个世纪50年代为背景,身为海军司令员的江德福与资本家小姐出身的安杰,如何携手走过一生的温暖动人的爱情故事。曾经合作过《闯关东》《生死线》《钢铁年代》等多部大制作的金牌搭档组合著名导演孔笙和知名制片人侯鸿亮再次携手,奉献精品大剧!
观看地址:
爱奇艺、央视频观看(推荐使用央视频免费观看)
《大宅门》
简介:
剧中讲述了医药世家白府经历清末、、军阀混战、解放等时期的浮沉变化,忠实地反映了同仁堂这个大家族随着国家、民族的历史发展而发展的渐变过程。故事横跨光绪年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1911年清朝覆灭、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官场恩怨、情场爱恨、商场输赢。谱写了一曲“宅门”史,展一幅波澜壮阔动荡社会生活画卷,谱一曲世态炎凉悲欢离合命运之歌。
观看地址:
优酷视频、哔哩哔哩观看(推荐使用哔哩哔哩免费观看)
编辑:梁倩茹 责编:朱映雪 审核:陈亚玲
有人把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中国人的生活概括为这二十八个字,生动而形象:“吃饭靠抢,看门靠狗,出门靠走,开会靠吼,点灯靠油,耕地靠牛,取暖靠抖”。那个时代不仅物质生活匮乏,而且文化生活则更为贫乏,人们会普遍感觉到黑夜比白天可能更为单调和寂寞,如果哪一天晚上能看上一场露天电影,那是相当奢侈的事儿。在广大农村,一面幕布、一个放映员、一束光,自己搬来板凳的人们,几乎构成了露天影院的全部要素。父母招呼小孩的吆喝声,年轻人找座位的呼喊声,小孩脆生生的哭声、笑声,此起彼伏,混响成一部温馨的生活交响曲。露天电影和小人书(连环画)一样成为出生于20世纪五六七十年代的那一代人获得精神食粮两个最主要的途径。不过不同的是露天电影更具动态和群体性的特点,小人书则偏向于静态和个体化的特征。
小时候,放电影的地点就在我们上学的大队小学的操场上,某一天只要同学中有哪位消息灵通人士发布消息说,今晚要放电影了,那一下课男同学就会一窝蜂地跑到大队部拥挤到一堆电影放映器材中寻找存放电影胶片盒子,去探究一下究竟晚上要放什么电影?引发一阵阵骚乱,因而常常会受到工作人员的呵斥,甚至是“武力”驱赶。后面的课基本上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了。一放学大家就会飞奔回家,都想争夺新闻发言人,以最快速度告知村子里的人,今晚要放电影而且要放什么样的电影。
那时候,电影放映是以公社为片区,而一个公社有十几个大队,在自己的大队看电影,一年也就能安排一次到两次。如果要看更多的电影,那就需要南征北战,跋山涉水也在所不辞,出征几公里、十几公里,来回的路上花上二三个小时也就成了常事。如果别的村庄放电影了,那里的亲朋好友就把放电影的消息传过来了,吃过晚饭一群叔叔辈和一群年龄大几岁的同辈就率领着一大群小喽啰踏上了征程。春秋夏天倒没什么太大的挑战,一旦是到了冬天特别是到河对面的村子去看电影,大人们就义不容辞担当起了志愿者的角色,穿着雨靴把小喽啰一个个地背到河对岸,那份温暖和友爱至今还不时地在心中涌起。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1976年一月份底也就在周恩来总理逝世后不久去观看有关周恩来总理追悼会的纪录片,那天正好是大雪刚停,在去放映地点的路上,脚上的鞋和小腿的裤腿已经被雪水湿透了。因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我们那一代人心中就如神一般的存在,怀着悲痛的心情,生生地在雪地上站了近两个小时,在双脚已被冻僵的情况下看完了这部纪录片。 我已得大约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们生产队被批准成为农科站,这样就有资格和生产大队一样成为独立的电影放映单位,也就是说不要出远门在家门口就可以看上电影了。一到有放电影的那天,全村就像过节一样把各家亲戚接到村子里来共享一场文化盛宴。我的任务就是把外公或外婆接到我家,于是另外一个收获就是可以打打牙祭了,用现在的话能不能把它称之为“次生幸福”呢?那要是冬天,可就热闹了,一家人还要搬上火桶,带上凳子前呼后拥去抢占有利地形。有时由于情报不准确或临时发生变故,偶尔也会发生跑了很远的路到了目的地后,才被告知不放电影或电影改期了。第二天,当有人问起头天晚上看的是什么电影?得到的回答是“英雄跑白路”。苦中作乐,贫穷中也不失幽默是那个时代的人们特有的一种精神风貌。
那时候电影和小人书(连环画)一样,最主要的就是革命题材 ,如反映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影片有《林则徐》、《甲午海战》等;如反映红军时期的影片有《闪闪的红星》、《洪湖赤卫队》等;反映抗日战争的影片有《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鸡毛信》等;有反映解放战争的有《南征北战》、《红日》、《董存瑞》、《渡江侦察记》、《林海雪原》等;反映抗美援朝的影片有《上甘岭》、《奇袭》、《英雄儿女》,反映建国以后反特影片有《金三角》等等,另外还有“革命现代京剧”也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如《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都成为了经典。
这些影片让我们熟悉了一批功勋表演艺术家如李默然、孙道临、王心刚、达式常、郭振清、刘世龙、刘江、陈述、项堃、程之、秦怡、刘尚娴(《英雄儿女》王芳的扮演着)、袁霞(《沙家浜》阿庆嫂的扮演者)等等,而更多的却是只知道演员扮演的角色的名字而忘记了演员自己的名字。
影片中一些经典台词同样让我们经久难忘,如《英雄儿女》中王成在敌众我寡阵地即将沦陷时用步话机向指挥部高喊“向我开炮“,每看一次都有一种来自心底的震撼;如《地道战》中的伪军司令评价地道挖得好,说的“高,实在是高”;《南征北战》中军长在遭到解放军猛烈进攻时的呼叫“赶快向我靠拢,赶快向我靠拢”,”
拉兄弟一把“;《闪闪的红星》中还乡团团长在红军大部队撤走后回到村庄时恶狠狠地说”我胡汉山又回来了“等等。
还有,一些影片的主题曲也成为永远的经典,如《上甘岭》中的《我的祖国》,《铁道游击队》中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闪闪的红星》中的《映山红》,《英雄儿女》中《英雄赞歌》,《闪闪的红星》中的《红星照我去战斗》到今天为止我都会哼唱。若干年前,偶尔去ktv,这几首歌基本上是必点曲目,《英雄赞歌》的最后两句“为什么战旗美如画,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高音部分有时还能顶得上去。革命现代京剧中的一些唱段《沙家浜》中唱段《智斗》、《红灯记》中的唱段《我家的表叔》、《智取威虎山》中的《打虎上山》,今天听来依然让人感到无比亲切和震撼。
露天电影,我们儿时永远抹不去的记忆,她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陶怡了我们的情操、塑造了我们的灵魂,她所宣扬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理想主义的精神已经融入到了我们那一代人的血液之中,渗透到了我们那一代人的骨髓之中,冲不走、剔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