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恐龙的世界之最,这些统治地球上亿年的生物进化出了什么

最早的恐龙

最早恐龙的化石,是在三叠纪的岩石中发现的。可能是始祖龙,它最早出现在2.28亿年以前,是1992年在阿根廷发现的,它的头骨与鳄的头骨相似,长着弯曲的利齿。是一种小型的食肉恐龙。

南十字龙是早期恐龙中的一种,这种食肉恐龙身长约2米,体型虽不大,但十分凶猛,并且喜欢成群结队地出去捕食比自己体型大的动物。成为“第一种捕食大动物的恐龙猎手”。它体重轻,后肢细长有力,便于追逐猎物,长长的颚上长着整齐的利齿,这更有利于捕食猎物。黑瑞拉龙是从阿根廷挖掘了来的一种两足行走的食肉恐龙。它大约生活在2.3亿年前。体长大约3米,尖尖的牙齿突出地长在上颚前部,骨骼细而轻,以小型爬行动物为食。黑瑞拉龙与后来的肉食恐龙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锐利的牙齿,巨大的爪和强有力的后肢。

早期的草食性恐龙,个头也比较小,如匹萨诺龙以及喙牙龙,它们的身体长约1米,长着尖牙,形状像猪,一般是食肉恐龙捕食的对象。

早期的恐龙世界里,食肉恐龙较多,体形都不太大,但几百万年之后,食草性恐龙个头越长越大,甚至超过食肉恐龙好几倍,或十几倍,从而成为与肉食性恐龙旗鼓相当的地球统治者,这一统治长达1.6亿年之久。

最大最凶猛的恐龙

一般的人都认为最大最凶猛的恐龙是霸王龙。

其实,恐龙时代最大最凶猛的恐龙不是它,而是另有其“龙”。

1955年,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发现了一具巨大的恐龙骨骼化石。从而否定了霸王龙的冠军头衔。

巨龙的脖子短而粗,身体十分健壮,四肢有力,善于奔跑,它的尾巴又粗又大,至少有4.5米长。如果有哪种倒霉的动物遭到它的尾巴的袭击,不死也会伤残。

巨龙奔跑时,速度很快,张着一张大嘴,露出巨大的,又尖又锋利的牙齿,单它粗粗的喘气声就像现在老虎的吼叫声。

巨龙在恐龙时代,还有中小型的食肉恐龙,把对方掀翻在地,便开始张着大口起来。

在它的化石旁边,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一些食草恐龙的骨骼化石,那可能是它食物的残骨。

如此巨大凶猛的恐龙,在那时,一定活得非常潇洒自在。

最小的恐龙

在中生代的恐龙世界里,食肉恐龙占据着一切的生存空间。

大型食肉恐龙光顾不到的地方,有谁敢在那里称雄称霸呢?即使是小小的飞虫也不放过,那就是小型的兽脚类恐龙,如小鸟龙、美颌龙。

其中美颌龙就是生活在那个空间里的一种最小的恐龙。

它虽然个子很小,但也是非常的凶恶的,它对于地表这一层的小生灵而言,是一个严厉的“命运”主宰者,饿的时候,它们决不会口下留情。

1861年,第一具美颌龙的化石是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索伦霍芬石板石灰岩中找到的。

自此,人们才第一次认识了这种世界中最小的恐龙。

美颌龙身长0.6米,大小和鸡差不多,它的结构轻巧。牙齿小巧玲珑、弯曲,像剑一样锋利。所有下颌的牙齿都长在眼窝之前。

在德国发现的一具美颌龙的化石中,找到了一具蜥蜴的骨骼化石。它可能是这只美颌龙的最后一顿美餐。

蜥蜴是美颌龙的主食,只要它出现,蜥蜴们躲闪不及的都难逃恶运。即使是在空中飞的小小昆虫,它的爪子都可以飞快地抓住、碾碎,然后吃掉。

最重的恐龙

说到最重的恐龙,大家立刻会想到腕龙、梁龙等一些大型恐龙。

像腕龙,身长20多米,体重几十吨,梁龙也是。

侏罗纪晚期的蜥脚类恐龙是恐龙世界中最大最重的,像腕龙、马门溪龙和梁龙这些庞然大物虽然都是蜥脚类恐龙,但是,它们却不是恐龙世界中最重的。

在侏罗纪晚期的大地上,有一种恐龙它每走过一步,都会在地上引起重重的轰鸣和微微的震颤。它,就是地震龙。

1985年,在美国的新泽西州发现了一些令人瞩目和惊奇的恐龙骨骼化石,它就是地震龙的骨骼化石。

科学家们根据地震龙的内骼推测出了它的大小,它的身长大约40米,体重约100吨。这个数字,足以让腕龙、梁龙它们让出最重的位子。

地震龙的英文名称叫做“selsmosauz”,意思是“震地者”。它长着蜥脚类恐龙的体型,长长的颈部,短而笨重的身躯,呈方柱形的腿,大而平的脚,长长的尾巴。

到目前为止,体型最大,体重最重的恐龙就是地震龙,但是是否还有比地震龙更大更重的恐龙呢?还有待于科学家们的进一步发现和研究。

跑得最快的恐龙

动物世界中的食肉者都各自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捕获猎物的武器和方法。

比如说老虎的利爪、尖牙、庞大的身躯。

猎豹的闪电似的快速奔跑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猎食方法。

在恐龙的世界里,为了生存,都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优势,这其中,就有善于奔跑的。

比如说鸡龙、木齿齿龙、鸸鹊龙等等。而其中,跑得最快的便是奔鸟龙了,它长得看起来像没有羽毛的巨鸟。

奔鸟龙是白垩纪时的兽脚类长跑冠军。喙状的嘴里没有牙齿,颈部比较长,后腿细而长,有利于奔跑。尾巴较硬,奔跑的时候,尾巴直直地向后伸着,在奔跑时可以用其掌握方向。

奔鸟龙发现于加拿大,身长大约3.5米,在食肉恐龙中,这算是偏小型的恐龙了。但它的奔跑速度极快,科学家根据脚印化石推算出奔鸟龙的速度,大约为每小时65公里。在当时,是没有恐龙能与它相比的。

最聪明的恐龙

我们知道一个人,聪明就是他的智商高,而智商高的高低是由脑含量所决定的,一个人的脑含量高,大脑表面积和人的体表面积的比例大,就说明这个人聪明。恐龙也不例外,但哪种恐龙最聪明呢?

那就是不大出名的锯齿龙,锯齿龙出现在白垩纪末期,属于兽脚类,它的个头不大,只有2米左右,也许是为了生存吧它们终日为了食物“绞尽脑汁”。俗话说,脑子越用越灵,所以,它的大脑慢慢地进化了,因此,也就变聪明了。

虽然,人们至今没有找到完整的锯齿龙的骨骼化石,但生物学家根据它的一些骨片和牙齿。已推测出了它的身材形状及大小,而且,还推测出了它的脑容量。

到目前为止,锯齿龙的脑容量最大,智商是所有恐龙中最高的,大大的脑容量使锯齿龙的视力和听觉很好,它们甚至可以在夜间扑食。以致于在中生代生活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最愚蠢的恐龙

聪明和笨是相对的,有最聪明的恐龙,那肯定就有最笨的恐龙了。

当然,说笨恐龙,并不是指笨到活不下去的地步了。即使是特别笨的恐龙,也知道如何去找食,如何生儿育女,以及如何去保护自己。

那么,这个“冠军”被谁夺去了呢?

它是很有名的一种恐龙,名字叫“剑龙”。虽然被科学家们判定为恐龙世界中的“头号笨蛋”,可这个“笨蛋”,在地球上也生存了一亿多年,到白垩纪早期才灭绝。

剑龙繁盛于侏罗纪中期,是一种草食性恐龙,发现于北美洲,身长约9米。最大的特征是脑袋特别小,背上长着许多像剑一样的骨板。

说它笨,就是因为它这个特别小的脑子。剑龙的脑子测试之后,发现它比一只猫的脑子稍大一点,大约是猫脑的两倍,还不如高尔夫球大呢,大约也就是1两多,不到2两的重量。

我们简直不能想像,一个不到2两的脑子指挥一个长达9米、重达1-2吨的身躯。想想看,这么大的一点脑子,吃饭,走路就够它控制的了,而且,还不一定指挥得过来。

当然,剑龙臀部还有个神经球,这还可以帮着它的大脑指挥一下。但这个神经球只支配和控制它的后肢和尾部,并不能彻底解决实质性的问题,所以说,剑龙仍然是智商最低的恐龙。

食量最大的恐龙

在侏罗纪茂密的丛林之中,食草恐龙们安详地在树林中穿梭往来,身体高大的伸长脖子吃树梢的嫩叶,身体矮小的就低着头,啃着树底下的蕨类植物。

一般食草恐龙的食量都比较大,所以吃就成了它们最重要的工作。

但食量最大的,还要数腕龙。这种最初在非洲的坦桑尼亚发现的大型蜥脚类恐龙,身长20多米,身高达12米,总重达50余吨,所以它每天最大的任务就是把它那巨大的肚子填饱,以此满足那庞大身躯的需要。

也许有人会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一天不需要吃多少东西。但是,科学家根据恐龙在上亿年前留下的粪便化石,知道了腕龙的食量。腕龙一次拉的粪便达一米多高。可见它的食量是惊人的。

此腕龙食量稍差一点的是虚幻龙。人们一般把虚幻龙叫作雷龙。它也是侏罗纪时的恐龙,最早在北美洲被发现,体重超过20吨。相当于40头牛。一头牛一天一般要吃几十斤草,虽然不能这样推算,但是,大略还是可以看出雷龙的食量。

在恐龙大家庭中,食量排行老三的是达马拉龙。达马拉龙属于蜥脚类恐龙,最早发现于我国。它看起来像长颈鹿,体重大的也达到了20吨。

甲爪最厉害的恐龙

甲爪是食肉恐龙的主要猎食武器之一,一般认为,最大最凶猛的恐龙必然甲爪最快最锋利。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一些中小型的食肉恐龙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竞相发展自己的“独门武器”。

那么爪子最锋利的恐龙又是谁呢?是恐爪龙。

恐爪龙是生活在白垩纪时的兽脚类恐龙。它的骨骼化石是在北美洲发现的。恐爪龙身长大约3米,显着的特点是双脚第二趾各生有一只弯刀似的大甲爪。

1969年,美国的奥斯特罗姆对恐龙爪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发现恐爪龙的四肢长而有力,骨骼很轻,这就说明恐爪龙善于奔跑,它的尾椎骨长有很多骨棒,这能使尾巴保持坚挺,从而很好地控制方向,以致于在奔跑中抓住猎物。但它最大的特点还是长着一双结构特殊的脚。它用后肢行走,脚上有四个趾,每个趾上都有锋利长达15厘米的甲爪,第二趾上的尤其大,像个又长又弯的大钩子,前肢上各有三个手指,指上也长有利爪,利爪相互对应,能够抓握食物,当恐爪龙遇到猎物时,先用它的后爪向前扑抓,使其深深地扎进猎物的躯体,然后,再用前爪将猎物撕开。恐爪龙就是利用这个武器,使自己成为恐龙家族中最凶猛的类群之一。

尾巴最厉害的恐龙

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食草性恐龙在恐龙世界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专家们都认为,食草性恐龙的身材一般比肉食性恐龙大几倍,是由于食草性恐龙为了保全自己进化而来的,这样,当食肉性恐龙面对这样一样庞然大物时,不好下手。

但是,食草性恐龙一旦遭到成群的肉食恐龙的追击,体积再大恐怕也难逃恶运。

为此,它们开始发展自己的防御武器,让对方在攻击自己时,也要三思而后行。

尾巴,一直都是恐龙们进攻和防御的武器,而占据这个优势的,并不是食肉恐龙,而是一种食草性恐龙。

这种恐龙叫甲龙。

甲龙是白垩纪时的大型草食性恐龙,发现于北美洲,长达10.7米,最大的特点是长着一条巨大的棒槌尾巴。

甲龙是一种在关键时候能和食肉恐龙拼上一拼的恐龙。

甲龙的整个身体,包括头、脸、眼皮上,都长着厚厚的骨质鳞甲和骨刺,食肉恐龙的利爪根本就抓不进去。它有坚挺强健的尾巴,尾部有一个沉重的尾锤,尾锤是由愈合在一起的骨板构成,利用强有力的尾部肌肉来摆动它,当遭到凶猛的食肉恐龙的袭击时,它就用这个至少几十公斤的“流星锤”横扫过去,使其受到伤害。

所以,食肉恐龙再厉害,一般也不敢去惹恐龙世界里的这个“坦克”。

尾巴最长的恐龙

1911年,德国的古生物学家埃伯哈德弗莱期在非洲的坦桑尼亚发现了巴洛龙的化石。

巴洛龙是一种植食性蜥脚类恐龙,体重大约40吨,比8头大象还要重,身长达24米,是最大的恐龙。

它最大特点就是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到现在为止,在所有被发现的恐龙中,巴洛龙的尾巴最长,达20多米,它是由82块骨头组成。巴洛龙那长达9米的脖子就是靠其极长的尾巴来保持平衡的。除此之外,长尾巴还可以用来作防御武器,像鞭子一样,攻击袭击它的敌人。

巴洛龙的食量极大,据估计,它一天要吃掉1500公斤的食物,因此,可以想像它那小小的脑袋指挥着那小小的嘴一刻不停地吃东西,只有如此,才能满足庞大身躯的所需能量,即使这样,它用牙割断树枝和草茎后也不加咀嚼,就直接囫囵吞枣似的咽到肚子里,在胃石的帮助下,在胃中才将食物磨碎,从而消化。另外,它还有一个蜥脚类恐龙共同的特点——鼻子长在头顶上。

牙齿最尖利的恐龙

恐龙大家庭中,不管是肉食性恐龙,还是食草性恐龙,牙齿都非常尖利。

但牙齿最尖利的还是噬肉鲨龙。鲨鱼是海洋中最凶猛的动物,它们令许多海洋动物甚至人类都胆颤心惊,尤其是它们的牙齿。噬肉鲨龙和鲨鱼一样,有着巨大的尖牙。噬肉鲨龙身长大约有8米,脑袋特别大,很聪明,它们跑起来很快,是恐龙大家族中的一位地地道道的大“凶手”。

暴龙是牙齿尖利的恐龙群里的亚军。暴龙生活在白垩纪,是蜥脚类恐龙,首先在北美洲和亚洲东部被发现,它们的身长大约12米。它们的牙齿就像牛排刀,颚部非常有力,能让牙齿产生很大的咬合力量。

阿尔伯特龙的牙齿比起噬肉鲨龙和暴龙来要差一些,不过,它们的牙齿也很尖利。阿尔伯特龙是兽脚类恐龙,最先是在美国和加拿大被发现,身长大约有8米。它们的牙齿就像锯子一样,不过,它们锋利的牙齿尖是向后弯的,所以一旦被阿尔伯特龙的牙齿咬住了,要脱身那就非常困难了。

牙齿最多的恐龙

说起牙齿,大家一定会想起那些凶悍威猛的肉食恐龙的牙齿,其实则不然,牙齿锋利,但数量不一定最多。

牙齿数量最多的是鸭嘴龙。

鸭嘴龙属于鸟脚类的植食性恐龙,它是白垩纪晚期最繁盛的恐龙。

鸭嘴龙的头骨前部和下颚变宽,形状很像扁阔的“鸭嘴”,它的名字就是因此而得来的。

鸭嘴龙的牙齿数目多得惊人,结构也很特殊,在它那扁阔的大嘴里,上下左右的每个牙床上就有500多颗牙齿,这样一来,对于典型的鸭嘴龙来说,牙齿总数多达2000多颗,这些牙齿密密麻麻地排列成数行,有的还呈交叉排列,鸭嘴龙的牙齿一旦磨损,牙的表面就会变成像铺石的路面一样坑洼不平。这和磨盘是一个道理,有助于将食物磨碎,并研成糊状。正在使用的牙齿经磨损后,就逐渐被顶出来,进一步受到磨损,然后换成新的牙齿。鸭嘴龙是吃植物的,看来,它们能够利用这一副牙齿将食物切碎,并且把它嚼烂。

因为鸭嘴龙特殊的嘴喙构造,它很适于在水中捞取食物,从它的脚趾间的蹼,也可证明这一点。而且,鸭嘴龙长着一条又细又长的尾巴,看来这对游泳也是有帮助的。

有的鸭嘴龙头顶上有装饰,有顶饰的鸭嘴龙其前颌骨和鼻骨,不是长在原来的位置上,而是退到了头顶上,中空的起,里面能够贮存空气,所以,鸭嘴龙能够在水面下停留较长的时间。

鸭嘴龙一般栖息在河边和沼泽地区,一旦发现有袭击它的敌人,便立即逃到水里,潜入水中,等待灾难过去。如果是遇到有耐心的敌人,那它只有成为别人美餐的份了。

鸭嘴龙的身躯一般都很庞大,身长达十几米,重达二十几吨,但也有小的,只有几米长,体重也只有几吨。它的前肢短小,后肢粗壮,主要用后肢行走,有时也用四肢爬行。

日本长峙县高岛煤矿的矿井里,曾经发现了鸭嘴龙的肩关节和腕部分的化石,另外,在美国也发现了它的皮肤化石。

叫声最大的恐龙

所有的恐龙都能发出声音,声音是恐龙之间互相进行交流的工具。有的恐龙发出的声音很小,只有靠近的时候才能听清楚。有的恐龙发出的声音很大,很远都能听得到。还有的恐龙发出的声音更大,如果这种声音在你的耳朵面前响起,有可能会把你的耳朵震聋。

在恐龙大家庭中,吼声最大的是拟栉龙。拟栉龙最先在北美洲被发现,它们属于食性恐龙。它们的声音不是由嘴巴里发出来的,而是通过头上的冠子。声音听起来有些嘶哑。

在恐龙大家庭中,吼声排在第二位的是巨龙。巨龙是兽脚类恐龙,当年生活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巨龙的声音低沉,穿透力非常强,很远很远的地方,都听得非常清楚。

在恐龙大家庭中,吼声季军是美颌龙。美颌龙也是兽脚类恐龙,当年生活在欧洲的比较多,它们很小,身长只有60厘米左右。它们要叫的时候,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起来,发出高亢的声音。

习性凶残的恐龙

侏罗纪大型肉食恐龙是三叠纪恐龙——鸟鳄龙的后裔。在整个侏罗纪,随着巨型植食性恐龙身体的增大,肉食性恐龙的体形也相应增大。

侏罗纪最大的肉食恐龙是威风凛凛的异特龙:其体长11米,有差不多一辆大客车那么长,三趾形的后脚上长着可怕的巨爪,正是利用这一令人望而生畏的武器,它在侏罗纪的大地上,大行杀戮。当猎物被杀死后,它再用灵巧的“双手”和锐利的抹刀状牙齿开膛破肚,撕而食之。异特龙体重2吨,不可能跑得太快,然而,绝大多数的植食恐龙更为笨重,因此,很少有在它的追捕之下逃脱的猎物。脚印化石显示:它曾横穿泥塘,追捕大型蜥脚类恐龙,迈出的每一步都超过了两米。由此可见,异特龙是富有生气的“猎手”!

异特龙的另一个近亲叫解鼻龙,约为异特龙的一半大小,它与异特龙一样,眼睛上方的骨骼加厚,打斗起来,没有“脑震荡”的后顾之忧,特别骁勇。角鼻龙还在鼻端长着一块骨钉,并因此而得名。

就在大型肉食龙享受美味佳肴时,一群小型肉食恐龙闻着肉香,有时会冲将过来,以便抢几片鲜肉充饥。这类动物中,有一种叫小鸟龙的,体长约2米,长着一双肌肉发达的长腿,尾巴细长、僵硬,手指长而灵活,一看就知道它是结构轻巧的三叠纪动物——腔骨龙的后裔,它保持和发扬了其祖先“快腿猎人”的优势,常以小的哺乳动物和大恐龙幼崽为食,甚至连那些因发育不全、受惊吓而不幸坠地的翼龙,也是它们攻击的对象。

像异特龙、角鼻龙这样的大型肉食动物非常笨重,不可能去搜寻藏在灌木丛中的猎物。在那些地方,虚骨龙类恐龙反而可以大显身手,它们是所有小型动物的天敌。有时,它们也扮演“清道夫”的角色,其情形颇似今天的鬣狗和豺,在大型肉食龙吃饱喝足离去之后,它们再来打扫战场,将残杯冷炙吃它个一干二净。

迄今发现的最小的恐龙是秀颌龙。秀颌龙是小鸟龙的近亲,身体更小,长到成年时也只有70厘米长,除去长长的尾巴,身体不过母鸡般大小,不会对任何别的恐龙构成威胁,但由它们来对付更小的哺乳动物、小蜥蜴和昆虫却是绰绰有余的。它还有一种穷追不舍的精神——当猎物逃往树上避难时,它也会跟踪而至爬上树去。由于秀颌龙具有如此的捕食特性,所以别看它小,照样是恐龙时代成功的征服者。

会爬树的恐龙

前面我们已将剑龙向读者作了概括性的介绍。近几年,在四川盆地发现了另一类奇特的恐龙,它和剑龙一样也属于鸟臀类恐龙,这里保存有非常完美的化石标本,那就是一类“会爬树的恐龙”——棱齿龙。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棱齿龙的渊源。

在地球历史上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曾生活过许多用两足行走。两条腿呈站立姿式、后肢上也只有3趾的恐龙,乍看上去这些特点与现代鸟类的某些特征十分相似,因此,古生物分类学上把这类恐龙归属于鸟臀类中的“鸟脚龙”。

鸟脚龙属于鸟臀类恐龙中的一个分支类群。鸟脚龙化石在南北美洲、欧洲、非洲和亚洲都有发现。我国发现的鸟脚龙化石材料也非常丰富,如内蒙古发现的“禽龙”,山东、黑龙江发现的“青岛龙”、“山东龙”等鸭嘴龙类恐龙。但是,这些鸟脚龙都是属于白垩纪的恐龙。

我国有没有侏罗纪时代的鸟脚龙化石呢?有,而且还真不少呢。它们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中、晚侏罗纪地层中,有三巴龙、盐都龙、工部龙、晓龙、灵龙等5种鸟脚龙化石。在古生物分类学上,它们都归属于棱齿龙科。

人类第一次认识的恐龙这类动物化石就是“禽龙”,禽龙属于鸟脚龙。1822年,英国的曼特尔夫妇发现禽龙化石,从此揭开了人类研究恐龙化石的序幕。1878年有一个震惊世界的发现,那就是在比利时的贝尔尼沙煤矿,一次发现30多个禽龙骨架化石,其中有17具完整的骨架保存在比利时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里。

1944年,在四川盆地的威远县发现了禽龙化石,杨钟健教授研究后将其命名为“岳氏三巴龙”。遗憾的是,由于三巴龙化石材料破碎,不能肯定就是禽龙化石。我国发现的禽龙化石材料都很破碎,这类恐龙化石,在我国其他省份发现很少,这里不作详细讨论。

现在,让我们来着重介绍一下奇特的棱齿龙。由于四川盆地保存的棱齿龙类化石不但材料丰富,而且有完整的骨架、完美的头骨,我们理应重点介绍。

棱齿龙生活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是一类个头很小的恐龙。体长一般1~2米,身体结构相当轻巧。它的前肢短,后肢长,四肢骨中空,靠两足行走。前上颌骨生有牙齿,下颌骨前方保留了1块骨齿,腰带为典型的四射式,因此它也属于鸟臀类恐龙。

棱齿龙的后肢有4个脚趾,第五趾已经退化;脚趾长而灵活。前肢有5趾,第五趾小而与腕骨呈直角,趾端生有细长的爪。由于它的四肢具有上述构造特征,所以许多古生物学家推测:棱齿龙是一类会爬树的恐龙。因为它身体轻巧,“手”脚灵活,适于抓握和攀缘树枝,在丛林中过着树栖生活,以植物的嫩枝叶为食。树栖生活也是棱齿龙逃避肉食者的袭击、保护自身的好办法。

关于棱齿龙的生活习性,长期以来,古生物学家众说纷纭。有的学者对其系“树栖”观点持否定看法。究竟它的生活习性是怎么回事,有待发现更多的化石去研究,才能做出正确的结论。

恐龙界的装甲车—背甲龙

​​​背甲龙是装甲恐龙的始祖。它全身带甲壳且有巨大的椎尾。长达10米。体宽,颈短,四肢粗短强壮,生活在白垩纪。

​前脚有5趾,后脚有4趾,趾末端有爪,适合陆地活动,并以植物为食。

​背甲龙全身背甲,被称为“防御专家”。遇敌害时,爪子可泥土里,能避免身体被掀翻,发达尾部可做攻击。

​中国广东河源发现的背甲龙足迹化石

​浙江省首次发现的甲龙头骨和尾锤化石

更多资讯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