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古代爵位——公、侯、伯、子、男,除了大小,还代表什么?

西周时期,贵族爵位分为六个等级,即王、公、侯、伯、子、男。

当时天下最高地位的人是天子,称为“王”,原则上是没有“王爵”的。

到了东周末年,一些诸侯擅自称王,自封王爵,但并没有得到周天子的认可。

如秦国、楚国、徐国、宋国、越国,这些称王者和周宗室的姬姓亲缘关系较远,因而他们率先破坏周朝的礼制。

一些戎狄首领也称王,如邵王、吕王、丰王等,但同样也没有得到周天子的承认。

到了秦朝时期,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去掉了王爵,废除了封国制,改为郡县制,只保留了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的爵位。

汉朝时期,也没有王爵,但是爵位增加到二十个等级。

西汉时期虽然没有王爵,但恢复了封国制,天子之下为诸侯王。

魏晋时期,又恢复了王爵,同时把王又细化为亲王、郡王,以体现与皇帝的亲疏程度。

事实上,使用“亲王”字样为称号的朝代,只有清朝。

《白虎通》记载: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的爵位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对应。

01公爵

其中,公爵的“公”意为正直无私,善于治理百姓,凭着一颗公正的心为天下百姓做主,故称为“公”。

公爵在臣子中地位最高,如周公、召公等,较大一些诸侯国的国君一般都是公爵,如鲁昭公、秦穆公、齐桓公等等。

《周礼》记载:公爵封地为方圆五百里。

02侯爵

《逸周书》记载:侯爵的“侯”意为等待、顺从、迎候,做事依照天道。

较小的诸侯国的国君一般为侯爵,如曾侯、蔡侯、虞侯等等。

侯爵朝见天子,需手持玉器信圭,以此提醒“侯”应该尊重天子,谨慎从事。

03伯爵

伯爵的“伯”意为率百姓顺应天时耕作的长者,或为治理封地辅佐天子。

再小一些的诸侯国国君一般为伯爵,如井伯、荣伯、单伯等等。

“伯”朝见天子手执玉器躬圭,寓意着绝对服从天子。

04子爵

子爵朝见天子时,手持玉器谷璧。

“子”最初为姓氏,源于古老的殷商部落,其后代建立了商朝,子姓成为了国姓。

一些与姬姓疏远的诸侯国,或较小的诸侯国国君为子爵,如楚国、越国、耿国、巴国、邾国、莒国等等。

楚国最初为子爵,曾要求周天子提升爵位而遭到拒绝,于是自封为王爵。

05男爵

男爵朝见天子时,手持玉器蒲璧。

“男”有担当、担任等含义。

可见记载的诸侯国中,惟有许国国君为男爵。

周天子在国家发生战争、迁都等重大事件时,对有功于周王室的低等爵位国君,有晋升爵位的惯例。

明末藩王、国公、侯爷、伯爵等人员结局整理

一、明朝朱姓藩王:

襄阳的襄王 朱翊铭(被张献忠砍头)

“王府金银无算,发银五十万以赈饥民。”

洛阳的福王 朱常洵(李自成部所杀)

“王府金钱百万,餍粱肉,而令吾辈枵腹死贼乎?”

“汝为亲王,富甲天下。当如此饥荒,不肯发分毫帑藏赈济百姓,汝奴才也。”

南阳的唐王 朱聿镆(李自成部所杀)

汝宁的崇王 朱由樻(降李自成,被杀于泌阳县城附近,其子后来降清)

“士民屠戮数万,焚公私廨舍殆尽。”

武昌的楚王 朱华奎(被张献忠淹死)

“尽取宫中金银各百万,辇载数百车不尽”

“有如此金钱不能设守,朱胡子真庸儿!”

西安的秦王 朱存枢(降李自成,后死于清军)

“李自成破西安,存枢降于贼,伪授权将军,妃刘氏死之。”:

太原的晋王 朱求桂(降李自成,其子在李自成败走降清)

“闯贼占太原,求桂降。闯贼携其入京”

开封的周王 朱恭枵(开封被李自成攻克,逃离后不久病死,子孙为清军所杀)

“贼决黄河灌城,城破,周王出逃“

兖州的鲁王 朱以海(清军陷兖州,鲁安王朱以派自缢而亡,以海既位,监国抗清,死与金门)

“鲁王才望远逊唐王,而孤军扼守钱江,南蔽闽广,亦讫一载。”

大同的代王 朱传火齐(李自成部所杀)

“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入大同,阖门遇害。”

兰州的肃王 朱识鋐(降张献忠,全家被屠)

“兰州城破,识鋐出逃,杨麒派人擒获,以卖主求荣。贺锦先杀肃王,亦将杨麒父子枭首。”

武冈的岷王 朱企崟(被农民军所杀)

平凉的韩王 朱亶火脊(李自成部所杀)

潞州的沈王 朱洪桐(李自成部俘获,下落不明)

彰德的赵王 朱常氵臾(农民军所俘,下落不明)

蕲州的荆王 朱慈火畐(被张献忠所杀)

饶州的准王 朱由榛(清军南下时,下落不明)

济南的德王 朱由枢(清军所俘,后病死)

“戊申,明德王朱由枢卒,以礼葬之”

长沙的吉王 朱慈煃(张献忠克长沙,吉王南逃,南明亡后死于缅甸)

建昌的益王 朱由本(组织抗清,被清军所杀)

青州的横王 朱常氵庶(清军破城后下落不明)

常德的荣王 朱慈炤(张献忠入湖南后逃亡,不知所终)

卫辉的潞王 朱常淓(潞王开杭州城降清,后在北京被处死。)

“潞王北行,与弘光、王之明俱凶问。”

汉中的瑞王 朱常浩(为躲避大顺军兵锋,南逃四川避难,后张献忠部所杀)

“张献忠陷重庆,被执,遇害。时天无云而雷者三,从死者甚众。”

荆州的惠王 朱常润(张献忠破城后南逃,降清后在北京被处死。)

衡州的桂王 朱常瀛(张献忠陷衡州后南逃,其子永历帝被吴三桂所杀)

银川的庆王 朱倬纮(被农民军所杀)

二、公爵:

魏国公 徐文爵(金陵守将,清兵南下之时降清)

定国公 徐允祯(太子太保,投降大顺,后被杀)

成国公 朱纯臣(太傅,纯臣献齐化门,卖主求荣,上表劝进。被李自成处死)

黔国公 沐天波(征南将军,随永历帝逃入缅甸,在咒水之难被缅兵挟持外出,夺刀抵抗至死。)

英国公 张世泽(崇禎十七年,城陷,死於賊。)

三、侯爵:

武定侯 徐锡登(崇禎十七年,城陷,死於賊。)

泰宁侯 陈延祚(传至延祚,明亡,爵除)

镇远侯 顾肇迹 (操江都御使?存疑)

西宁侯 宋裕德(死于流寇)

阳武侯 薛濂(《甲申传信禄》说为人多不法,大顺入北京,拷掠最酷而死,闻者称快)

几个百科都说,薛濂因保庄烈帝而被义军所杀,存疑。

永康侯 徐锡登(崇禎十七年,城陷,死於賊。)

安远侯 柳祚昌(安远侯柳祚昌于南都降)

武安侯 郑之俊(崇禎十七年,城陷,死於賊)

丰城侯 李开先(都城陷,遇害。)

宁阳侯 陈光裕(不详)

恭顺侯 吴惟英(卒于明亡前夕,其子袭爵未及,明亡。)

定西侯 蒋秉忠(大顺入北京,拷掠夹死)

抚宁侯 朱国弼(逃至南都,进保国公,降清)

怀宁侯 孙维藩(大顺入北京,被杀)

怀远侯 常延龄(明亡,“身自灌园,萧然布衣终老。”)

临淮侯 李弘济(“奉命守门,城陷君亡,偷生南窜。”在南都降清)

定远侯 邓文明(大顺入北京,被杀)

灵璧侯 汤国祚(于南都降清)

武清侯 李存善(不详)

新城侯 王国兴(大顺入北京,自焚而死)

太康侯 张国纪(大顺入北京,被杀)

新乐侯 刘文炳(大顺入北京,新乐侯刘文炳及其兄弟左都督刘文耀,阖家死难尽节,仅刘文炳的三弟出逃。)

四、伯爵:

诚意伯 刘孔昭(南都扶立弘光,坚持抗清,后不知所终)

兴安伯 徐治安(大顺入北京,被杀)

襄城伯 李国桢(大顺入北京,被杀)

新宁伯 谭弘业(大顺入北京,被杀)

应城伯 孙廷勋(大顺入北京,被杀)

忻城伯 赵之龙(南都守备勋臣,豫王至,率群臣降清。顺治三年,上缴丹书铁劵。五年,赵之龙授世职三等阿思哈尼哈番,隶汉军镶黄旗)

平江伯 陈治安(明亡后尽节,清顺治帝感其忠烈,下诏在其故里建“承芳坊”牌坊一座,以示“十世袭爵,忠正遗风,代代相承,流芳百世。”)

成山伯 王道允(不详)

安乡伯 张光灿(大顺入北京,被杀)

遂安伯 陈长衡(大顺入北京,被杀)

彭城伯 张光祖(大顺入北京,被杀)

广宁伯 刘嗣恩(不详)

武进伯 朱自洪(不详)

成安伯 郭祚永(于南都降清)

保定伯 梁天秩(大顺入北京,被杀)

清平伯 吴遵周(掌中府都督印,顺入北京,戮以祭旗)

崇信伯 费尚檝(不详)

惠安伯 张庆臻(顺入北京,阖家自焚尽节)

靖远伯 王永恩(不详)

南和伯 方一元(南都降清,《明季北略》载北京有南和伯方履泰,入顺被杀,《明史·功臣世表》无此人,存疑)

南宁伯 毛茂龙(不详)

丰润伯 曹匡治(不详)

东宁伯 焦梦熊(于南都降清)

怀柔伯 施兆麟 (大顺入北京,被杀)

武平伯 陈世恩(不详)

宣城伯 卫时泰(大顺入北京,阖门尽节,无一遗者)

彰武伯 杨崇猷(大顺入北京,自缢尽节)

武靖伯 赵邦镇(不详)

伏羌伯 毛承祚(大顺入北京,拷掠夹死)

宁晋伯 刘光溥(于南都降清)

新建伯 王先通(大顺入北京,戮以祭旗)

宁远伯 李尊祖(大顺入北京,被杀)

永年伯 王明辅(不详)

永宁伯 王长锡(大顺入北京,被杀)

博平伯 郭振明(大顺入北京,被杀)

嘉定伯 周奎(顺入北京,拷掠得银70万,免于刑死)

宁南伯 左良玉(后进宁南侯,南明四镇之一,未几病死,子梦庚率所部降清)

定西伯 唐通(降顺后又复降清,封定西侯,入汉军正黄旗。)

靖南伯 黄得功(后进靖南伯,南明四镇之一,清军南下,战死)

平西伯 吴三桂(降清,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

五、南明所封国公

蓟国公 吴三桂(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降清开关,南明封蓟国公,后封汉中王、济王。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

靖国公 黄得功(南都诸臣降清后,朱由崧逃亡至芜湖,黄得功护主身死,清朝追谥其为忠桓。)

延国公 郑香(不详)

平国公 郑芝龙(降清后编入汉军正红旗,封一等精奇尼哈番,清朝利用郑芝龙多次招降其子郑成功不成,杀之。)

安国公 刘承胤(先封定蛮侯,后进安国公,永历二年,遣使降清,刘承胤平岷邸之乱,多得奇宝器玩,又擅西南财赋,金币充积,德忌而羡之。刚好陈友龙反清的消息报至,清军以围刘承胤营,尽诛之。)

郧国公 王祁(顺治三年,王祁聚众立义军抗清,义军奋勇杀敌,屡挫清军,南明封为建安侯,后进封郧国公。清浙闽总督陈锦统领6万大军围攻王祁,义军伤亡惨重,终因众寡悬殊而全军覆没。王祁羞作囚徒,自焚而死。)

豫国公 金声桓(初属左良玉,后从良玉子左梦庚降清,授总兵。明永历二年愤清廷封赏太薄,又为抚按所排挤,遂举江西投南明,封豫国公,不久,清军围攻南昌,城破,投水死,后赠金声桓为榆林王,谥忠烈)

庆国公 陈邦傅(邦傅跋扈殃民,清军进平乐,邦傅拔营而去,逃往柳州,清军直犯桂林。降清,诱杀宣国公焦琏,并以浔州降清,又为清军取下平乐、清远,桂林沦陷后,明将李定国又攻破桂林,清将孔有德自杀,活捉陈邦傅、陈曾禹父子,囚车押送贵阳。孙可望将陈邦傅父子剥皮揎草。)

兴国公 李赤心(李过、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的侄子,号一只虎,明亡后坚持抗清,后联明抗清,隆武帝赐其名为赤心,封兴国侯,后进兴国公,永历四年,军中疫病流行,水土不服,病殁。)

郢国公 高必正(高一功。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明亡后坚持抗清,后联明抗清,隆武帝赐名必正,封郧阳侯,后进郢国公,永历八年不幸遭降清土司的毒箭身死)

惠国公 李成栋(早年参加农民起义,后随高杰降明,弘光元年率部降清,镇压人民的反抗中,李成栋多次下令屠城,并且禽杀南明两帝,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选择反正,诏封为广昌侯,后李成栋在渡河时坠马淹死,追赠李成栋为宁夏王,谥忠武,赐祭九坛)

注:本文仅整理了一部分王公侯伯人员的结局

了解古代各朝爵位制度,从此看剧不迷糊

先秦:王、公、侯、伯、子、男。

秦汉:公士、上造、籍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驯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列侯。

曹魏:王、公、侯、伯、子、男、县侯、乡侯、关内侯。两晋南朝:王、公、侯、伯、子、男、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郡侯、开国县侯、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乡侯、亭侯、关内侯、关外侯共十八级,到陈朝增郡王爵、藩王爵。

北朝北魏:王、开国郡公、散公、侯、散侯、伯、散伯、子、散子、男、散男。

隋朝: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九等;隋炀帝留王、公、侯三等爵,其余均废止。

唐宋朝:唐宋基本相同,分亲王、嗣王(承袭亲王的为嗣王)、郡王、国公、郡公、郡侯、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

元:元封爵为八等:王(正一品)、郡王(从一品)、国公(正二品)、郡公(从二品)、郡侯(有正从三品之别)、郡伯(有正从四品之别)、县子(正五品)、县男(从五品),实为八等十级。

明朝: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

明朝还封宗室女性爵位: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亲王女曰郡主,郡王女曰县主,孙女曰郡君,曾孙女曰县君,玄孙女曰乡君;

异姓爵位:公、侯、伯三等。

清朝:清朝的爵位分宗室、功臣两种;宗室爵:和硕亲王、世子(亲王摘子)、多罗郡王、长子(郡王摘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一至三等镇国将军、一至三等辅国将军、一至三等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十四级。

功臣世爵:乾隆十六年定制,功臣世爵为以下二十七等:公,分一至三等,超品;侯,分一等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侯,超品;伯,分一等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伯,超品;子,分一等子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子,正一品;男,分一等男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男,正二品;轻车都尉,分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轻车都尉,正三品;骑都尉,分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及骑都尉二等,正四品;云骑尉,正五品;恩骑尉,正七品。

您知道,曾经前门楼子下那“会骂人的对联”吗?

咱北京人都说“前门楼子九丈九”,可见前门在咱们北京人心中的高大形象,但您可能有所不知,想当年在这前门的瓮城里曾经有过两座不起眼的小庙,一座是观音庙,一座是关帝庙,两座小庙黄顶白碑,树木参差,灰墙环绕,像两个卫兵,护卫着咱们高大巍峨的前门楼子,而围绕着这两座小庙却有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和传说。

(图为前门城楼、观音庙、关帝庙全景)

观音庙:位于瓮城东侧,建于明代崇祯年间,占地约一亩,曾有佛殿及住房十三间,庙内有佛像十九尊,有碑四座,石刻两件。

崇祯皇帝的乌龙事件:

要说起前门瓮城里的观音庙,可是跟明朝最后的这个皇帝开了个天大的玩笑。话说,想当年明清大战之际,崇祯皇帝为了抵御清军,调蓟辽总督洪承畴北征,并亲赐尚方宝剑,可说是委以重任。谁想到洪承畴战败投降,消息传到北京,京城的王公大臣不敢告诉崇祯皇帝,就谎称洪承畴战死沙场。崇祯听了颇受感动,就下令在前门的瓮城里修庙纪念这位“不屈的英雄”,并且举行隆重的仪式祭奠。谁想到,正在祭奠的时候,随军的太监逃回北京,告诉了崇祯皇帝实情。崇祯听了真是“凉水浇头,怀里抱着冰”啊,一怒之下令人拆了塑像,毁了排位,将小庙改成了观音庙。

(图为观音庙远景)

会骂人的对联:

在洪承畴的帮助下,清军大举入关,顺治皇帝也在紫禁城驾坐金銮。就在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个春节,大年初一的早晨,还在睡梦中洪承畴被护卫叫醒,呈上了一幅巡逻时在这座观音庙发现的对联,洪承畴看了对联当时就气的差点昏死过去。原来对联上面写着:“忠义孝悌礼仪廉;一二三四五六七”。上联缺“耻”,下联无“八”。这分明是骂洪承畴是无耻的王八啊,您说他能不生气吗?

(图为慈禧西逃回鸾时在观音庙上香的瞬间)

关帝庙:位于瓮城西侧,占地约一亩,曾有殿宇十余间,神像十四尊,画像一帧,神马一匹,青龙刀三柄,有碑十一座,石刻十块。

神马不是只浮云:

说完了观音庙,咱再聊聊前门瓮城里的关帝庙,一提关羽,您立想到“胯下赤兔马,手中青龙偃月刀,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反掌观纹一般”。可咱前门的这座关帝庙却塑着一匹白马,这可不是工匠师傅弄错了。

相传当年明成祖朱棣远征漠北,被困于茫茫沙雾之中,这时候来了一位天神,卧蚕眉,丹凤眼,五柳长髯,手中青龙刀,与关羽相貌无二,不同的是骑了一匹白马,朱棣在这位天神的救助下才脱离困境。回到北京,有大臣禀报,在皇帝远征期间,每天前门的关帝庙前都会来一匹白马,不吃不喝,气喘吁吁,浑身是汗,直到皇帝班师回朝白马才不再出现。朱棣大喜,认定这就是救驾的神人之马,这才令工匠在庙前塑白马祭奠,这么看来神马真的不是只浮云。

(图为关帝庙汉白玉石马)

不灵的灵签:

自打这关帝庙被皇帝家弄的神乎其神,老百姓也随着上香求签。话说,在清咸丰年间,有个参加会试的举子李若农到这里求签问功名,结果他抽到的签是“名落孙山外”,他一看这签,心里想:“坏了,这是名落孙山啊!”谁料他会试时竟然中了进士,这回他可逮着理,满世界的宣扬:“前门关帝庙的签不灵验,不灵验”。可是剧情就是这么反转,在殿试的时候他中了探花,而在他前面的状元和榜眼分别是:孙家鼎、孙念祖,正和关帝庙签上所说。他这才对前门关帝庙的灵验深信不疑,这个消息也从此不胫而走传遍了京城。

(图为关帝庙远景)

由于北京城六十年代末修建地铁,前门的瓮城以及这里的观音庙和关帝庙也一并被拆除了,现在我们只能在这些传说和图片中感受它们当年的风采了。

“运交华盖”是运气好还是运气差?请看古诗文中常见的借代词语

语文知识的学习在于持续不断的积累,诗文典藏特意整理了小初中必背的文学常识,干货满满,每天学一点,请大家持续关注!

常见的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意思是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来就用桑梓代指故乡。

《诗经·小雅·小弁(biàn)》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2.桃李:学生

桃李结果繁多,“桃李满天下”比喻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极多,各地都有。唐朝宰相狄仁杰向武则天推荐了姚崇等数十个人,后来他们都成了当时的名臣。

有人赞扬狄仁杰:天下桃李都出在您的门下了!因此后人就用“桃李”代称学生或所荐人才,如说“某某老师桃李满天下”。

《韩时外传》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

3.社稷、轩辕:国家

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

轩辕则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也用来指代国家。

《自题小像》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4.南冠:囚犯

最早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里发生的一个历史故事,楚国在南方,有一个俘虏穿着南方的冠服,经询问是楚国人,所以南冠也叫“楚冠”,后来南冠就变成了俘虏的代称。

《在狱咏蝉》唐·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5.同窗:同学

学生们读书时,会几个人伏在一张书案之上,然后借着一张窗户照射进来的光读书,等于几个人用一个窗子射进来的光,久而久之,就有人把这几个人分成了一个小组,这一个小组经常一起读书,情谊自然深厚,所以,同窗这个词,就这样慢慢流传开来了。

《一剪梅》南宋·张幼谦同年同日又同窗。 不似鸾凤。 谁似鸾凰。

6.戎马、干戈、金鼓、烽烟:战争

烽烟是指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后比喻战争或战乱。

《送威胜军张判官》宋·欧阳修北地不知春,惟看榆叶新。岑牟多武士,玉麈重嘉宾。野磷惊行客,烽烟入远尘。系书沙上鴈,时寄日边人。

7.巾帼:妇女

古时候的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把大典时戴一种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

因巾帼这类物品是古代妇女的高贵装饰,人们便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后人又把“巾帼”作为妇女的尊称。

《孔明》宋·卫宗武南攻孟获平,弱出张郃殪。司马亦严惮,甘受巾帼耻。

8. 须眉:男子

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为男子的代称。

封建传统歧视女性,说一个女性大有作为不必男人差,我们就会说“巾帼不让须眉”,意思是女人不比男人差。

9. 丝竹:音乐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是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兰亭集序》东晋·王羲之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10.婵娟、嫦娥:月亮

婵娟最早是形容女子的美貌和妩媚的形态,后来用以比喻月亮如同美人一般美好,于是婵娟也成了月亮的美称。

《水调歌头》北宋·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手足:兄弟

手足讲的是手和脚,血肉相连,寓意是关系密切,不可分割;也直接意指兄弟。

手足情深喻指兄弟之间血肉相连的情分,也形容兄弟姐妹或朋友之间的感情好,感情深, 就好像是手足一样亲近,离不开,不可缺少。

《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12.汗青:史册

古时在竹简上记事,(那个时候,纸还没有发明,都是以竹子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便于书写,避免虫蛀,故称。

所以,很多重要事情都是记录在“汗青”上面的,包括历史,所以后来就以“汗青”代指“史册”。

《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伉俪:夫妻

伉通“抗”,本意是相当、匹敌之意,如《战国策.秦策一》:“天下莫之能伉。”俪,本意为配偶之意,如《广雅》:“俪,耦也。”耦通“偶”,即配偶。

因此,“伉俪”是指可以相匹敌的配偶。后来,人们就尊称个人条件、事业成就相当的夫妇为“伉俪”、“贤伉俪”。

13.白丁、布衣:百姓

白丁泛指平民,白是白色,丁是男性人口的意思。

普通平民只能穿没有任何颜色的麻棉织成的衣服,没有染过的麻棉织品是白色的,后来士大夫贵族阶层就逐渐用白丁来代称底层普通大众,没有显贵之前能人名人也常用白丁自称。

《陋室铭》唐·刘禹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4. 佝偻、黄发:老人

古时候认为老人的头发是由白转黄,所以黄发代指老人。

提携,垂髫:小孩

古时汉族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5. 桑麻:农事

植桑饲蚕取茧和植麻取其纤维,同为古代农业解决衣着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所以桑麻代指农事。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6.三尺:法律

古人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因此法律又称为“三尺法”,简称“三尺”。

17.膝下:父母

子女幼时常依于父母膝下,故借指幼儿。例如,古人常说:膝下一女。膝下无儿。

古人与父母通信时,用膝下作为敬辞,表示对父母的爱慕,敬意。例如,远离膝下。父亲大人膝下。母亲大人膝下。

18.华盖:运气

华盖本身指古代帝王所乘车子上伞形的遮蔽物。同时华盖也是古星名。迷信的人认为运气不好,是有华盖星犯命,叫交华盖运。

《自嘲》鲁迅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19.庙堂:朝廷

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庭.在封建社会,皇帝都是以家族世袭的,所以这么来称呼朝廷。

《岳阳楼记》宋·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0.杜康:酒

杜康是中国传说最早酿造酒的人,后用杜康借指酒。

《短歌行》东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1. 朱门:富豪人家

古代王公贵族的大门漆成红色,表示尊贵,后用来借指富豪人家。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唐·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END

喜欢就请关注我吧!

有更多的古诗文趣味知识哦!

更多资讯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