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没有黄油,只有大炮:饥饿的后方

本文摘自杨亮著【掌故003】《趣味一战史》

大战进入1917 年,双方都已精疲力尽,都有谈判结束这场战争的想法,但大家都不愿率先做出让步,因为让步就相当于示弱,于是大战继续。由于大战没完没了,双方民众的生活开始受到影响,吃的穿的用的都不够了。

在前线,军官们会好心地告诉他们的士兵少吃点—其实本来吃得就不多,因为前线的伙食太难吃—因为吃得少可以减肥,减肥的必要性体现在战壕容不下胖子,瘦子比胖子更安全,所以如果想安全一点的话就少吃点。1916 年10 月19 日,一名在意大利前线的士兵写道:“晚餐吃的是医护兵捉来的青蛙。”后来连充当连队吉祥物的狗也失踪了,得知这一消息的士兵们的第一反应是:“它为复活节烧烤献身了……”

战场上,狗不仅是士兵们亲密的朋友,也是他们形影不离的战友。连朋友兼战友都成了餐桌上的食物,其惨状可想而知。

因为食物开始紧缺,英国建立了统一食品管理机构,还颁布了《全国节约粮食战时联盟食谱》来指导人民群众怎样吃得又少又“好”(请注意,不是又饱又好)。英国的海报也很有创意,他告诉人们一些小窍门,比如说,“吃慢一点,你就可以不需要那么多食物”—直到今天,这条建议仍然对那些热衷减肥的女士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牛奶匮乏,有的奸商竟然在牛奶里掺水,你也许觉得这没多大事儿,因为这种事司空见惯—但问题是他们用的是公共浴池里的脏水……呕……比起协约国来,同盟国受到的影响要大得多,协约国运输货物的船只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出法国在大西洋上的口岸,而被夹在中欧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就惨了,他们遭到了英国的封锁,根本没办法从海外购买补给,有钱买也运不过来。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多大影响,因为谁也没想到仗会打这么长时间。英国人相信封锁会让德国人因饥饿而投降,因为德国只能生产所需粮食的80%。起初德国人还很嚣张,1915 年9 月时,德国人用一艘齐柏林飞艇轰炸了伦敦,除了炸弹之外,飞行员还用降落伞投下了一大块带骨猪肉,上面写着:来自饥饿德国的一份礼物。可见彼时的德国人还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随着战争的持续,很快同盟国就经不起这种“消耗战”了,德国人连能开玩笑的猪肉也没了,因为他们为了节省喂猪用的粮食,把几百万头猪都宰了—这导致了猪肉价格的暴涨,政府只好规定周二和周五不能吃肉,周一和周四禁止吃油。为了贯彻这一规定,变态的政府派出了专门的检查团挨家挨户地抽查,看看谁违反了当天禁止吃肉的规定,如果被发现有超标的食品统统没收。两年里,德国的粮食产量已经下降了一半,食品物价上涨了200%,于是德国开始发行粮票,施行粮食定额配给制。1916 年的大雨和霜冻更加剧了饥荒的蔓延,那个冬天格外寒冷,马铃薯成了粮食的替代品,但马铃薯的产量也下降了一半。要想买点吃的就得排队,每天早晨成群的人都会带着椅子或坐垫去商店门口等,累了的话你可以坐下来歇会儿,就是躺下睡一觉也没关系,因为当你醒了之后会发现—还没轮到你呢。

在奥地利,几万匹马都被杀掉,因为肉类已经极度缺乏,维也纳的街道上只能用狗来拉车(柏林的情况要好一点,他们是用马戏团的大象来拉车),后来连狗拉的车也见不着了,因为狗也被吃掉了。后来连动物园里的动物也遭了殃,德国动物园里的袋鼠都被人杀掉吃光了。最高兴的可能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了,因为所有的老师都当兵去了,学校停课—高年级的学生则被责令去地里参加劳动。为了获得更多吃的,老百姓开始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地上种菜,在公园里种马铃薯,在阳台上种土豆,在墓地里种山药蛋……

鼓励妇女参加劳作的宣传海报。

没有肉只好将就着吃素食了,1917—1918 年的冬天被德国人称为“萝卜冬天”,因为能吃的东西除了萝卜还是萝卜,有蒸萝卜煮萝卜腌萝卜烩萝卜,早上萝卜面包,中午萝卜大杂烩,晚上萝卜配生菜……后来连这个都没有了,因为萝卜也不是要多少有多少,经不起这么使劲儿吃。为了安抚人民群众吃不饱的情绪,德国的大街小巷都贴满了鼓励人们“少吃一口”的海报。为了配合宣传,一些科学家在报纸上专门发表文章“证明”:“吃得太多会导致秃头!”

如果你想要买点奶油改善一下生活,对不起,你必须有医生的处方,因为奶油已经被列入“药品”一类了。

和上面的这些国家相比,俄国虽有足够的粮食,但悲催的是这些粮食没办法从乡下运到城里去,因为运输军队已经让铁路不堪重负,管理的无序加剧了混乱,城里的妇女每周要花40 个小时去排队买吃的。几百万吨的剩余粮食堆在黑海的港口,但因为无法通过达达尼尔海峡所以根本运不出去—俄国不支持协约国进攻达达尼尔海峡的恶果已经显现了出来,其出口已经下降了95%,能用的口岸只有一年里有半年上冻的阿尔汉格尔和远在8000 英里外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但战争没完没了,俄国的粮食供应也顶不住了,1917 年1—2 月,近70 万人参加了在彼得堡的大罢工,因为连首都都只有几天的粮食储备了,莫斯科的面包房外面经常挂着“今天整天没面包”的牌子。

① ② 以1900 年英国的水平为100 为参照。

为了抵御饥饿,拥有无穷智慧的各国劳动人民发明了许多代食品,比如说用锯末和土豆皮做的面包,上面洒上白垩土来代替面包屑(德国报纸上甚至报道说有人发明了一种能利用秸秆生产面粉的新工艺);用老鼠、蜗牛来提炼脂肪—如果你不喜欢老鼠味儿和蜗牛味儿的脂肪,没关系,你的旧皮鞋也可以;用烤过的橡树果或者是树皮来代替咖啡;用玉米和马铃薯混合起来代替鸡蛋,如果觉得还不够味儿的话,还可以用烧得黑乎乎的灰烬洒在上面来代替胡椒粉。

这些代食品看起来很能以假乱真,但味道简直……在法国流行着这样一个笑话:一名车夫因为拿政府配给的面包喂他的马而受到了惩罚。他当然应该受到惩罚,因为他无论如何也不应该用这种方式虐待动物。

如果你想体验一下当时的生活—或者是有志于减肥的话,可以按照下面的食谱来试一下:

第一步:准备一颗卷心菜—又叫洋甘蓝,这种菜一直是作为牲畜饲料的;

第二步:把卷心菜放在烧开的水里焯两遍;

第三步:用油煎一点面糊—如果你有油的话;

第四部:在面糊里加入一片月桂叶、两片丁香、少许胡椒籽、一勺醋、一点糖和一点盐,然后加卷心菜一起煮一会儿就大功告成了!

很简单对吧?尝过之后你会觉得味道鲜美得简直……和红甘蓝一模一样。

德国动用宣传机器否认国家陷入饥荒的事实。

除了食物以外,汽油、电力、煤炭都开始实行配给制。为节省燃料,电影院和戏园子都停止了演出,巴黎唯一开放的地方就是荣军博物馆,为的是用专门的展出鼓舞人们的爱国热忱。晚上不到10 点—冬天甚至不到5 点—不夜城巴黎就漆黑一片了。政府规定每家每户在每间屋子里只能开一盏灯,如果你多开了灯就会受到断电3 星期的惩罚。因为缺煤,冬天的暖气也断了,为了取暖,人们只好自力更生,创造了“自我发热法”—即在屋里穿上几乎所有的衣服,然后在屋子里来回不停地遛弯,但效果很不好,因为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来说,运动时间长了就—又饿了。不过这点“乐趣”也很快被剥夺了:

1917 年,德国政府又颁布了服装法令,规定每个公民只允许拥有2 套西装、2 件长罩衫、2 条裤子、1 件大衣、3 件衬衫和内裤、3 双靴子和4 双袜子,超标衣物一律没收。在奥地利,一些平民在冬天只能穿着用纸盒做成的鞋(他们的皮鞋可能不是被吃掉就是被征用了),用马粪纸和秸秆来做鞋垫。前线的士兵只能用纸做的绷带和纸做的内衣—因为棉花也没有了,前线救护站的被褥里也填充了报纸碎屑,军方说这样的好处是“轻盈保暖方便随时更换,清洁卫生防止病菌传播”(横批:糊弄你玩儿)。

图为一张宣传节约的德国海报。

除了忍受饥饿和寒冷以外,后方的人民群众还得忍受政府的种种限制与压迫。英国《国土防务法案》中就规定:

严禁在铁路桥下闲逛;

严禁在没有正式许可的情况下购买望远镜;

严禁放风筝;

严禁在电话里讲外语;

严禁在晚上10 点以后在大街上吹口哨拦出租车;

严禁在书店看到这本书后不买……

额……好吧,我承认,最后这条是我自己加上去的……

为了继续战争,各国政府喊出了“一切为了前线”的口号,强迫工人加班加点无限制地工作,男的不够女人来凑。工人们每天4 点半就得起床,而且没有礼拜天。为了反对剥削和压迫,英国伯明翰(Birmingham)和考文垂(Coventry)军火厂的工人发起了大罢工,他们罢工的目的是要求增加工资。直到劳合·乔治威胁说要把他们送入军队,他们才回家。英国和法国这两个国家后来干脆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罢工属于叛国罪!而在德国,工会干脆通过了“为祖国辅助服役”的法令,规定对17—60 岁的男性实行义务劳动制,谁罢工就把谁送到前线。

截止到1917 年,英法两国伤亡总数已达到300 万,平均每个月4 万人。1917 年,奥匈帝国已开始征召16 岁的新兵入伍,因为没有棉花,只好用纸来制作绷带和内衣供应给士兵。人们已经忍受到了极限,再也不能忍受下去了。

战争中最高兴的是美国人,他们在这次大战中大发横财,由于交战双方的需求大增,美国的农产品源源不断地出口。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在忍受了近3 年后,人民起义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俄国爆发了。

更多资讯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