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播音员语速多少才合适?

生活当中,有人语速快,有人语速慢。正常情况下,老年人比年轻人听力差,反应慢,记忆力差,因此语速也会慢一些。因此我们不难理解,针对老年人的节目,播音员语速会相对慢一些。我们发现,在现阶段的广播节目中,语速比之前要快了一些。这又是为什么呢?

时代发展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时间成本也提高了,人们的耐心也减少了。语速过慢,在一定的时间内传递的信息量就会减少。同时,又会给人拖沓的感觉,容易使人无精打采。所以,慢速已经不适合当代人的口味了。那么,是不是播音员速度越快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

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说和听的速度都有一个极限。那么,播音员语速多大才最合适呢?

专家的测试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人耳对语言的接受程度,是每秒四五个字,即每分钟240-250字;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语言,人耳的接受程度可达每秒七八个字,甚至更多。播音时用的是标准普通话,人们对标准普通话的接受程度要高于每分钟240-250字,可以达到280字左右。但280字也并非就是播音时标准的语速。

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人对语言理解的能力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在选择播音语速时要兼顾大多数听众,不能一味求快;另一方面,播音时的语言与我们平时说话不同,它讲究吐字清晰、语音准确,每一个汉字的发音过程都由“字头、字腹、字尾”组成。所以每个字或词的发音都应该按这个发音的过程来发全,调值也要到位。否则就会让听众觉得声音急促,发音不全,以致难以辨析。所以,综合以上的分析,选择每分钟250-260字的播音速度是相对比较适宜的。

然而每分钟250-260字的播音速度,只是从生理学上得出的一个大致平均值。播音时的语速不仅是决定广播电视节目信息量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也和播音员的语气、语调一样,是表现稿件内容和情感的一个重要手段。具体到每一篇稿件时,播音速度则要根据每篇稿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因为不同内容、不同体裁、不同情感因素的稿件所要求的播音语速是不一样的。激愤、喜悦、欢庆、振奋、悲痛、内容的重大与否,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凭借语速表达出来。

可以大致遵循这样一些标准和规律:

1.通讯、特写类的稿件要比消息稿件播的慢一些;

2.同是消息,政府的重大声明、突发事件的报道、重大人事任免事项等要播得慢一些,而反腐倡廉一类的有关通知、有关规定则要播得快些,以期借着语速形成一种威慑;

3.听众不熟悉的内容、包含新知识、新名词的稿件则要播得慢一些,好给听众一个领会吸收的余地;

4.不同情感色彩的报道在语速上的不同要求则更明显,比如重大人物的讣告,只有更慢的语速才能表达出悲哀、伤痛的心情。而重大喜庆节目的现场报道,如果也用很慢语速,就会与现场热烈气氛极不相称;

5.即使在同一篇稿件里面,语速也可能不一样,比如播报稿件中重要的人名、地名、数字,以及核心内容时,语速要较通篇稍微放慢,以起到强调作用。

中影人播音主持培训课堂

所以,播音员语速保持在每分钟250-260字比较符合大众的需求,以这个数据为基准,不同类型的稿件在这个基准上做调整。所以说,播音员语速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一个变数,一个在每分钟250-260字的基准上上下浮动的变量。至于具体到每个节目的语速,就要根据节目的类型来选择播音员语速了。

文章来源>>http://www.zyykboyin/

「课堂」广播新闻类主持人的语速为何越来越快?应一分钟多少字?

上个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国内新闻节目播音员的语速是每分钟160到180字;

到了1980年代就变成了每分钟220字到240字;

1990年代以后,速度再次要求加快,变成了每分钟280字。

如果是现在的观众回过头去看50年前的新闻节目,可能会觉得跟放慢镜头一样。据统计,中央电视台部分新闻播音员语速如下:(播音员每分钟播音字数)

邢质斌329

张宏民350

李瑞英265

李修平343

罗京280

徐俐340

从上述调查中可以看出,当今新闻播音速度在每分钟300字左右,这一速度相对于六十年代快了近一倍。那么,是人们听觉系统较之六十年代进一步发达了,还是人们对“加速”产生了心理依赖呢?

播报加速原因

五十年代,人们通过广播新闻播音获得信息,甚至通过“记录新闻”来手写记录下新华社通稿,所以听众希望有足够多的时间来听清楚播音员播报的新闻,在当时情况下人们恨不得播音员播音速度越慢越好。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接受信息的心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当今社会中,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人们渴望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的信息量,所以在当前情况下人们恨不得播音员播音速度越快越好,以此获得更多信息。

播报语速标准

一般来说选择每分钟250-260字的播音速度是相对比较适宜的。然而每分钟250-260字的播音速度,只是从生理学上得出的一个大致平均值。播音时的语速不仅是决定广播电视节目信息量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也和播音员的语气、语调一样,是表现稿件内容和情感的一个重要手段。具体到每一篇稿件时,播音速度则要根据每篇稿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因为不同内容、不同体裁、不同情感因素的稿件所要求的播音语速是不一样的。

关于播音语速的问题,业界内标准不一。有人主张快一点好,另一些人觉得慢一点好,随着新闻信息量日渐增大,有所沿革。尤其是开放改革以来,有个常见的说法叫做信息爆炸的年代。在上世纪60年代每分钟播出180多个字符,80年代200—220,90年代240—260,近几年,每分钟250—270,最快时达到每分钟300多个字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每分钟220字以下这样的慢语速已逐渐被淘汰了。

播音用的是标准的普通话。根据有关专家测算,人们对于标准普通话的辨析率要高于每分钟240—250个字符,可以达到280个字符左右。超过这个速度一定程度,听者理解辨析就会有一定困难。而且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人对语言理解的能力是不同的。老年人听力差、反应速度慢、记忆力减退,他们的听觉和识辨能力往往不及年轻人,文化水平低的人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一般也赶不上文化水平高的人。所以我们在选择播音语速时要兼顾大多数听众,不能一味求快。兼顾大多数人的原则,每分钟选择250—260个字符比较适宜。

慢语速的弊端

一是慢语速适应不了人们对信息量越来越大的需求,它在单位时间里对信息量的削减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按每分钟播音200字计算,则在20分钟新闻节目里,这个语速要比每分钟播音250字少播1000字。按每篇稿件200字计算,则少播5篇稿件。

二是它不适合生活在快节奏里的现代人的口味。慢语速一般容易给人造成懈怠、拖沓的感觉。如果播音员的精神状态不好,则很容易使人觉得无精打采,甚至有气无力。

语速是否越快越好

答案是否定。

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说的和听的速度都有一个极限。说话的速度太快,耳朵就会跟不上嘴巴,听的人领会理解就会发生困难。而且语速太快,就会给人造成压力,使人紧张,从而也影响人们的理解。

比如有一位听众在给中央台的信中反映:《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的播音员在播报新闻时,播音速度快得惊人,像雷声滚过,我听了简直喘不气来。快到使人喘不过气来的程度,当然就影响人们对信息的接收与领会。

另一方面,播音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它与我们普通说话不同,它讲究语言规范、吐字清晰、语音准确。每一个汉字的发音过程都由字头、字腹、字尾组成。为了吐字清晰语音准确,每个字或词的发音都应该按一定的规律发全,调值也要到位。如果一味的加快语速,势必压缩发音过程和时间,这一方面会造成语言的异义,一方面会让听众觉得声音急促,发音不全,以致难以辨析。

北师大语音专家周同春教授的研究表明,对于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语言,在短时间内(几秒钟内),人耳的接受程度可达每秒七八个字,甚至更多;一般情况下,人耳的接受程度,即辨析率是每秒四五个字,即每分钟240-250字。超过这个速度一定程度,听者理解辨析就会有一定困难。而且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人对语言理解的能力是不同的。老年人听力差、反应速度慢、记忆力减退,他们的听觉和识辨能力往往不及年轻人,文化水平低的人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一般也赶不上文化水平高的人。所以我们在选择播音语速时要兼顾大多数听众,不能一味求快。

语速需要放慢的情况

260字只不过是从生理学上得出的一个大致平均值,其实具体到每一篇稿件,则播音速度要根据每篇稿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没有一定之规。因为不同内容、不同体裁、不同情感因素的稿件所要求的播音语速是不一样的。

①通讯、特写会比消息播的慢一些;

②同是消息,政府的重大声明、突发事件的报道、重大人事任免事项等要播得慢一些,而反腐倡廉一类的有关通知、有关规定则要播得快些,以期借着语速造成一种压力,一种威势;

③听众不熟悉的内容比如介绍纳米材料的报道,里面的新知识、新名词多,则要播得慢一些,好给听众一个领会吸收的余地;

④不同情感色彩的报道在语速上的不同要求则更明显,比如重大人物的讣告,只有极慢的语速才能表达出悲哀、伤痛的心情,而重大喜庆节目的现场报道,如果也用极慢语速,就会与现场热烈气氛极不相称;

⑤即使在同一篇稿件里面,语速也可能不一样,比如播报重要的人名、地名、数字,以及核心内容等,语速要稍微放慢,以起到强调作用。

备注:播音语速不仅是决定广播新闻节目信息量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和播音员的语气、语调一样,是表现稿件内容和情感的一个重要手段,激愤、喜悦、欢庆、振奋、悲痛、内容的重大与否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凭借语速表达出来。

以上的分析只限于"广播新闻",广播专题节目特别是有特定收听对象的专题节目,比如"老年天地"、"少儿节目"之类,则另当别论。

央视《新闻联播》连续三天超长口播,康辉教科书式播报获一致好评

央视《新闻联播》连续三天超长口播,康辉教科书式播报获全网赞赏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从11月30日下午开始,央视各个频道的节目都做了相应的调整,所有综艺娱乐类节目停播,所有新闻资讯类节目也做了特别编排,并且这种情况一直会持续到12月6日。尤其晚间7点档的《新闻联播》栏目,连续3天由播音员口播了超长内容的讣告、生平简介、事迹回顾,每位新闻主播的表现,在各大社交平台引发广泛热议。

对于央视《新闻联播》的播音员,能完美完成超长口播新闻的表现,到底值不值得众多自媒体作者们大肆宣传表扬,也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一部分人认为,无论新闻稿的内容是什么,有多少字,播音员能不卡壳的播完,是职业必备的基本素养,是他的分内事,跟医生、老师、律师等其他职业一样,播音员只是在做好本职工作,无须特意提出来吹捧。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虽说播音是播音员的职责所在,但本职工作完成得非常不错,为什么不能表扬呢?要知道,央视《新闻联播》的播音员,不是随便一位主持人就能当的,经过层层选拔、多年历练,优中选优、业务能力超群才可以的。每一位播音员都有不同于别人的个性特点,在播重要人物的讣告时,气场、声音、基调、快慢都是有讲究的。

不过,到底谁播得最好,可能每位观众都有一套自己的评价体系,都希望自己喜欢的人入选。总体而言,播讣告时应该吐字清晰、语音准确、语速缓慢、语气庄重、神情肃穆、声音低沉,节奏把控和推进恰到好处。就11月30日到12月2日连续三天的《新闻联播》超长口播质量比较,我个人跟大多数网友的看法保持一致,始终认为康辉表现最佳。

11月30日,主播:宝晓峰、潘涛

《新闻联播》时长68分钟,告全国人民书就用了23分半,由潘涛口播,个人认为潘涛的表现已经很好了,全程吐字清晰,掷地有声,节奏处理得当,但还是有网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比如:语速虽然比平时缓慢,但中途有些地方还是偏快,声音缺少一种厚重感,而且脸上的表情管理没有完全到位。

12月1日,主播:李梓萌、潘涛

《新闻联播》时长35分钟。潘涛口播了迎灵的新闻之后,紧接又是一条由刚强配音的同主题新闻。这段4分多钟的配音,也显示出了刚强非凡的业务能力,声音非常有穿透力,缓慢轻重处理完美,既有深厚的情感又有新闻的严肃性。 熟悉刚强的观众都知道,他的嗓音本来就低沉,能更好的体现悲痛之情。

12月2日,主播:郑丽、康辉

《新闻联播》总共76分钟,一万三千多字的生平事迹,康辉一个人一次不间断就播了61分多钟。康辉全程神情凝重,语气得当,没有一个字的失误。就是这段超长口播,让康辉再一次赢得了全网一片赞扬声,有称他是播音界大神的,有称他是活字典的,还有称他是行业标杆的。当然,也有少数网友不以为然。

到底播音员的表现该不该高调宣传,相信每一位网友都有自己的定数。正如康辉在自己的书中写的:“职业尊严和机会不是谁赐予的,要靠自己一天天,一次次的工作的高质量完成累积,只有自己才能成全自己。”康辉能有如今的成就,是他常年累月的积累,和对每一次播音重视的结果,值得年轻的同行学习。

#央视主持人#

更多资讯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