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潜龙在渊
陈汤,字子公,今山东兖州人。年轻时喜欢读书,博学多识,善写文章,但家境贫困,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后来,他到长安求官,得到太官献食丞这样一个官职,主要负责皇室膳食,大概是一个七、八品左右的官职。
陈汤在长安为官数年,与富平侯张勃结交。张勃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其曾祖父张汤做过七年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是皇帝以下的最高官职之一。祖父张安世辅佐汉昭帝、宣帝,也是国家重臣,因功获封富平侯,食邑一万六百户。至张勃,世袭富平侯爵,做散骑、谏大夫的官。官职品阶虽不高,但因为是万户侯,身世显赫,权倾一时。张勃对陈汤的才能非常赏识。
汉元帝初元二年,元帝给诸侯下诏,要求举荐贤才。富平侯张勃举荐了陈汤。就在陈汤等待升官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按当时的习俗,陈汤应该先回家奔丧,但他求官心切,没有回家奔丧。这是很严重的罪过,因为西汉自武帝之后以儒家道义治国,认为孝是德之本,天之经,地之义,“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因此,此事被人检举之后,陈汤入狱。富平侯张勃也因举荐不实受到牵连,削减封邑两百户。
后来,陈汤又被举荐为郎官。郎官是个不大的官职,基本上是个闲差。但陈汤不甘于现状,一心想建功立业,显名当时,扬名后世。当时,要想获得快速升迁的机会,出使外国虽九死一生,却是一条终南捷径。例如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归国后封为博望侯。正基于此,陈汤数次请求出使外国。过了几年,陈汤终于得到机会,升任西域副校尉,与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出使西域。西域副校尉是都护的副职,也就是说,陈汤是甘延寿的副职。
第二章 出使西域
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陈汤作为西域副校尉和正职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奉命出使西域。一场精彩纷呈的好戏即将拉开帷幕。首先,需要交代一下当时的背景。
1.北匈奴雄踞西域,大汉朝鞭长莫及
匈奴本是北方游牧民族。自冒顿单于继位后,开始对外扩张。秦朝时期,秦始皇命蒙恬率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屯兵上郡(今陕西省榆林市东南)。蒙恬从榆中(今属甘肃)沿黄河至阴山构筑城塞,连接秦、赵、燕5000余里旧长城,构成了北方漫长的防御线。
匈奴在大败东胡王之后,随即并吞了楼烦、白羊河南王(匈奴别部,居河套以南),并收复了蒙恬所夺的匈奴地及汉之朝那(今宁夏固原东南)、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等郡县。并对汉之燕、代等地进行侵掠。向西进击月氏,老上单于继位后,大败并杀死了月氏王,迫使月氏向西域迁徙。北方及西北一带的丁零、浑庾、屈射、鬲昆、薪犁等部族先后臣服于匈奴。基本上控制了整个西域。匈奴国的全盛时期从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128年,即冒顿、老上、军臣三单于在位时期,相当于中国从秦二世元年到汉武帝元朔元年。
西汉初,韩王信投降匈奴,汉高祖刘邦亲率32万大军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刘邦被匈奴冒顿单于4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后用计逃脱。之后汉朝采纳了刘敬的建议,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以汉室宗女嫁与单于,并赠送一定数量的财物以及开放关市,准许双方人民交易。后文、景二帝也沿用和亲政策以休养生息,然而匈奴仍不时出兵侵扰边界。
到汉武帝时,西汉经过近70年的休养生息,经济、国力大大增强,对匈奴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收复河南地区;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夺取河西走廊,受降匈奴右部十万人,设武威、酒泉、敦煌、张掖四郡;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率五万骑兵分两路出击,卫青击溃单于,霍去病追歼左贤王7万余人,封狼居胥。两军共歼灭匈奴军9万余人,使匈奴一时无力渡漠南下。汉武帝死后,汉朝暂时停止对匈奴的攻击。
汉昭帝时,匈奴为缓和与汉的敌对关系,把扣留了19年的汉使苏武释放,以示善意,但匈奴骑兵仍然不断在北方边境出现。
至汉宣帝时,匈奴发生内乱,五个单于争夺王位。其中的呼韩邪单于与郅支单于都将自己儿子送入汉朝入侍为质,汉都接受了。后来,呼韩邪单于亲自入汉都长安称臣朝见,郅支单于以为呼韩邪单于穷困降汉,不会回境;随即发兵向西攻取右地。然而,局势并未如郅支单于所预料的那样发展。呼韩邪单于朝见完毕后,汉朝发兵护送呼韩邪单于回境。于是,郅支单于又向西攻破呼偈、坚昆、丁令三单于,都于漠北王庭,是为北匈奴;呼韩邪单于居于漠南,是为南匈奴。此为南北匈奴之始。郅支单于怨恨汉朝拥护呼韩邪单于,而不是帮助自己,于是困辱汉使者江乃始等人。
汉元帝初元四年,郅支单于派遣使者献贡,愿内附于汉朝,并求汉朝归还之前作为人质的侍子。汉朝决定派遣卫司马谷吉送单于之子归境。至于将单于之子送到边境还是匈奴王庭,御史大夫贡禹、博士匡衡秉持《春秋》之义,认为:向夷狄推广文化,同化和吸纳他们,必须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稳妥地进行,不能激进;认可夷狄,不能一步到位。而现在郅支单于的国家在绝远之地,受中原文化的向化尚未到位,应该令使者送到边境即还。
使者卫司马谷吉认为应该送到北匈奴的王庭,于是他向皇帝上书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中国与夷狄之间的关系羁縻不绝,如今既然将单于之子养全了十年,对郅支单于的恩德已经很深厚了。如果送至边境即还的话,就表示大汉已经放弃郅支单于了,这样郅支单于更不会向从汉朝。放弃前恩,更立后怨,这样不利于汉。贡禹、匡衡等人见之前的使臣江乃始没有应敌之数,困于匈奴王庭,以致徒取耻辱,担心我也会遭如此结局。而我有幸持强汉之节,奉圣明之诏,向郅支单于宣谕大汉的厚恩,理应将单于之子送至北匈奴的王庭。如果郅支单于胆敢杀我,那就犯我强汉,他自知不敌,必定遁逃远方,不敢再近汉匈边境。死我一个使者而使边境百姓得以安生,苟利国家,万死不辞。我愿将单于之子送到匈奴王庭。”汉元帝考虑再三,最终准许了谷吉的奏章。
经历了数月的长途跋涉,谷吉和其他使者终于将单于之子送到了北匈奴王庭。郅支单于见到了作为人质的儿子归来,便不再有后顾之忧。他内心怨恨汉朝帮助南匈奴与自己为敌,最终还是将谷吉等使者都杀了。
郅支单于自知有负于汉,又听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日益强大,迫不得已,率领部众向西到了康居国。康居国王将女儿送给郅支单于为妻,郅支单于也将自己的女儿送给康居国王。康居国王打算借郅支单于的武力,狐假虎威,胁迫其他西域各国。郅支单于数次借兵给康居国,攻击乌孙国,深入至赤谷城,杀略百姓,抢夺牲畜。乌孙国弱,不敢与郅支单于为敌。郅支单于自以为大国,威名尊重,又屡战屡胜,遂有不可一世之态。
有一天,因与康居国王生隙,一怒之下杀死了康居王的女儿及显贵、人民数百人。郅支单于又征发康居国民筑城,每天征发五百人,两年才完成。郅支单于又派遣使者责求阖苏、大宛等国进贡,各国都不敢不给。
后来,汉朝接连派遣三批使者到康居国索要谷吉等人的尸体,郅支单于不仅不还,还羞辱使者。郅支单于通过都护向汉元帝上书说:“我处居困厄,愿归附强汉,送儿子入侍为人质。”假意示好,但自以为距离汉朝遥远,汉朝不能制服于他。
2.陈汤献奇谋妙策,甘延寿踟躇不发
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陈汤作为西域副校尉和正职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奉命出使西域。一路风尘仆仆,他们终于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乌孙国。这里正是西域都护府所在地,凭借大汉朝的威名,都护西域各国。见过乌孙国王之后,乌孙国王向甘延寿和陈汤介绍了北匈奴郅支单于的种种,以及在康居国的一些最新情况。
听闻这些情况,陈汤跟甘延寿商议:“西域这些小国,谁强就服谁,这是他们的天性。之前,西域各国本就臣服于匈奴,如今匈奴又击败乌孙国,侵凌大宛等国,他的威名已经传出去了。现在,他又为康居国王谋划,想彻底降服这两个国家。如果这个计划成功的话,再北面攻击伊列,西边攻取安息,南面压制月氏等国,不用几年,整个西域就是匈奴的了。匈奴首领郅支单于剽悍好战,屡次取胜,如果任由他这样放纵,必为大汉之患。”
听完陈汤的这番论述,甘延寿不置可否。陈汤接着说:“郅支单于现在就在康居国,虽然跟我们距离遥远,但匈奴人逐水草而居,没有坚城、强弩这样的守备。如果我们召集屯田兵将,再加上乌孙国众兵,直指康居城下,则匈奴逃无可逃,守无可守,千载之奇功必可一朝而成!”
此时,甘延寿犹豫了。他作为西域都护,主要职责是保护西域诸国,维护汉王朝在西域的威权,至于召集诸国发兵这样的职权是没有的。如果这件事能成功倒还好说,之前傅介子矫诏诱杀楼兰国王,冯奉世矫诏发兵击灭莎车国,都受到皇帝的嘉奖。但如果不幸失败的话,必定难逃矫制、为国生事之罪。于是他说:“此计甚奇!然而战争非同儿戏,我等也没有发兵之权,必须先向朝廷禀报,待朝廷同意之后,方能发兵。”
陈汤心想,如果将此事禀报朝廷,朝廷肯定不会同意,他可不想失去这个机会。于是,他恳切的对甘延寿说:“朝廷中的大臣不了解这里的形势,并且他们安于现状,不想国家生事;这样的奇策、大策也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如果我们上报,朝廷必定不会同意。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功业难成而易败,时机难得而易失,如此良机失去了可就不会再来了!”
后来,陈汤又找甘延寿商量了几次,但甘延寿始终犹豫不决。
3.陈汤矫诏发兵,汉军兵临城下
就在陈汤找甘延寿商议的这段时间,甘延寿染疾,卧床不起,以致不能行使西域都护的职责。作为西域副校尉的陈汤,自然就代理行使西域都护的一些职责。陈汤料想甘延寿犹豫不决,终不会发兵。面对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陈汤心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何不趁甘延寿患病这个机会,独自干成这件大事!”
于是,陈汤当机立断,假托大汉朝廷的命令,向西域各国征发兵马;同时下达命令召集在车师国屯田的汉朝将士,齐聚乌孙国。甘延寿听说此事,大惊失色,顾不上重病在身,强撑精神起床视事,阻止陈汤的行动。陈汤大怒,按剑横眉冷对甘延寿,说:“大军已经集合完毕,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你若胆敢沮众,坏国家大事,有你无我!”甘延寿被陈汤的气势所震慑,心想:“看这情势,如果一意阻止陈汤的行动,怕是要和自己火并,自己这久病之体,也不是陈汤的对手,可能当场就要丧命于他的剑下;况且陈汤发兵击杀匈奴,虽然没有朝廷明诏,有为国生事之嫌,但是如果成功,也是奇功一件。”思忖再三,甘延寿同意了。
于是,陈汤和甘延寿部署兵马,增设了扬威、白虎、合骑三个校尉,计点兵马总数,共有汉兵、胡兵四万余人。即日,甘延寿、陈汤向朝廷上奏此事,自劾矫诏发兵之罪,陈言用兵之状。甘延寿、陈汤将四万余兵众分为六校,每校七千人左右,由六个校尉统领。其中三校兵众从南道跨过葱岭,经大宛国至康居国;另外三校由都护甘延寿和陈汤亲自带领,从北面入赤谷,经乌孙国进入康居国界。
陈汤、甘延寿进军路线图
此时,康居国副国王抱阗正率领数千骑兵侵犯乌孙国赤谷城东,杀掠了一千多乌孙国人,还抢了很多牲畜。正当抱阗以为能大获而归之时,与行进到此处的甘延寿、陈汤的军队不期而遇。刚开始,康居国骑兵抢走了汉军后军不少辎重。见此情况,陈汤派出大军攻打康居国骑兵,杀四百六十人,并夺回了之前被抢走的四百七十名乌孙国人以及众多牲畜。陈汤将夺回的乌孙国人交还给乌孙国王,夺回的牲畜供给大军军食之用。这一战,陈汤还俘虏了康居副国王抱阗的亲信伊努毒。
甘延寿、陈汤的军队继续前进。几日之后,大军到了康居国东部边界,陈汤命令军队不得抢掠。通过俘虏伊努毒提供的情报,陈汤了解到康居国内有位重要人物屠墨与郅支单于有仇。于是,陈汤暗中派人将屠墨约来相见,并晓以大汉威信。屠墨信服,与陈汤结盟而归。
甘延寿、陈汤的军队改从小路前进,到了单于城大约六十里的地方,陈汤军队又俘获了康居国另一位重要人物开牟。开牟是屠墨的亲舅,也与郅支单于有深仇大恨,于是将他所掌握的关于郅支单于的情况都告诉了陈汤,并且愿意做汉军的向导。因此,陈汤对郅支单于的兵力、城防等情况更加了解。
第二天,陈汤大军继续前进。在距离单于城三十里的地方,陈汤下令停止前进,就地安营扎寨。
4.汉军大破单于城,杜勋斩获郅支首
此时,郅支单于终于知道了汉军已经来到城下。他派出使者到陈汤军中,问大军来者何意。陈汤回复说:“之前,单于曾向汉朝皇帝上书说:‘处居困厄之地,愿归附汉朝,亲自入长安朝见’。皇帝对单于的处境很同情,堂堂北匈奴单于,客居康居国,受委屈不小啊!所以,皇帝派我等来迎接单于一家。因为怕惊动了单于身边的人,所以还没敢到城下。”
使者数次往来通报情况,甘延寿、陈汤首先发难了,他们责备单于:“我们为了单于远道而来,到现在也没有单于的亲贵大臣来见我们,只派使者往来通话,这是单于不知待客之礼啊!我们的军队远道而来,人马疲惫,粮草也快用完了,就这样空手而归,不好向汉朝皇帝交待,还请单于快快考虑!”
听完使者的回复,郅支单于坐立不安。他深知自己斩杀谷吉等人,又数次困辱汉朝使者,罪孽深重,鬼才相信汉朝派军队来是迎接他。当初他敢这样做,凭恃的是汉匈相距绝远,汉朝未必劳师远征。汉武帝时期,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大军第一次攻打大宛国,帅军六万出塞,最终返回玉门关的将士只有数千。现在,他身居康居国,比大宛国还远,怎么汉朝大军就突然从天而降了呢?
郅支单于召集亲信贵臣,商讨战守之策。面对这样的局势,单于的亲信贵臣们束手无策。汉胡联军四万人,单于城的匈奴族人只有三千多,战守都无胜算。至于突围,茫茫大漠,又能逃往何处?投降?身上流淌的匈奴血不容他做出这样的选择。最终,郅支单于决定依靠单于城,与汉胡联军决战。
甘延寿、陈汤没有等来单于的回复。于是,他们率领大军进至单于城下,安营布阵。只见单于城上五彩旗帜飞扬,数百人穿着铠甲登城守备;又有百余骑兵驰骋于城下,百余名步兵在城门前布阵。单于城上的匈奴兵趾高气扬,对着汉军喊:“来啊,有种就来攻城!”城下驰骋的百余匈奴骑兵冲着汉军奔来,汉军拉满强弩迎击,一片箭雨过后,匈奴骑兵退回城下,留下数十具尸体。陈汤派出数百名士兵杀向城门,一边用强弩和弓箭射击城门下的骑兵和步兵。匈奴兵见情况不利,退入城中。
眼见旗开得胜,甘延寿、陈汤下令攻城:“击鼓而进,四面围城;挖壕塞门,各司其职;持卤盾在前,戟兵、弩兵在后,仰射城楼上人”。城楼上的匈奴士兵挡不住汉军的弩箭,下城楼躲避。土城外面还围有木城,匈奴士兵依靠木城的保护,从木城内向外射击,射杀了不少汉胡兵。汉胡兵见此情况,用火点燃了木城。攻城持续到深夜,单于城中数百骑兵突围而出,被汉胡联军迎头射击,杀略殆尽。
眼见战况危急,郅支单于披挂铠甲,冒着汉军的弩箭,亲自登上城楼迎战。单于的几十个王妃也手持弓箭,上阵射击汉军。突然,一只箭射中了单于的鼻子,单于的王妃们也战死殆尽。单于的数名亲兵保护单于下了城楼。
午夜时分,木城被攻破。木城里的匈奴兵退入土城,登上城楼,作困兽之斗。此时,康居国的派出的一万余骑兵赶到单于城下。虽然郅支单于残暴,杀了不少康居国人,康居国不少权贵痛恨单于,但康居国和匈奴毕竟是盟国,在单于城被攻之际,康居国王派出军队前来相救。康居国万余骑兵,分为十余队,杀向汉军,都被陈汤指挥军队击退。
拂晓时分,单于城四面起火,汉军气势大盛,鼓声震天地。康居骑兵见情势不利,引兵退走。联军从四面八方攻入土城。单于率领一百多族人退入王宫。联军放火,烧开宫门,众将士一拥而入,将单于及其族人,杀戮殆尽。
最终,汉军中有个叫杜勋的将士斩下了单于首级。杜勋,一个普通的屯田将士,因此名留青史。最后,清点战果:得到之前派出的汉朝使臣所持之节两个、谷吉出使所携带的帛书;斩杀单于王妃、太子、名王以下一千五百一十八级;俘虏一百四十五人;投降一千余人。甘延寿、陈汤号令军队,所有抢得的宝物、财产归抢得人所有,匈奴降虏分给了派兵跟随汉军的西域各国。
5.单于头悬槀街,甘陈名留青史
汉元帝建昭四年,公元前35年,春,正月,郅支单于的首级传至京师长安。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随首级给皇帝上了一封奏章如下:
“臣等听说天下之大义,应是混而为一,前有尧舜,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自称北藩,向我大汉称臣;唯有郅支单于叛逆,自以为身居绝远之地,强汉之兵鞭长莫及,不臣服于我大汉。郅支单于毒害百姓,罪大恶极。臣甘延寿、臣陈汤率领仁义之师,替天诛伐;依赖陛下神灵,强汉之威,兵将之勇,击斩郅支单于及其太子、名王的首级。臣等以为应将单于首级悬在蛮夷官邸所在的槀街,以昭示万里之外,要让蛮夷明白: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至此,陈汤终于成就了建立奇功伟业的梦想,一战成名,名垂青史。
汉元帝接到奏章,心里非常高兴:“我的臣子甘延寿、陈汤在万里之外击斩了北匈奴单于的首级,扬我大汉国威于万里之外,这是我祖上几代皇帝想做都没有做到的。且不说我大汉开国皇帝高祖刘邦,亲率30万大军征讨叛军,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在白登城七昼夜,几乎不能脱围;祖上汉武皇帝派大将军卫青、车骑将军霍去病率大军数次征伐匈奴,虽然取得胜利,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甚至落下个穷兵黩武的名声;到我父亲汉宣帝一朝,匈奴内乱,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我大汉称臣,亲来京师长安朝见,这是莫大的功劳,然而仍有北匈奴郅支单于不服,在万里之外为非作恶。今天,作为大汉皇帝,我的臣子甘延寿和陈汤未费我多少兵马,以夷狄制夷狄,荡平北匈奴,击斩北匈奴单于的首级。自我大汉击匈奴以来,阴山之北,多少将士战死沙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荡平匈奴又是多少将士的心愿!今天,甘元寿、陈汤斩杀匈奴单于,这是我大汉的荣耀,也是我大汉皇帝的荣耀!”
汉元帝下诏:将北匈奴郅支单于的首级在蛮夷在京官邸的槀街悬挂十日,然后掩埋。然后,亲自率领群臣到皇室宗庙祭祀祷告,将这一消息告诉祖宗们的在天之灵。大赦天下,摆酒宴庆祝。
甘延寿、陈汤斩杀匈奴单于,确实是千载之功。匈奴与中原王朝世代为敌,屡屡侵扰边民;秦始皇派蒙恬率兵击匈奴,筑长城而防御;汉初,刘邦三十万大军被围白登,危如累卵;经文景两世休养生息,至武帝始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虽然赢得了几次战争的胜利,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陈汤一战,斩匈奴国王之首,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更有甚者,后世之宋,向辽金称臣,最终为蒙元所灭,致使汉族受夷狄统治百余年;至明朝,又遭满清铁骑入关,皇帝吊死煤山,大好河山为胡虏蹂躏二百六十七年;近代之日本,横行中国数年,血屠中国人民,又有谁能如陈汤能斩敌国国王之首?!
西汉后期文学家刘向曾如此评论:“西域都护延寿,副校尉汤,承圣指,倚神灵,总百蛮之君,揽城郭之兵,出百死,入绝域,遂蹈康居,屠三重城,搴歙侯之旗,斩郅支之首,县旌万里之外,扬威昆山之西,扫谷吉之耻,立昭明之功,万夷慑伏,莫不惧震。呼韩邪单于见郅支已诛,且喜且惧,乡风驰义,稽首来宾,愿守北籓,累世称臣。立千载之功,建万世之安,群臣之勋莫大焉。”
6.南单于破胆来朝,汉元帝和亲匈奴
史书记载,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听到郅支单于被诛杀的消息,且喜且惧。喜的是什么呢?当初自己兄弟五个争国,致使匈奴国势大弱;以至于自己和郅支单于都派亲儿子到汉朝入侍为质;辗转拼杀,自己被郅支单于赶出了王庭,最后不得不率领自己的宗族投降了汉朝。原来的匈奴单于和大汉皇帝平起平坐,现在要向汉朝皇帝称臣,又亲自到汉朝京师长安朝见,真是愧对先单于啊!万幸的是,汉朝皇帝接受了我的投降,又派大军护送我回阴山之北,立我为匈奴单于。但郅支单于身居北方单于王庭,剽悍善战,有听说他带领族人雄踞康居国,西域诸国都惧服,哪一天他要是统领西域,率兵来攻我,结果未可知也。而今汉朝斩杀郅支单于,真是为我除了后患啊,所以,我高兴!
所谓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汉朝如此之强,人才辈出,我如不小心谨慎,万一哪天得罪汉朝,怕也免不了落得如郅支单于身首异处的下场。想到此处,呼韩邪单于不禁胆寒,于是他连连给汉朝皇帝上书,请求再入长安城朝见,以亲表忠心。
汉元帝同意了呼韩邪单于的请求。呼韩邪单于得以再次入长安城朝见汉朝皇帝。上次呼韩邪单于来长安,接见他的是元帝的父亲汉宣帝,宣帝派兵护送他回匈奴。这次朝见,汉元帝也没有亏待呼韩邪,出于和亲政策的需要,元帝将我国历史上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赐给呼韩邪单于,汉匈边境得以数十年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