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初七,民间传说中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的日子。近年来,在部分商家的炒作与年轻网民的“推波助澜”之下,被发展为所谓的中国情人节。七夕节的涵义,其实何止于此啊!
农历七月初七,称为七夕节,又叫乞巧节。鼎早辰光,乞巧节并不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纪念织女这个人的。神话传说当中,织女排行老七,民间称“七姐”。七夕节首先是女子的节日,而织女被看作是纺织女神,是古代女子崇拜的对象,凡间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当然也免不了求赐美满姻缘,得一位如意郎君。
据《东京岁时录》载:“七夕家家锦彩,结为乞巧棚。”
就是讲七月初七,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盛况空前。“乞巧”活动,其实就是女性向织女乞求心灵手巧、获得智慧,未婚女性还希望得到情投意合的小官人。
汉代就已有乞巧习俗;南北朝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到唐代这一风俗花样经更加透了。到了明清,又演变为“七娘会”,就是由七位未出嫁的姑娘相约一道,用通草、彩纸、米面等为材料,包成各式花果人物、小的房子等物事,于七夕晚上陈列在自家屋里门前的八仙台上,供路过的行人评赏,啥人做出来的物事最好看。然后对着月亮穿针引线、最后是以各自勿同的心思祭拜织女。
七夕是中国古代年轻女性最为重视的节日,有着像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晒书晒衣、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等多种习俗。
现代社会,尤其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电子时代,善于开发商机的商人,拿乞巧节炒作成中国情人节。实事求是地讲,名正言顺的中国情人节确实是没有,中国古代是封建社会呀。假使讲内涵有点接近,格么我认为正月十五元宵节倒是有点符合的。因为古代年轻女性、特别是未婚的姑娘是勿能出来见人的,只有正月十五是例外,可以出来赏灯、看元宵灯会。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有心想要自家看中对象的青年男女,
就在这一天,
出来寻寻觅觅、相会了。
当然,现代社会自由恋爱的青年男女,每一天都是好日脚。想要七月初七造一个新的情人节出来,过过两人世界,我觉着也没啥勿可以。而对商家来讲多了商机,拉动了消费,对发展经济是有好处的。
以上内容选自嘉定电台
沪语专题《嘉定故事》中
的非固定栏目《往事如风》。
《嘉定故事》自2007年开播至今,致力于传播嘉定传统历史人文和地方风物的精髓,为弘扬本土文化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与探索,已打造成沪郊独树一帜的沪语品牌广播节目。节目形式以访谈为主,加上不定期的小栏目《往事如风》,表现手法上显示了灵活性与多样性。《往事如风》为配乐的沪语播音,作品由主持人撰稿或嘉宾、听众投稿,主要是怀旧的生活类散文、随笔。
《嘉定故事》每周一至周五的中午12:30分首播,当晚18点重播。
播出频率:
FM100.3兆赫,
嘉定人民广播电台
撰稿、诵读:俞慧
图片来自网络
视频加载中...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因牛郎织女的动人爱情传说,七夕节被视为我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你知道七夕节是何时变成情人节的吗?浮针取巧、喜蛛应巧、拜月祭巧……古时,人们会在七夕举行花样繁多的乞巧活动,以求织女赐予灵巧双手,保佑心愿达成。戳视频,让我们一起了解那些藏在文物里的七夕风俗,探寻古人趣味七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