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克牌炒地皮游戏,又称为双升、拖拉机升级等,在有些地方也叫“双扣”,但与江浙一带常玩的以争上游为目标的双扣有本质的不同。之所以也叫“双扣”,可能是由于在这个游戏中,一方在打“J”和“A”时,有可能被另一方用“对J”或“对A”双扣,将级别拉回“2”,即所谓“双J到2”或“双A到2”,并且为死“2”,不能直接升级。这是这个游戏最富戏剧性的变化,也是玩家乐于追求的目标之一。
一、基本玩法与地区差异
在掼蛋普及之前,炒地皮是一种相当流行的玩法。总体上,全国各地的规则都差不多。一般的规则和打法,这里不详细介绍了。打牌双方以抢分和控分为目标,80分是关键。庄家一方要想办法控制闲家获得80分,从而继续升级,而闲家一方则需想办法获得到至少80分而做庄。各地玩法的主要差别在于以下几点:
(一)升级规则。多数为10分一级。即闲家拿到80分即可上庄,每多10分可多升一级,庄家相反,控制对家拿分,每少10分多升一级。如果让对家一分未拿,则叫“剃光头”,可直升(后述)。无论是庄家还是闲家,75分等于70分,65分等于60,余同。但5分不等于0分,而是相当于10分。但有些地方规是略有不同。
(二)2、J、A必打与死2、死J。所谓的2、J、A必打,是指这几个字升级时不能跳过,必须做庄打过。例如,庄家打9,但对方只获得20分,按10分一级,庄家可升6级直接打“A”,但不行,只能升到“J”而打“J”。“2”也作为必打字时有几种情况,起始把2必须做为庄家打过(控制对不能拿到80分)才行,俗称“出被窝”。当庄家打“J”而被闲家用“对J”(必须是最后一手牌)将庄家“J”到2时,视为死2,必须争上庄而打过。但若是被“单J”J到2,则是活2,可以直接跳过升级。但“J”都是死J。不管闲家用“对A”还是用“单A”将庄家A回2或J,这个2和J都是死2、死J。通常单A只将庄家A回J,只有双A才把庄家A回2。
另外一种情况,庄家无论打哪一级,如果能控制对家拿0分,即“剃光头”,都直接升到下一个必打字。例如庄家打2,让对家剃了光头,下一把可直打“J”,如果在打“J”时,让对家剃了光头,则下一把直按打“A”。因此,运气好的时候,庄家三把牌即可从2打过A。
(三)定主牌或将牌。这是炒地皮游戏中富有变化性的元素。通常牌局开始时,双方都打2,通过亮2定主(将)牌花色争庄。谁先抓到2抢亮,这一方便是庄家。但先亮出的花色不一定是最终的将牌色。因为牌抓完后,可能另一方抓到“对2”而反掉。一般只是第一把牌由抢亮或反牌定庄,以后全以分数定庄、反牌定将。这方面,全国不同地方的差别比较大。
一是开局定庄定将的差别。一种情况是最先亮牌的不是庄,而由最后定将牌的一方定庄家。如一方某家先抓到一个方块2亮出来了,在有些地区,无论另一方反不反将,这一方在这副牌中都是庄,但将牌由是否被反确定。而在有些地区会出现另一种规定,即如果另方用一对黑挑2反了将,那么反的这一方就成为庄,黑挑是将牌色。
二是反牌顺序和要求的差别。反牌得按座席来,这在各地都是一致的,但花色顺序各有不同。有些地区规定反牌必须按黑挑、红桃、方块、梅花的从小到大的顺序反牌。即如首亮花色为梅花,其他如抓到方块或红桃或黑桃对,可以反将。但首充亮花色为方块,则只能抓到黑桃、红桃对才能反将。如果首亮花色是黑桃,其他人即使抓到对子,也反不了。但有些地方没有这种规定,只要是对子就可以反。
有些地方则规定,反将的一家除要能抓到对子外,还必须抓到一张王牌(大王、小王均可),或两张王牌(对子也可,不成对也可)才能反,俗称“带王反”。只不过不同地区带几个王,还是带对王,按不按花色顺序反等,也有不同。
三是亮主牌和扣底牌。这在全国差别不大。炒地皮游戏与掼蛋游戏要将牌全抓完不同,必须留8张底牌,首次底牌由庄家中的一家(通常按座席确定)全抓换牌(称“打底牌”),如果有人反牌,则由反牌的接着交换底牌(打底牌),直到无人反牌为止。但第一把牌的首次底牌由先亮的一家或最终反牌定将的一家交换。
以上所说的亮牌都是明亮,即亮牌的同时也亮出花色,反牌的也要亮出反牌的花色。因为在那些规定下,不同时亮出花色,反牌将无法进行,除非在花色不分顺序大小的情况下。但所有的底牌则都是暗扣。
二、升级改革要点
炒地皮扑克游戏玩的是哪一方先升过“A”为胜一局,但其中的乐趣、不确定性和刺激性则集中在反牌和“J”回或“A”回的攻防上。以上介绍的对反牌的种种限制,实际上是极大地降低了反将牌的可能,使得打牌的乐趣减少,不确定性降低,更没有什么刺激性。为此,我系统在以上通常玩法基础上,重点对亮牌、反牌规则进行了创新,制定出一套升级版的炒地皮玩法,大大增加了这个游戏的乐趣、不确定性和挑战性,同时也对打牌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将主要做法简介如下,实际上就是无限制暗反牌,循环扣底牌。有兴趣的牌友可以试试。
(一)反牌不分大小和顺序。这是最核心的一点升级操作,即反牌没有花色大小顺序,也没有带不带王的说法,只要是对子,都可以反。对大王、对小王像其他的字对一样,可反无花色将牌(如果最后定下来,本局无花色将牌,那这局的将(主)牌就只有大、小王和8张字牌,共12张)。王对、字对在反牌时无大小之分。例打2时,对大王反了,下家有一对2,还可以反。
(二)亮(反)牌改全“明亮(反)”为全“暗亮(反)”。起局打2,双方通过亮牌抢庄,但必经暗亮,即把要亮的2拿下来,背面朝上,放在桌上。当然你也可以不抢。在继续抓牌的同时,以及抓完牌(底牌留下)后,可按顺序反亮。如下家抓到了另外一对2,可以反亮,但也要暗反(将这一对2拿出来,背面朝上,放到桌上)。第一个亮的,如果手还有一个同花色的2或其他的对2,也可以反(同一花色的称“加固”)。值到无人再反。这时,最后反牌的这家打底牌,同时他所在的一方为庄家。
以上所说的过程,都在第一次打底牌前完成,实际上是个抢庄的过程,因此,亮牌反牌都必须为“2”,大小王不能参与。但庄家确定,第一家打完底牌后,其他家特别是对手家如果有对王,他还可以反牌,继续打底牌,当然,如果你手上也有对王,或其他还没有用来反牌抢庄的对2,还可以反回来,再打底牌,一直到最后无人再反。这时可全部亮出所有亮的和反的牌,确定将牌,庄家开始出牌。
首把打2稍复杂点,以后就没有这么复杂了。例如,下把升级打4,谁先抓到4,只要愿意可先暗亮下来。一般做庄且打底牌的一家必须抢亮(做庄但不打底牌的一家不会抢亮),这对自己打底牌很有利,如果让做为对手的上、下家先亮了,由于是暗亮,你不知道人家亮的是什么花色,只能结合自已手上的牌判断,有时判断不准,会將将牌扔到底牌里去了。为了打底牌方便,如果你手上有对4,也可以在抓底牌前先反掉(当然也可以在别人反牌后,你再反回来,完全由你根据需要决定)。你打完第一把底牌后,其他各家按座位顺序,根据各自情况,依次(对4或对王)反牌、打底牌,直到无人再反,最后确定将牌。由座庄的第一个打底牌者先出牌。
在反牌过程中,每个人,包括队友,反与不反,先反后反,有多对时先反什么,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通常情况下,为了能用底牌换换手上的牌,看看能否多凑几个对子或拖拉机,增加主牌张数,只要对己方有利或故意搅乱局势等,只要能反,大多会选择反牌的。
三、改革后打牌要注意的问题
这样改革之后,变化更多,挑战更大,形势更为复杂,具体打牌时要注意把握一些传统打法用不着的技巧。
一是扣底牌。如果不是打底牌的亮牌,扣底牌时需要小心。应结合自己抓到手的牌的情况,分析人家可能亮的是什么花色、本局被反牌的可能性有多大,谁会先反等,不能帮了别人害了自己。弄不好会将除掉公共主牌外的其他主牌扣得一张不留,那就不好玩了。这个事情比较复杂,全靠自己临场发挥。
二是反不反。改革后反牌很可能成为常态。但到底反不反,需要打牌者认真对待。通常情况下,对手打底牌时,无论是上家还是下家,也不管是谁亮的,能反都会反。但队友打底牌时,如果上家没反,自己要不要反,往往是个问题。如果是队友自己亮的牌,特殊情况下可考虑不反。但有时虽然是队友自己这亮的,但不一定好,希望有人反一下,而没反,也不好。如果是对手亮的牌,一般都要反。总之要结合自己的牌况确定。
三是怎么反。主要面对多种选择时,如有两对,或同时有王对和字对时,先反哪一个,后反哪一个,要注意把握。
四是何时反。等下家反后再反,还是轮到自己立即反,也要根据情况确定。有时自己有反牌,但没有及时反,等下家反,但下家不反,自己也没有机会了。这个要注意。
#在自己的至暗时刻,你用什么激励自己#我奶奶 对奶奶最早的记忆就是,我穿了一条花裙子,拿着一块黑馒头,在邻居老太太门前的大石头上跳来跳去,邻居老太太笑着对我说“嫚,你的花裙子真俊,谁给你买的”我自豪的说:“我小姨,只有我小姨最亲我”邻居老太太不好意思的看向我奶奶,然后我奶奶就问我吃那个馒头那么粗能咽下去,我就说我就爱吃这样的馒头,我奶奶就说给她点吃她给我白面的。我咽了咽口水说不要。那时候不知道她是我最亲的奶奶,以为和邻居老太太一样都只是个奶奶。
80年代的时候,农村里都流行分家,虽然爷爷奶奶就我爸爸一个儿子,他们也还是随大流分家了,并且讲明了一个月给多少养老费,给多少粮食……我那时候还小不记事,只是知道一个院里西屋里住着爷爷奶奶还有姑姑,她们吃的东西比我们的好……妈妈叮嘱我不准馋她们的东西。
对奶奶感情的改观是6岁那年,因为村里没有幼儿园,所以我天天像个野孩子一样疯跑,妈妈天天下地干活顾不上我,有一个初冬的早晨,我的小伙伴来找我说有一家娶媳妇,可以去抢喜糖吃,我着急忙慌的从被窝里爬出来,穿着小背心大裤衩就跑出去了,因为怕不锁门妈妈回家骂我,我还积极的锁上门了,并且成功的把钥匙落在家里了。然后初冬的小风让我瑟瑟发抖,看新媳妇的人都看我了。那时候爷爷奶奶搬了我去世的三爷爷留下的屋子里,不和我们住一个院了,有一个平日里和我妈妈走的近的奶奶看我这样在街上就回家拿了她一件衣服让我穿,我看是老太太衣服死活不肯,然后我奶奶听到消息,从家里赶来拿着她一件蓝色的斜襟的小薄袄让我穿上,我竟然听话的穿了。然后众人都说这就是骨血里亲,她这会儿也不嫌弃老太太衣服了,我奶奶笑笑不吱声,我依偎在奶奶身边,她还给我围了一个黑色的头巾,村里的乡亲就夸小孩就是怎样都好看,即使穿这样的衣服也好看。奶奶牵着我的手去看新媳妇。
和奶奶感情近了是爸爸妈妈为了生我弟弟,成为那几年流行的“超生游击队”带着妹妹远走他乡。我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的面对那兵荒马乱的计划生育小分队,他们没收了我家的粮食衣服钱。奶奶颠着小脚跑很远的地方藏大黄牛,奶奶起早贪黑的给我收集草种勤工俭学,奶奶大半夜的跑到村里的赤脚医生家里敲门给爷爷治病,奶奶到处打听偏方给我治牙疼……年幼的我面对父母的别离和计划生育小分队的恐吓对奶奶产生了深深的依恋。奶奶出身大户人家,言语不多,神态淡然,不似别的老太太那样蛞噪,也不像一般女人那样遇事哭哭啼啼。在那样恶劣的情况下,还是一日三餐的做给我和爷爷吃,面对那些的“伪公职”人员的恐吓也只是淡然的好声应付,这给了年幼的我浓浓的安全感。
爸爸妈妈离家的当年,爷爷去世了,爸爸妈妈回来了,奶奶担心他们把我也带走,心里有点焦虑。不过也只是我能感觉出来,因为我和她朝夕相处,别的人都看不出来,她不舍却也不挽留不絮叨,还是淡然的该干什么就干什么,终于听到全家都要留下来的时候,我觉得她全身紧绷的神经松了下来,从此往后就陪着她,回家就去她屋里睡觉直到我结婚。
奶奶话少,我在她屋里睡觉,一般的交谈就是,“快困吧”“关灯了”“还不起来,没见你这样懒的嫚姑子”“昂扬这个凉脚来”……那年我参加工作了,几乎不在家过夜了,所以和奶奶的交流也越来越少了,我会回家的时候去她屋里坐坐,她会静静的看着我,也不说话,我就唠叨几句工作的事她听,她只是听也没啥建议,顶多说一句在外不比在家。后来我22岁了,她问我没和我邻村那个同学联系,我说谁他就说来过咱家那个,我说没有她就说看那个小伙子真好(事实证明她眼光真好,那个同学现在混的风生水起的)然后我恋爱了,父母不同意,我执拗奶奶一声不吭,只是看我的眼神更心疼了。我知道她也不同意,但是她知道无能为力所以她选择接受了。
奶奶去世16年了,我从来没有梦到过她,我知道她即心疼我也对我失望。我对她也只是偶尔想起来有深深的遗憾和愧疚,我答应她的事很多没有做到。但是从来不会流泪,我懂那是她对我的教育和影响。眼泪不值钱,不要轻易流。失去了要坦然接受。既然改变不了什么,就努力过好当下。她不识字不懂随遇而安这样文雅的词语,但是她的态度就是“要么躺平,要么摆烂”这句话的真实写照,就是不必和自己过不去。她从爷爷去世以后一直自己寡居,不和儿女住一起,有时候我都怀疑她那么孤单怎么受得了,可是现在想起来,她坐在门口的马扎上,静静的摇着蒲扇,那些喧嚣的人儿谁就一定内心比她“丰盈”了,她这个举动让我明白了独处也比无用的社交有“营养”
奶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老太太。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她出生地30里的范围,一辈子也没有什么丰功伟绩,让世人留恋纪念,但是她无形中教给我,影响我的东西,让我觉得她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哪怕世人皆不知有这样一个人存在过,我也会骄傲的说我的奶奶迟郭氏是一个很酷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