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寻访 榜样引领★
榜样故事(第五期):孤胆英雄——岩龙
讲述人:黄海润
《孤胆英雄——岩龙》讲述人黄海润同学
人物档案
岩龙(1960~1979.02)生于1960年,逝于1979年2月,男,傣族,云南省景洪县勐龙公社曼井烈大队人。1978年3月应征入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十四军四十师一二O团五连二排四班战士。
岩龙所在四班9名战士,只有岩龙一个不熟悉汉语,但他很聪明,大家做什么他就跟着学、跟着练,非常勤快,憨厚可爱,战友们都很喜欢他。入伍后的岩龙训练非常刻苦,在训练中处处争先,岩龙一边学汉语,一边刻苦训练。岩龙为了练好射击,他的枪几乎从来没有离开过他,有时候趴在原地几小时都不动,不分白天昼夜的练习。在高强度高要求下,岩龙半年多的时间练出了过硬的射击技术,后来在连、营、团举行的7次步枪实弹射击考核中获得7次优秀,入伍后的9个月中,受到营、连4次嘉奖,被立为射击、投弹和军体标兵。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打响。2月21日,部队突破敌前沿阵地后,岩龙所在的五连奉命沿七号公路向老街东面的南征地区疾进。二排是全连的尖刀排,四班又是全连的尖刀班。部队行进到78号高地附近,突然与敌遭遇。高地上的敌人用多种枪炮向我军射击,死守这个通向纵深的要道。排长命令六班占领右侧山头作掩护,自己带着四班、五班从翼侧跃进,很快抢占了78号高地前的一个小山包。山头上竹子、树木都被敌人砍倒作障碍,战士们卧倒匍匐前进很困难,全班暴露在敌人火力之下。敌人居高临下,凭险据守,以密集的火力猛烈扫射四班阵地,排长牺牲。岩龙所在的第二战斗小组除岩龙外均负伤。岩龙掩护通讯员把烈士和伤员送走后,迅速选择地形,顺着山包左侧的斜坡滚下山谷,忍着荆棘刺身的疼痛,爬过一道长满杂草的深沟,一步步向敌人阵地侧后隐蔽前进,一直摸到离敌人阵地几十米的丛林中,举枪击毙正向我阵地疯狂扫射的敌机枪射手、副射手等多人。当敌人把火力压向岩龙射击的位置时,岩龙灵活转换位置,把左侧几个敌火力点打哑,又绕过山包,避开敌人的地雷,穿过密林向敌人纵深插去。当他发现敌人时,再次施展点射本领,多次调换位置,又消灭了四五个敌人。当惊慌失措的敌人清醒过来要反击时,岩龙已绕到敌炮阵地,将正在装填炮弹的装填手打翻,周围的敌人也被击毙数人。敌人集中火力向岩龙所在方向射击,岩龙巧妙与敌,使敌人晕头转向。
当小股敌人摸出掩体向三连阵地侧面包抄时,岩龙不顾暴露自己,3枪打翻两个敌人,迫使敌人缩回。在岩龙准备返回部队时,发现两个敌人挂满水壶去取水。岩龙先放他们过去,自己隐入草丛,待敌人取水回来毫无戒备时,一枪一个将他们打倒。岩龙孤身奋战3个多小时,牵制了敌人的火力,使部队胜利夺取了78号高地。下午,岩龙挂着从敌人身上缴获的望远镜返回连队。战友们询问岩龙击毙了多少敌人。此时岩龙出发时身上带的150发子弹已只剩下25发,他扳着指头数了半天,左算右算,最后数出56的数字。一个人毙敌56个人!战友们都惊叹不已。为了谨慎起见,最终岩龙向连里上报的毙敌数字是20人。后来,当友邻部队占领78号高地后,在战壕附近的一个土坑内发现了60多具未来得及拖走的越军尸体。
2月25日下午,五连担任尖刀连继续向朗多进攻。二排再次担任尖刀排,岩龙和一个战士走在队伍最前面。当部队刚刚走到公路转弯处时,突然从对面丛林里响起了枪声,一排子弹向行进中的五连射去,作为排头兵的岩龙,被两颗子弹打中了胸膛,看见倒下去的岩龙,班长迅速向他跑来,只见他慢慢地抬起头,向着北方—祖国的方向看了一眼,然后不动了。岩龙英勇牺牲了,年仅19岁。
战后,岩龙的遗体运回国后安葬于云南省河口县的水头烈士陵园。他安详地躺在绿草如茵的山岗上。为了表彰岩龙英勇机智、孤胆战斗的英雄事迹,部队党委追记他为中国正式党员,并追记一等功,中央军委授予他“孤胆英雄”称号。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如今,42年过去了,我们还记得,年轻的傣族战士岩龙,为了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赤胆忠心,浴血奋战,在战场上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我们还记得,我们永远的“孤胆英雄”。
读者简介:
黄海润同学就读于景洪市第一小学四年级六班,热爱阅读,喜爱求知,兴趣广泛,曾获得“市级三好学生”和“市级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以及云南省少儿书法大赛一等奖、景洪市少年绘画一等奖、景洪市少年文学写作一等奖、云南省少儿朗诵演讲一等奖等荣誉。
黄海润同学谈感受
黄海润同学谈感受
我读了岩龙叔叔的事迹后感触很深。岩龙叔叔身上那种积极求知、钻研严谨、面对困难灵活应对、不怕艰难无畏艰险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岩龙叔叔的生命虽然永远定格在了19岁,但是他的精神永存!1919年的中国已经远去,但,“奋斗”是永恒不变的时代底色,“担当”是永恒不变的青年态度。生于华夏,长于和平兴盛的时代,我们怎敢负少年!
事迹材料来源: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
来源:西双版纳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