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运城新闻网】
当中条山上的风再次呼啸,那山脚下的竹林又一次奏响动人的乐章。那乐章穿越千年,至今仍打动着来此观光游玩的人们。
中条山北、陌南镇上,这里是人人向往的世外“竹”源——汉唐竹林谷。
穿过竹林谷那充满山野气息的草门,沿着山沟一直下行,不一会儿,那“占沟为王”的千亩竹林,就跃然眼前。
5月的天,风调雨顺,一株株笔直翠绿的竹子相互簇拥着,发出“哗哗”的响声,似乎在欢迎每个前来的人儿。
据说,它们在此已“栖息”千年。估计谁也说不清它们是怎么“落草”的,又是如何长成“气候”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千年风雨的滋润,涵养了它们的气节和风骨,让它们成为这片土地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谁引江南到陌南?看竹谷青青,苍烟阵阵;风从汉唐穿云汉,听鹊鸣脆脆,雅韵声声。”每一个竹子都是有故事的,它迎来送往千千万万人,见证了多少悲欢离合、目睹了多少阴晴圆缺、承载了多少世事变迁,最终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置身竹林,仰望竹节,那数十米之高的竹身,笔挺坚硬。常言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观此竹林,每一株间隔有序的生长,在枝叶的顶端又相互依靠。任风再大,吹折的只是个别,“抱团取暖”的始终挺立不倒。
走在竹林谷,随处可见破土而出的竹笋,尖尖的、硬硬的,那是新生,更是延续。正是这一拨又一拨的“雨后春笋”,使得这片竹林繁衍、屹立、流传至今。这就好比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有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才有了源头活水,才有了生生不息。
有关竹子生长的故事,听了好多回。它是这样说的,竹子用了4年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从第5年开始,就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仅仅用了6周,就可以长到15米以上。其实,在前面的4年,竹子将根须深深地扎进了土壤,延伸数百平方米。
如今,竹子生长的故事正激励着许多人深深扎根、向上向善。
其实,古人对竹子的推崇,更比今人。如苏东坡的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短短10个字,便将竹于人的价值与意义诠释得一清二楚。
阳光透过竹林,留下斑驳的树影,一路上,鸟鸣声不绝于耳。或是在竹林中飞越,或是在山道上小憩,这些鸟儿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竹林,谱写出自然共生、和谐美好的“诗情画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竹林谷工作人员口中得知,这片稀有的竹林谷,已经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成为生态芮城的亮丽底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紧邻汉唐竹林谷的,有一处古朴庄严的民居,那是景耀月故居。故居门上挂一副对联,“一代大师承汉魏,千秋伟业易沧桑”,再加上门口立的石碑,人们可以知道,这位古魏大地走出的先贤大儒,曾在辛亥风云中,才华横溢,一枝独秀。
此情此景,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段优美的旋律,“我吹过你吹过的晚风,那我们算不算相拥……”
是呀,思慕先贤,高风亮节;千年竹林,无出其右。
诚如有人这样说,“山不向我走来,我便向山走去”。这片孤傲绝世的竹林谷,值得每一个人都来看看:看竹、看景、看人,在有限的生命里,去捕捉无限的美好。
记者 杜磊 景斌 文图
本文来自【运城日报-运城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难以忘怀的夏日滋味#南昌,一座英雄的城市!七十三年前,一段外婆救人积善行德的往事使父母在南昌结为夫妻并参加革命工作,圆了青春的梦想,后来去了新疆;
四十三年前,默默之中一双手牵着哥哥在这里上了财大,圆了追寻父母足迹的梦,然后去了广西;2014年,因为一本志书修来的福,我应邀来到了南昌,感觉就是天助我也,让我在思念母亲的痛苦中在南昌之行中得到释放。
我在风中找寻父母的影子,摸摸栏杆觉得有父亲的温度;看看江岸觉得母亲也曾这样眺望;一切都显得那么亲切,那么让我想放声大哭,那时候母亲刚离开我一年多,我一路看过一路感慨,觉得所走过的路都是父母走过的,吹过的风就好似母亲在耳边低吟……寻了几条街找父母工作过的南昌税务局,哥哥上过的财校……泪水不断涌出又不断地擦去……无论走到哪里,都觉得父母和我同在……圆了寻一寻父母足迹、喝一喝赣江水,一个家族、一代传奇、一本志书,修来了百年同船渡!
“……我也试着慢慢接受
试着习惯没你以后
只是偶尔望着星空
迷失在梦中
我吹过你吹过的晚风
感受你曾感受的心痛
孤独的夜望着天空
眼泪都失控
你存在我存在的时空
还来不及对你说保重
越是怀念越是心痛
你是否也懂……”(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