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的石敢当
在旧俗中,为了辟邪保平安,在家门口或者交通要冲立一块石碑作为镇宅之宝,刻上“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等字,这一习俗就是“石敢当”。2006年,泰山石敢当习俗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一种民间信仰,它体现了千百年来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体现了底层百姓的精神追求与生生不息的创造力。
一、石敢当与灵石信仰石敢当源自灵石信仰。灵石信仰是一种很原始且很悠久的信仰习俗,自然界中,属金石最硬,在那个人们无法判定石头属性的时代,石头的坚硬使他们觉得石头拥有巨大的神力。与其他自然崇拜物一样,灵石承载着古人对神灵的敬畏与崇拜。《后汉书》中说“辅翼汉室,心如金石”,金石还被视为坚贞的代表。
中国自古就流传着许多与灵石信仰相关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所用的就是五彩石,尽管有关五彩石的描述不一,但都不离石头这一本体。《淮南子》当中记载大禹的母亲吞食石头生下了大禹,说明在当时人的心目中,石头具有灵性,能够孕育万物。同样的,大禹的儿子启的出生也与石头有关,大禹在轩辕山治水时,与妻子涂山氏约定听到鼓声就来给他送饭,妻子听到飞落的石头砸到鼓上就来给大禹送饭,不巧碰到化身为熊的大禹,涂山氏害怕地跑到嵩山上化身为石,大禹追至大石旁,石破而其子“启”生。这个神话故事,除了表现石头生人,也说明人与石头是可以互换身份的。《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从石头缝里降生的人物设定,也可以追溯到这里。
石猴孙悟空
二、石敢当习俗的萌芽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石敢当应该是在汉代,西汉史游编撰的《急就篇》属于当时的启蒙课本,在书中介绍姓氏的部分就提到“师猛虎,石敢当”。这里的“师”与“石”都是指姓氏,颜师古给《急就篇》做注解时,就列举了一些熟悉的石姓人名,对“敢当”二字注解,他认为这是“所当无敌”的意思。
石敢当影视剧形象
文献中记载的最早的石敢当实物,是宋代庆历年间在莆田县出土的唐代石敢当。这块石碑与我们今天树立的石敢当有所不同,它是埋在地下的。碑上36个文字传达的意思除了镇邪,还包含祈求安康。“石敢当”三字被放在碑的上方中间位置,说明它有了相对独立的意义。尤其这块石敢当所树立的位置,推测是在路边或者路口,这与避煞的意义完全吻合。
汉代关于石敢当的记载太过简略,我们很难断定那个年代是否真的有石敢当信仰的存在,而莆田出土的石敢当石碑则为我们探寻石敢当信仰的源起提供了可贵的证据。
三、石敢当习俗的人格化五代之后,石敢当习俗渐渐出现了人格化趋势,主要表现就是出现了“石大夫”说和“石将军”说。
在北方,医者又称为“大夫”,所以石敢当变成人格化的能为人消除疾病的神医“石大夫”。明代泰山周边地区,多在村口道路立上刻有“泰山石敢当”的石碑,并且说到了晚上,“石大夫”还能到各家各户去看病。当时南方也有泰山石敢当的说法,但并没有治病救人的功效。
清代蒲松龄在撰写《聊斋志异》时提到一个情节:山东地区有一很孝顺的人叫韩方,父母的病医治不好,他就跑到石大夫庙哭祷。故事结局如何我们不必细究,从韩方求助于石大夫庙可见,在清代石大夫信仰在当地是很普遍的。时至今日,石大夫信仰在山东一些地区依然在延续,石大夫庙中香火依旧很旺。
石敢当的另一人格化形象是“石将军”,这是将五代时期的勇士石敢和镇邪的石敢当灵石融合发展的结果。因石敢救晋高祖有功,《新五代史》和《旧五代史》对他进行了描写。在明代杨信民笔下,石敢变成了石敢当,他是一个遇难成祥、御辱防危的人,这与后来的石敢当灵石的功效很接近。如今在泰山地区,仍然有供奉石将军的神像的现象。
石敢当
四、石敢当与泰山石敢当石敢当的信仰虽然来自原始的灵石崇拜,但真正使它名声大噪还是源于它与泰山崇拜的结合。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泰山安则天下安”的说法,在对灵石信仰的同时,人们也更强调对泰山的崇拜,泰山崇拜传达了人们对国泰民安的一种美好希冀。中国古代素有祭山封禅大典,祭祀五岳被视作天子之礼。作为五岳之首的泰山,尤其经过秦始皇几次封禅刻石,后又有汉武帝、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先后来到泰山举行封禅之礼,泰山已经被神灵化与人格化,所受的信奉与崇拜更是与日俱增。它已经不单单是一座物理概念的山,其中包含的政治意义更是上升到国家层面,对泰山的崇拜象征着对政治权力的诉求。
泰山
明清之际,“泰山石敢当”的说法开始流传开来,这标志着石敢当信仰进入鼎盛时期。但是从现有实物来看,泰山石敢当的说法在金代就已经出现。叶涛先生通过在台湾傅斯年图书馆获得的两张石敢当拓片的照片推测,至少在元代元祐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泰山石敢当的说法。
镇宅石敢当
至于为什么要在石敢当前面冠上“泰山”的头衔,恐怕还得追溯到宋代。泰山信仰分为官方政府主导与民间自发两方面,历来王朝更替或者遇到灾异情况,都要到泰山进行封禅大典、为民祈福。宋真宗在位时期举行过封禅泰山大典,他封泰山女神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从此以后,历代帝王在国家制度层面对泰山的封禅就戛然而止,泰山作为一座政治意义的山的地位不断削弱。与此同时,民间掀起了一股泰山崇拜热潮,民众对东岳大帝、碧霞元君的祭祀崇拜愈发普及,民间泰山香社非常活跃。
宋真宗剧照
正是由于民间对泰山信仰的普及,加之石敢当信仰与泰山多少存在一定的联系,这就促使石敢当向泰山石敢当的转化。镇邪保平安功能的石敢当习俗,借助主生死的泰山的名气,名气更加壮大。
文史君说石敢当习俗经历了漫长的时期才演化成今天的样貌,从远古时期的灵石崇拜开始,随着泰山信仰的普及,石敢当习俗借助主生死的泰山,流传更加广泛,甚至在前面冠上了“泰山”字样。泰山石敢当信仰,包含了人们辟邪求平安的美好愿望,作为一种多源合流的信仰习俗,在民间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叶涛:《泰山石敢当》,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叶涛:《泰山石敢当研究考》,《民俗研究》2006年第4期。
叶涛:《关于泰山石敢当研究的几个问题》,《民俗研究》2017年第6期。
逯慧、张荣良:《泰山石敢当传说解读》,《泰山学院学报》2011年3月。
(作者:浩然文史·烂柯人)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点击右上方红色字体关注科技农场!
这个问题同样困扰了我好久,后来有一次偶然的机会和村子里的老人聊天才解开了的疑惑。
记得小的时候,发现好多人家的院墙外面都会有这样一块大石头,上面写着“泰山石敢当”。我家的老院墙旁边就立着这样一块红山岩雕刻的石碑。而且石碑上面字间距都比较小,以前一直以为是“泰岩敢当”,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以前农村的封建元素还是比较多的,所以对这种东西一直存在一些敬畏之心。
隔壁村子有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大爷,年龄已经九十多岁了,据说祖上也是书香门第,懂得特别多,也比较受人尊敬。老大爷人特别和蔼,喜欢给小孩子们讲故事,孩子们也喜欢围着他转。
有一次去隔壁村玩,正巧碰到老大爷在讲故事,我就把我心中的疑问提出来了,老大爷笑笑说“这个可不叫‘泰岩敢当’,这叫‘泰山石敢当’。”接着就给我们讲起了这石碑的由来。
传说在很久以前,泰山脚下的一个村子里住着一名身体壮硕的青年,青年的名字叫做“石敢当”。他非常的勇敢,天生神力,又乐于助人,看到村子里面的穷人受到欺负,他总是会出手打抱不平,后来名声渐渐在泰山一带传开了,谁家有什么困难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找石敢当帮忙。
在离泰山不远的泰安城里,有一对老夫妇只有一个女儿,这个女儿的身体不知从何时开始便非常的虚弱,找了好多大夫,也吃了不少药,始终不见好转。后来有人发现,每到太阳落山以后,总会从西南方向刮来一股妖风钻进姑娘的屋子里,看来应该是妖气缠身,一般的药物是治不好的。后来有人提出,泰山的石敢当特别的勇敢,何不找他来帮忙除妖试试看看。
石敢当听到以后说:“这个不难,只需要给我准备一个香油灯,还有一口锅,十二对童男童女,每人一面锣就可以了。”只见石敢当在太阳落山之前,提前点上了灯,并用锅罩住,把脚放在锅下垫着,十二对童男童女拿着锣,一起站在姑娘的房间里。等到太阳落山以后,屋子里一片漆黑。没过多久,就听见一股呼呼的妖风,从屋子的西南方向直冲屋内。这妖怪刚刚进屋,石敢当一脚踢翻了罩着灯光的大锅,屋子里瞬间亮了起来,此时童男童女开始猛敲锣鼓,妖精顿时被屋子里的阵势吓的屁滚尿流,窜出了屋子,不敢再回来作祟了,姑娘的身体也开始慢慢好转起来。
后来妖风逃到了福建,又开始在福建作祟,福建有些农户也开始被妖风缠身,久病不治。石敢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有人听说石敢当能够降住这妖怪,就把石敢当请到了福建,石敢当又用同样的方法赶走了妖怪;后来妖怪又逃到了东北,石敢当有去降妖……
后来石敢当就想,总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我赶走了他又逃到别处作祟,有什么一劳永逸的办法呢?经过这么多次的驱赶,妖怪已经非常害怕我了,何不找一块石头,刻上我的家乡和名字,谁家再闹妖风就摆到谁家的门口,妖怪看到了石碑就会害怕了。
果然,没过多久又一次闹妖风,这次石敢当没有着急去驱赶,而是找石匠刻了块石碑放在门前,等到晚上妖风再次出现的时候,看到门口的石碑就不敢再进去,急忙逃跑了。于是石敢当就将这个方法告诉了大家,谁家再闹阴风就刻块石碑放在门口,妖风就不敢进门了。
讲完故事后老大爷对我们讲,现在这个传说知道的人已经不多了,但是这习俗却是流传了下来,这“泰山石敢当”主要起到驱邪避煞的作用,是家里的守护神叻。
结语:现在这种石头已经不常见了,很多人家都修了新房子,这石碑也很少有人再刻过。现在看来,抛除封建迷信不讲,这石碑吉祥、驱邪避煞的寓意还是值得大家传承的,并且在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更多热点资讯,欢迎关注科技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