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天内,银行卡内的一万余元不翼而飞?
近日,广东东莞的段女士向南都报料,今年9月28日,她突然发现银行卡内莫名消失一万余元存款,一查才发现竟是自己7岁的儿子明明(化名)获知密码后悄悄购买了游戏点券。消费记录显示,9月22日至27日,明明在腾讯旗下手游“和平精英”共消费53笔,充值1.1万余元购买游戏点券。
事发之后,段女士一直与腾讯客服沟通,希望能追回充值钱款,却在第一次投诉时被拒绝,理由是去年5月23日,明明曾有退款“前科”,当时的300余元已全数退款,本次投诉属于第二次未成年消费充值,“原则上申请退款不予受理”。在多次协商下,近日腾讯已对此次退款做特殊处理退回7790元。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长期关注未成年游戏充值事件,他告诉南都记者,游戏公司出具的条例是内部规定,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因此游戏公司以第一次退款限制第二次退款是不合法的。”但他也提醒,家长在已有第一次退款经历之后,第二次让未成年人得知密码、完成支付行为,有一定的过错责任。
事件:7岁男童6天内共充值11193.8元购买“和平精英”点券,此前也曾退款300元
11月3日,段女士告诉南都记者,今年7岁的儿子明明正在上小学二年级。他平时常借用段女士的手机玩一款名为“和平精英”的手游。
“幼儿园的同学都在玩,他表哥也带着他玩。”段女士坦承自己对孩子的管教也有所疏漏,平时会允许孩子单独使用手机玩游戏。她还回忆,在自己察觉银行卡余额变动前几日,自己在购物支付时输入的支付密码曾被明明看到。她曾提醒孩子不能将密码用于游戏充值,“孩子答应了,我出于信任,就没有改密码。”
段女士网银收到的消费记录页面截图。
9月28日,段女士查询银行卡时发现余额异常,仔细检查消费明细后发现9月22日至9月27期间自己的银行账户在和平精英中充值了1万余元点券。仔细询问下得知,是明明为了购买游戏内的虚拟物品充值了11193.8元,并在购买点券后删除了短信、微信里的支付通知,导致家长没能及时发现阻止。
段女士QQ收到的充值提醒页面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段女士告诉南都记者,本次已是她第二次申请游戏充值退款。2019年5月23日,明明也曾在在和平精英中消费300余元用于购买游戏点券,充值钱款在段女士向腾讯游戏申诉后,于6月2日全额退回。
回应:客服称原则上不受理第二次退款申请,多次协商上特殊处理退款7790元
段女士认为,明明再次充值是因年龄太小、对钱没有正确的认知,“他可能对这个没什么概念,就是觉得是一个数字。”
9月28日查知消费记录后,段女士第一次拨打了腾讯未成年人游戏监督热线,不过客服回应称这已是第二次申请退款,就此拒绝了段女士的退款要求。对方还表示,去年5月份段女士第一次向腾讯反馈时,已在申请链接页面内既有勾选相关条例,同意第二次消费时不做退款处理。
第一次申诉收到的退款信息页面截图。
段女士才留意到,在去年第一次退款后,她曾收到短信,“如本人孩子再次利用该账号或其他账号在腾讯服务中消费,视为本人及家人同意,本人不及家人不会再向贵公司索取如何退款和补偿。”
10月至11月,段女士持续拨打退款电话,腾讯游戏在同意经特殊申请退款6680元。11月3日,腾讯方面在段女士的要求下,同意将退款金额提高至7790元。
11月3日,南都记者拨打腾讯未成年人游戏监督热线,客服回应称目前答应的退款金额已是在多次投诉之后,与上级部门多次特殊申请的结果。她表示,在段女士第一次为孩子申请退款时,已经签订了相关条例,承诺如果出现第二次未成年充值时,不做退款处理,“原则上不能受理第二次未成年退款申请。”
游戏平台是否能够拒绝未成年用户的二次充值退款申请?家长在其中是否也应该负有相应的责任?
5月19日,最高法新出台的《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下称《意见》)明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最高法解释称,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参与网络游戏所花费的支出,一律应该退还,这是依法所能得出的当然结论,所以指导意见没有专门规定。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向南都记者表示,法律赋予了未成年人网络消费特定的效力及后果、责任等,这种权利是强制的、法定的;而游戏公司出具的条例是内部规定,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因此游戏公司以第一次退款限制第二次退款是不合法的。
同时,游戏公司要求家长第一次退款签署后续不再索要等方可退款,本就是一种不当的附条件退款,也与法律规定本身相佐。
不过赵良善指出,家长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次让未成年人得知密码、完成支付行为,有一定的过错责任:“游戏公司在第二次退款时,可适当以此为由,主张家长存在过错责任或者未能尽到监护义务,要求家长承担一小部分责任”。
南都此前报道:
未成年游戏直播打赏难题:管不住的孩子、缺位的家长和代退款灰产
采写:实习生 房子翔 南都记者 诸未静
欢迎诸位小伙伴们来到天哥开讲的《和平精英》“精英小课堂”~相信屏幕前的诸位大多已经开工或开学,即便是尚未开学的老伙计,估计也进入假期倒计时阶段了。或许是“节点”的缘故,于是在玩家坊间就悄然流传起一种“退费指南”的说法。
许多老玩家们自然会对此视若无睹,但是依然有“萌新”会信以为真,所以天哥就说说这个话题吧~
不得不提的游戏现状:“脱坑”后该怎么办?
其实不管什么样的游戏,都会如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一般,因为工作、学习等多种原因,游戏玩家往往会出现“脱坑”的情况。
以《和平精英》为例,这款游戏陪伴我们长达20多个赛季之久,在这4年当中虽然不断涌入新玩家,但也同样有不少老玩家相继“脱坑”,或者进入到“半脱坑”的状态。
那么问题来了,“脱坑”之后该怎么办呢?
由于鹅厂游戏不像网易游戏拥有“藏宝阁”,所以大多数“脱坑”的玩家往往面临着接下来的选择。
A:“脱坑”之后留着ID,哪一天想“回坑”的时候再回来。
B:“脱坑”之后会想方设法去“回血”,只能通过“游戏外”的方式,所以时不时会遇到“大忽悠”。
C:赠予、租出等等,往往可能会遇到“十年后再见”的大礼包。
虽然第一个选择的玩家数量较多,但是“脱坑”之后想“回血”的玩家数量也不算少。现如今伴随着寒假即将结束的缘故,在和平营地等游戏社区里就开始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忽悠术”,它的名字叫“退费指南”~
玩家找到1个“退费指南”,向光子提出申请:退40023元!
可能听到“退费指南”这4个字,很多《和平精英》的“脱坑”玩家已经动心了,毕竟在游戏中付出的点券堪称是“真金白银”,如果因为工作、学习等原因而“脱坑”的话,自然会有“回血”的想法~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这位玩家找到的1个“退费指南”,看一看他的经历~
如图所示,在这个“退费指南”里,我们不难看出:在“家长告知书”的前提下如果成功,此后则无法进入鹅厂的游戏~
但是相比之下,无法进入游戏自然比不过“回血”,所以就出现了接下来的这一幕。
这位玩家已经向光子提交了自己的申请:退40023元!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所谓的“退费指南”到底是真是假呢?
据天哥了解,如果通过“家长告知书”来进行申请,首先要满足未成年玩家的前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游戏防沉迷对象”~
而且提交申请之后还会被光子进行审核,想要通过“作假”的方式,概率几乎为0~所以如今就出现了所谓的“代退”,堪比当年的“代打”。但是基本上都是“大忽悠”,极可能会得不偿失,所以天哥在这里也需要提醒一下:不建议大家轻易尝试。
最后祝屏幕前的小伙伴们情人节快乐,大吉大利~
好了,以上就是《和平精英》“精英小课堂”的全部内容了,感谢各位的阅读,接下来我们评论区里见~
PS:别忘了在文章下方点个赞,如此一来就可以让更多小伙伴看到评论区的你了哦!
6天内,银行卡内的一万余元不翼而飞?
近日,广东东莞的段女士向南都报料,今年9月28日,她突然发现银行卡内莫名消失一万余元存款,一查才发现竟是自己7岁的儿子明明(化名)获知密码后悄悄购买了游戏点券。消费记录显示,9月22日至27日,明明在腾讯旗下手游“和平精英”共消费53笔,充值1.1万余元购买游戏点券。
事发之后,段女士一直与腾讯客服沟通,希望能追回充值钱款,却在第一次投诉时被拒绝,理由是去年5月23日,明明曾有退款“前科”,当时的300余元已全数退款,本次投诉属于第二次未成年消费充值,“原则上申请退款不予受理”。在多次协商下,近日腾讯已对此次退款做特殊处理退回7790元。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长期关注未成年游戏充值事件,他告诉南都记者,游戏公司出具的条例是内部规定,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因此游戏公司以第一次退款限制第二次退款是不合法的。”但他也提醒,家长在已有第一次退款经历之后,第二次让未成年人得知密码、完成支付行为,有一定的过错责任。
事件:7岁男童6天内共充值11193.8元购买“和平精英”点券,此前也曾退款300元
11月3日,段女士告诉南都记者,今年7岁的儿子明明正在上小学二年级。他平时常借用段女士的手机玩一款名为“和平精英”的手游。
“幼儿园的同学都在玩,他表哥也带着他玩。”段女士坦承自己对孩子的管教也有所疏漏,平时会允许孩子单独使用手机玩游戏。她还回忆,在自己察觉银行卡余额变动前几日,自己在购物支付时输入的支付密码曾被明明看到。她曾提醒孩子不能将密码用于游戏充值,“孩子答应了,我出于信任,就没有改密码。”
段女士网银收到的消费记录页面截图。
9月28日,段女士查询银行卡时发现余额异常,仔细检查消费明细后发现9月22日至9月27期间自己的银行账户在和平精英中充值了1万余元点券。仔细询问下得知,是明明为了购买游戏内的虚拟物品充值了11193.8元,并在购买点券后删除了短信、微信里的支付通知,导致家长没能及时发现阻止。
段女士QQ收到的充值提醒页面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段女士告诉南都记者,本次已是她第二次申请游戏充值退款。2019年5月23日,明明也曾在在和平精英中消费300余元用于购买游戏点券,充值钱款在段女士向腾讯游戏申诉后,于6月2日全额退回。
回应:客服称原则上不受理第二次退款申请,多次协商上特殊处理退款7790元
段女士认为,明明再次充值是因年龄太小、对钱没有正确的认知,“他可能对这个没什么概念,就是觉得是一个数字。”
9月28日查知消费记录后,段女士第一次拨打了腾讯未成年人游戏监督热线,不过客服回应称这已是第二次申请退款,就此拒绝了段女士的退款要求。对方还表示,去年5月份段女士第一次向腾讯反馈时,已在申请链接页面内既有勾选相关条例,同意第二次消费时不做退款处理。
第一次申诉收到的退款信息页面截图。
段女士才留意到,在去年第一次退款后,她曾收到短信,“如本人孩子再次利用该账号或其他账号在腾讯服务中消费,视为本人及家人同意,本人不及家人不会再向贵公司索取如何退款和补偿。”
10月至11月,段女士持续拨打退款电话,腾讯游戏在同意经特殊申请退款6680元。11月3日,腾讯方面在段女士的要求下,同意将退款金额提高至7790元。
11月3日,南都记者拨打腾讯未成年人游戏监督热线,客服回应称目前答应的退款金额已是在多次投诉之后,与上级部门多次特殊申请的结果。她表示,在段女士第一次为孩子申请退款时,已经签订了相关条例,承诺如果出现第二次未成年充值时,不做退款处理,“原则上不能受理第二次未成年退款申请。”
游戏平台是否能够拒绝未成年用户的二次充值退款申请?家长在其中是否也应该负有相应的责任?
5月19日,最高法新出台的《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下称《意见》)明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最高法解释称,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参与网络游戏所花费的支出,一律应该退还,这是依法所能得出的当然结论,所以指导意见没有专门规定。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向南都记者表示,法律赋予了未成年人网络消费特定的效力及后果、责任等,这种权利是强制的、法定的;而游戏公司出具的条例是内部规定,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因此游戏公司以第一次退款限制第二次退款是不合法的。
同时,游戏公司要求家长第一次退款签署后续不再索要等方可退款,本就是一种不当的附条件退款,也与法律规定本身相佐。
不过赵良善指出,家长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次让未成年人得知密码、完成支付行为,有一定的过错责任:“游戏公司在第二次退款时,可适当以此为由,主张家长存在过错责任或者未能尽到监护义务,要求家长承担一小部分责任”。
南都此前报道:
未成年游戏直播打赏难题:管不住的孩子、缺位的家长和代退款灰产
采写:实习生 房子翔 南都记者 诸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