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被称为三国第一“毒士”的贾诩,一生究竟献过多少“毒计”

后代学者将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并称为曹操集团的“五大谋士”,《三国志》将荀彧、荀攸、贾诩联合作传,可见贾诩在三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近来不少人将贾诩称作是三国第一“毒士”,认为他洞悉人性的弱点,出谋划策没有底线。那么这位“毒士”究其一生究竟献过哪些“毒计”呢?

图1 贾诩(147年-223年)

一、“长安”之计

董卓进军洛阳,贾诩在董卓军中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后来又升任讨虏校尉。王允联合吕布诛杀董卓后,开始清算董卓余党。当时董卓余党群龙无首,李傕、郭汜等将领打算逃亡凉州。如果按照这个节奏走下去,那么关东集团的战乱虽不会立即终止,但关中起码能得到到安宁。

这时贾诩站说来说话了:“听闻长安城中正在商议把凉州人斩尽杀绝,而诸位抛弃属众独行,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抓住。不如带领部队向西,沿途收敛士兵,再进攻长安,为董卓报仇。如果侥幸成功了,就尊奉国家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失败,再逃走也不迟。”李傕、郭汜等将听后仿佛找到了救命的稻草——与其坐以待毙等死,不如破釜沉舟一搏,于是收罗旧部急速攻占长安。

图2 李傕(?—198年)

李郭祸乱长安,司徒王允、司隶校尉黄琬等人被杀,长安城也像曾经的洛阳一样变成了人间炼狱,更为致命的是天下彻底大乱,地方割据四起,民众死伤无数,直到西晋短暂统一才告一段落。

作为提议人,贾诩因此被骂作“毒士”。但想想他也仅仅是为了自保,王允连与董卓沾边的名士蔡邕都杀,怎么可能会轻易放过他们这些重点余孽。但他还是忽略了李傕、郭汜都是“没头脑和不高兴”,尽管在长安想方设法调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并利用手中职权帮助汉献帝出逃、保护大臣,但时局的发展早已经超过了他所能驾驭的能力。

图3 张绣(?—207年),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人

二、“败兵取胜”之计

李郭之乱后,贾诩又辗转投靠到了张绣的账下。

先是张绣投降曹操,曹操不但“霸占”了他的婶婶邹氏,还准备杀掉张绣。张绣降而复叛偷袭宛城,结果曹操战败,手下猛将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战死。

曹操二次征讨张绣,不克而还。张绣想要追击曹操,贾诩不让,张绣执意要去,结果大败而归。等到张绣败回,贾诩建议抓紧出兵去揍曹操,果然大获全胜。

张绣不理解,贾诩解释:曹操没有尽全力打我们就撤军,肯定是“后院起火”了。曹操用兵如神,自然会留下精锐断后,你去追击必定失败。等咱们败退回来,曹操肯定以为咱们怕了,就不会留后手,他大意“不设防”,我们就追着他屁股使劲揍,一定会有好结果。

图4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

三、“劝张归曹”之谋

官渡之战进入相持阶段,袁绍开始积极拉拢张绣。但如何正确地“站队”,张绣十分谨慎。

张绣的本意是投向袁绍,当时袁绍兵多将广、粮草充裕、实力最强。贾诩不同意,并直接指出:袁绍心胸狭隘,连他兄弟袁术都容不下,何况你一个外姓人。

贾诩想要投靠的是曹操,但张绣顾虑重重——毕竟之前投降过一次,已经失去了信誉;而且曹操与他还有“杀子之仇”“夺妻之恨”。

图5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

贾诩列举了三大理由,一步步打消了张绣的疑虑:

第一,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政治、道义的制高点,跟着他干,就相当于跟着皇帝干,名正言顺。

第二,袁绍现在还十分强盛,我们带这么点人“入伙”,他肯定瞧不上眼;曹操实力弱,我们主动去投靠,肯定会另眼高看。

第三,曹操志向远大,不管是出于收买人心还是巩固实力的需求,都会对我们不计前嫌。

事实证明贾诩是正确的。张绣投降曹操,曹操果然不追究并予以重用,还留下了一段“朱鲔涉血于友于,张绣剚刃於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的千古佳话。

图6 凉州地图

四、“挑拨离间”之计

赤壁之战后,曹操短期内无力再征讨南方,于是决定向凉州拓展。以韩遂、马超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十余万人马,据守潼关联合抗曹。

在此期间虽然也曾发生过著名的“曹操割须弃袍”“许褚赤膊斗马超”等小插曲,但曹操还是一步步占领了重要的渡口、关隘,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韩遂、马超联军与曹操相持日久,进退维谷,只好割地求和,贾诩借机献出了“挑拨离间”之计。

韩遂作为联军代表与曹操商谈停战事宜,二人会面时,在马上不谈军事,只说当年哥俩在京城一起“调皮捣蛋”“撒尿和泥”的旧事。等会面结束,马超等问韩遂:你们聊的那么起劲,都说啥了?韩遂老实回答:也没说啥!马超等人开始对韩遂十分怀疑,担心他与曹操私下联系。

过了几天,曹操给韩遂书信,信中故意在多个言词上涂涂抹抹,改来改去,就像是韩遂改动一样,马超等人疑心愈来愈大。曹操趁此时与相互猜疑的联军约定决战,果然大获全胜,一举平定关中。

图7 曹操(155年-220年)

五、“暗助曹丕”之计

曹操晚年身体不好,尤其爱头痛(悔不该杀那华佗哟),选谁做“储君”的大事就摆在了眼前。选曹丕还是选曹植,曹操一直犹豫不决,这也没办法,谁让有两个“性价比”太相似的儿子呢?

贾诩觉得自己是后来跟着“干革命”的,资历相对浅,不想跟着掺和。不想归不想,但曹丕主动上门来“求教”,这就躲不过去了,必须要谨慎站队了。贾诩是个聪明人,他其实早就看好了曹丕,但为防变成杨修第二,便开始了暗中相助之路。

贾诩劝曹丕做事不要张扬,要做好儿子和臣子的本分,关键是要“孝顺父母”。潜台词就是,写文章你比你兄弟差点,要学着扬长避短,在“孝德”上多下功夫。等曹操咨询的时候,贾诩也是不明说,而是若有所思的“信口开河”:我刚刚想起你的老同学袁绍和老相识刘表来了(袁绍、刘表因为没有立长,导致,最后被曹操“一锅烩”)。贾诩没有直接表态,但经这么一敲打,曹操确定最终人选是年龄更大、做事也更稳重的曹丕。

贾诩的站队是明智的,收获也是重大的。后来曹丕继位,为报贾诩相助之恩封他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更重要地是,贾诩是三国里少有的能够得以善终的人。

图8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

纵观贾诩的一生,曾经辗转效忠于多个主人,无论在谁账下都屡献奇计,算无遗策,是个“爱岗敬业”的好员工,唯一的污点便是献计攻取长安,杀戮过重。但他也只是想在乱世中保住性命,天下大乱的帷幕已经彻底拉开,作为一个小小的文人,又怎么可能在短时期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文:辽逸

参考文献:《三国志》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5位三国人物的大名,你真的读对了吗?被人叫错名字是会难过的

因为《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很多朋友对三国的历史十分熟悉,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人物角色,大家随随便便都能说上来几个。

不过,在人们的口中,总是有不少人物的名字被叫错,就如下面这五位三国人物,他们的名字很少有人能念对,你全部念对了吗?

禅非禅

“禅”这个字有两个读音,分别是“shàn”和“chán”,而刘禅的名字,很多人都会误读成后一个。

“禅”字读“chán”的时候,其实是佛教用语,指静坐、心无杂。据历史文献记载,佛教是汉朝时期才传入中国的,到东汉末年的时候,佛教传入中国也不过百年时间。

而当时道家和儒家发展繁荣,佛教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影响力,历史上也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刘备信奉佛教,所以刘备没有可能会给唯一的儿子用佛教用语取名。

“禅”字读“shàn”的时候,才是刘禅名字的正确读法。刘禅,字公嗣,姓名和表字搭配,是古代人取名的习惯。

单说三国时期的人物,如诸葛亮字孔明、周瑜字公瑾等等,他们的表字都是和名字有关联的。如果“禅”读“chán”,那就与“嗣”没有什么关系了,如果是“shàn”,那就和“嗣”相得益彰。

除此之外,刘备在刘禅出生之前,曾经认过一个养子,为他取名为刘封,一个封一个禅,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封禅”这个词。

封禅,是中国古代一种盛大的祭祀典礼,要求之一就是祭祀的人必须是皇帝。

由此可见,刘禅胸怀天下,有统一天下的志向,为刘禅取名,也是寄托了他的期待。

祎非伟

在出师表中,曾提到过“费祎”之名,说他是个忠君爱国之士,可现代人经常认字认半边,将“费祎”读成“费伟”。

“祎”(yī)字的本意是一块美玉,象征着美好、珍贵。费祎的长辈们给他取这个名字,想必是对他寄予厚望。

而费祎也是一个很有天赋的人,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最终成为了名动天下的一代贤臣。

而“伟”字,在现代有志向远大,雄伟壮丽的意思,但在三国时期,“伟”字的主要意思是奇怪,奇异,跟美好的期盼完全不沾边,所以还是将“祎”读成“yī”吧。

荀彧非苟或

乍一看,感觉“荀彧”和“苟或”,好像差别不大,所以很多人就将这两个名字混为一谈。

但对此荀彧只想表示,我不是“苟”,但你们是真的“gou”啊,居然连我的名字都要念错。

虽然荀和苟都在百家姓上,但两者之间可是完全没有关系的,“苟”的意思是暂且,随便,在作为姓氏时,也可写做“芶”。

而“荀”字作为姓氏,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战国时期大名鼎鼎的荀子,就是荀彧的宗族祖辈。

“彧”字和“或”字,差别就很大了,很多人读错,只是因为不认识“彧”这个字,“彧”读“yù”,本意是美好,有文采.

虽然荀彧最终在文学上没有什么建树,但是在政坛上,他却大放异彩,被誉为是曹操的“第一谋臣”。

褚非诸

三国猛将许褚的名字,很多人也会读错,总是会将“褚”字读成“诸”,更有甚者还会读成“猪”,这要是让许诸知道了,可不得提着一把大刀来找你。

“褚”字原本指丝绸、口袋,后来逐渐演变成姓氏,许褚是曹操手下的一员大将,武艺高超。

曾凭借一己之力,将来犯的刺客全部歼灭,也曾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为曹操保驾护航。

所以说,这样一位英雄好汉的名字,实在是不应该再念错了,一定要记住“褚”字读“chǔ”,而非“zhǔ”。

诩非羽

许褚的好友贾诩,名字中的“诩”(xǔ)这个字,也经常被人误读。

“诩”字有夸夸自谈的意思,就是指人爱吹牛。但贾诩可不是只会吹牛的人,他是一位卓越的军事谋士,为曹操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曹丕登基后,他仍然尽心尽力为曹家做事,可以说是曹魏的大功臣。或许“羽”字也能概括贾诩一生的功绩,但将贾诩的名字读对,才是真的尊敬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汉字都有不同的读音,我们在读别人的名字时,一定要先搞清楚别人名字的真正意思,不然闹出笑话可就尴尬了。

贾诩为什么被称为毒士?

导读

东汉末年朝纲败坏,战火纷飞,诸侯争霸,这是一个充满了魅力的时代。所谓乱世出英雄,在这个群雄争霸的年代涌现出了很多非凡的英雄人物,英雄豪杰,山中隐士,借着这个乱世大展拳脚,谋得一方天地。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拉开了三国鼎立的历史帷幕,形成了魏蜀吴平分天下的局面,进入了新的历史篇章。

也说起三国可能大多人的脑海里想到的就是曹操,刘备,孙权等人,但其实在这个时期有着很多起着关键性的人物,他们凭着一己之力掀起了历史的波澜,这也是众多英雄谋士们智慧与勇气的比拼,因此打开了不一样的政治局面。

而贾诩就是这样一位关键性的人物,那么他对推进历史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贾诩又为什么被称为毒士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贾文和何许人也

贾诩,字文和,凉州姑臧人,是东汉末年曹魏有名的谋士,被尊为魏晋八君子之首。贾诩在一开始并不出名,是大隐隐于市的人物,并没有显露出与人不同的才华来。

在公元189年,董卓受何进之邀带兵进京,在阴差阳错之下成了救驾功臣,董卓废汉少帝刘辩,改立刘协为帝,自己做了辅佐之臣,成了一代权臣,而此时的贾诩是董卓的部将,随着董卓进了城,并不起眼。

一计乱天下

吕布反叛,董卓被杀,所谓树倒猢狲散,当时的李傕、郭祀军心溃散,也是打算逃跑的,但是贾诩现在也是自身难保,他也是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不考虑百姓的生死安危,而是献计李傕散发“王允欲洗荡此方之人”的流言。

攻打长安,开始屠城,本来一盘散沙的西凉大军又重新拧成了一股绳,杀了回去,重新扳回了局势,而这一计策也是加速了东汉的灭亡。

但是李傕、郭祀二人不是成大事之人,猜忌心太重,贾诩心里是很清楚的,所以在保住性命之后就立马找了一个理由退出了官场,果然在他离开之后,西凉的军阀发生了内斗。

击败曹操

贾诩投到张绣的麾下,张绣对贾诩也是很肯定,很敬重的。公元197年,当曹操南征张绣时,张绣在宛城投降。

本来曹操得了一员大将,却没耐住自己的色心,看上了张绣的寡婶并占有了她,这对张绣来说是奇耻大辱,身为军师的贾诩给张绣献了一计。

让张秀向曹操借口自己要调动一下防区,会有士兵带着盔甲枪械从您的营房门口走过,曹操此时对张绣也是比较信任,没有起疑,因此杀了曹操一个措手不及,导致曹操的大儿子曹昂和大将典韦被杀,曹操也是损失惨重。

曹营安身

一、投降曹操

在公元前199年,袁绍遣人招降张绣,张绣原本是要投奔袁绍的,但是贾诩认为袁绍并不是一个明主,不能容人,相反跟着曹操会成一番大事。

而且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名正言顺,且曹操实力薄弱,更会重视投奔过来的人马,而且曹操心胸宽广,能容人,一会不会计较之前的事情的。

于是张绣听从了贾诩的意见,去投奔了曹操。因此曹操大喜,而贾诩也得到了曹操的喜爱和重用,开始了辅佐之路。

二、“官渡之战”

在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战,而此时的曹军也是处于劣势的状态,曹军粮食用尽,此时的曹操心里也是在打退堂鼓,于是问贾诩是否还有坚持下去的必要。

贾诩开始分析此战的利弊,贾诩认为袁绍虽然势大,但是并不足为惧,并不善于用人之道,而且多疑,凡事不能立即做决断。

但是曹操善于用人之道,精明善谋略,只要抓住机会一定可以出其不意,趁其不备取得最终的胜利。

果然,曹操在后来抓住机会偷袭乌巢,出其不意,成功的战胜了袁绍。而贾诩的官职也因此越来越大,很受重用。

三、稳固荆州

在公元208年,曹操占领荆州,本是大好形势,曹操也有些骄傲自满想乘机拿下江东,攻打孙权。

但是贾诩认为此战役并不合时宜,于是极力的劝阻,劝诫曹操此时最重要的是安抚百姓,稳定民心,日后等待时机在一举拿下江东,但是曹操并未听从贾诩的意见,执意带兵攻打江东。

结果孙权联合了刘备,使用妙计一起抵御曹操大军,导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军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曹操也是悔不当初,没有听取贾诩的意见。

四、离间关中

公元211年,以马超和韩遂为首的十部联军,召集十余万人马联合起来攻打曹操。马超战败后,向曹操提出议和,要求划河为界,曹操并未答应。

因此马超多次带兵前来骚扰,但是曹操坚守不出,急的马超也没有办法。同年九月,马超再次提出议和,并将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

贾诩向曹操献计,可以表面答应他们,让他们放松警惕,然后离间马超和韩遂,破坏他们的同盟关系,引起内乱,再趁机攻打,一举歼灭。果然,马韩二人中计了,曹操乘机歼灭,取得了胜利。

五、参与立储

在公元217年,当时的曹操还没有立太子,而曹丕和曹植在当时最有可能继承帝位,曹丕问贾诩自己该如何做能得到父亲的青睐,贾诩言:“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

而当曹操私下问贾诩对立嗣的看法时,贾诩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巧妙地举例,先说了袁绍和刘表的故事,借此来表达自己的立场,以免让曹操觉得自己私下与曹丕勾结。

可见贾诩深知曹操的心思,善于心计,是个极其通透聪明的人。

分析与结论

贾诩他的聪明谋略使得他在曹操的猜忌下安稳度日,而曹丕即位后也对他感恩戴德,十分的敬重。官职越来越高,深受信任,而且他是一个聪明人,从来不和位高权重的臣子来往勾结,以免受到猜忌。

而他之所以是毒士,是因为贾诩的每一个计策都十分的狠毒,直攻人心,为达目的而不计后果,他为的就是保住自己的位置和性命,看重的是结果,至于过程需要有多少人牺牲他并不在乎。

参考文献:《三国志》

更多攻略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