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曾说过:
“外表精致是女人的尊严,没有人有义务透过你邋遢的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
这话表面上是针对女人来说的,当然这个“公式”对男人也不例外。
人的第一感观就是打量对方的长相和整体着装,再次才是内在。
往往如果别人连门都没开,也就更无从知晓你家里的状况了,就算把家内装饰得再怎样豪华也无济于事。
长相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但气质是可以后天塑造的,气质哪来?当然是从认知上而来。
我们时常会发现,某些人身上自带着一种独具一格的非凡气质,比如,我国的外交部部长王毅,这种气场,我们隔着电视屏幕就能明显感受到。
这是一个人通过长期不断的学习,并且秉持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再通过漫长的人生历练所构造的一种宝贵精神。
所以说,无论你处在何种年龄阶段,都要懂得用怎样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去欣赏一个人。这对之后的人生交友、择偶、为人处事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有颜值是一种幸运,但不代表人生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话:现在这个社会是看脸的时代。
确实,无论你对这样说法是不屑一顾还是嗤之以鼻,都不能否认颜值在交际中的重要性。
纵观现在社会倡导内心的富足,不去崇尚表面的美艳,但样貌的出众确实可以在很多事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就拿空姐来说,航空公司在选拔空姐的要求中,第一条就是要求样貌较好,然后再从各项素质考核中择优录取,想必,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样貌,连考核都没机会。
但有些人却误入歧途,以为样貌就是一切,不惜花重金给自己一次次整容,把大量时间花在修饰脸上。结果不仅仅是自己身心受到社会现实的重创,也耽误了本可以提升自身价值的学习机会。
记得曾经的一部热播剧《我的前半生》中有这么一个细节。
罗子君的儿子问陈俊生:“爸爸,角膜是什么呀?
一旁的罗子君一听立马随口说道:“脚膜,就是脚上贴的膜啊。”
这还不算,又自以为是的解释道,你爸爸没去过美容院,不知道啥是面膜,所以脚膜肯定也不知道是什么。
可以想象这种有着非常局限性认识的女人,把一切理所当然地活在了自己的认知里,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在家庭里都处在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那所处的社会地位,想必大家就更明了了。这就是无知带来的代价。而罗子君恰恰就扮演着这么一个实实在在的花瓶角色。
通过一次看起来,仿佛是万劫不复的毁灭性离婚事件,却给了这个曾经是伪名媛的女人,一次重获新生的机会。
最后通过她努力,一步步进入到了人生正轨,而此时她身上散发出来的魅力,甚至把女人们心中的男神贺涵,也深深地吸引进来。
所以,一个人有着天生的好颜值是一种幸运,而真正能让旁人从心底感到迷恋的,那就是一种独一无二的人格魅力。
才华是一种能力,但不代表人品
打小时,我就一直存在着一种误区,理所当然地认为高学历,能力强的人,人品也肯定优秀。自以为这是一种等价的平衡对称关系。
后来,渐渐地才发现,这两者间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这就为什么,在学校里,要推崇德智体美共向发展。
记得,我原来公司二楼,基本上招聘的员工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疫情期间公司食堂未开,这段时间大家都自带盒饭。
有一天,我如往常一样,乘电梯来到二楼,走到冰箱旁,把带的盒饭准备放进去,由于冰箱快摆满了,我就顺手推了一下最外面的盒饭,没想到搞了一手的油,原来其中一个员工用塑料袋包的盒饭外漏了很多菜油。
之后,到了中午,我再从冰箱里把自己的盒饭拿出来,准备用微波炉加热一下,可是让我气愤的是,冰箱整个一层都是那个人盒饭里漏的菜油。
这还不算,再看看微波炉的底盘,也是一层菜油,那时我就想,盒饭漏油实属不可控,但在公共摆放区,既然把设施污染了就应该及时擦干净,而不是对这一切视而不见。
这是一种无知,还是一种冷漠,我无从判断,但让我明白,学历和素质确实是两码事。
在一则新闻里,曾报道过,一位从清华留学的博士,拿着国家的钱,受着国家的培养,最后不仅把自己国籍转变成美国国籍,还不断的污蔑自己祖国,成为了现代版的大汉奸。这一度让全国人民为之愤慨。
所以说,才华是一种能力,但绝不代表人品。而有些名人的一言一行却体现了才与德的兼备。
主持人汪涵非常喜欢阅读,他的阅读量庞大到常人难以想象,从中国历史到西方文史等等,无不涉及。
记得在一档节目里,汪涵朋友沈梦辰到他家做客,在吃饭的时候,他儿子小沐沐吃了几口想去出玩,汪涵耐心地问:“你忘记墙上写的是什么了吗?”
沐沐说:“碗净福至”。随后就又乖乖跑回饭桌,把剩下的饭吃完了。
著名文学家梁晓声关于“文化”给过一个很靠谱的解释:
“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所以,才华就像一个武功高手,如果没有德存内心,那也只不过是一介屠夫,而只有向少林高僧那样,用功养德,再用德修功,这才能得到世人的真正敬仰。才能真正发挥出自身的价值。给社会带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内心宽广豁达与人为善,才是真正的君子
古人言:“君子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其意思就是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王公大人,敬畏圣人的言论。小人不知道天命不可违抗,所以不敬畏它,轻视王公大人,侮慢圣人的言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就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何为真正的君子。
苏轼与朋友章敦因政见不合,屡次被他陷害,先后被贬黄州、惠州、儋州,一生颠沛流离。
他在被贬到儋州之前,甚至已经自己准备好了棺木。
可以这么说,苏轼的后半生悲惨命运,几乎都是拜章敦所赐。
让人从荣华富贵到颠沛流离的生活,这样的人应是恨之入骨。
然而命运时来运转,苏轼遇到大赦,皇帝召他回京,重新重用。
此时的章敦,惶恐不安,怕他打击报复,便让儿子写信,希望苏轼可以网开一面。
没想到的是,苏轼信中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但以往者,更说何益”。意思就是事情都过去了,就不要再提了。
苏轼还安慰他,好好养病,身体重要。
苏轼这种,拥有着博大胸襟的才子,对于曾经算计他的仇人既往不咎,这种肚量不是常人能所为。这种格局也注定他必成大事。
古人云:“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如果一个人的胸襟不够宽阔,整天被生活中鸡毛蒜皮的杂事所牵绕,那他注定成不了大事,也无法称之为君子。
只有去除杂念,把一门心思都用在怎样提高自己的认知上,怎样为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有意义的事上,久而久之身边才会吸引志同道合的真正知己,才会受到世人的尊敬,也才能真正称得上君子。
听过一句话,说得非常好:
与人交往,必先看人品——心不善,不处,品不正,不交。
所以,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忠于人品。
这才是真正打开择友、择偶、塑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