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84年,这一年在当时的鲁国是鲁庄公十年,在齐国则是齐桓公二年。这年春天,已经坐稳国君位子的齐桓公不顾管仲的劝谏,兴师讨伐鲁国。
明面上的理由是:当年齐桓公还是公子小白的时候,与公子纠争夺王位,鲁国曾出兵支持公子纠,为此事齐桓公怀恨在心,要秋后算账,报复旧怨。
没说出口的打算则是想趁机侵占邻国,扩张地盘。面对来犯的齐军,鲁庄公不甘示弱,调兵遣将,准备迎战。
齐鲁即将开战的消息很快传遍朝野,鲁国百姓对此反应不一:有的人惊慌不安,有的人漠不关心,有的人则心忧国事。曹刿便是一位民间的有识之士,当此国家危难之际,他挺身而出,求见庄公,陈说自己对于该场战事的见解。
然而曹刿的义举一开始并不被人看好。还没出发,就有同乡劝他说:"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吃肉的官老爷去盘算,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又何必掺和进去呢?"
曹刿虽然出身寒微,却并未因此有丝毫自卑,他傲然答道:"那些吃肉的达官贵人脑满肠肥,目光短浅,看得不远,想得不深。要是把国事全都交托给这帮人,我们的国家一定会遭殃的。"
往见鲁庄公,询问其作战的理由。鲁庄公以平时用度与臣下分享及祭祀时不滥设祭品为理由,均未被曹刿接纳。鲁庄公随后称自己在方面尽量做到合情、公平,曹刿便认为鲁"可以一战",并获鲁庄公批准随行督战。
齐军两次进攻,鲁军都没有应战,鲍叔牙和齐军将领都认为鲁军怯于应战,决定再次发动进攻。于是齐军声势浩大的第三次进攻,迅即出现于鲁军面前。曹刿看到这次齐军来势虽猛,但势头没有上两次大,认为出击时机已到,立即向庄公提出反击齐军的建议。庄公亲自擂起战鼓,发出攻击命令,随后鲁军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认为战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主要由于鲁庄公战前实行了"取信于民"的政治准备,因而得到人民支持,使鲁国取得长勺之胜;这是历史上可以与井陉、淝水等大战相并列的以小胜大、以弱胜强、体现战略防御思想的著名战例。
公元前684年,这一年在当时的鲁国是鲁庄公十年,在齐国则是齐桓公二年。这年春天,已经坐稳国君位子的齐桓公不顾管仲的劝谏,兴师讨伐鲁国。
明面上的理由是:当年齐桓公还是公子小白的时候,与公子纠争夺王位,鲁国曾出兵支持公子纠,为此事齐桓公怀恨在心,要秋后算账,报复旧怨。
没说出口的打算则是想趁机侵占邻国,扩张地盘。面对来犯的齐军,鲁庄公不甘示弱,调兵遣将,准备迎战。
齐鲁即将开战的消息很快传遍朝野,鲁国百姓对此反应不一:有的人惊慌不安,有的人漠不关心,有的人则心忧国事。曹刿便是一位民间的有识之士,当此国家危难之际,他挺身而出,求见庄公,陈说自己对于该场战事的见解。
然而曹刿的义举一开始并不被人看好。还没出发,就有同乡劝他说:"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吃肉的官老爷去盘算,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又何必掺和进去呢?"
曹刿虽然出身寒微,却并未因此有丝毫自卑,他傲然答道:"那些吃肉的达官贵人脑满肠肥,目光短浅,看得不远,想得不深。要是把国事全都交托给这帮人,我们的国家一定会遭殃的。"
往见鲁庄公,询问其作战的理由。鲁庄公以平时用度与臣下分享及祭祀时不滥设祭品为理由,均未被曹刿接纳。鲁庄公随后称自己在方面尽量做到合情、公平,曹刿便认为鲁"可以一战",并获鲁庄公批准随行督战。
齐军两次进攻,鲁军都没有应战,鲍叔牙和齐军将领都认为鲁军怯于应战,决定再次发动进攻。于是齐军声势浩大的第三次进攻,迅即出现于鲁军面前。曹刿看到这次齐军来势虽猛,但势头没有上两次大,认为出击时机已到,立即向庄公提出反击齐军的建议。庄公亲自擂起战鼓,发出攻击命令,随后鲁军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认为战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主要由于鲁庄公战前实行了"取信于民"的政治准备,因而得到人民支持,使鲁国取得长勺之胜;这是历史上可以与井陉、淝水等大战相并列的以小胜大、以弱胜强、体现战略防御思想的著名战例。
鲁庄公九年秋天,鲁国讨伐齐国的“干时之战”刚刚大败;第二年春天,齐国的高傒、鲍叔牙、公子雍率领30万大军寻仇而来,开启历史上著名的“长勺之战”。
这个时候,曹刿登场。曹刿既非纯粹意义上的底层草民,否则就不可能轻易见到鲁国的国君鲁庄公;然曹刿亦非位列朝班的卿大夫者流,不然也不会被老乡们笑他“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入见鲁庄公,开宗明义问道,何以战?鲁庄公扳着指头说出三个理由,前两个关于吃穿、祭祀的,都被曹刿以“小惠”“小信”给怼回去了,直到说出第三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才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为什么审理案件“必以情”即“可以一战”?宋代朱熹注《论语》之“上好信,莫敢不用情”曰:“情,诚实也。”曹刿正是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句话,把握到庄公在审理大大小小的案件时,能够忠于事实,体察人情,遵循法理,追求公正。孔子曰:“政者,正也。”诚实与公正,是政治的核心价值,取信于民,民情可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治国也是治人情,打仗就是打精神。
“长勺之战”对于鲁国而言,是一场生死存亡的保家卫国战争。然而,相对于春秋时期的强齐,鲁国是个小国;相对于齐国的30万劲旅,鲁国的3万之师无疑是弱旅。这仗怎么个打法?但在曹刿看来,这仗有得打,最后也确实打胜了。战场上,骄横的齐军擂鼓冲锋,鲁军用强弓劲弩射击敌人,稳住己方阵脚;齐军再次擂鼓冲锋,鲁军依旧猛射敌人,站稳阵脚;当齐军第三次擂鼓准备冲锋之际,曹刿一声令下“可矣!”“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鲁军突然间洪水般掩杀过去,打得齐军辙乱旗靡,望风而逃,兵败如山倒。3万人撵着30万人,打得对方溃不成军,“长勺之战”成为我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兵形如水,攻守易势,瞬息万变。用曹刿的话概括:“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长勺之战”打的既是智谋与时机,也是民心与士气。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鲁国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战役的大获全胜,间接地促成了齐鲁两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息兵言和。能战方能止战,敢战方可言和。这正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所说的“戢兵定功,止戈为武”,也是孔夫子所说的“有文事必有武备,有武事必有文备”。
曹刿在《左传》里出现过两次,一次是“长勺之战”,一次是曹刿谏鲁庄公“如齐观社”。据《左传》记述,曹刿并非“肉食者”列,而《左传·昭公四年》载有“食肉之禄”,西晋杜预注:“食肉之禄,谓在朝廷治其职事,就官食者也。”唐代孔颖达疏:“在官治事,官皆给食,大夫以上,食乃有肉,故鲁人谓曹刿曰‘肉食者谋之’。”由此来看,曹刿在“长勺之战”前夕,最高属于“士”阶层。
曹刿并非达官显贵,但他在国家被迫面对战争的生死关头,能够当仁不让挺身而出。“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在大敌当前兵凶战危之时,曹刿自告奋勇“战则请从”。“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所谓国家者,是每一个人的国家。因此,曹刿不在其位,却主动去谋其政、谋其战,义不容辞、舍我其谁。但在“长勺之战”取得辉煌胜利之际,曹刿却急流勇退,安静地走开了。
上一个故事我们说到管仲回到齐国后,齐恒公不但没有杀了他,还任他为齐国相,鲁庄公听说后十分懊恼,很后悔没有听施伯的话把管仲给杀掉,结果被隰朋这小子给骗了,以至于受到如此这般羞辱,于是决定重新整顿军马再去征讨齐国,好好出一出这口恶气。
齐恒公听说这一消息后,便对管仲说,鲁国将要来攻打我们,我想趁他们还没有准备好,先发制人,你看怎么样?管仲认为不可,并提出自已的看法,说齐国此时刚刚恢复过来,应该休养生息才对,不宜主动发生战事,若鲁国攻过来,我们另想办法让其退兵也不是很难。但齐恒公此时正在兴头上,哪里听得进去,他觉得自已刚即位,正想找机会露一露威风,从而树立自已的威信,因此便任鲍叔牙为大将,带着大军向鲁国突袭,一直打到鲁国的长勺这个地方。
鲁国有一个叫曹刿的人听说齐军打过来了,便决定要为国家出力,他的朋友嘲笑说,这是国家大事,自会有当官的去谋划,你一个老百姓瞎操什么心。曹刿说,那些个当官的只知吃肉喝酒,还能有什么作为,我一定要去见见庄公。
而此时正在准备迎战齐军的鲁庄公听说有人要来献策,立刻召见。曹刿一见鲁庄公便问,齐军现在已经攻打过来,大王您想靠什么来战胜齐军呢?庄公说,我有什么好东西,常分给臣下,从不敢独自享受,他们感激我,自然也会支持我。曹刿说,这不过是小恩小惠,而且得到的人也只是少数,老百姓都没有得到,他们怎么会为你去卖命呢?庄公又说,我在祭祀神灵时,总是诚心诚意,神灵定会保佑我的。曹刿摇头说,对神灵虔诚是小事,对打胜仗并没有什么帮助。鲁庄公又说,老百姓来打官司,虽然我不能一一查明,但总是尽可能做到公平公正或给以帮助。曹刿听到这,终于高兴地说,这就对了,能想到老百姓疾苦,就能得到民心,凭这一点我们就能把仗打羸。鲁庄公于是便问,那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战胜齐军呢?曹刿笑着说,打仗这事除了能获百姓支持,还需随机应变,请您让我坐上战车,到战场上见机行事吧。鲁庄公此时已经是十分相信曹刿,便带着他上了兵车,直奔长勺。
长勺战场,齐鲁两军严阵以对。齐鲍叔牙之前大败过鲁军,所以这次也毫不将鲁军放在眼里,见鲁军到来,立刻下令擂鼓冲锋。鲁庄公一见,慌忙也要擂鼓,却被曹刿阻拦,并要庄公下令,凡吵嚷、乱动,不听指挥者,一律斩首。
齐军随着鼓声冲过来,却见鲁军阵容整齐蚊丝不动,见无隙无乘,只好退回。过一会,鲍叔牙又令再次擂鼓,催兵再冲,可鲁军还是不动,只好又退。两次冲锋,鲁军均是不动,鲍叔牙以为鲁军害怕不敢应战,便对齐军说,鲁军被我们吓破了胆,不敢出战,我们再冲一次,鲁军准垮。于是,下令再次擂鼓冲锋。正在此时,曹刿手提长剑向齐军指道:打败齐军,在此一举!随后让鲁庄公下令擂鼓冲锋。
再说齐军连冲两次,见鲁军都是不动,以为鲁军这次还是一样一样的,所以士兵们都是无精打采或拖或扛着戈矛慢悠悠地走过来。而鲁军被冲了两次,士兵们早已是按捺不住憋足了劲,此时一听己方鼓声大作,个个如猛虎下山朝齐军冲去,直杀得齐军丢盔弃甲,慌忙而逃。鲁庄公下令追击,却被曹刿拦住,他瞭望了一下前方,又下车察看地面齐军车辙,发现混乱不堪,方才对庄公说,可以追了。于是庄公指挥鲁军直追三十里,缴获很多齐军车马兵器,大胜而归。
虽然大胜齐军,可鲁庄公仍是一脸懵,他问曹刿,咱们怎么就胜了呢,太不可思议了。曹刿回答道:打仗要的就是士气,擂鼓为的也就是鼓舞士气。第一次擂鼓士气最旺,第二次会有下降,第三次就衰竭了。我们不急于擂鼓,就是为了保持旺盛的士气,等齐军三次鼓过,齐军士气最低时,我们却一鼓作气冲过去,他们岂能不败。庄公又问,那为何不马上追击?曹刿说,齐军向来狡诈,恐他有埋伏,所以不能仓促追击。要先察看一下情形,判定他们确是狼狈逃窜,这样追击才有把握。鲁庄公一听真是佩服,说曹刿你真是一个精通战事的将军呀。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勺之战,通过这次战役,揭示了很多道理。首先曹刿的战争理论肯定是高明的,他说的肉食者鄙,也不是没有道理。再就是关于战争,确实需要广大民众的支持,只有获得了民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