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去世,壮志未酬。年仅6岁的柴宗训继承了父亲的皇位,成为后周第三位君主。当时北方战事频发,后周朝廷不得不派大军北上。在京城之中,突然兴起了流言:
“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
这里的“点检”指的是赵匡胤,时任殿前都点检。意思是说,后周大军北上之日,就是赵匡胤成为新皇帝之时。
赵匡胤听到这个流言之后,脊背发凉,他偷偷跑回家问家人:“外面流言不止,我该怎么办?”
赵匡胤的姐姐正在厨房擀面,看到赵匡胤患得患失的样子,她非常失望,只见她抡起擀面杖就追赵匡胤,骂道:“大丈夫遇到点事就拿不定主意,跑回家吓唬我们这些女人干什么?”赵匡胤被姐姐的威势吓住,默默离开。《宋人轶事汇编》云:
太祖姊面如铁色,方在厨,引面杖逐太祖,击之曰:“大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乃来家内恐怖妇女何为耶!”太祖默然出。
这个故事出自《宋人轶事汇编》,正史中并无记载,所以真实性有待考证。但赵匡胤或许想不到,京城中的谣言,在第二年竟然成真了。
一、“黄袍加身”?我早有预谋赵匡胤出生于军旅家庭,少年时,他嗜酒好赌。21岁时投到郭威麾下,成为郭威养子柴荣的亲信。柴荣继位后,赵匡胤立功无数,掌管禁军,是柴荣最倚重的几员大将之一。公元959年,柴荣北伐未果,回到开封后病逝,赵匡胤奉柴荣遗命辅佐柴宗训。次年正月初一,开封城内的百姓还在庆祝新年,突然有消息说契丹联合北汉正要起兵南下。宰相范质不知道消息真假,惊慌失措,不顾大年初一大家休沐,连忙召集群臣上朝商量对策。最终,大家一致推荐军事经验丰富的赵匡胤担任主帅,率军北上迎敌。
正月初二,赵匡胤率领大军离开开封城,第一站选择在开封城东北约40里的陈桥驿驻扎。因当天是赵匡胤结发妻子的忌日,赵匡胤在军中饮酒以怀念故人,不知不觉,赵匡胤喝醉。
与此同时,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和亲信赵普积极煽动将士们的情绪,对将士们说:“当今皇帝年幼,我们去边疆拼命他也不会记得。不如我们拥立赵匡胤为帝,将来大家一起富贵。”于是,大家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等赵匡胤醒来,发现自己被“黄袍加身”,众人跪在他面前高呼“万岁”。就这样,赵匡胤成了天子,他带领大家开封,在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接应下,顺利控制了开封城。而后,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建立宋朝。
在《宋太祖实录》等北宋官方史料中,都把赵匡胤“黄袍加身”之事写得非常不情愿,说赵匡胤本不想如此,只是迫于将士们拥戴。但在元朝编纂的《宋史》中,认为赵匡胤早有预谋,他之所以“装醉”,其实是在试探众将士。
笔者认为,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应该是早有预谋,理由有两点:
第一,宋朝时期,老百姓是不能用黄色做衣服的,即使是士大夫家中,黄色的布匹也不多见,赵匡胤出兵在外,更不可能带一块黄色的外袍。所以,赵匡胤等人若不提前准备好黄袍,是无法做到“黄袍加身”的。
第二,赵匡胤开封城时,石守信等人早已在城内接应,若无提前预谋,赵匡胤不可能兵不血刃占领开封。
因此,所谓的“黄袍加身”,应是赵匡胤早有预谋的。
二、朕得了失眠症!只是,赵匡胤用“黄袍加身”的手段当上皇帝后,他发现自己睡不着了,因为他害怕有人会第二次使用“黄袍加身”的手段,到时候被逼禅位的人,可就是自己了。
赵匡胤越想越害怕,他经常辗转反侧,彻夜难眠。虽然太医们精心诊治,但赵匡胤的失眠症始终好不了,原因很简单:这是心病!
有一个侍卫猜到了赵匡胤的心思,他送了赵匡胤一个手杖,手杖里有个机关,里面可以暗藏一把宝剑。他认为,赵匡胤有了这个手杖,就能安心一点,谁知,赵匡胤还是睡不着。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也就是“黄袍加身”的第二年,赵匡胤35岁,他召集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将领们来宫中赴宴。昔日,这些将领都是赵匡胤在军中的兄弟,如今君臣有别,很久没有在一起大口饮酒了。赵匡胤和大家酣畅淋漓地饮酒。
等大家酒足饭饱,赵匡胤突然满面戚容地对大家说:“诸位兄弟,若没有你们,我也当不上大宋天子。我登基以后,始终没有忘记你们的功劳,但当皇帝实在太难,朕最近常常失眠,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帮朕解忧?”
石守信、高怀德等人被赵匡胤的这番话说得一脸茫然,连忙问赵匡胤:“不知道陛下为何失眠?”
赵匡胤见时机成熟,便对大家说:
“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
赵匡胤的意思是说:我通过黄袍加身成为皇帝,其他人也可以这样做。你们都是手握兵权之人,若你们也来个黄袍加身,那我岂有好日子过?
换而言之,“黄袍加身”这种戏码,只能有一次,绝不允许发生第二次。
赵匡胤这番话,这些将领终于听明白了,难道赵匡胤要效仿汉高祖刘邦诛杀功臣吗?石守信跪在地上,涕泗横流地说:“臣等愚钝,以前没有想到这一点。事已至此,还请陛下给个活路!”
赵匡胤说:“我不想效仿那些功臣的君主,人生苦短,不如朕多给你们一些金钱和田宅,你们在家中安逸享乐,顺便把手中的权力还给朕。这样一来,你们不用过刀口舔血的日子,朕也能睡个安稳觉,岂不两全其美?”
第二日,众位将领一个接一个地辞去兵权,赵匡胤给了他们丰厚的赏赐。赵匡胤认为,自己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三、朕又失眠了!“杯酒释兵权”是继“黄袍加身”之后,赵匡胤又一个载入史册的手段。然而,赵匡胤完事之后发现自己又失眠了。原因很简单,至唐末以来,五代十国割据一方,狼烟四起、民不聊生,而北方的契丹时刻准备南下,赵匡胤占据中原一隅,说不定哪天就成了亡国之君。若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只能想办法统一天下。然而,赵匡胤曾随柴荣北伐,亲眼看到柴荣病逝。他知道,统一天下是何等艰难。
宰相赵普是一个十分谨慎之人,他每天下朝回家都不轻易脱下官服,因为每天来拜访他的同僚实在太多。一日傍晚,汴京城大雪纷飞,望着白茫茫的四周,赵普终于换上了常服,因为他确信今天不会有人来找他。
赵普刚躺在躺椅上,就有人禀报说门外有两位贵客。赵普连忙出门,只见大宋天子赵匡胤和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登门。赵普大吃一惊,连忙生炉子招待二位,三人在雪夜中吃起了火锅,然后谈论起了国家大事。
这场“雪夜访赵普”不亚于东汉末年的“隆中对”,通过赵普对天下时局的分析,赵匡胤基本确定了统一天下的基本方针:先南后北。
先取南唐、后蜀、南汉等南方诸国,然后再北伐北汉和契丹,收复燕云十六州。
从公元963年到公元975年,赵匡胤厉兵秣马,一口一口地吃掉了南方诸国,看着宋朝的疆土一点点地扩大,赵匡胤似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四、朕还是睡不着!十几年的时间,赵匡胤吞并诸国,政绩斐然。他削兵权、加强中央集权,在赵匡胤的治理下,宋朝统一四海已经不可阻挡(前提是赵匡胤还活着)。但是,赵匡胤还是睡不着,因为有两个人,让他十分忌惮,第一个就是赵普。
公元973年,赵匡胤兴致突来,造访赵普家中。赵普看到赵匡胤到来,似乎十分慌张。在赵普的会客厅里,赵匡胤看到了十个非常精致的瓶子。赵普看事情瞒不过,便对赵匡胤说:“刚刚吴越使者来拜访微臣,这是他们送给微臣的十瓶海物。”
赵匡胤来了兴致,他一定要看看这是什么海物。打开一看,大家都惊呆了,瓶子里装的可不是海鲜贝壳大闸蟹,而是十瓶满满的金瓜子。
赵普大惊失色,连忙解释说:“礼物是刚刚送来的,微臣还未打开看,以为真是海物。”
也许,赵普说的是实话,但赵匡胤已经无心听他解释了,赵匡胤讽刺道:“送给你的,你就收着吧。谁不知道宰相赵普位高权重,天下大事都是你做主呢!”
赵普吓得伏地磕头,额头都磕破了。
赵普是赵匡胤兄弟早年的亲信,在“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关键事件中都出过力,是赵匡胤的智囊,他对宋朝立下不世之功。然而,当相权威胁到皇权时,赵匡胤焉能睡得着!
赵匡胤忌惮的第二个人,就是他的亲弟弟赵光义。“杯酒释兵权”后,赵匡胤夺走了武将手中的权力,但打仗亲兄弟,他不仅没有收回弟弟手中的权力,还让弟弟辅佐自己处理政务。在北宋朝堂之上,赵光义身兼中书令(宰相),还掌管禁军,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对他忌惮三分。另外,赵光义还担任开封府尹,整个汴京城的地方官也都在赵光义的掌握之中。在满朝官员看来,晋王赵光义俨然是大宋朝的二号人物。
在大街上,赵光义的仆人在遛鹰,众人听闻这是晋王的鹰,纷纷争着掏腰包买肉来给鹰喂食,屠夫的生意瞬间兴隆。在汴京城,能有如此权势的人,只有赵光义一人。
自古以来,天无二日,为了皇权,皇帝和太子都能自相残杀,而作为皇帝的弟弟,赵光义难道能让赵匡胤安心?
赵匡胤其实也知道弟弟权力太大,为了削弱弟弟,赵匡胤曾想迁都。因为开封府虽然贵为京城,但已经成了赵光义的地盘。于是,赵匡胤以“开封无险可守”为理由要迁都洛阳,但赵光义集团集体反对,他们反对的理由是“山河在德不在险”。
一日,赵光义建议让天雄节度使符彦卿来担任禁军统领,赵匡胤知道符彦卿为人忠厚,打算答应此事。但宰相赵普却极力反对,理由很简单,符彦卿虽然没问题,但他却是赵光义的岳父。
赵匡胤说:“符彦卿忠心耿耿,我待他不错,他必不负我!”
赵普反问他:“当年周世宗柴荣待你也不错,你不是也建立大宋了吗?”
赵匡胤哑口无言,他终于意识到,赵光义的势力已经能撼动自己,连一向和赵光义关系不错的赵普都有些担忧了。但赵普,赵匡胤就能信任他吗?
一个是权倾朝野的弟弟,一个是位高权重的宰相,赵匡胤又失眠了!
五、不眠的夜,永眠的人赵匡胤注定要失眠,一统北方的任务没有完成,弟弟在朝中的威胁仍然存在。公元976年,赵匡胤和弟弟赵光义一起饮酒,半夜,有人隔窗听到斧头的敲击声,然后,赵匡胤“因病”去世。赵光义以“金匮之盟”为理由,继承皇位,成为大宋的第二位天子。
赵匡胤去世时,享年50岁。以赵匡胤之雄才,倘使他多活20年,燕云十六州早归中原也未可知。
赵匡胤驾崩后,北宋皇权落入赵光义一脉。赵匡胤从此成了永眠的人,不知道在九泉之下,他到底能不能睡得着?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去世,壮志未酬。年仅6岁的柴宗训继承了父亲的皇位,成为后周第三位君主。当时北方战事频发,后周朝廷不得不派大军北上。在京城之中,突然兴起了流言:
“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
这里的“点检”指的是赵匡胤,时任殿前都点检。意思是说,后周大军北上之日,就是赵匡胤成为新皇帝之时。
赵匡胤听到这个流言之后,脊背发凉,他偷偷跑回家问家人:“外面流言不止,我该怎么办?”
赵匡胤的姐姐正在厨房擀面,看到赵匡胤患得患失的样子,她非常失望,只见她抡起擀面杖就追赵匡胤,骂道:“大丈夫遇到点事就拿不定主意,跑回家吓唬我们这些女人干什么?”赵匡胤被姐姐的威势吓住,默默离开。《宋人轶事汇编》云:
太祖姊面如铁色,方在厨,引面杖逐太祖,击之曰:“大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乃来家内恐怖妇女何为耶!”太祖默然出。
这个故事出自《宋人轶事汇编》,正史中并无记载,所以真实性有待考证。但赵匡胤或许想不到,京城中的谣言,在第二年竟然成真了。
一、“黄袍加身”?我早有预谋赵匡胤出生于军旅家庭,少年时,他嗜酒好赌。21岁时投到郭威麾下,成为郭威养子柴荣的亲信。柴荣继位后,赵匡胤立功无数,掌管禁军,是柴荣最倚重的几员大将之一。公元959年,柴荣北伐未果,回到开封后病逝,赵匡胤奉柴荣遗命辅佐柴宗训。次年正月初一,开封城内的百姓还在庆祝新年,突然有消息说契丹联合北汉正要起兵南下。宰相范质不知道消息真假,惊慌失措,不顾大年初一大家休沐,连忙召集群臣上朝商量对策。最终,大家一致推荐军事经验丰富的赵匡胤担任主帅,率军北上迎敌。
正月初二,赵匡胤率领大军离开开封城,第一站选择在开封城东北约40里的陈桥驿驻扎。因当天是赵匡胤结发妻子的忌日,赵匡胤在军中饮酒以怀念故人,不知不觉,赵匡胤喝醉。
与此同时,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和亲信赵普积极煽动将士们的情绪,对将士们说:“当今皇帝年幼,我们去边疆拼命他也不会记得。不如我们拥立赵匡胤为帝,将来大家一起富贵。”于是,大家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等赵匡胤醒来,发现自己被“黄袍加身”,众人跪在他面前高呼“万岁”。就这样,赵匡胤成了天子,他带领大家开封,在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接应下,顺利控制了开封城。而后,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建立宋朝。
在《宋太祖实录》等北宋官方史料中,都把赵匡胤“黄袍加身”之事写得非常不情愿,说赵匡胤本不想如此,只是迫于将士们拥戴。但在元朝编纂的《宋史》中,认为赵匡胤早有预谋,他之所以“装醉”,其实是在试探众将士。
笔者认为,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应该是早有预谋,理由有两点:
第一,宋朝时期,老百姓是不能用黄色做衣服的,即使是士大夫家中,黄色的布匹也不多见,赵匡胤出兵在外,更不可能带一块黄色的外袍。所以,赵匡胤等人若不提前准备好黄袍,是无法做到“黄袍加身”的。
第二,赵匡胤开封城时,石守信等人早已在城内接应,若无提前预谋,赵匡胤不可能兵不血刃占领开封。
因此,所谓的“黄袍加身”,应是赵匡胤早有预谋的。
二、朕得了失眠症!只是,赵匡胤用“黄袍加身”的手段当上皇帝后,他发现自己睡不着了,因为他害怕有人会第二次使用“黄袍加身”的手段,到时候被逼禅位的人,可就是自己了。
赵匡胤越想越害怕,他经常辗转反侧,彻夜难眠。虽然太医们精心诊治,但赵匡胤的失眠症始终好不了,原因很简单:这是心病!
有一个侍卫猜到了赵匡胤的心思,他送了赵匡胤一个手杖,手杖里有个机关,里面可以暗藏一把宝剑。他认为,赵匡胤有了这个手杖,就能安心一点,谁知,赵匡胤还是睡不着。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也就是“黄袍加身”的第二年,赵匡胤35岁,他召集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将领们来宫中赴宴。昔日,这些将领都是赵匡胤在军中的兄弟,如今君臣有别,很久没有在一起大口饮酒了。赵匡胤和大家酣畅淋漓地饮酒。
等大家酒足饭饱,赵匡胤突然满面戚容地对大家说:“诸位兄弟,若没有你们,我也当不上大宋天子。我登基以后,始终没有忘记你们的功劳,但当皇帝实在太难,朕最近常常失眠,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帮朕解忧?”
石守信、高怀德等人被赵匡胤的这番话说得一脸茫然,连忙问赵匡胤:“不知道陛下为何失眠?”
赵匡胤见时机成熟,便对大家说:
“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
赵匡胤的意思是说:我通过黄袍加身成为皇帝,其他人也可以这样做。你们都是手握兵权之人,若你们也来个黄袍加身,那我岂有好日子过?
换而言之,“黄袍加身”这种戏码,只能有一次,绝不允许发生第二次。
赵匡胤这番话,这些将领终于听明白了,难道赵匡胤要效仿汉高祖刘邦诛杀功臣吗?石守信跪在地上,涕泗横流地说:“臣等愚钝,以前没有想到这一点。事已至此,还请陛下给个活路!”
赵匡胤说:“我不想效仿那些功臣的君主,人生苦短,不如朕多给你们一些金钱和田宅,你们在家中安逸享乐,顺便把手中的权力还给朕。这样一来,你们不用过刀口舔血的日子,朕也能睡个安稳觉,岂不两全其美?”
第二日,众位将领一个接一个地辞去兵权,赵匡胤给了他们丰厚的赏赐。赵匡胤认为,自己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三、朕又失眠了!“杯酒释兵权”是继“黄袍加身”之后,赵匡胤又一个载入史册的手段。然而,赵匡胤完事之后发现自己又失眠了。原因很简单,至唐末以来,五代十国割据一方,狼烟四起、民不聊生,而北方的契丹时刻准备南下,赵匡胤占据中原一隅,说不定哪天就成了亡国之君。若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只能想办法统一天下。然而,赵匡胤曾随柴荣北伐,亲眼看到柴荣病逝。他知道,统一天下是何等艰难。
宰相赵普是一个十分谨慎之人,他每天下朝回家都不轻易脱下官服,因为每天来拜访他的同僚实在太多。一日傍晚,汴京城大雪纷飞,望着白茫茫的四周,赵普终于换上了常服,因为他确信今天不会有人来找他。
赵普刚躺在躺椅上,就有人禀报说门外有两位贵客。赵普连忙出门,只见大宋天子赵匡胤和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登门。赵普大吃一惊,连忙生炉子招待二位,三人在雪夜中吃起了火锅,然后谈论起了国家大事。
这场“雪夜访赵普”不亚于东汉末年的“隆中对”,通过赵普对天下时局的分析,赵匡胤基本确定了统一天下的基本方针:先南后北。
先取南唐、后蜀、南汉等南方诸国,然后再北伐北汉和契丹,收复燕云十六州。
从公元963年到公元975年,赵匡胤厉兵秣马,一口一口地吃掉了南方诸国,看着宋朝的疆土一点点地扩大,赵匡胤似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四、朕还是睡不着!十几年的时间,赵匡胤吞并诸国,政绩斐然。他削兵权、加强中央集权,在赵匡胤的治理下,宋朝统一四海已经不可阻挡(前提是赵匡胤还活着)。但是,赵匡胤还是睡不着,因为有两个人,让他十分忌惮,第一个就是赵普。
公元973年,赵匡胤兴致突来,造访赵普家中。赵普看到赵匡胤到来,似乎十分慌张。在赵普的会客厅里,赵匡胤看到了十个非常精致的瓶子。赵普看事情瞒不过,便对赵匡胤说:“刚刚吴越使者来拜访微臣,这是他们送给微臣的十瓶海物。”
赵匡胤来了兴致,他一定要看看这是什么海物。打开一看,大家都惊呆了,瓶子里装的可不是海鲜贝壳大闸蟹,而是十瓶满满的金瓜子。
赵普大惊失色,连忙解释说:“礼物是刚刚送来的,微臣还未打开看,以为真是海物。”
也许,赵普说的是实话,但赵匡胤已经无心听他解释了,赵匡胤讽刺道:“送给你的,你就收着吧。谁不知道宰相赵普位高权重,天下大事都是你做主呢!”
赵普吓得伏地磕头,额头都磕破了。
赵普是赵匡胤兄弟早年的亲信,在“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关键事件中都出过力,是赵匡胤的智囊,他对宋朝立下不世之功。然而,当相权威胁到皇权时,赵匡胤焉能睡得着!
赵匡胤忌惮的第二个人,就是他的亲弟弟赵光义。“杯酒释兵权”后,赵匡胤夺走了武将手中的权力,但打仗亲兄弟,他不仅没有收回弟弟手中的权力,还让弟弟辅佐自己处理政务。在北宋朝堂之上,赵光义身兼中书令(宰相),还掌管禁军,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对他忌惮三分。另外,赵光义还担任开封府尹,整个汴京城的地方官也都在赵光义的掌握之中。在满朝官员看来,晋王赵光义俨然是大宋朝的二号人物。
在大街上,赵光义的仆人在遛鹰,众人听闻这是晋王的鹰,纷纷争着掏腰包买肉来给鹰喂食,屠夫的生意瞬间兴隆。在汴京城,能有如此权势的人,只有赵光义一人。
自古以来,天无二日,为了皇权,皇帝和太子都能自相残杀,而作为皇帝的弟弟,赵光义难道能让赵匡胤安心?
赵匡胤其实也知道弟弟权力太大,为了削弱弟弟,赵匡胤曾想迁都。因为开封府虽然贵为京城,但已经成了赵光义的地盘。于是,赵匡胤以“开封无险可守”为理由要迁都洛阳,但赵光义集团集体反对,他们反对的理由是“山河在德不在险”。
一日,赵光义建议让天雄节度使符彦卿来担任禁军统领,赵匡胤知道符彦卿为人忠厚,打算答应此事。但宰相赵普却极力反对,理由很简单,符彦卿虽然没问题,但他却是赵光义的岳父。
赵匡胤说:“符彦卿忠心耿耿,我待他不错,他必不负我!”
赵普反问他:“当年周世宗柴荣待你也不错,你不是也建立大宋了吗?”
赵匡胤哑口无言,他终于意识到,赵光义的势力已经能撼动自己,连一向和赵光义关系不错的赵普都有些担忧了。但赵普,赵匡胤就能信任他吗?
一个是权倾朝野的弟弟,一个是位高权重的宰相,赵匡胤又失眠了!
五、不眠的夜,永眠的人赵匡胤注定要失眠,一统北方的任务没有完成,弟弟在朝中的威胁仍然存在。公元976年,赵匡胤和弟弟赵光义一起饮酒,半夜,有人隔窗听到斧头的敲击声,然后,赵匡胤“因病”去世。赵光义以“金匮之盟”为理由,继承皇位,成为大宋的第二位天子。
赵匡胤去世时,享年50岁。以赵匡胤之雄才,倘使他多活20年,燕云十六州早归中原也未可知。
赵匡胤驾崩后,北宋皇权落入赵光义一脉。赵匡胤从此成了永眠的人,不知道在九泉之下,他到底能不能睡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