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12月18日电 题:一个村 一部史
——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的百年沧桑
新华社记者桂娟、李文哲
进入寒冬腊月,82岁的张蔚珍本应在儿女城里的家中,尽享天伦之乐。而他却与老伴儿守在陈家沟村一隅的旧式小院里,静静等待一个消息。
北京时间17日晚,太极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消息从牙买加首都金斯顿传来。和许多陈家沟人一样,张蔚珍很欣喜,但不意外。
太极拳是基于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以中正圆活为运动特征的传统体育实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该遗产项目自17世纪中叶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村形成以来,世代传承,在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出以其他姓氏或姓名命名的多个流派。
“人人都知道,陈家沟是太极拳的发源地。”张蔚珍,陈家沟在任时间最长的村支书,说起陈家沟往事,神采奕奕,声音格外洪亮。
据《陈氏族谱》记载,明洪武年间,山西泽州人陈卜合家迁至常阳村。这个位于黄河北岸清风岭上的小村庄,远方便是伊洛河与黄河交汇处,一清一浑的两股河水形成天然太极图。因河水冲击,村内有多条大沟,随着陈姓繁衍,改名为陈家沟。
“为保卫桑梓不受匪盗危害,陈卜成立武学社,兴起世代习拳舞械之风。陈氏第九世陈王廷依据祖传拳术,博采众长,创编了一套既能实战又能强身健体的新拳种,因理根太极,取名太极拳。”张蔚珍说。
陈王廷造拳之后,拳法被陈氏族人世代传承,先后涌现出陈长兴、陈有本、陈清平、陈鑫等一批太极拳大家。他们推陈出新,创编出太极拳大架、太极拳小架等套路。但陈家有一祖训,太极拳不传外姓,直到河北永年人杨露禅的出现。
顺着张蔚珍的指引,穿过村中街巷,来到王廷大街南段的陈德瑚故居,后院一角便是杨露禅学拳处。当年,10岁的杨露禅在清代翰林院待诏陈德瑚家中药店做仆。正逢陈长兴在陈德瑚家开办武学,杨露禅便趴在墙院外的高地上偷学。
“陈长兴发现后,见杨露禅有习武天分又人品端正,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大胆摒弃门户之见,准许他学拳。杨露禅最终投身陈长兴门下,苦练拳法,成名成家。”张蔚珍说,此后,太极拳由陈氏一家独得之秘,逐渐衍生出诸多流派。
可谁曾料到,自太极拳创世几百年来,都是往外传拳的陈家沟,会有从外引进太极拳的一段特殊年代。
1941年,河南遭遇前所未见的蝗旱之灾,陈家沟也未能幸免。加之时局动荡,为讨活路,大多数人都背井离乡逃荒。“活命都成了问题,自然无人再去练拳,我小时候都不知道什么是太极拳。”张蔚珍说。
穷习文,富学武。新中国建立后,陈家沟人终于安居乐业。60年代,陈照丕、陈照奎等在外陈氏太极拳传承人还乡教拳,陈家沟重兴习拳之风,涌现出陈小旺、王西安、陈正雷、朱天才等一批闻名中外的太极拳大师。
1978年,会见日本友人时挥毫题词“太极拳好”。随着中国逐步向世界打开大门,到陈家沟寻根问祖,成为全球太极拳弟子心之所向。这里,老幼妇孺习拳成风。
在陈家沟太极拳学校的练功场馆、表演场地,记者看到许多青少年甚至儿童,或整齐列队,或三五成群,在教练的指导下,一招一式地习练传统太极拳法。柔缓轻灵,螺旋缠绕,翻腾跳跃,拳击掌劈,呐喊声和喝彩声不绝于耳。
这所筹建于1980年的太极拳专业培训学校,是一所集文化、太极武术教学于一体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并设有中专、高中、大专学历认证。学校现有学员200余人,大多数为16岁以下的青少年。
数百年沧海桑田,陈家沟至今保留着20多处太极拳名师传艺授业故居。3000多人的小村庄,有太极拳学校3个、家庭拳馆40多个和拳师800多名。
放眼世界,太极拳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习练者达数亿人之多。共享太极、共享健康——不仅仅是陈家沟人代代相传的接力,也激起了世界人民的热情。
太极拳申遗成功后,陈家沟任重道远。作为太极拳的起源地,陈家沟将以其优秀的文化基因,彰显传统生命健康知识与实践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陈家沟是历史的,更是当代的,还是未来的。这部太极拳史正在我们身上延续。(完)
新华社郑州12月17日电题:隐藏的高手——探访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
新华社记者桂娟、李文哲
摘下听诊器,脱去白大褂,只见陈绍杰转身走出门诊室,来到村卫生室门口的空地上,起势、拗步、云手、蹬脚……一招一式,似春蚕吐丝绵绵不断,太极拳的刚柔并济尽显其中。
45岁的陈绍杰是陈家沟人。在这个河南省焦作市黄河北岸清风岭上的小村庄,300多年前,陈绍杰的先辈、陈家沟陈氏第九世陈王廷创编了太极拳。如今,太极拳已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习练者达数亿人之多。
“穿上白大褂,我是村医。换上练功服,我也是一名拳师。”陈绍杰说,乡间行医近30年,工作之余带着100多名拳友习练太极拳,不收学费,纯属爱好,一年到头还要外出七八次,会会各地拳友,教拳法、传心得。
陈绍杰10岁起就随父亲习练陈氏太极拳。“‘喝喝陈沟水,都会翘翘腿’。我们村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练太极拳。”陈绍杰说。
离开村卫生室,正逢街边一身穿橙色环卫服的大娘,手提快赶上她两个高的大扫帚,边走边将落叶、烟头等扫成堆,眼看垃圾量差不多了,拿起畚箕一把搓起,倒进垃圾桶。
大娘上了年纪却身手矫健,一双大眼陷入眼窝,脸上条条皱纹,似乎在诉说些什么。上前一问,果然,是习拳之人。
大娘名叫黄春英,今年62岁,早年曾在陈家沟太极拳学校学过拳,“后来嫁了人,要带娃,还要忙农活,一直在想啥时间能重拾这童子功”。
4年前,黄春英当上了村里的环卫工,有了一月1500元左右的收入,也有了重新练拳的空闲。“老架一路、二路,春秋大刀,太极双刀,这些招式咱现在都重新捡起来了,圆了儿时梦。”黄春英说。
谈话间,黄春英利索地打扫完了街道。换上练功服,在村委会门前的小广场上,劈、砍、截、刺……20多斤重的春秋大刀在她手中运用自如,引得同村村民跟在后面比划起来。
记者在村中走访了解到,尽管时过境迁,被保留下来的20多处太极拳名师传艺授业故居里,昔日峥嵘依然为人们津津乐道。只有3000多人的陈家沟,如今有着太极拳学校3个、家庭拳馆40多个和拳师800多名。
在陈家沟,老幼妇孺习拳成风,历代名手辈出。走在村内与你擦肩而过的人,也许就是自小习练太极拳的行家里手。
“我们村隐藏着太多太多关于太极拳的人与事。”陈氏二十世、太极拳第十二代嫡宗传人陈斌介绍,在王廷大街南段的陈德瑚故居,当年河北人杨露禅就是在这里从偷窥到学拳,最终投身一代宗师陈长兴门下,苦练拳法,成名成家。
在陈斌的记忆中,先祖前辈们的功夫故事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弥留之际往往会感叹“终其一生未能尽得太极拳之妙,乃人生一大憾事”。(完)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凡是接触过太极拳的人,都知道陈家沟是太极拳的发源地。
陈家沟隶属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赵堡镇,是一个交通不太方便的小山村。
记得那是前年秋天,酷爱太极的我,从千里之外的东北慕名寻访陈家沟。我从长春出发,九个半小时的高铁到了郑州。第二天,坐了两个小时的大巴车从郑州到达温县,然后,就再也找不到通往陈家沟的公共交通了,只能坐出租车前往。
一路上,出租车司机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熟悉的陈家沟。
走进陈家沟,俨然穿越到了古代的武馆一条街。这里的建筑古色古香,雕梁画栋。飞檐、门楼、牌坊、老街。村口、前街、后街以及巷子里,大大小小的武馆数不胜数。武馆内外的男女老少打拳的、舞剑的、抡大刀的、甩长棍的、演练太极长枪的,令人目不暇接。想到出租车司机说的“陈家沟人人习武,遍地武林高手,从刚会走路的娃,到八十岁的老太太都会太极。”看来果然名不虚传!
街道两侧的墙上画满了太极拳的招式图解和古代村民的生活画面,街道上间隔不远还有一些雕像、塑像等,当然也都是与陈式太极拳相关的。
街上的游人很多,有三五成群的,更有举着旗子的旅行团。我随着人流游览了太极拳祖祠、杨露禅学拳处、陈照丕陵园、东沟等景点。
十字街的中心有一个高门大院,上书“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据说,这个学校的校长是陈式太极拳第十九世传人、陈式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他的亲弟弟陈式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守门人陈小星大师亲自执教,陈式太极拳第二十世传人陈自强及赫赫有名的太极九虎都是这个学校的主教练和助教。慕名来陈家沟的世界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也大多聚集在这里。看,大门两侧的牌匾好多呀!有“中国武术协会段位制考评点”“河南省青少年太极拳后备人才培训基地”“河南省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焦作大学太极武术学院陈家沟实训基地”等等。
杨露禅学拳处在陈家沟老街的最南端,西南角的位置。杨露禅学拳处是一个大院落,里边有门厅、正厅,书房,卧室、花圃、演武场等。杨露禅的卧室目测不足十平方米,简单的一桌一椅一木床,一个木制的脸盆架,一个小马灯。
杨露禅卧室南侧的小跨院就是演武场,演武场是朝北对着杨露禅卧室方向开的小月亮门,里边有凉亭,抢眼的是最里面东南角的古代兵器刀架,上边插满了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十八般兵器。走到演武场的院中,向右上方抬眼望去,是类似院墙的种满树的高坡,其中的一棵树上挂着“杨露禅偷拳处”的牌子。反转身,出了演武场的院门,在演武场和杨露禅卧室之间有一段阶梯,拾阶而上,偷拳处牌子的树下,当年深深的足迹依稀可见。站在这里,从树枝的空隙俯瞰,整个演武场尽收眼底。
讲述厅有一些旧物陈列,还有一个关于杨露禅学拳经历的影像资料,反复播放着。我认真地看了两遍这个“小电影”,基本了解了杨露禅学拳以及创建杨式太极拳的经过:
杨露禅是河北人,自幼好武,因家贫,迫于生计,在一家中药铺干活。这药铺是陈家沟人陈德瑚开的。干了几年,陈德瑚看杨露禅忠实可靠,又聪明能干,便派他到故乡河南焦作温县陈家沟家中做工。适逢陈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长兴借陈德瑚家的演武场授徒。杨露禅心中十分羡慕,有心拜师学艺。但是,一来活计多,二来又怕陈长兴不收自己。他虽然懂得江湖禁忌,但因学艺心切,便在陈家师徒练拳时,悄悄地躲在山坡上的树后观看,用心记下招式,无人时便私下练习。后来,还是被陈长兴发现了。陈长兴见杨露禅是可造之才,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大胆摒弃门户之见和江湖禁忌。陈长兴和陈德瑚商量,收杨露禅为徒,让他在工余时间学习太极拳。杨露禅正式拜师后,勤学苦练,深得陈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长兴的真传。艺成时,他已是四十岁左右的人了。为了生活,他先在家乡永年教授太极拳,之后被人推荐去北京授徒。因武艺高强,人称“杨无敌”。
过去陈家沟的陈式太极拳只在陈家人内部传承,现如今,世界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慕名云集陈家沟,学习正宗的陈式太极拳。技艺超群者,还有机会参加国际太极拳大赛,晋级武术段位,考取教练员证和国际裁判员证。
陈家沟只有一家酒店。刚到陈家沟,我计划入住此酒店在陈家沟好好转几天。但是,酒店爆满,没有房间。前台女孩热情地让我留下电话号,等有房间时再联系我。我只好每天早上坐首班大巴车从郑州到温县,打车来陈家沟。下午再打车到温县,坐末班大巴车返回郑州。如此辗转地三进三出陈家沟。
几天后,当酒店前台女孩打来电话通知我,有旅客退房了,可以给我开一个房间的时候。我说:“谢谢你还记着这件事!但是,不用了……”
是的。我已经住在陈家沟太极拳学校的宿舍,和室友们一日三餐地吃着纯碱大馒头,清淡的时令蔬菜,喝着香甜的小米山药粥。每天和拳友们从早上5点到晚上9点半,挥汗如雨地跑圈、站桩和打拳了。
“对的,我留在了陈家沟!”(张晓慧)
提到太极拳,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这个内外兼修、刚柔并济的中国传统拳术,不仅是很多人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手段之一,更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被传承下去的中华文化精华之一。
不过,这个拳法起源于何处呢?受武侠小说的影响,很多人立马就会想到武当派的创始人张三丰,太极拳与太极剑,正是他的绝学。张三丰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武当派至今仍在湖北十堰武当山,已传十六代弟子,被誉为“内家之宗”。但是,关于太极拳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来源于河南的陈家沟。
陈家沟原名常阳村,后来因为村中居民因陈姓为主,因而改名。那么它在哪里呢?就在焦作市温县城往东5公里左右的清风岭中段,全程交通都比较顺畅,开车可以直接到景区门口,进去之前需购买门票,全票三十元,除了固有的优惠政策,今年全国所有医务工作者凭本人有效证件(医生凭本人医师执业证、身份证,护士凭本人护士执业证、身份证等)均可免票游览。
走在陈家沟的主街看到,周边建筑均采用仿古式的建筑,红柱青瓦,飞檐翘角,满满的中国风扑面而来,而太极元素更比比皆是,除了墙上直接写明“太极拳发源地”的招牌外,路边上还有很多石像,都是太极中的经典动作姿势,氛围十足。
既然说到太极拳是源于陈家沟,那么究竟是谁发明的呢?这就可以到太极拳祖祠中一窥究竟。进入组词中,首先可以看到陈王廷塑像,陈王廷是谁呢?根据记载,他是陈家沟陈氏第九世子孙,太极拳正是他依据祖传的拳术,再融汇《易经》中太极阴阳之理,加上中医中有关经络学说和道家导引吐纳、养生等功法所创,因此陈王廷也被称为“太极拳拳祖”。
塑像的背后,依次是拳谱堂、祖师堂、扬德殿、耀武殿、祖林、太极阴阳石等地方。从陈家沟走向世界的太极拳,不仅遍及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习太极拳的人数更是超过了一亿人,所以,太极拳祖祠也是太极拳爱好者寻根问祖的场所,每年都有不少太极拳爱好者从世界各地前来参拜。同时,这里也是陈氏宗祠,不少陈氏族人虽不会太极拳,也会前来祭拜先祖,使得这里一直香火旺盛。
在17年的时候,太极拳传人自发捐资,使用了2000公斤的黄铜,在广场上铸造了一尊高达6米的拳祖陈王廷大型铜像,走进可以发现,这尊铜像与拳祖祠里面的塑像基本相同,都是以陈氏家传的陈王廷暮年画像为蓝本而铸,神态动作十分传神。
除了对拳祖的缅怀与纪念,作为太极拳发源地的陈家沟,同样注重文化的传承,在拳祖祠的不远处,就有陈家沟太极拳学校,这是国内首家全日制授课的正规传统的太极拳专科学校,每年都有不少世界冠军或优秀教练从里面走向世界,对继承和推广太极拳、弘扬中华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此外,陈家沟里还可以看到太极拳及太极球、太极剑等相关变式的表演,特别是老一辈的武术家,精气神十足,特别精彩,喜欢传统武术表演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
在2007年8月21日,陈家沟被国家体育总局认定中国太极拳发源地,给太极拳起源之争画上句点。你觉得陈家沟是太极拳发源地吗?欢迎在评论中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