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篇:杨振宁3救两弹元勋邓稼先,两弹奖金20元,夫妇的故事感人泪下
5
1958年,邓稼先被任命为中国研制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
他就像是消失了一样,再没有出过国,再没有发表过一篇论文,再没有公开做过一次学术报告。
他白天从大家的视野中消失,晚上神秘地回家!
在原子弹研究初期,邓稼先的研究是有苏联专家帮助的。但仅仅几个月之后,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所有专家。
苏联人说中国人20年也造不出原子弹,美国中央情报局也断定中国人搞不出!
就这样,邓稼先带领着22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以手摇计算器和算盘为工具,夜以继日的计算着一个又一个庞大的数值。进行了上万次的方程式推算,邓稼先跟同事们一起,披一件黄大衣,累了就睡地板!
计算的纸张从木板到天花板,然后用麻袋捆装,堆满了整整一房间。每一个数值都要反复核对,确保准确无误,一个关键数据算一遍,计算一个模型,要上万个数据,有一个错的话,整个计算就会全部作废。
有时为了演算一个数据,算一次,要超过一个多月,算9次,要花费一年多时间。
即便算出了最终的数据,还要再请物理学家重复估计,直到确定数值,常常是工作到天亮。
每当过度疲劳,思维中断时,他都着急地说:“唉,一个太阳不够用呀!”
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他的结论,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邓稼先工作照,左边三人从左至右: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右边中间是邓稼先
6
1962年年底,由周总理担任主任的中央15人专门委员会。
从全国13个部门抽调了一万五千人的施工队伍,举全国之力支持原子弹的研发、爆炸工作,
为了记住那个撕毁合同的日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工程代号定名为“五九六”,人称“争气弹”!
1964年的9月,邓稼先母亲患了重病,生命危在旦夕。
为了不让丈夫遗憾终身,许鹿希破天荒地找到邓稼先的领导。领导却说:
“这个时候,无论有天大的事,邓稼先都不能回来。”
1964年10月16日,东方向世界发出一声巨吼,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此时的许鹿希,隐约的知道了丈夫的事业了。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其威力相当于300万吨的TNT炸药,是第一颗原子弹的150倍。
要知道,美国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用了7年零3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苏联是6年零3个月;法国是8年零6个月。
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远远超过许多发达国家。
7
浩劫来袭,邓稼先及其家人也未能幸免于难,当时还不满15岁的女儿,就被下放到内蒙古建设兵团;邓稼先本人也被揪出来批斗(此时氢弹还未成功,在这样困苦的情况下,邓稼先还是成功了)。
即使氢弹的成功,未能抵挡的住迫害。
形势越来越严峻,1971年,他再次被围攻,甚至有人扬言搞死他,情况十分危急,连他本人都已做好了准备。
已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首次应邀从美国回到中国大陆访问的时候,给周总理列了一份朋友名单,第一个要见的人,就是邓稼先!就这样把邓稼先从死亡的边缘来回来了,旧友重逢。
其实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世界上很多的报刊上,有的再三提到是邓稼先领导此项事业,还有的说是美国专家参与研制,反正众说纷纭。
杨振宁心中也有此疑问,但却不知如何开口。
直到返程前,杨振宁问:“稼先,我在美国听说,有一个叫寒春的美国人曾经参与研制中国的原子弹,这是真的吗?”
这句话问得非常有深度,邓稼先为难极了,该怎么回答呢?说没有吧,那不就等于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了吗?这样就违反了保密纪律;
如果说不知道,可是两人几十年的交情,他又怎能欺骗这个比亲哥哥还要让他尊重想念的老朋友呢?!情急之下,邓稼先只好说:“这事以后再告诉你。”
从机场回来后,邓稼先立即向上级请示。最后周总理明确指示:要让邓稼先如实告诉杨先生,中国的原子弹、氢弹全部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
周总理的指示内容是在深夜里电话传达给邓稼先的。邓稼先放下电话后激动不已,立刻穿衣起床,连夜写信。
第二天,杨振宁当即看了邓稼先的信,知道在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的研制过程中,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全部是由中国人自己干出来的,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热泪盈眶。
他的老朋友成功了,祖国成功了!
杨振宁3救老友邓稼先,这就是问什么有人曾经当面骂杨振宁时,会受到邓稼先的怒斥:
“谁允许你们这么骂我的哥哥!是的,没有杨振宁哪来的民族英雄邓稼先。”
8
在我国进行的45次核试验中,邓稼先32次亲历现场,15次担任现场总指挥。
成功的背后,是一次次绝处逢生。
1979年,有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
他心急如焚,要跟着防化兵一起去找,却对身边年轻工作人员说:“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当基地的领导立即拦住了他,厉声说道:“老邓你不能走,你不能去,你的命比我的值钱。”
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
返回基地见到领导的第一句话是:“平安无事”。
但是,他却有事……
他直接触摸了核弹,被致命的核燃料放射性钚239直接侵入体内。
也许是自知命不久矣,一向不主动拍照的邓稼先,在离开前,却主动拉着同事合影。
回北京后,大家强行让邓稼先去医院体检,体检报告显示,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有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可邓稼先依旧坚持回到核试验基地,继续埋头工作。
1985年,这是邓稼先最后一次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后,邓稼先仍想参加会议,被医院强制住院。面对自己妻子以及来看望自己的国防部长张爱萍,邓稼先平静地说:
“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在解放军301医院南楼5层的16病床上,虚弱的邓稼先正躺着接受输血。他的生命已经进入最后阶段。
许鹿希在病床边,为邓稼先念着刊登了他奋斗岁月的特别报道,念着念着,她的声音哽咽了,邓稼先的身体在床上缩成一团,许鹿希知道,晚期癌症疼痛的频繁复发,像个恶魔一样又开始折磨自己的丈夫了。
而作为医学教授的她,对此却束手无策......
1986年7月17日,邓稼先在病房撑起虚弱的病体,接受了全国劳模的奖章和证书。
仅仅过了12天,1986年7月29日,著名科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因癌症晚期全身大出血逝世。
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
并叮咛: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许鹿希紧紧地抓住丈夫邓稼先的手,悲痛地说:“你的血流尽了!”
在她绝望的哭泣中,丈夫邓稼先的手慢慢地冰凉了。她不相信地问:“20多年的等候,就是这样吗?”
苦等28年的坚守,只换来363天的相处,那一年邓稼先62岁。
最近武汉冠状病毒肆虐,80多岁的钟南山院士,70多岁的李兰娟院士挺身而出,到达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很多网友说,看到钟南山院士和李兰娟院士来了,我们就放心了。
美国人基辛格在他的著作《中国人》里有这样一句话,他说,中国人一直都是幸运的,他总是被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
这不仅让人想起半个多世纪前,中国需要原子弹的时候,挺身而出的邓稼先。他不是院士,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元勋”的时候,他已经离开我们十三年了。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其他西方国家对我们实行封锁政策。不仅如此,因为他和当时的台湾关系密切(美国为什么扶持,可以看一下伟人写的《别了,司徒雷登》,就是想把当成在中国的代言人),动不动就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核弹,放话威胁。
本来我们和苏联的关系还不错,当时苏联是赫鲁晓夫时代,中苏关系有个五六年甜蜜时期,但是后来在我们要不要独立自主的问题上,两国发生严重分歧,所以也就一拍两散了。(当然,今天的历史证明,当初的独立自主是多么的重要)。
本来苏联说好的,帮助我们发展核武器,但是自从分手之后,苏联把自己的专家和资料都撤走了,而且也时不时的放话,提醒我们他有原子弹。
当时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都用原子弹来威胁我们,那种滋味,真的很不好受。有了这种担忧,也会影响你的建设和发展。
这个时候,就像钟南山院士站出来一样,邓稼先站出来了。
邓稼先是安徽怀宁县人,他的爷爷邓石如是清朝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和篆刻家,他的父亲邓以蛰是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教授,和杨振宁的父亲是多年之交。母亲是个普通家庭妇女。
邓稼先在美国留学的时候,成绩优异,在美国的普渡大学读书,只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博士学位,当时他只有26岁,被人称为“娃娃博士”。但是新中国成立后,他放弃了美国的一切优越条件,毅然回国。
年轻时候的邓稼先。
1958年,邓稼先开始了自己隐姓埋名,参加原子弹设计的工作。
当时国家还很贫穷,工作的艰苦可想而知。
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接着他又和于敏一起,搞了个“邓-于方案”,两年后成功爆炸了氢弹。从突破原子弹到突破氢弹,美国用时7年3个月,苏联为6年3个月,英国为4年7个月,法国为8年6个月,而我国仅用了2年8个月。在核试验这条道路上,美国进行了1000余次,而我国只进行了45次。
1979年,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
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
而且他坚持要亲自到里面去查看情况,甚至翻看了碎片,谁都拉不住。
出来后,邓稼先后表情还挺轻松,第一句话是:“没事了”。
这个“没事了“的意思是说,经过他到场观看,发现弹体破裂程度不严重,大部分核材料没泄露,不会对周边地区造成污染,不会对下风地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可他自己身体这次却承受了远超人类能承受的辐射计量。
1979年,邓稼先(左)寻回未爆的核武器弹头。
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
7年后。
在和杨振宁拍这张合影时,邓稼先嘴角是有血迹的,此时他已经是一名癌症病人。许鹿希回忆说,拿到医疗报告时,数据把医生都蒙了——这得是多严重的辐射导致?
那天走向核弹靶场的时候,他知道不知道会患癌而死?
作为世界最顶级的核物理学家,他当然知道。
但他还是微笑着说:“没事了”。
这个民族的孩子,一定要记住这个人。
钟南山也曾说起“”时自己也染上病毒,因为害怕说出去,搞得人心惶惶,所以就一个人在家治疗。五天后,又到医院上班。是不是很像?
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中央尽了一切力量,却无法挽救他的生命。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癌症晚期大出血去世;
于敏去看他,他对于敏说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这就是邓稼先的临终遗言。
有人曾经问他:“您研究原子弹成功之后,得到了多少奖金?”邓稼先总是笑而不答。直到1985年6月他病危时,杨振宁先生到医院看望他时,又提起了这件事,他才回答说:“人民币20元。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杨振宁先生有些不信,说:“您不是在开玩笑吧?”邓稼先解释说:“是事实,不是玩笑。
1985年颁发原子弹特等奖的奖金是10000元,单位里人人有份儿。由于人多,单位还垫上了十几万元,才按10元、5元、3元3个等级发下去。
从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1985年首次颁奖,21年中,没有发过奖状,也没有发过1分钱奖金。”
这两天网上流传李兰娟院士的一段话:
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加强管控娱乐圈某些明星动辄上千万的片酬!只有少年强则国强,为祖国未来发展培养自己的国之栋梁!
这段话的真伪还不好说,但它的高点赞和高转发,只说明一件事情,这次疫情让大家更是看清一个事实:每当我们处于危难的时候,拯救我们的,总是这些爱国的科学家。
希望这次疫情之后,让我们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家们的风气,我们的孩子,也要以他们为榜样,他们才是我们的孩子要追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