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后台有小伙伴说,博主你写了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顺便把“丧尸文化”也分析下呗,这里说的“丧尸文化”,不是大家看的那种丧尸片,而是越来越多的人,活成了丧尸样。
那第一个问题就来了,一只合格的丧尸是什么样?
只接受基础刺激,比如僵尸只爱吃脑子,越来越多的人生活重心只有玩游戏看片撸管什么的;
僵尸的生活没有高级目标,只有基本需求,一时刺激一时爽,一直刺激一直爽,新时代了,吸毒是不被社会接受的,幸好电子有的是,脑子连续被电一整天根本不是事,今天你电了没?
最关键的一点,僵尸的生活不会再好了,他们也无意变更好,甚至都不去想这事。
大概是这样的:
大家还可以继续补充。
如果追溯下,丧尸文化最早并不是发源于亚洲,最早是在欧洲,然后是美国,然后进入了日本,最近几年在我国登陆,现在已经小有规模,不出意外,将会吃掉几亿人的脑子,然后变成主流亚文化。
看到这个发展路径,大家也就感受到了,这玩意明显跟“社会成熟度”有关系啊?
对,社会越稳定,僵尸文化越繁荣。
咱们是不是也可以断言,只要社会稳定了,“不求进取”而且“安于现状”的丧文化就是主流?
是不是可以进一步断言,在历史上大部分时候,大家都挺丧?只是少数大颠簸时代,大家才会不正常地充满干劲,多快好省,力争上游?
很明显这种断言是对的,正如我们似乎很反感阶级固化,但是无论是回顾历史,还是横向对比国外发达国家的情况,都明显呈现出了社会在稳定之后慢慢就会出现阶级固化,社会阶级固化下来之后,绝大部分人自然也就踏实了,也就不去想那些遥不可及的东西了。
就好像小时候想当飞行员,想当科学家,想当将军,越混越无奈地接受现实,这个目标都太过离谱,还是想点能实现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目标一再调整,慢慢就调整到没目标过一天算一天去了,这其中一部分人,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也就变成了一只僵尸,不但过一天算一天,而且变本加厉,怎么爽怎么来。
那问题来了,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们老师跟我们讲,一个人在村里碰到一个放羊的小孩,小孩说他的生活就是放羊,生孩子,孩子长大后继续放羊。
我们当时觉得这个小孩太惨了,不过当时哪能理解,这种状态不但不只是发生在村里,而是遍布全世界,全世界都是这样过得,平淡而枯燥,年复一年,反而急剧变化的生活,不是战乱国家,就是战乱之后几十年重建的国家。
说到这里大家也明白了,放羊,生娃,再放羊模式才是真主流,也就是说,不求上进才是跨文明的核心文化,力争上游终生奋斗的,永远都是少数人,属于非主流,那既然不求上进是主流行为,自然要有配套文化,也就是我们说的丧尸文化,只不过有些人感染的多,有人感染的少。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也都看出来了,博主并不是想在文章中对这种人生态度进行批驳,我们只是分析下起因,顺便看看如果不愿意沾染这种文化的人中毒后有解没。
贰首先我们要解释第一个问题,为啥大部分人慢慢就停止了努力。
咱们做个心理游戏。大家都讨厌看电影被剧透,剧透使人兴趣索然,对于大部分电影来说,知道了结局看起来就没啥意思了,过日子也一样,最烦的事情,无疑是知道了接下来怎么发展,那可不就对生活充满了乏味感?
成熟型社会最大的问题就是一眼能看到头。
把生活当成电影或者游戏,刚开始玩就知道了这个剧情的结局在哪,有种莫名的乏味感,而且现代的社会又跟以前不一样,以前大家只知道自己周围的事,现在倒好,整个社会越来越透明,不但告诉你的人生路将会是什么样的,而且告诉你别的跟你不是一条轨道上的人的生活是什么样,还要告诉你如果想跨越轨道有多难。
这里的难往往都是“硬性难题”,比如很多岗位要求本科,还有很多岗位硬性要求985毕业,这还不是最难,最难的是很多真正赚钱的行业都有硬性门槛,比如“相关工作经历”,或者“资金积累到一定规模”,更有甚者,有人开玩笑说还有一些行业跟逛不正规按摩店似的,需要熟人引荐,才能参与游戏,这就直接把一大堆人直接排除到游戏之外去了,你想参与都没机会。
叁大家一般都向往生在发达国家,我经常国内外跑,整体而言,国内跟国外这些年的差距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缩小,用不了多少年,大家就可以过上西式发达国家的生活了,可能会差一些,毕竟中国人多土地少,可能走哪都比较挤,我前几天在德国慕尼黑坐火车,德国南部第一大城市,全国第三,惊讶地发现他们的火车站还没我们的地级市的火车站那么大,竟然也够用了,可见欧美的拥挤程度远远低于东亚,不过好处是他们没法享受集中的好处,比如快递和外卖。
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大家再电视上看到的西方国家,往往只是西式中产家庭,很少有人关注非中产是什么样。
嗯,发达国家也有下层,而且下层要惨的多那么一丢丢,以前冷战的时候西方为了对抗苏联,需要拉拢他们的中产阶级,苏联死后,再也没有这种需求了,大规模向海外转移产业,所以西方的中产家庭整体规模是萎缩的,中产少了,多出来的是有钱人?当然不是了,是穷人,是下层,专业说法叫“中产坠落”。
尤其是美国和日本,他们的下层那才是一个叫天天不应,因为几乎所有的通道全被堵死了,想牛逼就得像蜘蛛侠一样搞变异,或者变异成天才高智商,或者变异成身高两米,将来去打篮球,或者壮的跟北美野牛,将来去玩橄榄球,靠体育上大学。最后的一招就是去当明星,在美国,美国人谈梦想一般就是去当篮球明星或者电影明星,呃,在中国也呈现出了这个趋势。
欧美的名牌私立大学基本把一半名额直接给了之前在名校上过大学的人的孩子,这个也不是什么奇怪事,欧美有个好处是把所有事都拿到台面上来,他们并不觉得这事有啥不正常,因为学校从来都没说要按照成绩录取,而是采取一种复杂的综合裁定,这也是为啥华人经常分数很高却只能去读那些美国人不大愿意去读的专业,热门专业华人非常少一样。
而且美国的公品是跟税收挂钩的,也就是说,你们小区的治安好不好,学校好不好,都会体现在房价上,房价高,房产税高,学校才能雇佣的起好老师,学校质量才会好,孩子们升学率才能高。
说到这里大家明白了,卧槽,如果我买不起好房子我不是被坑了?
不能说100%被坑了,因为我也没跑遍美国所有州,不过大概率没跑了,万一你基因变异呢,像蜘蛛侠一样,不需要好学校。
美国人都喜欢蜘蛛侠,尤其是现在的小蜘蛛,因为他不但基因变异了,而且遇上了钢铁侠爸爸,捞了他一把,这也体现了美国人对阶级跃迁的朴素理解。
而且大家通过看美剧也能感受到,美国人整体非常,上层阶级是世界上顶尖的,剩下的都是一群伪科学,忘了在哪看到的,美国有一亿人不相信进化论,绝大部分人对知识充满鄙视,被商业广告把脑子洗坏了,天天就喜欢一些原始玩意,大胸大屁股大金毛,对知识充满了鄙视,比如在《生活大爆炸》里,普林斯顿四眼狗博士娶了一个半文盲,大家都觉得那个博士赚了,你们看看多反智。
如果没考上大学,可以去当卡车司机,可以去工厂,但是会受到老墨的激烈竞争,具体不细说了,大家看看《美国工厂》,就感受到了美国基层工人阶级的生活状态。
我知道有些人无脑崇美,我也喜欢美国,但是要带着脑子喜欢,没必要把他们的垃圾都喜欢了,美国人整体反智这件事,绝对值得我们鄙夷。
博主用这么大篇幅写美国,当然不是为了鄙视和批判资产阶级腐朽堕落的生活方式,而是说,这玩意很可能很快成为主流。
肆有些话说出来是很伤感情的,就跟谈钱一样,而且也不让乱说,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又扎心又裸,不过每句话说的都很扎实,迅速就成了爆款,然后就被删了。所以咱们以下说的都是美国,大家尽量不要联想。
大家知道美国队长吧,有些人喜欢,有些人讨厌,像个老干部,满嘴大词,放在我军里也是个充满自我牺牲精神的政委,而且考虑到他的战斗力,还可以当连长去冲锋陷阵,在我军中属于又红又专那种。
他其实代表的就是“二战”那个时代的美国人,有责任心,有担当,崇尚爱情,不惧牺牲,既有集体主义的光辉,又充满自由主义的理想,总想去做点啥,要求进步,希望为人民服务。《妇联4》里说他回到他那个时代去了,跟一个娘们幸福快乐地过了一生。
他和钢铁侠他爹一样,都是属于国运上升期的人,奋斗一生。
接下来就是钢铁侠,婴儿潮人,花花公子,小流氓,嬉皮士,如果没被拖去阿富汗山区接受恐怖分子的改造,以及阿富汗贫下中农再教育,一辈子估计也就那样了,影射的就是美国在国力达到巅峰后迅速失去了理想,仗也不想打,成天就想着(make love,not war),当然了,美国毕竟是个传统新教国家,不能太过分,接受改造后回来的钢铁侠基本改掉了除了贫嘴以外的所有恶习。
钢铁侠在阿富汗山区里完成蜕变,变成了调皮版本的美国队长,他代表的那代人却没有蜕变,也正是在那代人中,丧尸文化慢慢开始崛起。
随后冷战结束,新一代在无忧无虑中成长起来,丧失了饥饿感,也没有生存压力,不用担心核弹从天而降,也不用担心饿死,而且对于不少人来说,上升通道又被堵死,这辈子奋斗不奋斗都差不多,可不是慢慢就往那个“丧尸通道”上靠过去了?
美国人的一开始的主流文化跟我国一样,是种地,美国建国在漫长的殖民地时期主要生活就是种地,种完地回家祷告,过着又迷信又清苦的生活,积累了巨大的优势,然后开始搞工业,工业之路也是苦难之路,那些年美国跟过山车似的,在萧条和繁荣之间倒腾。
美国崛起的基因就在那两百年中形成,积累,冒险,自我承担责任。
再看看现在,上层进化出来了极其复杂的玩法,我们再这篇里讲了,院外游说、影响政策、合法,基金会到底是什么鬼?,中层其实跟我国中层差不多,也是以家庭为中心,教育孩子,只是他们不管自己的老人。
底层现在饿不死,开始输出各种垃圾文化,倒也不是他们故意要输出,而是这些东西流动性好。
比如把天天醉生梦死说成是享受当下;
把不积蓄甚至超前消费说成是洒脱;
把天天乱约说成是放飞自我;
当然了,我国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也在接收这玩意,比如把黑人那种不好好学习不负责任不抚养孩子的牲口特性包装成欧美主流文化往国内灌输,让人感觉欧美发达原来是因为这些原因,这些垃圾,谁信谁当僵尸。
当然了,再说一遍,如果你觉得这些玩意是对的,并且亲身践行这些玩意,觉得还不错,博主并不反对,也不做道德批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反正承担结果的是你自己,顶多再拉上你父母,跟别人无关。
伍文章写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看出来了,丧尸人群和我国比较时髦的焦虑型群众正好是两个极端,我画了个正态分布,大家可以看看:
越成熟的国家,丧尸比例越高,还要对外输出这种垃圾思想,主要是有钱,有些人觉得有钱国家做啥都是对的,发达国家的垃圾桶都显得很有韵味,垃圾桶里的东西也不那么垃圾了,比如这两天热议的“贵族”,这玩意就是西方扫入垃圾桶的东西,在中国有些人还要舔几下:
中间的无感群众,就是随时可以向两边滑落的潜在用户,如果你比较上进而且充满责任心,很容易焦虑,反之很容易掉左边的坑里。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焦虑其实不是坏事,说明内心深处你还没有放弃治疗,并且在在寻找出路。
文章的最后一截,我准备说说万一有些人得了这类病该怎么治,如果你要是没这个问题就不用往下看了,有些小伙伴得了丧尸病毒还乐在其中,这种人我们不去打扰他,但是有些小伙伴像个丧尸还充满负罪感,没法开开心心踏踏实实的做个丧尸,想改变但是又不知道怎么解决,我说说我的体验,反正我讲的东西我都经历过,该得的病也都得过。
其实得病的,大部分都跟懒癌有关,新时代的懒不仅仅是每天不想干活,更是那种怕这怕那,今天怕大环境要奔溃,明天怕不确定性,而且生活过得太舒服,没有危机感。
几年前我一度也懈怠了,后来公司开始大规模裁员,而且说是今后每年裁,等我当上小领导他们又说是专门裁领导,我就再也坐不住了,每天都在想要是裁我该怎么办,每天过的都不太爽,反而觉得也就那样了。
我现在越来越有种体验,绝大部分人不行真的是因为个体差异,宏观环境会影响每一个人,但只伤害虚逼,大部分不行的人往往是没有尝试过努力。
我之前在微博上提到过一次,我有个远方亲戚几年前来北京,以前在家跟着工程队码砖,觉得没前途所以去送快递,后来又送外卖,每天从八点送到晚上十一点半(晚上赚的要多一些),几乎是全年无休,很快就买了个金杯在北京五环那里搞搬家公司。
今天看他在盆友圈招聘小工,问了几句,说是现在已经有了三个金杯,手底下已经有了五个人,每天忙得喘不过气来,老家县城里还开着个快递站,至于收入我就不多说了,顶的上一个互联网大厂的项目经理了。
所以吧,我每次看见微博里有些职业唱衰博主就烦的要死,再看看评论区那些loser ,天天等着崩溃,这类人真是没救了,还不是等着危机来了能均平富吗,其实有点常识就知道,每次危机来了,从来都是灭一批,重新起来一批,消灭的是那种现金流脆弱的,起来的全是新强人,真巨头会变得越来越大,反正基本跟懒癌们没啥关系,他们都是一群围观者,在边上看热闹的人。
大家一定要留意语言的力量,话一出口,最先听到的是你自己,不管什么话,说的次数多了,首先是被说服的是你自己,注意你的表达,经常说一些很丧的话,慢慢就变丧了,你们慢慢体会下。
大家要有个常识,危机来了并不是谁财富规模大伤害谁,是谁脆弱伤害谁。
说了这么一段,是想说啥呢?如果觉得越来越丧,想自救就赶紧动起来,自己给自己点危机感,去冒点能承受的险,就赶紧动手,宏观跟你关系不大,让自己宁可滑向焦虑的那一头,也不能做丧尸。
而且大部分做成了什么事的人,一开始都是不小心接触到然后开始做的,没想到慢慢竟然做起来了,反而是计划好然后投入巨资开始要搞的事,往往因为前期投入太大,没等盈利就把血流尽了,最好的事就是试错成本的事,要多做而且早做。
总之吧,不要怕,想去做啥就去干,动起来,做点啥,是跟僵尸癌斗争最好的办法,焦虑点也没啥事,再过一些年,大家就会发现现在真是好时候,正好是动手的时候,种下一棵树,最好是三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光明日报记者 陈慧娟
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全面展开,加装电梯成为呼声很高的改造项目,而与高需求对应的是相对缓慢的安装进程和频发的邻里纠纷。加装电梯是好事,却为何成了难题?不同楼层居民的利益诉求该如何平衡?装不上电梯的老楼能否解决老人的出行问题?对于迈入老龄化社会的我们,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重庆渝中区,维保人员在调试小区内的新装电梯。新华社发
经过8个月的等待,2021年6月,(化名)所在小区的12栋单元楼,有5栋安装上了电梯。从11月开始,小区便再次动员剩余的单元楼也安装电梯。
这是山西太原一个建于1999年的小区,所有单元都是六七层高。因为是单位为职工建的家属大院,房屋质量好,物业服务跟得上,觉得生活很舒适。“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电梯,我想,以后年岁更大了,还爬得动楼梯吗?”他今年60岁,住在4楼,前两年与妻子看了不少电梯房。
2020年太原开始进行老旧小区改造,这个小区成功申请了电梯安装,觉得这样就不必再换房了,省钱省事,积极帮忙张罗着业主们签字同意。他原本担心一层和二层的业主有顾虑,尤其是一层的两户业主都未自住,没想到他们直接同意安装,“都是同事,楼上楼下的,没必要搞得不愉快”。
所在的单元顺利得到了全部住户的同意。相邻单元则在业主全部签字同意后,一层中的一户中途反悔,并阻挠施工队继续作业。
山东青岛李沧区百通花园小区,老人牵着孙女乘坐加装好的电梯回家。张鹰摄/光明图片
1为电梯对簿公堂
打好的地基露在单元门口,邻里之间打起了官司。
一层用户的担心显而易见。低层无法享受电梯带来的便利,反而有采光被遮挡、电梯噪音等问题。如果考虑到之后出售的问题,没有电梯时一层二层的价值更高,有了电梯之后,不仅没了优势,还可能导致房屋贬值。
对此,单位统一规定安装费用一、二层住户不需支付,由其他楼层均摊。如果二层想使用电梯,初装费只需缴纳5000元。
而反悔的业主则希望高层业主能给自己一定的赔偿,双方没能达成统一,工程被耽搁了。
负责电梯施工的管理人员张学书介绍,安装电梯涉及一系列前序工程,比如设计、打地基、购买材料等,而国家的电梯补贴需要等到工程验收后才能下发,所以工程队在垫付了一部分资金后,将居民自筹的这部分资金也用了进来,已无法退还。这栋楼就“僵”在了这里。
此类问题并非没有解决的先例。此前媒体报道了一起非常类似的案件。四川成都温江区一个修建于2004年的小区,其中2栋2单元的居民多为老年人。在国家出台老旧小区院落加装电梯的政策后,通过投票表决,12户业主均同意加装电梯。2020年5月,电梯公司开始入场施工,但遭到一楼两家住户阻拦。此后,四户高层业主将一楼住户诉至法院。
这起诉讼经历了一审、二审。2020年9月,成都温江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一楼住户须停止对电梯安装施工的阻挠和妨碍。二审维持了原判。
记者翻看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近年来因安装电梯引发的相邻权纠纷多了起来,判决往往与此案相同,其适用法律经历了从物权法到民法典的转变。
根据物权法规定,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民法典则变更为表决权降低至“两个四分之三”,即参与表决的专有部分面积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且参与表决人数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同意,就可以实施电梯的改造工程。
记者采访了多位社区工作人员,他们都表示,对簿公堂并非良方。
加装电梯不是老旧小区改造的强制性要求,主要以居民协商为主。北京某街道的工作人员刘林(化名)表示:“老旧小区改造本身是一个为民工程,如果强制安装会造成居民对立,而且之后的电梯维保工作可能更麻烦。”
安徽合肥蜀山区天一家园小区,工人在为居民楼加装电梯。方好摄/光明图片
2“自下而上”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0.6%提升至2020年的63.89%。因此,城镇更新也一直在进行中。在棚户区改造完成后,大多建于90年代前后的低层楼房进入了需要改善的阶段,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被提上议程。
清华同衡城市更新设计研究所所长助理田昕丽参与了很多城市更新项目,她介绍,老旧小区改造是因地制宜的,各个社区根据自己的特点列出所需清单。其中她感到最难推行的就是加装电梯,复杂的不是电梯的物理建设,而是牵涉各家各户既得利益的重新分配,“一个小区能有5%、10%的单元装上电梯都算多的”。
以北京市为例,综合此前媒体报道,2019年,北京要求各区开展摸底调查。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曾介绍,通过上报估算,全市符合加装条件的大约有10多万个单元门,涉及居民200多万人。而实际安装情况则是,2019年新开工电梯693部,竣工555部;2020年新开工476部,竣工636部。
在某省级住建厅相关负责人看来,相较于此前棚户区改造拆迁工作,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亮点是坚持居民自愿。这种“自下而上”生成的需求,需要居民同意并经社区上报申请,相关部门批准后才纳入改造范围。这某种程度上对居民自治水平提出了不低的要求,也非常考验社区工作者:面对老百姓不同的诉求,如何能够求得最大公约数。
如何协调不同用户的利益,北京普胜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张晓娜建议采取“逐层分摊”方案,即加装电梯除去补贴部分,剩余的部分,一楼的住户不用分摊,一楼以上的住户根据楼层高低而不同,比如每增加一个楼层,就多分摊一部分。
“也可以用‘共享电梯’方案。简单理解,就是安装免费、按次收费。前期安装时所有住户都不用分摊费用,由电梯公司或者政府出资建设,但是后续使用时要刷卡开电梯,每次刷卡收取一定的费用,根据楼层的不同,收费也有所区别。”张晓娜说。
张学书在施工过程中感到技术的进步与合理的安装方案也有助于提高低层住户同意安装电梯的可能性。“单元的电梯能顺利安装,部分原因在于电梯对着单元门,而非住户的阳台,透明箱体也使低层采光几乎不受影响。”他认为,应该制定更能保障所有益的安装方案,对住户加以详细说明,并在安装过程中加强监督、审查等工作。
重庆中山二路社区居民搭乘新安装的“阳光电梯”。新华社发
3不再是一小部分人的难题
对于另一些老旧小区来说,“安装电梯”不必讨论,因为硬件条件都不达标。
的父亲今年已90多岁,他居住的小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砖混预制板结构,因为组装方便、造价低,城市民用住宅曾大量采用这一结构。直到2000年左右,多地出台规定禁止建筑中再使用。这种结构承受不了安装电梯带来的震动。
除了楼房结构外,刘林介绍,有些小区在建造时并没有现在的“小区”概念,因此没有公共区域,“出了单元门就是马路”,没有加装电梯的空间。此外,安装电梯的设备层在地下,电梯选装区域往往在单元门口,这里涉及电力、燃气、排水等一系列管线,有些管线无法改动,有些改动则成本太高。这些因素都会使得一些小区与电梯无缘。
的父母多数时间都待在家里,只有天气特别好的时候,才会扶着楼梯护栏下楼,去院里的长椅上坐坐。这或许是大部分老人的日常。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从快速发展转向急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佳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不仅老龄人口规模庞大,而且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
老人的问题不再是小部分人的问题。让老年人能更加方便、安全地参与社会活动,是日前发布的《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的重要关切。
面对老龄化社会,李佳认为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瞄准“增量”,做好新基建的适老化前瞻设计;一方面优化“存量”,做好已有基础设施的全面适老化改造。
对于老年人的基本出行,李佳认为不应该只盯着安装电梯这一种方法,“我们可以因地制宜,研发一些普及性更强、使用更便捷的下楼工具”。
这两年,楼道代步机作为替代选择,进入不少老年人的视野。这是一种通过在楼梯上铺轨道,让人上下移动的设备。媒体曾报道过浙江杭州一位80多岁的吴奶奶,想用这种方法取代迟迟安不上的电梯,实现自己和老伴的“下楼自由”。
吴奶奶联系厂家上门勘测,得到的设计方案是,1楼到4楼每层楼梯在靠墙的位置安装一条轨道,轨道上安装一个座椅,轨道的横截面为12厘米×11厘米。座椅不用时呈靠墙折叠状,把占用的公共面积降到最低。
遗憾的是,楼道代步机最后没能装上。尽管街道工作人员认为它对楼房影响不大,但仍有邻居担心消防问题或影响楼房质量。
刘林直言,在社区工作中,安装楼道代步机不是社区鼓励的行为。“就像地铁使用的无障碍升降机,是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操作的。代步机也属于一种电器,老年人的行动和反应能力没有那么快,有可能在使用中出现危险,摔伤了怎么办?”他说。
而这种担心也印证了李佳所说的,老年人出行还需要更多创新产品。“以往老龄群体较其他年龄群体数量少、占比低,相关基础设施也缺乏重视和投入,长期以来形成了基础弱、底子薄的客观现实。许多企业和社会组织止步于老龄产业和老龄事业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资金不足,难以填补这个窟窿。因此,只有政府来主导相关建设,补齐短板,企业和社会组织才能够投入其中。”李佳指出。
同时,他认为,面对老龄化,政府、社会、企业、家庭和个人,必须多元参与,形成合力。因此,要在体制机制、制度政策上系统谋划,让更多的主体参与进来,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和管理运营机制,推广新的合作模式。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14日09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