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周天子的“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都有哪些说法?

《国语》有载:“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

这是周天子给天下定的规矩。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是天下诸侯、四方诸侯都要向天子进贡。这一方面的意思是臣服周天子,另一方面的意思就是彻底承认周天子的绝对地位。

先王之制,这里说的应该不是前一任的天子,而是自西周建国以来的周天子。也就是说,自周武王始,周天子们就认为,这个世界的所有东西都是老子的。

周天子据此还对四方诸侯定了个范围,不同范围的诸侯有着不同的名称。比如,所谓邦内,就是天子王城以内五百里的地方,称之为甸服。这里就有个可能性,天子王城或许不止有五百里。那么,五百里范围以内的族群,那就是核心中的核心,就是天子身边最亲近、最信任的族群。这群人称之为甸服,这里的人们大抵都掌握着整个天下的发展格局。

有了邦内,自然就有邦外。这个邦内、邦外或许就是周天子家族和权臣核心力量们。邦外是什么呢?邦外就是自天子王城以外五百里的地方。有了核心的邦内,又有了核心外的邦外,周天子以自己为中心,向外一圈一圈辐射的管理形态也就此形成。

邦外称之为侯服。再外一圈的地方,就是侯服到卫服之间的区域,这个区域则称之为宾服。从甸服到侯服再到宾服,这里的三大族群大致由周天子家族、诸侯封国家族、功勋臣僚家族等群体组成,也是最为纯正的周人。

从宾服往外,则属于周人的“非我族类”。即便如此,这些“非我族类”也要臣服周天子。所以,周天子为此界定了一种称呼,宾服以外的蛮夷族群称之为要服,再往外则是戎狄的荒服。从此处来看,周人的眼中,蛮夷的地位要比戎狄的地位要高。

天子定了甸服、侯服、宾服、要服、荒服五大族群,相应的也对五大族群进行了权力和责任的界定。这些界定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哪个诸侯违背了这个原则,即使是位于天远地远的地方,周天子也要派兵征伐。春秋之时,齐桓公攻打楚国,其中有个理由就是楚国人没有向周天子进攻包茅。

那么,五大族群需要对周天子承担什么责任呢?简单的概括,其实就是“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

日祭,就是甸服范围内的诸侯,每天都要拿出祭祀祖父、父亲的东西来进贡给周天子。

月祀,就是侯服范围内的诸侯,每月都要拿出祭祀高、曾祖父的东西来进贡给周天子。

时享,就是宾服范围内的诸侯,每季都要拿出远祖的东西来进贡给周天子。

岁贡,就是要服范围内的诸侯,每年都要拿出祭神的东西来进贡给周天子。

而荒服,则没有明确的规定。

终王,这个终王所对应的是所有五大族群,他们一生之中至少有一次要朝见天子。朝见天子,是非常神圣的事情。可惜的是,当后来周天子没落了,朝见周天子也不再是什么神圣的事情了。甚至,就在天子的朝堂之上,强硬的诸侯、权臣会与天子争夺权力。

天子的想法是很好的。只是,想法再好,也难以保持西周国运的延绵。

被抵制取消的南京“夏日祭”是什么?为何会在我国多地举办

2010年,著名的国学大师曾仕强先生发表了一番石破天惊的话语。

他说,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开始,它不是武力的战争,也不是外交商业的战争,而是席卷全球的文化战争。

当时,中国刚刚成功举办08年奥运会,经济迅速腾飞,民族自信空前高涨,没有人会认真研究曾仕强先生的话,更多的是把他看成一种哗众取宠的言论。

如今,时隔十二年,有人在南京公然供奉日本战犯,从中,更牵扯出了历时十余年,横跨二十多个城市的夏日祭活动。

面对这一情况,我们不禁反思,难道文化战争真的来了?

要弄懂这个问题,首先应该知道,夏日祭到底是什么。

夏日祭是什么

夏日祭是日本独特的祭典活动,时间一般是每年公历的7月到8月。

在这期间所有的活动,都统称为夏日祭,其中有三大活动最为出名,分别是祇园祭、天神祭和神田祭。

祇园祭是规模最大的祭典,最初是为了驱赶瘟疫,祈福消灾而举办的,每年的7月17日,京都地区都会进行大型的花车巡游。

最热闹的要数天神祭,相传是为了净化神留在人间的兵器而准备的祭典,7月25日,几十艘张灯结彩的大船会在江上出巡,与岸边烟火交相辉映。

神田祭则是最神秘的,它的起源不详,到了江户时代才形成规模,主要是为了供奉保护东京的神明而举办。

通过这三场主要祭典,我们可以笼统把举办夏日祭的初衷概括为祈福消灾,这时候的夏日祭更多的是带有原始属性的活动。

但到了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古老祭典的商业性被深入挖掘,夏日祭的内涵发生了改变。

形式上还是以祭祀神明为主,但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下,夏日祭已经从原来单纯的祈福祭祀,变成了如今的娱乐庆典。

当然,还有部分以夏日祭为名的活动被有心之人利用,比如所谓的每年在举办的御灵祭,其主题就是招魂,招的什么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除了有心之人的刻意谋划外,从客观来说,如今的夏日祭更像是一个全民狂欢的节日。

在夏日祭举办的时候,女孩子会挽起发髻,穿上传统和服,约着三两好友一起走出房门,那些天,日本上空的烟花是她们盛宴的点缀。

除了烟火盛宴,每年夏日祭,是日本商贩最开心的时候,他们为了烘托节日气氛,会把店面装饰一新,也会精心策划捞金鱼、套圈一类的小游戏,吸引游客。

此外,这一类庆典上,最少不了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小吃,章鱼小丸子,稠鱼烧一类的不管多久,都是夏日祭上最受欢迎的美食。

日本夏日的街头,白天车水马龙,到了夜晚,上万名居民会按照不同地方的风俗,载歌载舞,浩浩荡荡的在街头巡游。

除了民间自发式的活动,当地政府也会在夏日推出各种表演,在日本青森就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睡魔祭,巨大的花灯上描绘出几千年流传的民间故事,场面之恢宏,不得不令人赞叹。

看完这些夏日祭风俗,是不是有一种熟悉的感觉油然而生?是的,令人不敢置信的事实就是,著名的日本夏日祭,其起源其实是来自中国。

夏日祭的起源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开放的朝代,当时日本还只是个弹丸小国,它经常派遣使者学习唐朝的风土人情,盂兰盆节就是其中之一。

盂兰盆节又称中元节,鬼节,时间为每年的阴历七月十五,它是当时唐朝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也是佛教的重要节日。

每年的盂兰盆节,都会由皇室牵头对寺庙进行供奉,名花、异草,蜡花饼,假果树,纷纷送入庙中,庄严肃穆的皇家车马游走在长安的街道上,家家户户竞相观看。

而寺院则会举办相应的水陆道场,诵经祈福,超度亡灵,出于祭祀先祖的目的,民间也会张灯结彩,准备好各种各样的贡品,来祈求祖先保佑,热闹非凡。

来长安交流学习的日本使者,会一一记录盂兰盆会的盛况,传回日本,再结合中国特有的民间庙会习俗后,日本,也就有了现代夏日祭的雏形。

不得不说,日本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吸收优秀习俗的国家,与之形成对比的就是经过长期的发展后,由于中元节等习俗,带有强烈的封建迷信色彩,自后,中国的中元节习俗便逐渐没落,反而是日本将其发扬光大。

他们在庙会、中元节、盂兰盆会的基础上,融合本土信仰及舞蹈表现形式,改头换面的创造了夏日祭这一流传千年的盛大庆典,时至今日依旧经久不衰。

对于这一结果,客观来说,旧时代的中元节,尤其是经过封建社会的层层思想禁锢后,确实有很多迷信色彩,但是其中庙会、祭祀等节日元素是值得保留的。

特别是对于今天,全球文化冲击日益加剧的时代,改良后的中国特色传统文化应该得到广泛宣传。

向夏日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很多中国优秀习俗的内核被国外吸收,发扬,但在中国都已经隐入历史,不能不令人遗憾。

回到今天,当我们知道夏日祭其实是来源于中国的时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多地热衷于举办夏日祭了。

中国为什么举办夏日祭

7月,一则南京夏日祭的消息出现在大众视野,瞬间引爆舆论,不少人对此口诛笔伐,也有人顺着夏日祭的消息深入挖掘,得出了一组骇人听闻的数字。

从2011年开始夏日祭便已经被引入中国,历时11年,涵盖中国二十多座重要城市,令人匪夷所思。

看到这组数字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能够让一个充满日本元素的夏日祭在中国盛行呢?其实很简单。

第一、夏日祭起源于中国,同根同源,根据历届举办的夏日祭资料中,不难看出,这类活动在中国其实已经逐渐被本土化,或者说是回归本来面貌。

现代文娱生活中,很多传入中国的外国节日,都被消化吸收,演变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日,通俗点说就是吃喝玩乐,比如感恩节、圣诞节,传入中国之后也都被同化。

被同化的西方节日已经失去了本来的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核,反而被现代商家注入的新的含义,对亲朋好友的祝福,对恋人的关怀等等。

那么夏日祭又是怎么举办的呢?

在中国,任何的节日都少不了吃这个元素,今天的夏日祭,和原来的庙会并没有太多区别,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

国人需要这样热闹的氛围来缓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夏日祭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二、夏日祭满足了小众群体的独特需求,二次元是一个起源于日本的概念,它通过动漫、漫画、游戏、小说等媒介,为广大青少年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文化世界。

在二次元的世界里,他们可以是屠龙的勇士,也可以是流落人间的灰姑娘,这一独特的文化很好的满足了青少年的情感需求,也让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追捧二次元文化。

但是在中国,这是一种小众文化,对于长期受到儒家学说影响的中国人而言,在现实世界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达则兼济天下,才是普世的价值观。

二次元更像是一种逃避社会,不务正业的荒诞追求,与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

尽管今天,二次元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以B站为首的二次元产业蓬勃发展,但仍然被视为小众群体。

当一群有着长期,稳固诉求的群体无法得到满足时,商机就来了,细分市场下的精准定位,使得动漫展这一既小众又大众的活动得以发展。

这里聚集了大部分的二次元爱好者,他们渴望得到认可,也喜欢互相交流。

动漫展精准的抓住了这一需求,因为本来就是源于日本的产业链,在很多商家眼中,夏日祭就是能够代表日本文化的符号,所以很多以夏日祭为名的动漫展,争先恐后的涌出市面。

这就是为什么夏日祭能够涵盖二十多个城市的原因,这样一群小众群体是他们最忠实的拥趸。

第三、文化输出需求,润物细无声的侵蚀。文化输出并不罕见,像美国的漫威宇宙,日本的海贼王,韩国的偶像剧,都属于文化输出的典范,中国的儒道学说,也层远输海外。

但众多的文化输出之中,从来没有一种文化,像夏日祭一样引起轩然大波,原因还是在于中日之间的历史渊源。

对于某些别有用心之人而言,夏日祭确实是一个腐蚀青少年思想的最好途径,因为参与活动之人大多是中国未来的栋梁。

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接受,认同日本文化,就可以兵不血刃的完成思想上的侵略,久而久之,世界大同,所以,有些力量就成了夏日祭如火如荼发展的暗中推手。

总的来说,夏日祭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以上三点,或许文化战争正如曾仕强所说,已经在我们不知道的时候,悄然降临,那么面的这样暗流汹涌的纷争,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警惕文化入侵

今年的夏日祭最令人无法容忍的就是,它竟然公然在南京举办,甚至举办地点距离南京大纪念碑不足两公里。

日式建筑 ,和服堂而皇之的出现在这里,人们嬉笑怒骂,毫不在意,没有人听见远古的哭声。

南京,是国人心中永远的伤疤,而夏日祭,就好像一把盐,撒在了伤疤上,,深度解读之下,不由得令人毛骨悚然。

以夏日祭之名,行文化入侵之事,长此以往,南京的三十万冤魂,是否也会随着这样悄无声息的入侵行为,被一点一点掩盖,甚至扭曲,我们不得而知,但不寒而栗。

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一百多年前的话,今天再读依旧振聋发聩,当年的少年想的是救亡图存,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今日之少年又在做些什么?

从小,他们看的是日本动漫、轻小说、漫画,自古人文产物最能潜移默化的进行思想渗透。

一旦这些内容中夹带私货,对于这些心智不成熟的年轻人而言,乃至对于中国而言,无异于灭顶之灾。

曾经红极一时的游戏“阴阳师”又是谁设计的,《三国无双》一类的游戏甚至早已占据国内消费市场,连耳熟能详的三国也惨遭荼毒。这些,不能不让人警惕。

1995年的时候,美国就提出了著名的“奶头乐理论”其核心就是通过大量的短期娱乐所带来的快感,转移大部分人的注意力,从而让他们安于现状,失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事情正向着他们期望的方向发展,不仅是青少年,成年人也不例外。

大连曾经斥巨资打造日本风情街,而地点就在当年的旅顺口,崇祯上吊的歪脖子树可能如今还在煤山,但是旅顺的亡灵已经被遗忘了吧。

文化之争兵不血刃,但却比任何战争都要有效,曾经我们自豪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不曾中断,但是今天,我们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又在哪里?

中医败给了西医,钢笔取代了毛笔,中秋节不如圣诞节,就连端午节也险些沦丧,最可怕的是,对于这些潜移默化的改变,我们浑然不觉。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对于南京的夏日祭,还有关注,还有抗议,意识逐渐觉醒,一个人的声音很小,就像一滴水,但是千万滴水也能汇成江河。

更多攻略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