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夺位后,很喜欢跟臣子谈论读书心得。一次,他对左右说,我读了《隋炀帝集》,知道隋炀帝也认同尧舜的功绩,否定桀纣的,但他做起事来,怎么就完全相反了呢?
“劝谏达人”魏徵立马回答说,一个君主,哪怕再有才,也应当虚心听取属下的劝谏,这样“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治国大事才不会跑偏掉。魏徵接着说,但是,“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归根到底,隋炀帝因为太有才了,恃才傲物,听不进劝,自己做了桀纣都不知道呀。
李世民对这个答案很满意,跟着表态说:“前人的教训不远,我更应当引以为鉴。”
这个情景,爱读唐史的人,估计都不会陌生。李世民和魏徵,这对搭档被塑造为明君贤臣的典范,正是通过这样一次次君臣的对话——内容大多是关于劝谏与纳谏——而实现的。
这次关于隋炀帝亡国的对话,实际上框定了后人对杨广的基本评价。
第二年,魏徵遵照李世民的指示,组织力量修《隋书》,定下的指导思想正是“以隋为鉴”。从隋朝的兴亡中吸取经验教训,为当朝国君掌握存亡治乱的命运服务。基调已定,隋炀帝杨广在历史上,就只能是一个荒淫无道的昏君。历代官修史书的残酷就在这里,真实永远是第二位的,资治(服务政治)才是第一位。
1
历史上有些开国皇帝,江山得来极其容易,常被形容为“欺负孤儿寡母”,隋文帝杨坚、宋太祖赵匡胤就是典型代表。另一些皇帝,皇位得来极其血腥,往往通过发动残酷,从父亲/兄弟/侄子等人手中夺位,唐太宗李世民、明成祖朱棣都是典型代表。
但这些,并不妨碍他们在后世成为口碑尚佳的皇帝。原因是,他们治国能力还不错,且比较在乎自己的形象,言行中不忘体现自己是一代明君。当然,也不排除这些皇帝中,有人对历史档案进行篡改,努力漂白自己的形象。
人类总是健忘的,评价历史人物尤其如此。一个皇帝的出身、曾经的所作所为,很快就会被遗忘,但他的归宿、人生的终点是好是坏,却被人铭记,用于对此人盖棺定论。隋炀帝杨广在历史上口碑极差,就吃亏在这里。
他是亡国之君呀。
历史上,有伟大的开国君主,有伟大的中兴之主,但绝无伟大的亡国之君。因为他是亡国之君,他的罪恶是叠加的,被无限放大的。
他的上位方式与李世民颇为相似。两人均非嫡长子,按照正统的继承程序,都没有机会入承大统。结果,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灭了皇太子李建成,逼父亲李渊退位。而杨广的操作相对柔和一些。他一面在父母面前装孝顺,扮朴素,赢得贤孝之名;一面收买权臣杨素,散播谣言,说皇太子杨勇求神占卜,盼望皇上早死。搞得隋文帝杨坚防太子如防大敌,干脆把杨勇废了,指定由新太子杨广囚禁管制。
临死前,杨坚躺在病床上,太子杨广与大臣杨素等人侍驾。杨广估计杨坚差不多了,就与杨素商量后事,但杨素给太子的回信却阴差阳错送到杨坚手中。与此同时,杨坚的宠妃陈夫人,哭哭啼啼,跑到老皇帝床前,说太子要非礼她。眼前种种,让杨坚对杨广破口大骂,并命人急传废太子杨勇前来。
门外的杨素见情况紧急,赶紧与杨广密谋,决定做掉杨坚,控制局面。杨素立刻假传圣旨,将知情的大臣逮捕入狱,又更换皇宫守卫。安排妥当,杨素派人入内探视杨坚。不久,杨坚就驾崩了。
由于史书在说到杨广的上位史时,模棱两可,导致其是否弑父即位,迄今众说纷纭。但是,李世民残忍杀害太子李建成、逼退父亲李渊,却是千真万确的事情。吊诡的是,确凿的历史可以美化成实现贞观之治的必要条件,而模糊的历史却被强化成隋朝短命而亡的必经之路。
因为杨广是亡国之君,所以他必须背负倒果为因的沉重十字架。
2
在线性的历史解释中,二世而亡的隋朝,隋文帝杨坚越英明,就映衬出隋炀帝杨广越败家。不过,平心而论,把隋亡的责任都推到杨广身上,有失公平。
杨坚确实厉害,治国很有一套,做了很多开创性工作,被西方人公认为中国最伟大的帝王。但他,也给儿子挖了不少坑。
杨坚执政后期,已经趋于暴虐,容不下异见分子,实行酷刑,滥杀功臣。他热衷于搞钓鱼执法,经常派人向一些官吏行贿,发现有人受贿了,直接处以极刑。他本人崇尚节俭,却舍不得让老百姓过上较为富足舒服的日子,紧紧守着国家的财富。甚至在关中百姓遭遇灾荒、生活难以为继时,他仍不肯开仓赈灾,而是任凭一队队饥民艰难地踏上逐粮洛阳的苦旅。难怪明清之际的大儒王夫之看杨坚不爽,说:“隋文帝之俭,非俭也,吝也。”
杨坚还下令禁止民间听音乐,甚至下令废除学校。这些悖逆历史潮流的做法,最终都在杨广上位后得到纠正。
杨坚在位后期,因为这些昏聩的举措,已经激起了多起反抗的起义。
开皇九年(589年),20岁的杨广被父亲任命为伐队的最高统帅。年纪轻轻就率领50万大军,灭了南方的陈国,实现南北大一统。将江南纳入统治版图后,隋文帝杨坚对这片“新领土”采取了高压政策。不仅下令毁掉六朝古都建康城(今南京),还下令销毁江南地区的所有武器,强迫部分江南士族迁入长安。杨坚让大臣苏威作《五教》,规定江南地区百姓,无论年龄大小,一律都要背诵。这是典型的文化专制主义。
仅仅一年时间,这些政策就激起了江南人的激烈反抗。
开皇十年(590年)十一月,在旧时陈朝的疆域内,一场旨在反对隋朝的叛乱全面爆发。婺州、会稽、苏州均有人举兵起义,被叛军抓住的隋朝官员,有的被开膛破肚,有的被割肉吃掉。叛军边吃边怒吼:“这样就能让你们更好地背诵《五教》了!”
面对蔓延开来的,杨坚只得调整统治策略,将主管江南事务的扬州大总管换人,换来了晋王杨广。由此开始杨广驻防并治理江南的10年生涯。
杨广一反父亲的高压政策,对江南实行怀柔政策。他利用当地望族充当说客,劝谕造反者归顺,兵不血刃就夺回17座城,相当快速而有效地化解了反隋风潮。
他不像父亲那样,任命关陇士人镇压江南士人。他比较注重江南人自治。在他的扬州大总管府中,聚集了一批江南才学之士,比如王胄、诸葛颖、虞世基虞世南兄弟等。他们都是梁、陈旧朝的官员,又是江南大族的代表人物。他们聚集在杨广周围,影响着杨广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希望杨广能够成为江南地区利益的代言人。
而杨广同样需要培植新的政治势力。
史载,杨广在江南专擅帝国东南一方,势力见涨。他想要夺太子之位,成为天下共主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他曾与亲信谋划夺嫡之事,郭衍说:“若所谋事果,自可以为皇太子;如其不谐,亦须据淮海,复梁、陈之旧。”意思是,夺嫡成功最好,不成功也不怕,以江淮为依托,建立一个割据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杨广深以为然。
开皇二十年(600年),在废立太子的问题上,关陇集团主要成员成两派。一派以高颎为首,拥护太子杨勇;另一派是杨素、宇文述等人,支持另立晋王杨广为太子。后者最终获胜,高颎随即被罢免,关陇集团中的许多元勋遭到杀戮。不过,杨广对帮助自己的关陇势力,时时加以限制和防范。他很重视利用江南士族对关陇势力形成牵制。
登上帝位以后,他开凿大运河、建设江都宫、三幸扬州,这些作为都是为了巩固他在江南乃至整个帝国的势力,促进南北的统一融合,并不是传统史家一句“游乐无度、荒淫无道”所能概括的。
3
中国从有历史叙事开始,就假定了一个历史事实:亡国之君没有一个好东西。在儒家的君主养成课中,一个好君主如果亡了国,那它教君主为善的整个理论基础就站不住了。所以,亡了国的君主,只能是,必须是坏君主。这就造成顾颉刚所说的“层累制造出来的伪史”,为了达到说教、资治的目的,一个亡国之君在后来一代代史学家的记述中,坏事越做越多,人品越来越坏。
但是,这种道德先行的评价体系,常常陷入罔顾史实的泥淖。
北宋初年陆续灭掉十国,与军事进攻同步进行的,是北宋官方的政治宣传与历史书写,将这些的末代君主都塑造成无道之君。但事实上,后蜀末帝孟昶、南唐后主李煜、吴越国主钱俶等人,虽为亡国之君,却备受当地人民感念,当他们被送往北宋国都时,百姓可以几十里哭送之。
因为他们是亡国之君,他们的功绩会被弱化,被逐渐抹去。因为他们是亡国之君,他们的污点会被放大,被上纲上线。
实际上,有很多原因可以导致亡国,君主坏不坏只是其中一个选项。比如有些国家穷兵黩武发展武力,有些国家与民休息发展经济,当他们相遇时,后者可能被前者所灭,但我们不能机械地认定后者有一个荒淫之君,前者有一个英明之君。
隋炀帝杨广的亡国,则更加复杂。
他继位后,在挑选新年号时,圈定了史上最大气磅礴的两个字——大业,毫不掩饰自己意欲造就伟大功业的野心。他的确是一个自信乃至自负的人,曾对人说:“天下人都认为我是因为生在皇家,才能继承皇位坐拥四海,但如果让我和天下的士大夫进行一次文治武功的竞选,我也是当仁不让的天子。”
这还真不是吹牛。连向来鄙视杨广的清初史学家王夫之都不得不说,逆广(他对杨广的称呼)少年带兵,颇有才干,屡战屡胜,“使与群雄角逐于中原,未必其劣于群雄也”。
你想啊,他爹已经是历史上相当有作为的皇帝,作为继承者,他要么坐享其成,乐得个轻松,要么超越父辈,但那会累成狗。杨广选择了后一条路。难得的是,他真的不是瞎折腾,而是确确实实干出了许多彪炳千秋的大事业。
根据当代历史学者的不完全总结,杨广总共创造了这么多个“史上第一”:第一次开凿了利在千秋的世界上最长的大运河;第一次建起了被誉为“土木工程里程碑”的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第一次创建了有防御体系的活动宫殿城市和报警器;开创了世界上最早的医校“太医署”和古代最精美的图书馆;第一次进行了空前的文化建设,整理了数千部文化典籍;第一次在中国修筑了25000多里的交通干路,建起全国空前的水陆交通网络和水利灌溉系统;第一次在法律上废除“十恶”之条;第一次取消商品入市税;第一次免除妇女的课税,揭开了取消妇女人头税的序幕;第一次在京都设立专管少数民族的“四方馆”,提出“混一戎夏”、诸族一家的思想政策,把郡县制推广到西域;第一次在“无隔华夷”的开放政策下,隆重接待数十国使团、商人及留学生,进行了空前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这些“史上第一”,均是杨广在位的14年间发生,有些是他直接推动的,有些则不早不晚恰好发生在他的时代。这不是一个蝇营狗苟、荒淫纵乐的亡国之君做得出来的。只有追求开创性事业、具有原创性视野的帝王,才有魄力、有能力造就这么多突破性的纪录。
传统史家在写隋炀帝历史的时候,囿于以隋为鉴的主旨,无法解释这些具有开创性、原创性的作为,因而只能在动机上进行诋毁。比如,杨广营建东都洛阳,本意是为了加强对关东和江南广大地区的控制,维持帝国一统。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却认为,是杨广听信了江湖术士的谶语,说“修治洛阳还晋家”,才启动了这项巨大的土木工程。把建东都的原因,归结为隋炀帝的迷信和昏庸。
还有,开凿大运河,沟通中国五大水系,完成了南北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对于中国此后1300多年的王朝历史,居功甚伟。但传统史书一概将之说成是,隋炀帝为了巡游玩乐才干的,甚至具体到说他就是为了去扬州看琼花嘛。
本质上还是那句话,因为他是亡国之君,他干的任何事情,不管结果如何,在动机上都是十恶不赦的。
4
不是说隋炀帝没有错,而是说,历史评价的客观性存在偏差。就像历史学者胡戟所说:“我们差不多可以说,秦始皇做过的事,隋炀帝多半也做了,但是他没有焚书坑儒;我们还可以说,隋炀帝做过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但是唐太宗没有开运河。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誉,隋炀帝却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这恐怕就是历史的势利了。
隋炀帝错就错在,太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在短期内连续兴办大役,已经超越了民力的负担。大业元年(605年),一年内,他就掘长堑、营东都、开运河、造龙舟、游江都,役使了几百万子民。
他干的事情,每一件都是好的,但加在一起,限期完成,就形成苛政,乃至。史学家胡如雷曾做过一个估算,从仁寿四年(604年)隋炀帝即位,到大业八年(612年)第一次东征高句丽,8年时间里,隋王朝一共上马了22项大工程,总共动用的人力有3000多万人次。
隋炀帝时期,全国人口4600万,8年时间就动用了3000多万人次,平均每年征用400万左右的劳动力,将近总人口的1/10,几乎是全国男丁的总数。民力透支,已达极限。
接下来,大业八年(612年)至十年(614年),连续3年,三征高句丽,终于把隋王朝逐步拖垮了。
杨广继承乃父的功业,基本已降服了东西突厥,打通西域,征服西南,四方来朝,建立起以隋王朝为中心的国际关系秩序。举目四顾,只有高句丽不是真心臣服。
从杨坚开始,就有过征高句丽的先例。杨广同样希望拿下高句丽。但对付这么个蕞尔小国,杨广的做法却让人不解——他竟然出动了113万征讨大军,分为24军,每日发一军,向辽东进发。如果加上200万负责后勤的民夫,这支东征队伍,竟达300万人,是高丽全国总兵力的十倍还不止。历史学者韩昇认为,隋炀帝这么大阵仗远征高句丽,其实不是真想打下高句丽,而是一场军事形式的政治威慑行动。
但是,杨广没有料到,高句丽并未投降,而是誓死抵抗。备战不足的隋朝大军,把第一次远征当成了军事大游行,最终惨败。
失败拂了面子,杨广就越要争回来。到第三次远征,高句丽遣使请降,杨广终于“大悦”。
但国内的情形,很快就让他高兴不起来了。
5
隋朝盛衰的分野,恰好在大业十年(614年)。此时,杨广搞定了他所要的国际秩序,但国内秩序却乱成一锅粥。
前一年,杨素的儿子杨玄感,趁杨广二次远征高句丽时起兵,以“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民之命”,“废昏立明”等口号相号召,一时“公卿达官子弟奔者如流”。吓得杨广看着唾手可得的高句丽都不敢留恋,赶紧命令回师。虽然杨玄感的反抗很快被镇压下去,但反隋的潘多拉盒子一打开,再也合不上了。
对杨广而言,在这些反隋的势力中,农民起义的威胁并不可怕,他最怕的是关陇贵族集团的集体造反。前面说了,隋朝的建立仰赖关陇贵族集团,杨广即位后,有意引入江南士族力量,对关陇贵族集团进行抑制。
现在关于科举制的创立时间,仍有不同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杨广在位期间,创立了进士科,以此取代九品中正制,让中下层地主甚至贫寒子弟,都能通过读书应考,走上仕途,从而打击豪族垄断政治的局面。这一做法,影响了中国1300多年,直到清末废科举为止,科举制一直是中华帝国后半期最重要的取士通道。但在当时,科举制最早却激起了关陇贵族集团的普遍不满。因为这相当于剥夺了他们的世袭特权,对他们的地位和利益构成挑战。杨玄感、李密、李渊,隋末几股大的起义,领导者都是关陇贵族集团出身,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顺便说一下,杨广的两大功业——大运河和科举制,均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无可估量的影响,但它们都是“照远不照近”的千秋功业。他因此而亡国,后来的朝代却因此而兴盛。从这个意义上看,杨广也算是中国历史的殉道者吧。
天下大乱之时,杨广却离开中原,来到扬州。劝谏的大臣说:“陛下若遂幸江都,天下非陛下所有。”杨广不听。他曾说过,我性不喜人谏,谁要是上谏言,我决不让他活在地平面上。
能力强大的人,往往刚愎自用。杨广不能幸免,这导致了他失去最终翻盘的机会,也给了后来的魏徵不断劝谏李世民一个最好的理由。
大业十四年(618年),隋炀帝在世的最后一年。据说他有时会摸着自己的头,照镜子对萧皇后说:“好头颈,谁当斫之?”
随驾南下的十多万侍卫骁果将士,大多是关中人,“见帝无西意,谋欲叛归”。最终举火起事,内外呼应,攻入宫中。面对叛军历数十大罪状,杨广不得不说:“我实负百姓!”他不希望受锋刃之辱,解下白绫,被缢杀而死。弑杀者,正是当年帮他谋取帝位的宇文述之子宇文化及。
得到杨广的死讯后,他那已经起兵称帝的表兄弟李渊“哭之恸”,说:“吾北面事人,失道不能救,敢忘哀乎!”然而,仅仅四年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李渊坐稳了江山,将杨广改葬于江都雷塘,并把他的谥号从“明帝”改成了“炀帝”。
唐朝诗人罗隐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一个死后落寞的亡国之君,从此定格为历史的反面典型,成为臣子调教君王的教案。所有人都知道他的荒淫故事,但很少人知道,他虽然不是一代明君,至少不是庸君,不是昏君。
历史翻过一页又一页,他的名字摆在正确的位置上了吗?
(摘自《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中国史 3》 最爱君/著 台海出版社/出版)
蝴蝶香奈惠是虫柱·蝴蝶忍的亲姐姐,栗花落香奈乎的义姐,长着黑发紫瞳,头发两侧戴着粉色边缘的翠绿色的蝴蝶发夹。身穿标准的鬼杀队制服,外面披有彩色的蝶纹羽织。心地善良,对曾是人类的鬼怀着同情,希望人类与鬼和平共处。被岩柱·悲鸣屿行冥认为“过分温柔”,和妹妹蝴蝶忍约定一同斩杀鬼时,就做好了为守护他人幸福而牺牲的觉悟 17岁时,在一次任务中被上弦之贰·童磨杀害。
武器日轮刀。刀颚为橘色,四叶草型,刀柄为翠绿色,刀刃为桃色,刀身上写有“恶鬼滅殺”的字样。
呼吸使用花之呼吸,为水之呼吸的分支。
经历出生于药师之家,原本与父母和妹妹蝴蝶忍过着幸福的生活。但一天,蝴蝶家遭到鬼的袭击,父母遇害。在姐妹二人差点被鬼杀死之际,鬼杀队的岩柱·悲鸣屿行冥及时赶到消灭了鬼,并让『隐』将二人送往亲戚家。
蝴蝶姐妹在处理完父母的后事之后,约定为保护他人的幸福而斩杀恶鬼。半月后,两人找到悲鸣屿行冥,向他请教猎鬼的方法。起初,行冥认为不能因一时的感情而剥夺这些孩子的未来,因此拒绝了二人的请求,劝说她们作为普通人活下去。但最终,行冥被二人的执着和持续的努力所打动,向她们引荐了培育师。
得到行冥承诺的第二天清晨,姐妹俩分别出发前往各自的培育师身边。在悲鸣屿介绍的培育师手下接受训练的蝴蝶姐妹,平安无事地通过了“藤袭山”的“最终选拔”,实现了当年的约定。她们流着泪重逢。
数年后,蝴蝶香奈惠成为鬼杀队的花柱。某日,与妹妹蝴蝶忍在桥上经过时,注意到一个小女孩被人贩子用绳子拖着。香奈惠不介意地走近她,并询问人贩子这个孩子的情况。人贩子试图推开香奈惠,被忍阻止。面对他的要价,忍将钱币撒在空中,抓住他松开的绳子,与香奈惠将女孩带回蝶屋收养。因为这孩子没有名字,香奈惠为她取名香奈乎,并选择栗花落的姓氏。
香奈惠察觉到香奈乎有沟通障碍,便教导其通过投掷硬币做决定的方法。因为过于随意而遭忍吐槽。香奈惠认为,人类的心只要遇到合适的契机就会绽放,有一天香奈乎遇到喜欢的男生,她会改变的。在某次柱合会议上,风柱不死川实弥因丧友之痛对主公产屋敷耀哉出言不逊,香奈惠对此表示不满。当实弥收到已故好友的遗书时,香奈惠告诉他,主公其实已经知道所有已故队员的姓名和生平。
17岁那年(正篇四年前),蝴蝶香奈惠在执行灭鬼任务时遭遇了上弦之贰·童磨,与之激烈战斗后被重创,临终前嘱咐妹妹蝴蝶忍退出鬼杀队寻求普通女孩子的幸福。香奈惠去世后,她的羽织和发夹分别由忍和香奈乎继承。蝴蝶忍在与童磨的战斗中受重伤,绝望之际受到姐姐香奈惠的幻象鼓励,强忍痛苦发动招式,但未能击败童磨。最终,童磨在另一场战斗中被香奈乎和嘴平伊之助协力斩杀。香奈惠和忍的灵魂与父母团聚,转生至现代东京,成为鹡鸰女子学院的学生,与香奈乎的曾孙擦肩而过。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2.鬼杀队前任水柱——鳞泷左近次人物介绍从前线隐退后隐居于独居于狭雾山作为鬼杀队培育师,灶门炭治郎与富冈义勇的师傅。带着天狗面具的神秘老人。之所以要带着凶神恶煞的天狗面具,是因为过去曾被鬼嘲笑过自己的面相太过于温柔。
能力嗅觉:与灶门炭治郎一样有着独特的敏锐嗅觉,能通过气味判断出人的情感,亦能分辨出伪装成人的鬼。
呼吸:使用水之呼吸,是起始呼吸·日之呼吸衍生出的五大基础呼吸之一.
经历鳞泷左近次曾是鬼杀队中的水柱,在江户时代的庆应年间打败了手鬼并将其囚禁。退休后,他独自隐居在狭雾山成为培育师,训练新手成为鬼杀队队员。但在此期间,有13名弟子在最终选拔中被手鬼杀死并吃掉。因此,鳞泷刻意阻止部分弟子参加最终选拔。
鳞泷找到了灶门炭治郎和灶门祢豆子兄妹,将他们带上山并训练炭治郎成为斩鬼剑士。一年后,鳞泷允许炭治郎参加最终选拔的条件是完成斩断巨大岩石的修炼。在炭治郎成功完成后,鳞泷为其送行并赠送了护身符。
鳞泷在炭治郎参加最终选拔期间帮忙照顾祢豆子,并为其祈福。在炭治郎通过选拔并回到狭雾山后,鳞泷拥抱了他并告知杀害他全家并将祢豆子变为鬼的仇人是鬼舞辻无惨。
鳞泷给主公产屋敷耀哉寄信保证祢豆子绝不会吃人,并表示若祢豆子破戒,他和义勇与炭治郎都会切腹承担责任。
鳞泷将祢豆子藏起并守护着她,同时为炭治郎祈祷他能活着回来。他感叹自己能在活着的时候见证鬼杀队与鬼舞辻无惨长达千年的战斗的终结。
3.鬼杀队前鸣柱——桑岛慈悟郎人物介绍有一道显著伤疤在脸上,身材矮小且依靠拐杖行走。我妻善逸和狯岳的师父,从前线退休后,他选择在桃山隐居。他是一位培养下一代「雷之呼吸」的培育师。尽管他看起来严厉,但他对善逸实际上非常关心,被善逸称为“爷爷”。后来,因为狯岳堕落为鬼,作为他的导师,他必须为这个结果负责。最终,在没有介错人的情况下,他选择剖腹自尽。在善逸以自创的七之型将狯岳斩首之后,他以灵魂的形式在彼岸向善逸表达了他引以为傲的心情。
能力(雷之呼吸)一之型 霹雳一闪(壱ノ型 霹雳一闪):以连鬼眼都看不见的速度一闪而过的斩击,因为是直线突进技,可以用来瞬间移动,缺点是出招时如果敌人与自己之间有障碍物的话就不得不中断技能。
贰之型 稻魂(弐ノ型 稲魂):瞬间砍出闪电形状的五连击。
叄之型 聚蚊成雷(参ノ型 聚蚊成雷):先围绕著一个目标高速旋转,同时在自身的旋转轨迹上会留有波纹状的闪电。
肆之型 远雷(肆ノ型 远雷):身体爆发出闪电后,以闪电般的速度进行突击,接近到远处的敌人后挥动日轮刀进行高速斩击。
伍之型 热界雷(伍ノ型 热界雷):释放出带有超高热量的闪电轰击敌人。
陆之型 电轰雷轰(陆ノ型 电轰雷轰):以自身为中心,瞬间往四周释放出无数发闪电状的斩击。
经历慈悟郎是鬼杀队的前鸣柱,35岁时断腿后退出鬼杀队一线,隐居在桃山成为次世代「雷之呼吸」的培育者。他收了学生的狯岳为徒弟,后来在街上遇到了善逸,被欺骗并欠债,慈悟郎花钱买下善逸并带他去桃山收为徒弟。
在教授「雷之呼吸」时,善逸总是逃避训练,慈悟郎对他进行严厉的训练,每次他想逃避训练或逃跑时都会抓他回去。某日,善逸被雷击中,黑发因雷击变成金发。最终,善逸只学会了雷之呼吸的一之型,而狯岳学会了除一之型以外的所有剑型。但慈悟郎教导善逸,能学会一种剑型就已经不错了,要将它磨炼到极限。
后来,狯岳堕落为鬼,作为师父的慈悟郎必须为此负责,最终在没有介错人的情况下切腹自尽而死。
在无限城决战开始后,善逸找到了成为新上弦之陆的狯岳并使用「柒之型 火雷神」成功将其斩首,但也因此陷入昏迷。在善逸昏迷后,慈悟郎以灵魂的形态见到他。听到善逸自述当初没能和狯岳好好相处并且没能好好报答自己后,慈悟郎潸然泪下,并对善逸表示「你是我的骄傲啊」。
4.鬼杀队前任炎柱——炼狱槙寿郎人物介绍鬼杀队前任炎柱,外表是胡子拉碴的颓废大叔,是炎柱·炼狱杏寿郎的父亲,曾经和杏寿郎一样是个性格乐天、热情如火的人,但在心爱的妻子瑠火因病去世后大受打击,因此变得十分萎靡不振,不但放弃了作为炎柱的职责,甚至还开始每天借酒浇愁。
能力(呼吸)使用炎之呼吸,为起始呼吸·日之呼吸所衍生出的五大基础流派之一。炎之呼吸是炼狱家族代代相传的呼吸法,自从四百多年前的炼狱家始祖开始,炼狱家族世世代代都担任炎柱之位,从未中断过。而槙寿郎身为前任炎柱,自然熟练地掌握了炎之呼吸的九个剑型。
经历炼狱槙寿郎出身于鬼杀队所属的炼狱家族。炼狱家族世世代代都是炎柱,到了槙寿郎这一代也不例外。槙寿郎年轻时是个性格乐天、热情如火的男人,他熟练地掌握了家族祖传的炎之呼吸法,并依靠自己强大的实力成为了炎柱,四处斩杀为祸一方的恶鬼,保卫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0年多前,槙寿郎迎娶了名为瑠火的女子作为妻子,并与她先后育有两子,分别名为杏寿郎和千寿郎。平日里,槙寿郎在外惩奸除恶,瑠火在家相夫教子,一家人其乐融融,生活十分幸福美满。秉承炼狱家的祖训,杏寿郎兄弟从小便开始接受父亲的指导,修炼炎之呼吸法与相应的剑技,以期终有一天来继承槙寿郎的炎柱之位。
两兄弟中,哥哥杏寿郎天赋异禀,同时自幼深受父亲为人乐观做派的影响,从小便养成了乐观开朗的性格;而弟弟千寿郎没有剑术才能,从小养成了较为悲观的性格,但槙寿郎也从未放弃过对他的教导,时时刻刻鼓励着他,告诫他要努力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不过,妻子瑠火在生下幼子千寿郎后不久就一直身体不好,后来更是一直卧病在床。但她仍然始终坚持着亲自教导杏寿郎兄弟为人处世之道。9年前,槙寿郎在一次前往八丈岛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意外遭遇了一个差点被一只半人半蛇的女鬼杀死的小男孩。职责所在,槙寿郎当场便使用炎之呼吸剑技轻松地斩杀了那只蛇鬼,救下了这个小男孩。然而,当槙寿郎带着这个小男孩去找到他的家族里唯一的幸存者——他的表姐时,小男孩却遭到了他的表姐的痛骂。
就在槙寿郎准备离开时,小男孩却恳求槙寿郎带着自己加入到鬼杀队之中。槙寿郎虽然很不解,但依然还是照做了。这个男孩叫做伊黑小芭内,后来他成为了鬼杀队中的蛇柱。然而没过多久,妻子瑠火的病情却突然加重,最终撒手人寰了。心爱的妻子突然离世,令槙寿郎大受打击,并从此一蹶不振。之后,他不仅辞去了炎柱的职位,就此赋闲在家,甚至开始每天借酒浇愁,就连和杏寿郎兄弟二人有关的事情也完全不去理会了。但是,坚强的杏寿郎并没有因为父亲的自暴自弃而失去信心。他靠着家族祖传的三卷炎之呼吸指南书自学成才,并在后来成功接替了父亲的炎柱之位。
就在杏寿郎来向父亲禀报成为柱的喜讯的那一天,对于灭鬼之事已经再无半点兴趣的槙寿郎仅仅是用“无聊透顶,反正我们父子俩都成不了大事”来草草回应。不过,杏寿郎并未因此受挫,反而是更加坚定地踏上了灭鬼之路。
在无限列车一战中,杏寿郎为了保护灶门炭治郎等人,奋不顾身地迎战上弦之叁·猗窝座,最终却伤重不治身亡,年仅20岁。不久后,炭治郎奉上级命令,前来炼狱家递送杏寿郎的讣告。在路上,刚好买酒归来的槙寿郎与炭治郎和千寿郎正好撞了个正着。在一如往常地“怒斥”了杏寿郎这个“任性”的小子之后,槙寿郎通过炭治郎所佩戴着的耳饰,确定他肯定就是日之呼吸剑士继国缘一的继承人。随后,他便劈头盖脸地给了炭治郎一掌,并和炭治郎扭打了起来,直到被炭治郎给了一头槌才消停了下来。冷静下来后,槙寿郎没有再阻止千寿郎带着炭治郎进入炼狱家,自己则悻悻地离开了。
原来,过去继国缘一曾给炼狱家先祖寄去了一封信,在信中阐释了自己没能成功斩杀鬼舞辻无惨的原因,这反倒令炼狱家先祖对其彻底失望,而且后来的炼狱家族子弟也都对这位剑士以及他的日之呼吸相当反感,槙寿郎也不例外。过了一会儿,炭治郎没能在炼狱家找到有关“火之神神乐”的线索,便收下了杏寿郎留下的刀颚离开了。随后,千寿郎敲开了槙寿郎的房门,告知炭治郎已离开的消息。尽管槙寿郎对此感到厌烦,并让儿子离开,但千寿郎鼓足勇气,传达了大哥杏寿郎给父亲的遗言:“保重身体……”
在千寿郎离开后,放下酒瓶的槙寿郎回想起杏寿郎的话。作为不称职的父亲,他对儿子的愧疚让他振作起来。他泪流满面,默念起儿子杏寿郎的名字。
不久之后,冷静下来的槙寿郎给炭治郎写了一封信,为他的鲁莽举动道歉,并透露了炼狱家族与日之呼吸剑士继国缘一的过往,以及他所知道的日之呼吸情报。
在无限城决战开始后,受已故当主产屋敷耀哉的委托,槙寿郎决定重新出山,与已退隐的音柱·宇髄天元一起,担任鬼杀队新任当主产屋敷辉利哉的护卫。#鬼灭之刃#
琴师,清冷遗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操弄琴弦的乐伶中,性情孤傲而技艺一流者,尊称一声琴师。
在古装剧中,一架古琴就能毫不费劲地塑造出,一个有文化、有风骨的形象。
大圣遗音
一则古琴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本身就是文化底蕴的象征,伯牙子期、竹林七贤、凤求凰等故事,让古琴成为了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文化符号之一。
二则无论在宫廷或者市井,琴师似乎都是一个时代精致的代名词,直到今天,学习艺术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仍然有不小的门槛。
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5位国产古装剧里的琴师角色,他们大多身负悲惨的身世,终日被仇恨折磨,这是为什么?
1.《宁安如梦》谢危 峨眉 (待播)
圣人皮囊,魔鬼心肠,然而始终待琴以诚,少时学琴笨拙,二十三载方有小成。
三百义童,惨死何辜?太子少师满手血腥,只为讨一个公道,天下人的性命在他眼里不过是草木。
除此之外他唯独爱琴,是一名斫琴师,峨眉便是他亲手所制。
在姜雪宁的第一世里,谢危造反成功完成夙愿,二十七八岁时了无牵挂自绝而亡;第二世里,谢危早早和雪宁产生了纠葛,终于对人世多了一分眷恋,为了雪宁留在了世间。
2.《古剑奇谭》欧阳少恭 九霄环佩琴
曾经的天界第一乐师太子长琴,终是一半疯魔灭人间,一半赤诚献苍生。
灵魂残缺,不能入轮回,没有肉身,无法存世间。
欧阳少恭一生都在逆天而为,他不屈服于命运,不甘于遭受的苦难。
遇到巽芳是他的救赎,一次为了长久相守的离开,却成了终身追悔的苦痛。
最终少恭和巽芳坦然接受命运,相拥而逝,消失在执迷了千年的天地之间。
3.《新倩女幽魂》网游冷月心 流水十年间
全服第一的白衣琴师,金陵魅香楼头牌,东厂探子,为复仇流落万妖宫,从此亡命天涯。
泠泠七弦寂寞听,三更不敢问前因。忍将沧海屠龙志,付与江南冷月心。
嫦娥舒广袖,十娘舞婵娟。不羡天外曲,愿闻冷月弦。
4.《六指琴魔》 黄雪梅 天魔琴
这位不是琴师,但一生与琴为伍,讲起和琴有关的影视,也总免不了为一曲“天龙八音”震撼,1993年拍摄至今仍是经典。
八音穿心,一曲魂断,疾风骤雨般的琴声带着华丽的血腥,血染江湖的杀戮复仇曲。
黄雪梅目睹至亲为护“天魔琴”而被追杀而亡,年幼的她因坠崖幸免遇难,自此苦练绝世武功,身现江湖便是一场蓄谋已久的。
5.《琉璃》乐师 无名
九世历劫第一世,琴师替罪舞姬揽月命丧刑场,舞姬枯守坟茔了却残生。
懵懂不解的璇玑(揽月)第一次为司凤(琴师)点下了血泪痣,希望来世还能再次相遇。
这一遇就是九生九世,满身戾气的修罗一点点被爱感化,才有了和司凤相遇时的单纯璇玑。
全员血海深仇,等待被救赎,唯有司凤九世被诛仍心怀光明和挚爱,以救赎者的视角陪伴着璇玑。
结语:“把悲欢谱作曲为你弹起,才感伤何为身不由己”,大约是琴音悲泣,琴师的人生总是比较坎坷,甚至结局悲惨。
空有技艺而无力自保,除非本身还有第二重身份,所以古装剧中的琴师,很少是纯粹的乐师。琴师身份成全了极致的“悲剧美学”,又以另一重不同的身份开启更加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