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建军丨 壹心理专栏 · 朱建军
如果你的亲人正在重病中或者你非常担心失去某人,这时梦见此人的死亡可能表示一种担心,不过这常见于安全感较差的人,这类人会因过度担心、忧虑而产生灾难性的梦。这种梦未必与结果一致,所以还不算可怕。
亲人不同于其他人,他们是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你内心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你的影响远远超出你的想象,仔细体会就会发现,你身上的很多特点都是从他们那儿来的,你的行为模式、你的价值取向、你的神态、口味……,甚至你和他们没有人我界限。所以他们会经常出现在你的梦中,这时的他们常常不代表他们本人而用来象征你内心与他们相似的部分。
一位25岁的姑娘梦见自己做好了晚餐,她叫人来吃饭但是没人答应,只有自己的声音传回来,就像是一个深深的洞穴的回声。她毛骨悚然,感到整个屋子空无一人。她冲上楼,在第一间卧室里,看见两个妹妹分别僵坐在两张床上,毫不理会她焦急的呼唤。她走过去想摇醒她们,突然发现她们是两尊石像。她恐怖地逃进母亲的卧室,可母亲变成了石头。绝望中,她只好逃向父亲的屋子,可是父亲也变成了石头。
这样的梦是危险的信号,表示梦者心理状态不好。她内心的每个部分都在死去,这里的死并不是真的死亡而是象征丧失生命力,变成石头还有变得坚硬、冷漠的意思,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会让人感觉冷冰冰的象块石头,他们是因为受到伤害才变成这样的。不过这种死亡并不可怕,只要你敢于面对,心灵是可以复苏的,这就是各民族神话中为什么常出现“复活”主题的传说。
一位40岁的妇女梦见自己的表妹死了,被装在棺材里,棺材的一半已送进壁炉,壁炉中有火,火已经把半个棺材和她的下半身烧着了,她感到很恐惧。
这是一个性梦,经过联想发现,表妹代表她内心有望的一面,也是有生命活力的一面,被放在棺材里意味着这一面被压抑和隔离了,正是因为压抑变得没有生机了。壁炉象征女性,送进的半个棺材象征男性,壁炉内的火是情欲之火,也是生命力的象征。下半身代表更接近生物本能的部分,着火意味着唤醒,她恐惧这种本能力量的唤醒,她害怕上半身也着起来。
死亡还象征着遗忘。一个离异的妇女时时梦见她的前夫,后来有一天,她梦见前夫死了。当时并没有任何事件会让她担心那个人出事,她已经很就没有他的消息了,后来她从朋友处证实他也没有出事。这里的死是遗忘的意思,她认为自己已经把他遗忘了。过去前夫一直“活在她的心里”,而在做梦的前一天,她认识了一位很好的男子,梦在昭示新的感情使旧的感情让位,因此她的前夫在梦中就“死了”。
所以死亡的梦不一定都是坏事,在周星驰的电影《济公》中,当主人公长大成人的一刻,他的父母都死掉了,但他并不悲伤,反而希望他们赶快死。如果把这个影片当梦来释,你会发现这里并不表示他不孝顺,也不表示他真的想让父母死,而象征着依赖关系的结束,象征精神上的独立。好“子宫”应该在胚胎成熟时与胚胎脱离,虽然很痛,但不脱离就会形成死胎。
弗洛伊德指出,梦见亲友死亡而且梦中很悲痛,往往是幼儿时希望亲友死亡的愿望再现。他指出人在幼年时会希望自己不喜欢的人死,儿童在憎恨与他共同分享父母之爱的兄弟姐妹时,会期盼他们死。在儿童心中或在成年人的潜意识中,让别人死并非什么大罪,只是“让他永远不能回来”而已。当人怨恨别人时,会梦见他死亡,如果这个别人是亲人,梦者会在梦中刻意地过度表示悲痛。
如果孩子在梦中象征未来和希望,孩子的死亡可能会象征希望的破灭;如果孩子在梦中象征弱小和幼稚那么祝贺你现在更成熟了。还是那句老话,因梦而异,因梦而译,绝不能生搬硬套地去解释。
自从青春期以来,我的梦境就跟现实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了。以前小时候,我经常会做一些稀奇古怪的空想梦,醒来之后脑海里只剩下一片混沌。
这让我时常在梦醒的时候分不清那是梦境还是现实。
就拿最近来说,我梦到自己在上课,在熟悉的教室里听着老师讲课。放学后我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去食堂吃饭,边吃边聊天。
这个梦境跟我平时的校园生活没什么两样,醒来的时候我都要反复揉揉眼睛,才能确定自己身在哪里。
我非常好奇,为什么我的梦境变得这么逼真,与我的现实生活几乎一模一样。
妈妈的解释让我恍然大悟。我突然发现,梦里出现的人和事,全都是我生活中的碎片。
比如,我常常会梦到自己在学校遇到的同学老师。每当我梦里看到他们的时候,总会下意识地叫出他们的名字。
还有我最喜欢的美食,我在梦里也能尝到它们的滋味。
我还注意到,我的梦境常常与我白天的所思所想有关。如果白天我在想某个人,那么晚上就很有可能会梦见他;如果我在准备某个考试,我很可能就会梦到自己正在考那门课的试。
这样的关联让我想起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句古语。原来这不仅是成语,还有着非常实在的意义。
现在每每从梦中醒来,我都会仔细回想梦的内容,并且想象白天我做过什么,想过什么,从中找寻它们之间的关联。
二、表哥的病危梦境表哥林伟最近得了一场急症,现在还在医院治疗。昨天我专门去医院看望了他。
“表哥,你感觉怎么样了?”我关切地坐到床边,轻声问道。
他勉强笑了笑,声音虚弱地说:“没事,你别担心,医生说情况已经好多了。”
我知道他在安慰我,但看他虚弱的样子,我还是担心他的病情。我们聊了一会儿,他突然说起了一个古怪的梦境。
他说最近每天都会梦见爸爸妈妈,但他知道父母都已经过世多年了。梦里他跟父母在老家的田野里劳作,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炕上吃饭,温馨而诡异。
我听着表哥描绘的景象,也感到非常怪异。但是转念一想,表哥现在病得这样重,生死之间徘徊,害怕自己活不下去,这时候梦见故去的父母也很正常。
或许这正是他内心渴望继续活下去的反映。在梦里他能与父母团聚,这给了他希望和动力。
我轻声对表哥分析了我的看法,还给了他些鼓励的话。表哥听后,神情放松了些,说我的理解让他感到欣慰。
一个人的意志力是很重要的,这会对病情产生很大影响。
临走时,我再三叮嘱表哥务必照顾好自己。我发自内心地期盼他能早日康复。
回家的路上,我再次思索着表哥的梦境。我更加确信,那只是他内心的反映,而非现实。
最后,我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表哥能度过这个难关。
三、我的梦反映内心世界关于梦的本质和意义,我参考了许多心理学家的理论。其中,弗洛伊德的观点让我受益匪浅。
具体到我自己,我也逐渐意识到,我的许多梦境都在反映我的内心需要。
比如,前段时间我经常会做一个梦,梦见我的父亲站在离我很远的地方,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我怎么呼喊追赶也无法接近。
白天的时候,我反复思索这个梦的含义。终于我意识到,最近我和父亲之间的关系确实不太顺畅,有些隔阂。
想通了这一点,我下定决心要和父亲好好沟通。周末我跟父亲一起打球的时候,主动找他聊了聊最近的困惑。
这段时间,我没有再做过那个追逐父亲的梦了。
我的好朋友小王也有过一段与梦境相关的经历。他前段时间准备考研,压力很大,学习很晚才睡。
母亲劝他不要再那么拼命学习,并告诉他改变原计划的考试方式会比较顺利。
结果他在考试中应试如流,最终也如愿考入了梦寐以求的学校。
我和小王分析,这可能是他内心的声音在梦中化作母亲的形象提出建议,最终指引他避开了艰难的道路。
现在每每从梦中醒来,我都会仔细回想梦的内容,反思它可能意味着什么。
把梦境当成一面镜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内心的需求,并及时做出调整来解决问题。
四、我梦见亲人的含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自己会越来越频繁地梦到故去的亲人。一开始,这样的梦境会让我感到非常怀疑和不安。
我有一个朋友林伟,他曾经梦到祖父出现在他面前,劝他放弃参加一次户外探险活动。
事后证明,这个探险过程发生了意外,而林伟因为没有参加而幸免于难。
这表明我们不应轻视梦中的警示,梦里亲人的劝告可能是我们内心的声音。
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到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我会更容易梦到故去的亲人。
每逢母亲的生日,我也经常能在梦里见到她的身影。
我猜测这与我的潜意识有关。这些重要的节日会触发我的记忆,让我特别思念逝去的亲人。
从这个角度看,节日的梦境也是一种内心情感的反馈。
当然,我也意识到,当一个人进入生命的最后阶段,梦到故人可能意味着某种启示。
现在回想起来,这可能是他潜意识里对生命走到尽头的一种预感。
尽管有些梦境的含义让人不安,但我选择接受生老病死的规律。无论见到什么样的梦,我都会保持平和的心态,把它当成是大自然给我的又一个信息。
五、我的生死观感悟有了这些与梦相关的体验之后,我也逐渐对生命有了一些新的感悟。我开始审视生与死的关系,试图找到一个对自己来说最为祥和的生死观。
我认为,生离死别是生命必经的过程。就像昼夜交替,四季变迁一样,这是自然界的运作法则。
生和死都不应该被视为喜或忧,而只是漫长生命进程中的不同阶段。
在梦里,我时常可以见到已经过世的亲人。这让我进一步理解,肉体的消逝只是让灵魂脱离了这具皮囊,但精神依然存在。
所以,我现在看待故人的来访不再像从前那样担忧。反而我会欣然接受,把这看成是我内心对他们的思念在梦中得到满足。
有一首诗这么写道:“你相信有一天,我们终会相见,在时间的尽头。”我很喜欢这句话,它传达了我现在的生死观。
因为我知道,死并不是终结,只是一个转折点。我们的生命在物质世界体验一段旅程,而肉身消亡后,精神还会继续存在,只是在另一个维度。
我不确定来世的形式,但我选择相信我们都将归于大自然的怀抱。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仙境,万物的生生不息,构成这个神秘宇宙的奥妙。
“立遗嘱”这件
似乎只在老年时才会考虑的问题
为何年轻人会参与其中呢?
侯先生今年25岁
目前在上海某大学就读
因为姥姥最近病重
所以想咨询遗嘱
而在详细询问之后
自己也有了订立遗嘱的想法
侯先生说“我其实没太多钱
其实也就是1-2万左右
我写的是我的遗产以财产形式分配
比如银行卡、不动产、现在还有电子账号”
侯先生表示自己的父母虽然很开明
但对这件事还是反对的
身边的朋友刚一听说
也以为自己出了什么事
“我跟我哥们说了之后
有两个的想法也是
首先考虑到我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但跟他们分享这件事之后
他们也能理解我”
但侯先生认为订立遗嘱
对自己和家人都是一件好事
希望能改变身边人的看法
今年年初,中华遗嘱库发布《2022中华遗嘱库》,对25万份遗嘱进行大数据分析。数据显示:未婚不婚者立遗嘱人数攀升,六年间总遗嘱量翻了12倍;30-39岁立遗嘱人数约占三成;“80后”所立遗嘱中以房产为主。
根据数据显示,“防止财产下落不明”是30岁以下立遗嘱人群主要考虑的风险;“避免财产下落不明”和“照顾家人”是30-39岁人群立遗嘱主要的考虑因素;对于50-59岁的遗嘱人而言,“子女的婚姻风险”则成为其首要考虑的因素。
此前报道
早在2019年底,
上海一名90后女孩立遗嘱的事情
也迅速成为微博热点。
她不仅选择
在正青春的年纪立下遗嘱,
更是在遗嘱中
把自己的房产留给最要好的闺蜜。
这位立遗嘱的女孩出生于1992年,是上海某医院的ICU女护士。因和父亲发生争执搬离家庭,她住进了女同事的家里,两人成了亲密无间的闺蜜。
因为在医院看到了太多生离死别,女孩决定通过中华遗嘱库立下遗嘱,把自己的一套房产留给闺蜜。除了相信闺蜜外,这名女孩也希望自己如果发生意外,她的闺蜜可以抽空帮忙照看她的父母。对于女孩的举动,一些80后90后表示理解。
在很多人看来,遗嘱是临终前对身故后财产等事务的交代,年纪轻轻还不到30岁就立下遗嘱,早吗?很多人对此产生疑问。
“遗嘱能给我一份踏实 ”
1993年出生的汤宇(化名)是一位年轻的金融行业从业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中华遗嘱库,“原来订立遗嘱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在了解了订立遗嘱的基本流程和内容之后,汤宇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思考。
金融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汤宇对风险一直存有敬畏之心,“每次听说有年轻人猝死,每次坐飞机产生剧烈颠簸的时候,我心里都会咯噔咯噔的。”
“我得让我妈有个保障”
在目前已经订立遗嘱的236位“90后”中,占比较大的人群是单亲家庭的年轻人。1990年出生的陈晨(化名)就是其中一位,今年上半年,她在中华遗嘱库北京第二登记中心订立了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遗嘱,遗嘱中,她名下所有的房产和财产的继承人,都是她的母亲。
在陈晨16岁的时候,她的父母选择离异,她跟着母亲生活。父亲与母女俩的关系并不好,甚至长时间不提供生活费和学费,这让陈晨和母亲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到后来,陈晨和母亲几乎跟父亲断了联系。直到陈晨大学毕业开始工作,母女俩的生活才渐渐好转,而母亲将家里绝大部分房产和存款,都放在了陈晨名下。
一开始,陈晨对财产放在自己名下这件事并没有多想,直到她听说朋友家发生的一件事,她才突然意识到,她需要去订立个遗嘱。
陈晨说,这位朋友也是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父亲同样长期缺失,朋友跟着母亲一起生活。一次车祸意外,这位朋友突然离世,因为事先没有订立遗嘱,按照继承法的规定,他的财产是要按照顺位继承的,于是他的父亲突然出现,前来争抢他名下的财产。“我绝不能让我妈妈也陷入这样的麻烦,我的财产必须都是她的。”于是,陈晨决定去订立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遗嘱。
现在的陈晨有一位即将谈婚论嫁的男朋友,但她订立的这份遗嘱当中,只明确要将她婚前的个人财产留给妈妈。“我们两个已经达成了一致,他也尊重我的做法。”陈晨说,反而是妈妈到现在都还不太接受订立遗嘱的事情。“我跟我妈说,我去订立遗嘱了,我妈说,写这干嘛呀,多晦气呀。”不管母亲是否理解,陈晨现在能够更踏实地面对未来的生活了。
“不把微信支付宝写进去,
我父母都不知道怎么取”
在“无钱包”时代,出门基本不用带现金,无论是购物还是坐车,支付宝、微信随手一刷就完成了;在网络游戏当中,账号、服饰、装备、皮肤等虚拟财产价值不菲,也早被年轻人认定为财产之一了。
1994年出生的凌玲(化名)就属于“无钱包”一族,今年5月,凌玲订立了属于自己的遗嘱。凌玲说,选择订立遗嘱是在一个非常冷静的情况下作出的决定,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在自己身故后,为父母留下一个保障。
绝大多数人认为,财产是握在手里的真金白银,比如房产、股票、现金存款。在订立遗嘱之初,凌玲也不知道支付宝、微信这些虚拟账号可以作为财产的一部分。
“我支付宝里有十几万块钱,银行卡里存的钱才只有几千块。这些虚拟财产不少都需要指纹或人脸识别才能打开,万一我出现意外,父母年纪越来越大,不把微信支付宝写进去,我父母都不知道怎么取。”在中华遗嘱库工作人员的解释下,凌玲了解虚拟财产是可以写入遗嘱的,于是她将微信、支付宝的账号和密码一并写进了自己的遗嘱里。
事实上,
对于遗嘱这件事,
大家的看法还是存在比较大的争议,
有人认为
“年纪轻轻立遗嘱很不吉利”;
也有人觉得
“提前做好规划挺好的”、
“学习面对死亡,可以更好地活”。
对此一事,你怎么看?
留言说说吧!
综合自:申江服务导报、新闻晨报·021视频、上观新闻、齐鲁晚报、澎湃新闻、网友评论等
来源: 浙江FM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