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又称冬节、长至、亚岁等,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俗语有“冬至一阳生”,此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地球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这以后随着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的位置逐渐北移,北半球的白天逐渐变长,正所谓“冬至日头升,一天长一针”。
冬至有三候:一候蚯蚓结; 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自冬至开始,我们正式进入“数九”天。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各地有不同版本的“九九歌”,但都生动形象地记录着冬至到来年春分的物候变化。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冬至大如年”,足以见古人对冬至的重视。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因地域不同,各地的冬至饮食习俗存在着诸多差异。
在北方,饺子是冬至的“标配”。冬天天寒,容易冻着耳朵,而饺子形如“耳朵”,人们觉得吃饺子可以保护耳朵。
南方人喜欢在冬至这天阖家团聚、围炉夜坐,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其乐融融、团团圆圆。
俗谚有云,“冬至馄饨夏至面”。在冬至这天,浙江杭州、嘉兴、绍兴一带的人常食馄饨。这个习俗在宋朝时已经颇为流行了。
在浙江台州,擂圆是冬至的重头戏,“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擂圆是用糯米粉做的,先把糯米粉和温水揉成面团,再摘成醋碟大小的圆子揉圆,煮熟后放在豆黄粉里滚拌,因为这个过程方言叫“擂”,所以冬至圆起名叫“擂圆”。
在今天,嘉兴人大多选择吃桂圆烧蛋过冬至夜,而平湖则有冬至夜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这是甜蜜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更是乡愁的味道。
喝冬酿酒,是苏州人冬至入冬仪式的开始。冬酿酒酿造程序复杂,酿酒师傅一般在10月底就得动起来了,糯米两次发酵后再压榨、冷却、过滤,最后加上腌制的桂花、栀子,冬酿酒才算大功告成。
此外,冬至时节,天气寒冷干燥,容易导致鼻咽干燥、皮肤缺水,易上火。可食用荸荠、藕、萝卜、白菜、柚子等滋阴去燥的食物。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
今天,记得早点回家,
和家人们一起团聚过节!
附:
2021-2022年冬天数九天时间表
2021年一九时间:2021年12月21日-2021年12月29日
2021年二九时间:2021年12月30日-2022年1月7日
2022年三九时间:2022年1月8日-2022年1月16日
2022年四九时间:2022年1月17日-2022年1月25日
2022年五九时间:2022年1月26日-2022年2月3日
2022年六九时间:2022年2月4日-2022年2月12日
2022年七九时间:2022年2月13日-2022年2月21日
延伸阅读: 冬至祝福语简短 2021祝大家冬至快乐的微信问候语 冬至文案短句干净治愈冬至祝福语 2021冬至美好祝福语句子 冬至快乐祝福语简短冬至祝福图片 冬至祝福语 2021冬至文案配图朋友圈说说2022年八九时间:2022年2月22日-2022年3月2日
2022年九九时间:2022年3月3日-2022年3月11日
来源:综合浙江新闻客户端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第22个节气,每到这一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同时,冬至的到来也标志着我国各地已经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在我国北部地区,历来有“冬至逢壬数九”的说法,所谓的“数九”“交九”,就是民间百姓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
“数九”以九为单位,从冬至或冬至后的壬日开始,每逢九天便数一次九,直到数完九个九,共计81天。部分地区会在九九后再加一九,成十九之数,数至九十天,已然到了“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春分节气。
“数九”在我国民间口口相传,但起源何时缺乏明确的历史记载,南北朝时期,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这可能是最早关于“数九”的记载,表明“数九”自冬至当日开始。
至宋代后,“数九”亦有从冬至次日开始之说。宋代周密的《齐东野语》中记载:“古有数九九之语,盖自至后起数至九九,则春已分矣。”明朝田汝成作《西湖游览志余》称:“ 杭人以冬夏二至后数九,以纪寒暑。”《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提到:“冬至量日影以占丰凶,次日算九九以占寒暖。”无论如何,从古至今,都将冬至作为隆冬来临的信号。
实际上,有了暖气、电热毯、羽绒服、暖手宝等保暖黑科技,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早已不惧严寒,不论是出门在外还是家里窝着,人们的身上总能暖暖和和的。然而在古代,御寒条件较为简陋,人们的出行和娱乐受到极大的限制,为了排遣漫漫长冬的寂寞,古人根据“数九”创造出多种民俗文化活动,包括九九消寒歌和九九消寒图等。
“九九消寒歌”生动地反映了“数九”中天气的变化规律,应用广泛,世代相传,沿用至今。但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差异较大,各地的“九九消寒歌”也大相径庭。如北方黄河流域的歌谣中,有着“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的说法,而在浙江沿海地区,则传唱的是“八九七十二,猫狗寻荫地;九九八十一,飞爬一起出”,到了湖南一带,“九九八十一,穿起蓑衣戴斗笠”,不同的气象背后,是各地不同的物候变化规律。2017年,“九九消寒歌”入选小学语文课本,后被编排为手势舞蹈,民间记忆得以继续延续。
这些年,“九九消寒图”也逐渐重回人们的视野。文字形式的“九九消寒图”为一幅写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的双钩描红书法字帖。字帖中的九个字为繁体字,每字九划,共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作图者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便可以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这幅九九消寒书法图即为完成,因此也被称为“写九”。
图为“九九消寒图”文字样式
绘画形式的“九九消寒图”通常被称为“画九”,也更显诗情画意。古人在冬至这天画一枝开有九朵梅花的花枝,一朵对应一九,每朵梅花有九片花瓣,一片花瓣对应一天。明代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对“画九”有详细地描写:“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古人用一笔一花将春挂满枝头,为漫长枯寂的冬季增添了不少情趣。
图为“九九消寒图”梅花样式
“数九”承载着中华儿女对“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美好向往与期盼。看到这里的你,难道不想画上一幅九九消寒梅花图,挂在家中,开启你的“数九”春日倒数嘛?
(光明网实习记者 许晨)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