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推理界的无冕之王!强推东野圭吾的50部经典推理小说

东野圭吾,可谓是无数推理迷心中的无冕之王。

他的几乎每一部小说,都是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好故事。

从《解忧杂货店》《白夜行》到《嫌疑人X的献身》《仿徨之刃》,再到《秘密》《变身》等等,他的十几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上映。

东野圭吾称得上推理小说界,最深刻、最畅销、最叫座的作家。

本期书单关键词:【东野圭吾】,分享50部东野圭吾的经典作品。

1《白夜行》

豆瓣评分9.2(435791人评价)

东野圭吾迄今口碑最好的长篇杰作。

2《恶意》

豆瓣评分8.7(105627人评价)

深刻揭示人性,故事中无边的恶意深不见底。

3《白鸟与蝙蝠》

豆瓣评分7.1(3599人评价)

东野圭吾出道35周年荣耀新作,10年来的新高峰。

4《希望之线》

豆瓣评分7.7(7929人评价)

东野圭吾温暖新作,比《解忧杂货店》《新参者》更打动人心。

5《无名之町》

豆瓣评分6.6(6772人评价)

东野圭吾2021年高能新作!

6《新参者》

豆瓣评分8.3(49418人评价)

新参者:新加入、刚到来的人。

7《透明的螺旋》

豆瓣评分6.6(4142人评价)

一代代“她”,被透明的绳索束缚,被悲剧的螺旋围困。

8《长长的回廊》

豆瓣评分6.9(5658人评价)

东野圭吾唯一女主视角长篇。

9《解忧杂货店》

豆瓣评分8.5(740998人评价)

现代人内心流失的东西,这家杂货店能帮你找回。

10《放学后》

豆瓣评分7.4(23530人评价)

人终此一生值得珍惜的到底是什么?

友情、爱情、身体、容貌、回忆……

11《红手指》

豆瓣评分8.0(32379人评价)

愚蠢而浅薄的犯罪,隐藏的真相却震撼人心。

12《嫌疑人X的献身》

豆瓣评分9.0(102729人评价)

百年一遇的数学天才,每天唯一的乐趣,便是看一眼暗恋的人。

13《信》

豆瓣评分8.1(11033人评价)

写给哥哥的最后一封信。

14《祈祷落幕时》

豆瓣评分7.8(42210人评价)

渴望幸福的祈祷一重又一重,终有落幕之时。

15《秘密》

豆瓣评分8.0(25573人评价)

平介的幸福生活在39岁那年被摧毁了。

16《祈念守护人》

豆瓣评分7.5(8543人评价)

每个渺小的生命都值得过好这一生。

17《从前我死去的家》

豆瓣评分7.8(9569人评价)

带我们找回失去的自己。

18《放学后》

豆瓣评分7.6(146192人评价)

草长莺飞的青春,忽如琉璃般生生粉碎。

19《沉睡的人鱼之家》

豆瓣评分7.2(22441人评价)

一起事件,一个人的一生因此改变。

20《沉默的巡游》

豆瓣评分7.2(25065人评价)

小镇上最受欢迎的女孩,人长得漂亮,歌唱得也好听。

可即将出道成为歌手时,却突然失踪了。

21《圣女的救济》

豆瓣评分7.7(23964人评价)

比《嫌疑人X的献身》更出人意料、更难破解。

22《虚无的十字架》

豆瓣评分7.5(1305人评价)

没有人想站在阴影中,除非那是另一种解脱。

23《幻夜》

豆瓣评分7.5(82484人评价)

《白夜行》的姊妹篇。

24《谁杀了她》

豆瓣评分7.6(10098人评价)

《谁杀了她》是一本需要读者自己去寻找答案的小说。

25《假面山庄》

豆瓣评分7.6(29274人评价)

这不仅是一本推理小说,读完才能领悟深埋心底的巨大的爱。

26《毕业》

豆瓣评分7.2(5734人评价)

大学毕业在即,我们将真正告别青春,去迎接未知的将来。

27《我杀了他》

豆瓣评分7.5(5496人评价)

烧脑悬疑长篇,99%的人读完《我杀了他》,都找不到凶手。

28《流星之绊》

豆瓣评分7.9(15946人评价)

日本连续56天平均每15秒售出1本,创东野圭吾小说销售最快纪录的推理小说。

29《梦幻花》

豆瓣评分7.0(6590人评价)

东野圭吾构思十年长篇悬疑力作。

30《虚像的丑角》

豆瓣评分6.6(1220人评价)

重重悬念,直击人心。

31《时生》

豆瓣评分7.6(21081人评价)

东野圭吾的暖心力作,给我们现代人久违的触动。

32《黎明之街》

豆瓣评分7.6(14658人评价)

东野圭吾的第一部爱恋推理小说。

33《只差一个谎言》

豆瓣评分7.1(8343人评价)

为了将您逼到绝境,我们必须让您再撒一个谎。

34《假面饭店》

豆瓣评分7.1(14374人评价)

35《伽利略的苦恼》

豆瓣评分6.7(3060人评价)

一切合乎逻辑理性的事情都难不倒“神探伽利略”。

36《回廊亭杀人事件》

豆瓣评分6.7(10046人评价)

犯人置身于复仇者精心布置的陷阱内。

37《湖畔》

豆瓣评分7.3(15108人评价)

东野圭吾唯一一部以家庭亲情与子女教育为背景的作品。

38《悲剧人偶》

豆瓣评分7.1(10441人评价)

一个精妙的诡计,一个纯粹的烧脑解谜,一系列接连发生的命案。

39《大雪中的山庄》

豆瓣评分7.1(8662人评价)

东野圭吾最过人的本领,就是能从充满悬念的案子写出深刻的人性。

40《彷徨之刃》

豆瓣评分7.9(14868人评价)

东野圭吾最具争议的小说,如果这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我会建议他走法律途径,如果发生在自己亲人身上,感觉我会像长峰一样手刃仇人。

41《拉普拉斯的魔女》

豆瓣评分6.7(24091人评价)

两处温泉地,相继发生硫化氢中毒事件,虽然被判定为“不可能人为”,却疑点重重。

42《分身》

豆瓣评分7.3(5136人评价)

家中着火,母亲去世。父亲说是意外,自己却坚信另有隐情,前去调查时,居然发现了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女孩。

43《白金数据》

豆瓣评分7.1(12828人评价)

凶手,竟然是我自己?!

44《湖边凶杀案》

豆瓣评分7.2(14528人评价)

丈夫的情人死在了湖边,妻子毫不迟疑地承认说:“是我杀的”,然而真相却并非如此。

45《沉睡的森林》

豆瓣评分7.2(4952人评价)

《沉睡的森林》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将唯美浪漫与悬念解谜巧妙结合写成的长篇小说。

46《超杀人事件》

豆瓣评分7.4(1623人评价)

带我们走进荒谬又真实的疯狂世界,让我们边读边笑。

47《学生街的日子》

豆瓣评分6.9(4226人评价)

东野圭吾青春告别之作,用悬疑写出青春的迷茫与成长。

48《第十年的情人节》

豆瓣评分6.9(5545人评价)

九个故事,九重人性,每一重又有多层棱镜,充满了人性的勾心斗角。

49《使命与魂的尽头》

豆瓣评分7.6(1139人评价)

每个人都有自己才能完成的使命,每个人都怀抱着使命出生。

50《变身》

豆瓣评分7.1(27831人评价)

《变身》属于一个写作意外,东野圭吾称之为自己“唯一有灵光闪耀”之作,与《分身》《平行世界的爱情故事》并称为“东野私小说三部曲”。

短篇恐怖推理(有答案)

回归

我重新踏上了回到家乡的土地

那里有我的老房子,还有曾经我爱的人,我们一起生活了很久。但是后来,我们间的隔阂越来越大,终于彻底决裂,尽管如此,我依然受不了妻子的唠叨,于是背井离乡,离开了这里。

在外奔波很久,经历了许多事,但是我依然能够感受到妻子的呼唤,我已经无比颓废,于是我决定回归。

来到门前,妻子还是像离开时候那样,静静看着我,虽然脸庞已不是我熟悉的样子,但我还是感受到了那份熟悉的呼唤。

我走了上去,将妻子放松了一下,,头放在妻子的肩膀上。紧紧地抱住了妻子。

\"我回来了\"

闺密

阿青和阿绿是一对形影不离,无话不谈的好同事,好闺蜜

至少在外人看来是如此

其实,阿青已经到了无法能够忍受对方的程度,只是披着友情外衣而已罢了,彼此也都知道,对方想要除掉自己,去争夺唯一的公司晋升名额

阿绿生性谨慎多疑,阿青知道自己一旦出错,很可能自身不保,所以一直小心谨慎的维持着双方的关系。

机缘巧合下,阿青找到了一伙人贩子,可以设计将阿绿直接拖走,这样便可以蒙蔽jc,高枕无忧。

为了防止阿绿生疑,阿青先让那辆面包车停在了附近,一直停留了一周,让阿绿不对这车生疑,阿青觉得时机已到,邀请了她来到家里吃饭。

宴会还是十分融洽,阿绿喝的大醉,跌跌撞撞的想要回去,阿青热情的送了出去,阿绿在出门时,却突然缠住了阿青的手,让她送自己一程。

阿青思考后,知道有监控,于是拒绝了她,将阿绿送了出去。

不多日,jc找到了阿青,告诉她阿绿失踪了,经过简单笔录,jc带着阿青去调取监控,在监控中,阿绿走出门了,便直接走向了那辆黑面包车。。

四人游戏

以前曾经很火过一段时间的四人游戏

就是四个人在一个房间的四个角落里,然后一个挨一个的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如果形成了轮回,那么说明最后就多出来了一个人,很刺激吧?

作为学校灵异协会的会长,组织这种活动当然是当仁不让,我叫了三个不信这个的学弟,拉着他们组织了这个活动

话虽如此,其实我事先安排了一个人藏了进去,这样就可以好好吓唬一下那些学弟了,这个人可是我的死党,我们说好了宁可失败也千万不能让别人把他发现,不然我可就声名尽毁了。。所以我也是心有忐忑。

游戏开始了,我带着他们一个接一个的走进了漆黑的房间,我们安静的走向了四个角落,寂静无声,连走路声都听不见。慢慢地,随着游戏的继续,果然,真的形成了循环,我似乎都能听到学弟的小惊叹声,内心一阵窃喜。

从房间出来后,学弟们都不敢说话,这次的游戏真是成功,哈哈

闯空门

午夜,熟睡中的我被客厅中的走动声惊醒,应该是有不速之客。家里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所以只想着他能够快快离开,但是客厅中的小偷似乎特别笨拙,一阵又一阵的声音闹得我无法入眠,我自信身上有力气,这种小偷实在应该教训一顿,我悄悄打开门,看到一个瘦弱的小偷拿着小手电正在翻东西,这种人也敢来我家吗,我怒喝一声,小偷急忙掏出一把小刀,看到他那紧张的样子,我不屑的打开了大灯以壮声势。。

不好!

灾变

与几名好友一起去西非游玩时,不小心摔伤了腿,只好在一个小屋内静养

但是没过多久,屋子里的通讯设备就坏了,但是我不担心,因为我知道我的朋友会来找我的

这几天,突然看到有的野兽正在逃跑

与此对应的,还有无数的鸟类,以及大量的昆虫

我怀疑是是不是要地震还是天气突变,但是我们来前已经排除了这些,况且这虽然是木屋,但是两面靠石,还是有抗震作用的

逃亡的动物渐渐消失了

会有什么出现呢?

答案:

NO.1 在过去的争执中,我杀死了妻子,并把她吊死在了门前。

但是之后,我出现了幻觉,一直听到了亡妻的呼唤,在生活的挫折下,选择回去与妻子相伴。

妻子还在那里,放松指的是绳套,然后自己把头伸了进去,与妻子死在了一起。

NO.2 其实阿绿已经知道自己会遇害了。

作为一个生性多疑的人,又是无话不谈,不可能不去注意那辆停了这么久的面包车,更不可能在明知对方会害自己的时候还喝得大醉。

所以她很可能已经告知了jc,但是阿绿最后给了阿青一个机会,让她陪着走,这样就能避免危机,甚至可能冰释前嫌,但是,阿青失去了这个机会。

NO.3 屋子里寂静无声,脚步声也没有,漆黑一片,那么那个死党怎么判断自己该走向哪里呢?

为了防止穿帮,他很可能是待在那里哪里也不走。

那么,那第五个人,是从哪里来的呢?

NO.4 小偷习惯了手电筒的光,而我直接打开了大灯。

瞬间中自己会失明,而已经掏出刀的小偷怎么会放弃这个机会呢

NO.5 能够引起这种灾荒的,是食人蚁。

对抗我住的那个木屋,是绰绰有余了

这种推理小说,一说类型就已经泄底了

推理小说有一个特点——在所有类型文学中,它常常能引起讨论,甚至争论。和言情、武侠、科幻等其他类型讨论点大多集中在人物塑造、作者文笔等小说技法层面不同,关于推理小说的讨论,更多地被集中在“推理”上,而且几乎每一本新书都会带来崭新的讨论点。

这个诡计可行吗?作者用了哪些误导的手法?这个模式是不是借鉴了另外一本?同样的谜面,这两本哪一个手法更精妙?……

这样热烈的讨论有时甚至比小说更加精彩,很多推理小说也因为书评人的文章而被发现隐藏的价值。但是,这种讨论旁人很难介入,只能限于小范围,甚至三两人之间,只因为一个原因——怕泄底。

由于推理小说的特殊性,如果要讨论一本书,那么必须得先看过,不然交流只能限于背景设定、人物设定等小说范畴内,真正决定一本推理小说质量的核心诡计,则无法触碰。

推理小说书评撰写的难点也在于此,要么索性在标题写明“泄底慎入”,要么写每个字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或者旁敲侧击浅聊一下类型和风格,有阿婆遗韵、社会派最高杰作云云。

这其中,有一种推理小说,却连它是什么类型都不能说。因为一说,就直接泄底。

下文要探讨的就是这种类型的推理小说——叙述性诡计。

撰文丨陆烨华(上海作家协会会员)

01

什么是叙述性诡计?

关于叙述性诡计,通常的定义是:作者利用文章结构或文字技巧,把某些事实刻意地对读者隐瞒或误导,直到最后才揭露出真相,让读者产生难以形容的惊愕感。

我们知道,所有推理小说都会尽可能地让真相出人意料。为了实现最后的惊愕感,之前小说中所铺垫的细节、刻意的隐瞒都是必要的。

——没错,推理小说虽然讲究公平,在书中把侦探和读者放置在同一认知范围内进行对弈,但仍然需要“刻意的”隐瞒。

大多数推理小说会以第一人称来进行叙述,如记录福尔摩斯破案故事的华生医生,这一叙述方式自爱伦·坡的《莫格街的凶杀案》诞生以来就反复被沿用。

这种叙述方式的优点,绝大多数人会认为是“华生是读者的反馈”,在见到匪夷所思的案发现场时,华生会帮读者感到震惊,在侦探故弄玄虚的时候,华生会替读者问一些问题,甚至他还会针对案件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而这部分解释就是读者最容易想到的。常人与神探思维之间的那一座桥梁,就是“华生们”的作用。

《神探夏洛克》(2010)剧照。

但事实上,以第一人称叙述侦探故事,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就是隐瞒真相。

作者是全知的,在写下小说第一个字的时候,案件的真相就已经了然于胸,所以作者最好不要以第三人称(上帝视角)来进行写作,因为在涉及关键信息,包括谋杀发生的当下,他无法完整描述出来告诉读者。这势必会造成“刻意的隐瞒”,而采用第一视角,这种隐瞒就有理由了。

可以这么说,在真相揭晓之前,作者是完全站在凶手那一方的。凶手做了很多事情才将自己隐瞒起来,作者做的就是对此沉默,直到侦探发现后才揭晓。

所以,隐瞒信息、让读者感觉意外,是所有“有犯罪者存在”的小说共有的特点,并不是叙述性诡计所独有。那么,在上文提到的定义中,将叙述性诡计和其他推理小说区分开来的最关键之处是什么呢?就是第一句——“作者利用文章结构或文字技巧”。

首先,谁在骗读者?答案是作者。

不是凶手制造了复杂的诡计欺瞒书中的其他人,而是作者在主动欺瞒读者。在这个定义中,凶手做了什么,也可以是无足轻重的。

其次,他怎么骗?答案是利用文章结构或文字技巧。

不是钓鱼线,也不是时间差,就是单纯的文字技巧。在这个定义下,作者隐瞒的事情变得丰富起来,推理小说的真相也不再局限于“谁是凶手”“怎么做的”“为什么杀人”,而是任何东西都可作为解答。甚至是小事。

在凶手退位、作者站到台前的叙述性诡计中,读者可能一开始就知道A因为生存压力在午后3点残忍地杀害了B,这部分完全没有隐瞒,但一直到最后,读者才发现,原来A和B都是大草原上的狮子。

隐瞒和案件可能没什么大关系的小事,以此在小说最后完成意外感,这是叙述性诡计所追求的乐趣。

那么,可以和凶手无关,可以和侦探无关,也可以和犯罪行为无关的叙述性诡计,是推理小说吗?当然是,因为推理小说最重要的乐趣,就是让读者感到意外,至于手段,不是非得用杀人犯罪那一套。

《禁闭岛》(2010)剧照。

02

叙述性诡计的源头

即便是现在的读者,看到叙述性诡计的时候,反应也是大相径庭的。有的人如痴如醉,有的人深恶痛绝。

可以想象,当第一本叙述性诡计的作品诞生时,人们会是什么反应。

通常意义上,推理界公认的第一本叙述性诡计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在1926年出版的《罗杰疑案》,这本书在出版之后确实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如今我们回过头看,此书当之无愧是推理史上的经典之作,但它究竟是不是叙述性诡计,则又被拿出来讨论。

在我个人对于叙述性诡计的定义中,《罗杰疑案》并不算叙述性诡计,之所以被奉为叙述性诡计鼻祖,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阿加莎的推理小说写法。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叙述性诡计,诡计在于作者的叙述上,而不在其他地方。但阿加莎的文字技巧十分出色,误导和心理盲点是她的招牌武器,在她那个年代,普遍的推理小说都是“直球决胜”,作者通常将精力投诸于案发现场的细节、线索和嫌疑人言谈之间的矛盾,以此来进行破案,作者还是藏在“侦探—助手”这一对搭档的身后的。而阿加莎的作品,她的个人风格极为鲜明,不管是波洛还是马普尔小姐,都只是她的代言人,在某些作品中,不仅读者,甚至连侦探都要欺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罗杰疑案》。

从阿加莎的作品开始,读者第一次认识到了“叙述者的不可信”,文本本身是带有欺骗性质的,一封信、一张图、甚至整本书,这些白纸黑字不再是无可辩驳的铁证,而是模棱两可的信息。

而这种叙述手法,显然阿加莎并不是在《罗杰疑案》唯一一次、甚至第一次拿出来使用,区别只是她使用的多少,带来的真相意外感强烈与否罢了。

从这一点上看,与其说《罗杰疑案》是叙述性诡计的鼻祖,我更倾向于说是阿加莎这位作者启发了后世的叙述性诡计。

和“推理小说”这个专有名词一样,“叙述性诡计”也源自日本的定义,距离《罗杰疑案》出版一个甲子之后,这种被称为“叙述トリック”的新颖小说在日本迅速风靡起来,并且被一众新本格作家玩出了更多的花样。

《心花路放》(2014)剧照。

03

叙述性诡计的分类

因为叙述性诡计的重点不局限于犯罪者的行为,在小说的任何一处文字叙述中都有可能包含最重要的诡计,这让叙述性诡计的种类变得十分丰富。

我将常见的叙述性诡计分为两个大类:“点”与“面”。

点,即小说中某一个关键信息是被误导的核心诡计,包括但不限于地点、时间、人物。这一类型往往一句话就能泄底。

地点诡计很容易理解,就是通过故事的发展,人物的言行举止,让读者通过思维惯性或潜意识中的想当然,误认故事发生的地点。如我每隔一周会为《新京报·书评周刊》写一篇专栏,交稿时间通常为刊登前一天晚上的11点多,编辑对我的拖稿十分头疼。我使用的文字是中文,也经常分享我和我的伙伴小张、小王等人最近发生的趣事,但直到最后,你可能会发现,我其实一直在欧洲某国,小张和小王都是我的留学生同学。其实我不是故意要拖稿,是因为时差。(以上为虚构例子,我是真的拖稿了。)

在上述例子中,或多或少也包含了一点人物诡计的影子,但作为推理小说,要实现更加意外的效果,真相可能会是“我其实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

我的专栏中曾经写过《名侦探柯南》(《名侦探柯南》用人名致敬了半个推理界|悬疑之疑),也聊过很多热播的影视剧(从《开端》说说什么是设定系推理),包括我的叙述风格——这些都在一次又一次误导读者,作者是一个年轻人。

但其实我从来没有透露过我的年龄,也没有任何一条规则说老年人不能看《名侦探柯南》、不能熟练使用网络、不能追剧。所有的误导都利用了读者的社会经验和对某一事物的刻板印象。

除了年龄之外,人物诡计当然还有性别、身高、国籍、身体特征、物种,等等。在前文举过的两只狮子的例子,就是人物诡计的一种。

至于时间诡计,和地点诡计一样比较容易理解,作者并不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读者自己会脑补整个世界观,最后作者再跳出来告诉你,这个故事发生在古代。前几年有一个很火的动画电影《你的名字。》,采用的就是时间诡计。

《你的名字。》(2016)剧照。

这些诡计单拎出来说,都无关痛痒,但是你要知道,放在推理小说家的笔下,任何一处细小的隐瞒,都有可能演变为巨大的信息差,最终实现整个故事的大逆转。

除了时间、地点、人物这些“点”之外,还有一种是“面”。它是在谋篇布局、文章结构、段落章节等地方使用了诡计。

相较于“点”式叙述性诡计追求文字的歧义、双关,“面”式叙述性诡计更为复杂,也更加考验作者。比如一本小说乍看之下整个故事是线性向前推进的,但其实奇数和偶数的章节分属两个不同的时间,讲的是完全不同的故事。再比如多线叙述中,看似毫无关系的两个人,最后居然是同一个人。

我非常喜欢的一本叙述性诡计小说,就是采用了结构叙述性诡计。读到全书最后一句话之前,它还是一本正常的恋爱故事,里面甚至没有发生任何犯罪事件。但最后一句话的出现,颠覆了之前整个故事,整体的气质、角色的逆转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种小说的结构非常精巧,兼具欺骗的魅力和小说文本本身的耐人寻味,不仅拓宽了推理小说的范围,更是在文学性上有了一定的提升。回文、元小说、作中作等形式是这种使用结构诡计的小说的常见模式。

这种玩结构的小说发展到后面,不仅折磨作者,也折磨编辑。如日本作家泡坂妻夫——他同时还是一位魔术师——就特别擅长使用这种技法。他的某一本小说,每一页开头是什么字,结尾是什么字,都是严格要求的,这给排版编辑、翻译老师们提了一道巨大的难题,但这样的小说一旦出版,就是一本堪比魔术道具般神奇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灵异第六感》(1999)剧照。

04

悬疑电影中的叙述性诡计

聊了这么多叙述性诡计,按照常理,最后应该要推荐一些优秀的相关作品。但因为叙述性诡计的特殊性质,一旦提前告诉读者这本书采用了叙述性诡计,有可能作者精心编排的魔术就要付之东流,所以,希望大家在评论中也不要泄底,或者透露书名。只有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看一本叙述性诡计的小说,那种意外感才是最强烈的。

所以,本期专栏,我不会推荐任何一本小说——除了前文提到的《罗杰疑案》,对不起,阿加莎——既然不能推荐小说,那就推荐几部包含叙述性诡计元素的悬疑电影吧。

看看这种创作者主观意识上的欺骗行为,在影视化呈现上,和文字呈现上究竟有什么不同的风味。

如果你也喜欢以下几部悬疑电影,你应该就不会排斥叙述性诡计的小说。

《禁闭岛》《灵异第六感》《小岛惊魂》《心花路放》《电锯惊魂1》《电锯惊魂2》《你的名字。》。

如果你看过这些电影,可以尝试总结下,它属于本文中提到的哪一种类型呢?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陆烨华;编辑:宫子 申婵;校对:郭利。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