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是北宋末期有名的抗金名将,他为了民族大义,抛头颅,洒热血,以严明的军纪,卓越的指挥才能和前瞻性的大局观,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为优秀的将领。他所率的“岳家军”名震天下,令金兵闻风丧胆,成为捍卫着宋王朝的最后一份尊严。
岳飞曾率军打到了朱仙镇,离收复故都只差最后“一公里”距离。当时的岳飞意气风发,他从不饮酒,但此时却豪迈地对部将说了16个字:今次杀金人,直捣黄龙府,当与诸君痛饮!
然而,宋高宗因惧怕岳飞胜利迎回了徽钦二宗而导致他的帝位不保,于是在秦桧等奸臣的唆使下,一天之内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岳飞搬师回师。岳飞接到金牌后,流泪感叹道: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结果岳飞一回就逮捕入狱,解除了一切兵权。岳飞被处死之前,南宋刑部大理寺认定岳飞有“逗留不进”、“指斥乘舆”、“致张宪意待谋反”三宗罪。“逗留不进”指的是岳飞拥兵自重,不听朝廷的指挥;“指斥乘舆”是指岳飞对皇帝不尊敬;,“致张宪意待谋反”是指岳飞闲居庐山期间,致信张宪等人,准备起义。这三大罪名,都是死罪,然而,岳飞在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十月被关押的,直到这一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也就是除夕之夜,历时了两个多月,宋高宗才处死岳飞。
因此,岳飞的三宗罪应该是不存在的,他真正被处死的罪名应该是秦桧所说的3个字:莫须有。
而且,宋高宗自己自始至终都知道岳飞是被冤枉的,宋高宗于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禅位于宋孝宗,高宗退位的时候,身体还很好,直到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才去世,当了25年的太上皇,在孝宗即位的当年,岳飞就被平反了,岳飞被平反一事,高宗也知道,但是他并未出面干涉,说明宋高宗自始至终都知道岳飞是冤枉的。
据史书记载,当时审理岳飞的是何铸,岳飞也不言语,坦露出背上旧刺“尽忠报国”四大字。何铸还是个有正义感的官员,此案审不下去了。于是秦桧就换没有良心的万俟卨来审理。
宋金和议此时已经达成,金人给宋朝的条件里必须处死岳飞。但岳飞一直不招,万俟卨于对岳飞、岳云父子用尽了酷刑。岳飞只是闭目,任其拷打。亲属探视他们时,看到“露头赤体,各人杻械,浑身尽皆血染,痛苦呻吟”。
万俟卨最终得到了岳飞的“供词”,8个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当时宋廷内外很多官员大臣都替岳飞说情,结果大都被秦桧免去官职。而百姓这时也不干了,他们自发聚集到一起,为岳飞诉冤。万俟卨书信告知秦桧民众“游行”的事,结果秦桧知道后犹豫不决。
秦桧的妻子王氏看了书信之后,笑道:“老汉何一无决耶!捉虎易,放虎难也。”催促秦桧赶紧处死岳飞。
就这样,在一人的联手下,秦桧进宫面见宋高宗商讨处置方案。一天后,以“圣旨”的形式赐死了39岁的岳飞、岳云父子及大将张宪。
岳飞死后,南宋百姓为之哭泣,而对岸的金人听说后,弹冠相庆,通宵达旦饮酒作乐。
好在宋孝宗即位之后,岳飞冤狱终于平反,他的遗体被礼葬在西湖栖霞岭,后来的谥号越来越高贵。
公元1475年,民众为了纪念这位大将军,就将当时的主谋秦桧及其毒恶的妻子王氏做成了铜像,跪在岳飞墓前忏悔。
公元1513年,即明武宗正德八年,当时在浙江担任都指挥使的李隆将军,也对岳飞十分钦敬。于是李隆将军再次铸造了岳飞墓前的跪像,在秦桧夫妇的基础上增加了当年的审判官万俟卨。万俟禼由于对岳飞严刑逼供,沆瀣一气,也被后人称之为奸臣。
再后来,浙江的一位官员前来祭拜岳飞,翻看岳飞的案子时,觉得“中兴四将”之一的张俊在这件事情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张俊虽然早年有功绩,但是在和秦桧陷害岳飞这件事上他是主谋之一,功过不能相抵。于是岳飞墓前变成了4个人。
到了明末清初之际,有人又将罗汝辑加了进去。他们认为罗汝辑是秦桧,曾经诬陷过岳飞,于是把他的的铜像也加入其中。
就这样,岳飞墓前的跪像变成5个人。然后,清朝晚期时,当地官员又将罗汝辑给赦免,理由是罗汝辑犯的是“失职罪”,还没有达到千夫所指的“跪拜”程度。
就这样,岳飞墓前的跪像现在只剩下秦桧夫妇、万俟卨、张俊4个人。
也正是因为这跪像,秦桧后人一直活在耻辱当中,这是非常难堪的。而秦桧的一些后人不甚重负,也积极为秦桧进行辩解。甚至有的秦桧的子孙三番五次地扬言要将秦桧的跪像拆除。对此,文物局站出来发声:“秦桧夫妇害死了爱国名将岳飞,他们的跪像是历代百姓的心愿,谁敢拆,试试看?”
岳飞是北宋末期有名的抗金名将,他为了民族大义,抛头颅,洒热血,以严明的军纪,卓越的指挥才能和前瞻性的大局观,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为优秀的将领。他所率的“岳家军”名震天下,令金兵闻风丧胆,成为捍卫着宋王朝的最后一份尊严。
岳飞曾率军打到了朱仙镇,离收复故都只差最后“一公里”距离。当时的岳飞意气风发,他从不饮酒,但此时却豪迈地对部将说了16个字:今次杀金人,直捣黄龙府,当与诸君痛饮!
然而,宋高宗因惧怕岳飞胜利迎回了徽钦二宗而导致他的帝位不保,于是在秦桧等奸臣的唆使下,一天之内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岳飞搬师回师。岳飞接到金牌后,流泪感叹道: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结果岳飞一回就逮捕入狱,解除了一切兵权。岳飞被处死之前,南宋刑部大理寺认定岳飞有“逗留不进”、“指斥乘舆”、“致张宪意待谋反”三宗罪。“逗留不进”指的是岳飞拥兵自重,不听朝廷的指挥;“指斥乘舆”是指岳飞对皇帝不尊敬;,“致张宪意待谋反”是指岳飞闲居庐山期间,致信张宪等人,准备起义。这三大罪名,都是死罪,然而,岳飞在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十月被关押的,直到这一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也就是除夕之夜,历时了两个多月,宋高宗才处死岳飞。
因此,岳飞的三宗罪应该是不存在的,他真正被处死的罪名应该是秦桧所说的3个字:莫须有。
而且,宋高宗自己自始至终都知道岳飞是被冤枉的,宋高宗于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禅位于宋孝宗,高宗退位的时候,身体还很好,直到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才去世,当了25年的太上皇,在孝宗即位的当年,岳飞就被平反了,岳飞被平反一事,高宗也知道,但是他并未出面干涉,说明宋高宗自始至终都知道岳飞是冤枉的。
据史书记载,当时审理岳飞的是何铸,岳飞也不言语,坦露出背上旧刺“尽忠报国”四大字。何铸还是个有正义感的官员,此案审不下去了。于是秦桧就换没有良心的万俟卨来审理。
宋金和议此时已经达成,金人给宋朝的条件里必须处死岳飞。但岳飞一直不招,万俟卨于对岳飞、岳云父子用尽了酷刑。岳飞只是闭目,任其拷打。亲属探视他们时,看到“露头赤体,各人杻械,浑身尽皆血染,痛苦呻吟”。
万俟卨最终得到了岳飞的“供词”,8个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当时宋廷内外很多官员大臣都替岳飞说情,结果大都被秦桧免去官职。而百姓这时也不干了,他们自发聚集到一起,为岳飞诉冤。万俟卨书信告知秦桧民众“游行”的事,结果秦桧知道后犹豫不决。
秦桧的妻子王氏看了书信之后,笑道:“老汉何一无决耶!捉虎易,放虎难也。”催促秦桧赶紧处死岳飞。
就这样,在一人的联手下,秦桧进宫面见宋高宗商讨处置方案。一天后,以“圣旨”的形式赐死了39岁的岳飞、岳云父子及大将张宪。
岳飞死后,南宋百姓为之哭泣,而对岸的金人听说后,弹冠相庆,通宵达旦饮酒作乐。
好在宋孝宗即位之后,岳飞冤狱终于平反,他的遗体被礼葬在西湖栖霞岭,后来的谥号越来越高贵。
公元1475年,民众为了纪念这位大将军,就将当时的主谋秦桧及其毒恶的妻子王氏做成了铜像,跪在岳飞墓前忏悔。
公元1513年,即明武宗正德八年,当时在浙江担任都指挥使的李隆将军,也对岳飞十分钦敬。于是李隆将军再次铸造了岳飞墓前的跪像,在秦桧夫妇的基础上增加了当年的审判官万俟卨。万俟禼由于对岳飞严刑逼供,沆瀣一气,也被后人称之为奸臣。
再后来,浙江的一位官员前来祭拜岳飞,翻看岳飞的案子时,觉得“中兴四将”之一的张俊在这件事情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张俊虽然早年有功绩,但是在和秦桧陷害岳飞这件事上他是主谋之一,功过不能相抵。于是岳飞墓前变成了4个人。
到了明末清初之际,有人又将罗汝辑加了进去。他们认为罗汝辑是秦桧,曾经诬陷过岳飞,于是把他的的铜像也加入其中。
就这样,岳飞墓前的跪像变成5个人。然后,清朝晚期时,当地官员又将罗汝辑给赦免,理由是罗汝辑犯的是“失职罪”,还没有达到千夫所指的“跪拜”程度。
就这样,岳飞墓前的跪像现在只剩下秦桧夫妇、万俟卨、张俊4个人。
也正是因为这跪像,秦桧后人一直活在耻辱当中,这是非常难堪的。而秦桧的一些后人不甚重负,也积极为秦桧进行辩解。甚至有的秦桧的子孙三番五次地扬言要将秦桧的跪像拆除。对此,文物局站出来发声:“秦桧夫妇害死了爱国名将岳飞,他们的跪像是历代百姓的心愿,谁敢拆,试试看?”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唐人小说《冥音录》载曲名《上江虹》,后更名《满江红》。宋以来始填此词调。《钦定词谱》以柳永“暮雨初收”词为正格。
满江红·写怀
宋代: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工诗词,虽留传极少,但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宋代: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岳飞凭借襄、邓大捷以仅三十二岁的年龄被封为侯(武昌郡开国侯),但他并非功名利禄之徒,他念念不忘的是北伐大业。因此他仍不断上奏,要求选派精兵二十万人直捣中原,收复失地,以免坐失良机。在鄂州,岳飞到黄鹤楼登高,北望中原,写下了这样一首抒情感怀词。
满江红·小住京华
清代: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这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便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满江红·中秋寄远
宋代: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此词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可能是与词人有着感情纠葛的歌舞女子。这个女子令词人爱慕不已。美月当空,已能勾起人无限秋思。面对中秋夜月,那怀人之情便愈发浓烈了。于是词人借月写意,传递了词人对歌舞女子的怨尤与不忍相舍的复杂感情。
满江红·怀子由作
宋代:苏轼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生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占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这首词感情真挚动人,词人以兄弟的情谊为主线来写景抒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故而能感人肺腑,其中也夹杂着对官场的厌倦和人生不得意的感慨,是当时作者复杂心情的真实写照。
满江红·翠幕深庭
宋代:吴文英
翠幕深庭,露红晚、闲花自发。春不断、亭台成趣,翠阴蒙密。紫燕雏飞帘额静,金鳞影转池心阔。有花香、竹色赋闲情,供吟笔。
闲问字,评风月。时载酒,调冰雪。似初秋入夜,浅凉欺葛。人境不教车马近,醉乡莫放笙歌歇。倩双成、一曲紫云回,红莲折。
此词上片,“翠幕”两句写庭花。此言晚春天气树上绿叶浓荫密似帷幕,掩映着深深的庭院,但院中尚有晚开的花显示出红艳艳的色彩,优闲自在地竞放着。下片,“闲问字”四句述园中朋友们相聚之趣。此言词人与朋友们一起在这园苑中互相交流着学习心得,且又评风论月,语涉冶游之乐;同时又用冰雪水调制了冰酒,边饮酒边谈论。
满江红·汉水东流
宋代:辛弃疾
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尊中酒,堪为别。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但从今,记取楚楼风,庾台月。
这首词是一首送别之作,因为友人军职升迁是一件大喜事,所以此词全无哀婉伤感之情,通篇都是对友人的赞扬与鼓励,只是最后提醒友人不要忘记知音好友,一点即止。
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宋代:苏轼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这首词由景及情,思乡怀古,由豪入旷,超旷中不失赋诗追黄鹤的豪情壮采,不失对于人生的执着追求。词的上片由景引出思归之情和怀友之思;下片由思乡转入怀古,直抒胸臆。
满江红·为问封姨
清代:纳兰性德
为问封姨,何事却、排空卷地。又不是、江南春好,妒花天气。叶尽归鸦栖未得,带垂惊燕飘还起。甚天公、不肯惜愁人,添憔悴。
搅一霎,灯前睡。听半晌,心如醉。倩碧纱遮断,画屏深翠。只影凄清残烛下,离魂飘缈秋空里。总随他、泊粉与飘香,真无谓。
此词构思纤巧细腻,词意模糊凄迷,借势欲扫尽人间一切美好情景的塞上秋风,来衬托人世问情爱的脆弱和易受伤害,故词人借怨恨代表力量的封姨,表达了对亡妻的哀思和怀念,由此层层衬垫,婉转入深,缠绵悱惆,使所抒写之情更为委婉动人。
满江红·拂拭残碑
明代:文征明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悲,风波狱。
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此词纯以议论着笔,可当作一篇精彩的史论来读。全词以敕碑引发,渐次深入,既对岳飞的遭遇表示了深刻的同情,又对宋高宗不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残害忠良进行毫不留情地挞伐,语言犀利。此词犹如一篇宣判词,揭示了虚伪自私的宋高宗的真面目。它痛快淋漓,极具史胆史识,可谓咏史词的杰作。
来源:微信公众号“唐诗宋词”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