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阳强则寿,阳衰则夭!八种提升人体阳气的方法

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养生,其实就是在养阳气。

下面和大家分享几个生活中可以升养阳气的方法。

01晒太阳(多接触阳光)

古人把阳气比作天地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天地都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所以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而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

太,是盛大、洪大的意思,太阳就是天地间最大的阳气来源。所以善加利用阳光是排出身体寒气的窍门,借天地宇宙之力驱除自身的病。

02坚持早起锻炼

清晨是阳气升发的时候,万物随着太阳升起开始苏醒,早起晨练可助人体阳气升发。对于身体不大好的人来讲,最好不要晚上锻炼,否则会损耗阳气。

为什么说早起锻炼对身体很好,因为早晨的太阳光是非常纯净自然的,对体弱的人尤其适合。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和缓的锻炼方法,比如晨起散步、慢跑、打八段锦、打太极等等。

03利用好夏天

中医讲“冬病夏治”,夏天是一年四季之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有的人一到夏天就要躲避太阳,认为晒太阳要流汗,很不舒服。岂不知,顺应自然的、正常的流汗对身体来讲是大有裨益的。尤其对身体积寒很深的人来说,夏天可以说是养生的黄金季节。

夏天属火,对应人体五脏之心。夏天每个人的心火都很旺盛,这个时候不用运动也会流汗,而这个汗都是心火逼出来的,排毒的作用最大(这里的毒泛指一切外邪,包括寒)。

在夏季,如果你想排寒气,那么晒太阳就是最便捷和最天然的方法。可以每天利用工作学习之余晒晒太阳,通过外借太阳之力,内借心火之力来排出体内寒邪。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心火有限,若觉力不从心,则需要休息了,切忌心急。

讲到这里,有的人可能会有疑问,夏天可以借心火之力排寒,那我们能不能培补心火使得排寒气更彻底呢?当然有的,那就是夏季适量的吃姜,借助生姜的发散之力。相信大家都听过“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早晨起来,切两三片生姜,加红枣三五个,捏破用水来煮,如果体质很寒还可以加红糖(体质很热则不适宜)。

正如前面所说,早晨阳气升发,早晨喝姜枣茶帮助身体提升阳气。

但是下午就不要喝了,从中午开始一天的阳气开始往下走,至日落完全消失。老话也讲“晚上吃姜,如饮砒霜”,当然若你感了风寒需要喝姜汤发汗则不受此限。

想排寒气的人日常还要注意避寒,尤其是要避免过度使用空调。你在外面晒了太阳本来要出汗的,一进到屋里空调一吹,本来用于发汗的心火马上转去防寒,本来要排出来的寒气又被逼了回去,这个时候如果吹了空调,寒气反而会走得更深。

04重视身体排寒气的通道

寒邪易伤阳,能最大程度的排出体内的寒气,也是对自身阳气的一种保护。身体有几个排寒气的渠道,都是大家熟悉的,比如打喷嚏,打嗝,流汗,大小二便……

不要小看这些生理现象,它们都是护卫自身健康的法宝。其实吃药也无非是辅助身体排邪,排邪的是身体而不是药。

请认真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重视这些看似寻常、但却十分重要的生理现象。

05做艾灸

有的人寒气累积了很多年,厚厚的堆积在背部。夏天外边的太阳晒不进,里面的心火顶不出,这种体质叫做“冰包火”,这个时候就要做艾灸。

艾灸是通过给身体一定部位强制性的输入热能,临时提高人体局部温度,从而使人体局部增强免疫力和新陈代谢,达到疗养局部影响全身的作用。把气血灸活了,再借助天时与自身之力,则寒气可排。

06练功法

中医认为,督脉乃诸阳之海,意思是人身体的阳气的通道在督脉。督脉运行的地方就是脊柱这一条,所以锻炼督脉也是我们培补阳气的好方法。

像站桩、正坐、金鸡独立、撞丹田等,这些都能锻炼督脉,也适合体弱之人。但要注意的是,练的时候最好能心神合一,则只补不损,借心灵之力无损身体。

如果慢慢的,你的体质有了增强,或者本身体质不弱,也可以练习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易筋经等强度稍微大一些的功法。

07心怀正气、保持自信

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那我们自己身体里有没有太阳呢?有的,自信心就是人体内的小太阳。为什么我们说人要挺直脊梁呢,因为脊梁就是督脉,脊梁挺得直其实就是一身正气的表现。

08重视睡觉,睡好觉

如果您经常感到手脚冰凉、腰背发冷,这是由于肾阳不足所引起的。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门,如果肾阳虚衰,温煦人体的功能下降,就会出现以上症状。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说到底,睡眠是补肾良药,人们在劳动、工作、学习中消耗的大量能量,除了靠饮食来补偿外,还需要靠睡眠来补偿。

古人有“服药百裹,不如独卧”的说法,意思就是安稳地睡个好觉胜过服补药。

一个人假若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好,往往会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涣散、头痛、眩晕、肌肉酸痛,甚感疲劳。一个人如果长期缺乏睡眠,处于过度劳倦的状态中,机体就会产生耗气伤血的病理变化,损及五脏。

心劳则血损、肝劳则神损、脾劳则食损、肺劳则气损、肾劳则精损,进而为许多疾病埋下祸根。长年熬夜的人,无论男女,直接伤肝,日久伤肾,逐步造成身体气血双亏,每天照镜子时会觉得脸色灰土一片。这时候就是天天营养品,天天锻炼身体,也不能挽回睡眠不足或者睡眠不好带来的伤害。

因此,早起没关系,但晚睡绝对不行。许多精神不振的人,多有晚睡的习惯,这往往容易伤肝伤精伤胆。这样的人,眼睛往往也不好使,心情多抑郁,快乐的时候不多(肺气也受影响,长期得不到有效宣发的原因)。

还有的人认为晚上睡得晚了,白天可以补回来。其实很难补回来,白天要么睡不着,要么睡不够,即使觉补回来了,但对身体造成的影响很难补救。

两种睡觉姿势,有补肾良效

● 还阳卧

方法:身体自然平躺仰卧,胯关节放松,两腿弯曲,小腿向内收,两脚心相对,脚后跟正对着会阴处,两手心放于小腹处,掌心向着腹部。

摆好姿势后,微闭眼,心中默念「虚」字,以鼻吸气,意想气聚于小腹处,再滚动到后腰;以嘴呼气,意想体内的邪气随着呼气排出体外。每晚睡前练习半小时。

● 混元卧

还阳卧练习一个月后,再高层次的练法是混元卧。姿势依旧为仰卧,两脚心相对,两手十指交叉放在头顶的百会穴处。

这个姿势既能补肾气又可放松头部,对失眠、神经衰弱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练习还阳卧、混元卧,能达到充盈阳气的效果。■

【来源:怀恩书社微信】

这六种病,夏季艾灸得当可断根

艾灸是以经络学说为原理,采用中药配方,通过药物燃烧产生的热量,刺激相关穴位,使局部皮肤机理开放,药物成分渗透达相应穴位内,激发经络之气,调整脏腑功能,起到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改善周围组织血液循环、防治疾病的目的。

病症一:空调病

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的人,因空间相对密闭,空气不流通,且室内外温差较大,机体适应不良,会出现鼻塞、头昏、打喷嚏、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四肢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常有一些皮肤过敏的症状,如皮肤发紧发干、易过敏、皮肤变差等等。这类现象在现代医学上称之为“空调综合征”或“空调病”。

这种情况以肩颈部最常见。因为颈部正中属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寒邪入体太阳最先受之。而督脉则主“一身之阳”。

方法:艾灸温阳

取穴:大椎穴

作用:温阳散寒

病症二:咳喘

对于慢性咳喘患者来说,如果患者有痰多清稀,面色白,舌淡苔白腻,或滑腻苔,或伴有打喷嚏、流清鼻涕,遇冷则咳嗽哮喘加重,怕冷者。这表明肺寒严重。

慢性咳喘在夏季是治疗的黄金时间,有不少患者因在此时治疗而获得明显效果。因此夏季一定要抓紧时间调理此病。

方法:艾灸温肺

取穴:肺俞穴

作用:温肺止咳,化痰平喘

病症三:暑湿证

中医所说的暑湿证,一般不会出现高热,仅有低热,常伴有头痛、身体酸懒、倦怠乏力等症状,出汗而热不退,口干却不想喝水,有些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

方法:艾灸祛湿

取穴:足三里、阴陵泉、中脘、神阙

作用:温中散寒,健脾利湿,止呕止痛

病症四:皮肤病

夏季湿气重,再加上很多蚊虫、螨虫肆虐,故夏季常常成为皮肤病高发的季节。夏季也是调理皮肤病的黄金时间。

除了使用艾灸来调理身体,还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保持居室整洁和自身清洁,天气晴好时,应勤晒衣物、被褥,不给致病生物营造生长环境。饮食清淡,尽量避免饮酒、吃牛羊肉等发物。对于婴幼儿,应保持其皮肤的干燥,防止湿疹等疾病的诱发。

对于内有湿浊,外受风寒引起的舌苔白腻、怕冷,甚至便溏型荨麻疹、湿疹等瘙痒性皮肤病也可以采取艾灸的方法缓解和治疗。

方法:艾灸止痒

取穴:曲池、合谷、血海、委中

作用:疏风止痒,温阳利湿

病症五:慢性腹泻

夏季腹泻的病因多为贪凉太过或饮食不洁,导致寒湿或湿热内生,从而诱发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等发生。而素来就脾胃虚弱,经常便溏者,则更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阳气。

应该吃温热的东西,拒绝吃冰箱取出的冷饮、生冷食物,夜间尽量不持续开空调或调高空调温度,并注意睡眠中裹好腹部。

方法:艾灸温阳

取穴:足三里、天枢、神阙、中脘

作用:温补脾肾,散寒止泻

病症六:宫寒

女性每到经期就怕凉、痛经,总感觉小腹凉凉的,或者宫寒不孕,伴有冷淡、月经后错、稀发,经量少,经色暗,腰部冷痛。不妨也趁三伏阳气旺盛时赶紧艾灸,温一下自己的阳气吧。

方法:艾灸温宫

取穴:关元、肾俞、三阴交、血海

作用:温补肾阳,温宫散寒。

这几个穴位可以直接灸,具体灸量因人而异,遵义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林海提醒到,日常保健可以自己做,久病和重病患者最好就医辩证点穴,在执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艾灸调理。

注意事项

1.施灸结束后,请勿将燃过的艾柱直接扔在垃圾桶内,以免引起火灾。2.急性扭伤在24小时以内局部肿胀明显者及其他外伤有皮肤破损或红肿者不宜使用。3.皮肤感觉障碍或迟钝者应慎用,以免不能及时调节温度产生皮肤灼伤。4.在施灸过程中,部分人灸后在施灸部位会出现水疱现象,属灸疗中的机体正常反应,应密切观察。在天气炎热时,应控制施灸温度和时间,以避免水疱产生。5.发热性疾病或其他疾病伴有发热症状的、月经量过多者,不宜施灸。6.施灸后避风寒,多饮温水。7.施灸后,皮肤若出现水疱,不能洗澡。8.施灸过程中有较少的人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冷汗、发冷、甚至晕倒的情况,属于晕灸现象。应立即停灸,让病人平卧,饮温开水,休息片刻后即可缓解,一般这种情况会出现在初次施灸、空腹疲劳、体弱等原因所致。

供稿:针灸科 李晓钰

编辑:刘亚宁

更多攻略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