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13世纪意大利的旅行家和商人。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沿陆上丝绸之路前来东方,经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帕米尔高原,历时四年,在1275年到达元朝大都(今北京)。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并曾担任了元朝官员,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地方,到过云南和东南沿海地区。
一、个人简介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年~1324年],世界著名旅行家和商人。1254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也是“旅行世家”。据称17岁时,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前往中国,历时三年多,于1275年到达元朝的首都,与大汗忽必烈建立了友谊。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回到威尼斯之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海战中被俘,在监狱里口述旅行经历,由鲁斯蒂谦(Rustichello da Pisa)写出《马可•波罗游记》(Il Milione)。
但其到底有没有来过中国却引发了争议。《马可•波罗游记》(又名《马可•波罗行记》、《东方见闻录》)记述了马可•波罗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所见所闻,后来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
1289年波斯国王阿鲁浑的元妃去世,阿鲁浑派出三位专使来元廷求婚。忽必烈选定阔阔真为元室公主,马可波罗趁机向忽必烈大汗请求参与护送任务,在完成使命后,他们可以并顺路归国。1292年春,马可波罗随三使者护送阔阔真公主从泉州起航出海到波斯成婚。1295年马可波罗一家回到意大利。
回意大利后,马可·波罗在一次海战中被俘,在狱中他口述了大量有关中国的故事,其狱友鲁斯蒂谦写下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也是研究我国元朝历史和地理的重要史籍。
二、所著游记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是欧洲人撰写的第一部详尽描绘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游记。16世纪,意大利收藏家、地理学家赖麦锡(Ramusio)说,马可·波罗在1299年写完《游记》,“几个月后,这部书已在意大利境内随处可见”(注:Lach,p.35.)。在1324年马可·波罗逝世前,《马可·波罗游记》已被翻译成多种欧洲文字,广为流传。现存的《马可·波罗游记》有119种各种文字的版本。在把中国文化艺术传播到欧洲这一方面,《马可·波罗游记》具有重要意义。西方研究马可·波罗的学者莫里斯·科利思(MauriceCollis)认为,马可·波罗的游记“不是一部单纯的游记,而是启蒙式作品,对于闭塞的欧洲人来说,无异于振聋发聩,为欧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识领域和视野。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导致了欧洲人文科学的广泛复兴。
三、历史贡献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及其游记,在中世纪时期的欧洲被认为是神话,被当作“天方夜谭”。但《马可·波罗游记》却大大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打破了宗教的谬论和传统的“天圆地方”说;同时《马可·波罗游记》对15世纪欧洲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意大利的哥伦布、葡萄牙的达·伽马、鄂本笃,英国的卡勃特、安东尼·詹金森和约翰逊、马丁·罗比歇等众多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读了《马可·波罗游记》以后,纷纷东来,寻访中国,打破了中世纪西方神权统治的禁锢,大大促进了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因此可以说,马可·波罗和他的《马可·波罗游记》给欧洲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同时,在13世纪以前,中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都是通过中亚这座桥梁间接地联系着。在这种中西交往中,中国一直是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去了解和认识中国以外的地方,特别是西方文明世界。最早可以追溯到周穆王西巡。尽管周穆王西巡的故事充满了荒诞和神话色彩,但至少反映了中国人已开始去了解和认识西方,西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域之后,一条从中国经中亚抵达欧洲的“丝绸之路”出现了,中国对西方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等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一大批西方的商人来到中国,中国对西方世界的认识更深入了。
但直到13世纪以前,中西交往只停留在以贸易为主的经济联系上,缺乏直接的接触和了解。而欧洲对中国的认识,在13世纪以前,一直停留在道听途说的间接接触上,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非常肤浅。因而欧洲人对东方世界充满了神秘和好奇的心理。《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世界进行了夸大甚至神话般的描述,更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好奇心。这又有意或者无意地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直接交往。从此,中西方之间直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的新时始了。马可·波罗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马可·波罗游记》直接或间接地开辟了中西方直接联系和接触的新时代,也给中世纪的欧洲带来了新世纪的曙光。事实已经证实,《马可·波罗游记》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积极的作用是不可抹杀的。
《马可·波罗游记》打开了欧洲的地理和心灵视野,掀起了一股东方热、中国流,激发了欧洲人此后几个世纪的东方情结。许多人开始涌向东方,学习东方,以致欧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许多中世纪很有价值的地图,是参考游记制作的。许多伟大的航海家,扬帆远航,探索世界,是受到马可·波罗的鼓舞和启发。事实上,美洲大陆的发现纯属意外,因为游记的忠实读者哥伦布原本的目的地是富庶的中国。当时欧洲人相信,中国东面是一片广阔的大洋,而大洋彼岸,便是欧洲老家了。
马可·波罗东方之旅已经过去700多年了,但他的精神依然震撼着人们心灵,激励着人们不断作出新的探索取得新的进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在由他所开辟的这条东西方交流之路上,并使之不断延伸拓展,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平坦,超越时间、空间的局限,走向一个和谐的世界。马可·波罗是属于全世界、全人类的。至于他是出生在科尔丘拉,还是别的什么地方,似乎不太重要。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大旅行家马可波罗究竟有没有来过中国?1298年9月7日:马可波罗入狱,与鲁思梯谦合作著成《马可·波罗行记》。
马可波罗究竟有没有来过中国?有没有见过忽必烈?
目前看来,没有证据证明马可波罗做过这些事。
原因如下:
第一,元代所有历史记载中,从没有提到马可波罗。
蒙古人建立元朝以后,就不再是游牧民族,开始系统记载历史。
马可波罗的游记中,说他曾经多次拜访元朝大汗忽必烈。
1275年的夏天,23岁的马可波罗第一次拜见了忽必烈,同行的还有父亲和叔叔。
根据马可波罗的描述,大汗非常赏识年轻聪明的马可·波罗,特意请他们进宫讲述沿途的见闻,并携他们同返大都,后来还留他们在元朝当官任职。
接着,马可波罗在元朝停留了17年,期间又见过忽必烈几次。
根据他的说法,马可波罗还做了很多贡献,比如打襄阳的火炮就是他献给忽必烈。
可见,马可波罗在元朝也算一个人物,至少不是无名小卒。
然而这么多年来,中外学者研究了元代所有记录,甚至包括野史,均没有马可波罗的一点记载。
马可波罗曾明确说自己在几个地方,包括扬州做官3年,而所有历史记录,包括扬州比较完善的历史资料,均没有相应的记载。
要知道,元朝色目官员虽多,但来自意大利还是绝无仅有,应该是会记载的。
第二,马可波罗的故事有很多常识性错误。
马可波罗游记中,描述了一些中国的东西,却有着很多重大的漏洞和谬误。
他从没有提及过中国人喝茶、女人缠脚、吃饭用筷子、中医治疗(针灸)、万里长城等中国常见的东西。
对于四大发明,马可波罗也完全不知道。
他的一些描述,今天看来是荒谬的。
马可波罗自称目睹了蒙古人两次攻打日本,对于舰队遇到台风的描述同历史完全不符合。
他是这么描述第二次进攻失败:“远征军从剌桐和京师两个港口出发,横渡大海,安全到达日本岛。但是,这两位统帅却相互猜忌,看不起对方的军事策略,而坚持要执行自己的方案。因此,除了攻克一座城市外,其它地方都因日本兵士的顽强抵抗而一无所获。不久,这里刮起了猛烈的北风,使靠近海岛沿岸的鞑靼兵舰被吹得相互碰撞挤成一团。于是军官们在船上商议,决定离开该岛。军队上船后,舰队就立刻向海洋进发。但由于北风愈刮愈烈,所以还是倾覆了许多船只。”
而稍微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第二次远征的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当时舰队刚刚在日本近海停靠,还没有来得及大规模作战,就遭遇了台风。
即便如此,第二次远征的描述还有一些符合历史,第一次远征描述就完全是瞎说。
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的丹尼尔·彼得雷拉认为:“马可波罗混淆了两次远征日本的细节,在对1274年第一次远征的记述中,他描述元军舰队离开朝鲜、抵达日本海岸前遭到台风打击。但那发生在1281年的第二次。如果他真的是一名所谓的见证者,他会混淆时间跨度长达7年的两场战役吗?”
显然,这些只是马可波罗道听途说而来。
还有,他自称用投石机帮助蒙古人攻打襄阳。今天大家也知道这事无稽之谈,回回炮同马可波罗没有任何关系。马可波罗是1275年到了元朝,而襄阳战役在1273年就结束了。
类似荒谬的东西还有很多。
第三,马可波罗的纪念品。
马可波罗去世以后,留下了大量的纪念品。正常来说,如果在中国生活了17年,怎么也会有一些纪念品,哪怕一根筷子也好。
然而,这些纪念品中没有一件和中国有关系。
这显然不符合常理。
就算今天的普通游客,走马观花的花费几天旅游一下,也会多少带点东西回去。
更别说马可波罗在中国住了十多年,怎么可能没有纪念品呢?
有意思的是,马可波罗对当时中国的货币、食盐生产与税收体制的描述很详细,也是比较准确的。对于中国社会很多风土人情,尤其是商贸情况,马可波罗似乎颇为了解。
不过,对于中国社会的很多基本常识,马可波罗的描述都是根本性错误。
这让学者有个推论,马可波罗根本没有来过中国,至少没有来过中国核心地区。他只是听取了去过中国的商人们的大量介绍,成为游记的素材。而这些商人制度和生意有关的东西感兴趣,所以马可波罗只听到了这些。
就像中国的《山海经》,是记录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但今天看《山海经》,其中有一些东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描述是准确的,或者大体准确。
这是因为,《山海经》的内容不完全是凭空编造的,其中一些内容是真实存在的。《山海经》作者虽没有亲自看过这些东西,却听过别人描述他,就原样记录下来。虽然描述中有很多夸大甚至编造内容,但《山海经》仍然有部分内容是相对准确的。
有意思的是,马可波罗的描述中,大部分中国的地名和其他名称,都是波斯语,而不是中文音译。
例如他把蒙古人的用于船只防水的叫做“chunam”,但“chunam”其实是波斯语的“沥青”,汉语和蒙古语中并无此词。
学者推论,马可波罗最远只到了波斯,并没有去过中国。
当年从意大利到波斯,其实并不算很困难。当时地中海航线非常成熟,意大利商人乘船达到地中海的阿拉伯人控制港口。到了陆地以后,他们可以通过陆地穿越阿拉伯地区,到达波斯。
路上距离并不算特别远,大概八九百公里。关键是,这条路线很成熟,也非常安全,阿拉伯商人已经走了几百年。
但是,到了波斯以后想要去中国,难度就比较大。存在青藏高原的阻拦,马可波罗从波斯出发,要么是从陆路绕过中亚走一个大圈子,进入新疆,再进入中国内地。
然而,从伊朗到新疆的直线距离就有3000多公里,从新疆到元朝首都北京,又有差不多3000公里。
两者相加,就是6000公里。古代商队走完这6000公里,至少要花费一二年时间。
要么就是走水路,从伊朗出发先是坐船到印度,然后去东南亚,接着北上到中国。
这条水路距离更远,而且在马可波罗时代还没有开通。当时意大利商人最远就是到波斯或者印度,东南亚都是禁区。
这么看来,马可波罗很可能只是去过波斯。
波斯是蒙古人统治的伊尔汗国领土,伊尔汗国和中国元朝关系非常亲密,双方商贸很密切。
马可波罗父子应该是在波斯经商多年,听取了当地商人大量关于中国的描述,回来就写成了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更像是一本小说,对中国进行了大量他所知道的描述。
不可否认《马可波罗游记》引起了欧洲人对中国的巨大兴趣,但马可波罗并没有来过中国。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据2011年8月11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英国媒体10日引述意大利一组考古学家的调查结果称,大探险家马可·波罗事实上从来没有真正到过中国,《马可·波罗游记》是道听途说的汇集。英国《每日邮报》9日称,如果这一理论被证明正确,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探险家之一的马可·波罗就是一个“骗子”。
马可·波罗和他的《马可波罗游记》,得益于中学的历史教育,在中国基本是家喻户晓的。不过,对于这位远来的外国人,以及他那本在欧洲造成巨大轰动的游记,多数人所知道的可能也就仅此而已了吧。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位非常有名,但其实很多人都了解不多的意大利旅行家。
一、马可·波罗其人马可·波罗,意大利著名旅行家。1271年,他跟随父亲从意大利的威尼斯启程,途径地中海沿岸的阿迦城、亚美尼亚,穿越两河流域,横跨波斯全境,翻越帕米尔高原,进入疏勒、沙州,沿着这条古老的陆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1291年,马可·波罗奉命护送元朝公主阔阔真远嫁海外,他们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横渡印度洋到达波斯。思乡心切的马可·波罗从波斯经两河流域、君士坦丁堡,于1295年回到威尼斯。回国后,马可·波罗因海上战争战败而被俘入狱。在狱中,他口述了在东方和中国的所见所闻,同狱的文学家鲁斯蒂谦诺据此写成了颇具影响力的《马可·波罗游记》。这部著作的问世极大地刺激了西方人探索东方的欲望。
马可波罗画像
二、意大利人的中国行马可·波罗在中国长达17年,他遍及中国,以一个外来人的角度记述了中国的风土人情、贸易等方方面面。马可·波罗对于元朝的统治者忽必烈的丰功伟绩以及朝廷仪制、大都概貌、邮驿制度以及各地风情物产等都一一作了介绍。
他讲到:忽必烈是鞑靼人中最有魄力和能力的人,他征讨乃颜和海都获得胜利;忽必烈有4位皇后,每年还从翁古城选妃,4位皇后所出的第一个儿子叫“真定”,是皇位继承者。大都非常繁华,四周城墙共有12座大门;从大都有通往各省的驿道,每条路上都有驿站,供往来人员的食宿以及驿马。鞑靼人崇拜神灵,相信灵魂不灭。从大都出来向西走有一条永定河,河面上有很多载着货物的船只。从永定河往西走50公里左右到达的涿州城,这里的商业、手工业及其发达,有精美的丝绸,还有供旅客食宿的旅馆。
从涿州出来向西可至契丹、大因府(今山西太原)、大同府、平阳府(今山西临汾)、京兆府、汉中,向东南通往蛮子省。大同以武器和其它军需用品为主,也种植葡萄。京兆府以制造业闻名。蛮子省有著名的成都府,成都府外有很多河流,那些河流都汇于一条大江,这条大江叫“长江”。沿西藏省、永昌城可至缅城、交趾,缅城和交趾盛产黄金和药材,居民以米、肉、乳为主。阿木(今云南元江)也位于东方,这里盛产牛、马,商人将牛、马贩运至印度。
出土的胡商塑像
临清隶属于契丹省,由临清向南可至济南府、济宁府,这里是盛产丝的地方。再向南可至邳州、淮安。淮安临近黄河,交通十分便利。由淮安向南可至宝应、高邮,这里盛产丝,鱼的产量也十分丰富。再向前走可到达盛产海盐的泰州和真州。由泰州向东南走可达扬州。扬州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也制造武器和其他军需用品,驻扎着很多军队。离开扬州继续前行到达南京、襄城、九江、常州、苏州、杭州。杭州商业发达,商人云集,市场上的商品琳琅满目。离开杭州南下可至福州城,福州物产丰富,这里的人们主要从事商业和手工业。离开福州城可至剌桐城,剌桐城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云帆遮天,货物堆积如山。
他还介绍了中外交流海外诸国的概貌。他说:从剌桐城和杭州出发,横渡大海,可直接到日本。日本盛产黄金、珍珠、宝石,大汗曾远征日本,最终失败。从剌桐城向南经过海南湾等可到达占婆(今越南),占婆物产丰富,每年都会像大汗进贡大象。离开占婆,向南行驶可以到达爪哇,爪哇生产香料和黄金,商品贸易十分发达。从爪哇出发,经刚杜和桑杜可到达罗斛国(今泰国南部),这里盛产苏木、黄金、香料、大象。离开罗斛国,向南行驶可至朋丹、苏门答腊、马六甲,再向西南可至锡兰,锡兰岛很大,盛产大米、芝麻以及各类宝石。从锡兰岛向西可至马八儿王国,它是世界上最高贵和最富足的国家,这里的巫师们用一种神秘的巫术控制何种禽类和鱼。这里盛产宝石,很多人精通相术。
马可波罗的旅行线路
从马八儿王国向西可至拉尔王国、德里王国、马拉巴、古遮拉特王国、克斯马克兰王国,这里生产胡椒、香料以及兽皮。从索科特拉岛向西航行可至马达加斯加岛、桑给巴尔岛、厄西尔城。桑给巴尔岛生产大象,这里的象牙非常珍贵。厄西尔城生产白香料、棕榈树以及各种鱼类。这是马可波罗根据所见所闻记载的日本、南洋以及印度半岛的风土人情、特产等,对西方人了解东方地区以及在促进中外交流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东方印象的启蒙者1292年,马可·波罗护送阔阔真从剌桐城出发,经过东南亚,横跨印度洋到达了波斯,马可·波罗自波斯辗转回到了威尼斯。马可·波罗以一个非官方的外国人的角度记述了元朝以及日本等海外诸国的概貌。他出生于商人世家,因此,他的关注点不是各国的政治情况,而是各国的特产、贸易等等,尤其是他对东方盛产黄金的介绍极大地刺激了西方人探索东方、寻找黄金的热情。这也是15世纪西方开辟新航路的动因之一。西方的地理学家根据马可·波罗的描述绘成了早期的世界地图,使西方人对东方第一次有了真实的了解,促进了东、西方早期文明的对接。
文史君说实际上,几百年来,关于马可·波罗是不是真的到过中国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然而,就像哥伦布始终也没有认为自己到过美洲(哥伦布到死都认为自己去的是印度),但人们谁也无法否定他的功绩一样,即便马可·波罗并没有到过中国(有种说法是马可波罗大概是到了现在的中亚一带,游记中的很多内容是记录往来商旅的言谈),他的历史功绩也是无法抹杀的。毕竟他的游记,开启了欧洲人大规模探索中国的新时代。
当然,这个所谓功绩,是站在全球史的立场上说的。如果站在咱们中国人自己的立场上,考虑到近代以来的悲惨历史,马可·波罗和他的游记,到底是功劳还是潘多拉的盒子,就真得很难讲了。
参考文献:董莉莉,陈树淑:《周流天下——中国传统交通文化》,山东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意大利]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古董博士)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