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京杭大运河: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建造时间最久的古代运河

大家好!今天我们探访世界最长的人工大运河中国的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建造时间最久的古代运河,它与中国的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它从公元前486年开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京杭大运河主要经历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

第一次是在春秋吴王夫差时期。当时他利用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凿了邗沟,连接长江和淮河,这是大运河的雏形。

第二次是在隋朝时期。隋炀帝开凿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使洛阳成为水上中心。他还继续开太运河,沟通了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和海河五大水系。

第三次是在元朝时期,统治者对原有的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大运河。其中包括重新开通了原先被淤塞的古运河,新修“通惠河”,使大运河从杭州直达大都。此外,还新开凿了许多段运河,将大运河直接与其它江河相连,使得大运河的线路更合理、更经济。

那么古代的这些统治者为什么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凿大运河呢?

首先,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可以更好地利用自然河流和已有的水利设施,以实现更高效的交通运输。

其次,大运河的修建也有军事方面的考虑。夫差为伐齐国而开凿邗沟,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目的是控制河流便于军事行动,因为在冷兵器时代,水运是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

京杭大运河在修建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如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缺乏资金和人力资源等。我们的先人采取很多措施克服这些困难如修建水闸、堤坝等水利设施,保证运河的水流平稳;设计新的船闸和船坞,方便船只的通行;修建桥梁和隧道,打通运河的交通线路;同时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开垦和移民安置工作,保障了工程的顺利进行,最终完成了这一功在千秋造福万代的伟大工程。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对中国古代经济和交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使得南北之间的物流、人流、信息流更加畅通,为当时的国家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收入和战略资源,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纪念因建造运河而丧生的人们,隋朝皇帝下令在河边建造一座“白塔”,塔下埋藏着他们的骨灰。

明朝时期,有一个叫“杨柳观音”的神灵被供奉在运河沿岸,保佑工人们的安全。

清朝乾隆皇帝在杭州西湖建立“老船夫庙”,以纪念运河工人的贡献。

京杭大运河从南到北浩浩荡荡1000多公里,沿岸风光旖旎,最奇特的地段是在江苏扬州附近的一段运河,被称为“扬州瘦西湖”。这段运河长约12公里,宽约50米,两岸排列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景点,如白塔、五亭桥、二十四桥、杏花村等,这些都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作。

这里的“二十四桥”景观,是古代扬州二十四座桥梁的合称,每座桥梁都有不同的形状和结构,非常有趣。

运河中央的“五亭桥”景观,五个亭子结构不同装饰各异,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中的珍品。

在这段运河中,还有古老的运河船、运河边的茶馆和商店、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品等,都值得一游。总的来说,扬州瘦西湖是京杭大运河中最具特色的一段,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瑰宝之一。

京杭大运河历经千年沧桑,时至今日,依然对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带动作用,为当地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京杭大运河——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

#古籍里的历史#京杭大运河,又称京杭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长、历史最悠久的人工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横贯中国北方的京津冀地区和东南的江苏、浙江等省份,连接了北京和杭州两大重要城市,也串联了黄河、长江、钱塘江等重要水系,具有重要的经济、军事和文化价值。以下从专业角度回答有关京杭大运河的问题。

1. **运河历史和背景:** 京杭大运河最早的修筑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但主要的建设工程始于隋代,大运河的形成是历经多次修建、拓宽与修缮的过程。它起初是为了加强北方与南方之间的交通联系,促进经济发展和军事防御。大运河的修建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努力,不仅是一项工程壮丽的成就,也成为了连接北方和南方、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纽带。

2. **水利工程:** 京杭大运河的修筑涉及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包括修建堤坝、挖掘河道、开凿河渠等。运河的设计考虑了水流、坡度、水位等因素,以保证水流顺畅,防止泥沙淤积和水患。在修建过程中,人们还采用了一系列水工建筑和技术手段,如闸门、引水渠、水车等,以调节水位、控制水流,提高了运河的运输能力和安全性。

3. **经济和贸易:** 京杭大运河在中国古代起到了重要的经济和贸易作用。它连接了北方的粮食产区和南方的经济重镇,实现了粮食、货物的便捷运输,推动了区域之间的资源流动和交换。运河沿线的城市逐渐繁荣起来,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文化,同时也带动了手工业、农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4. **文化交流:** 京杭大运河不仅仅是物质流通的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沿线的城市和地区吸引了来自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们,他们带来了不同的思想、技术和艺术,促进了文化的多元融合和传播。运河沿线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建筑、碑刻、传统习俗等,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面貌。

5. **军事防御:** 京杭大运河在一些历史时期也发挥了重要的军事防御作用。运河可以用来调运军队和物资,加强边境的防御能力。同时,运河沿线的城市也构成了重要的军事据点,可以控制运河交通,对外来威胁形成威慑。

6. **现代价值:** 虽然现代交通工具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已经取代了大运河在物流方面的作用,但京杭大运河依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旅游价值。许多古老的城市、运河沿线的景点成为了重要的旅游胜地,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游览,同时也推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京杭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人工运河,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还在经济、军事、交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中国古代工程技术和文化交流的杰出典范,也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重要纽带。

从漕运兴盛,到运河复兴

一河通南北,千载连古今。千百年来,大运河穿越历史、流淌至今,恰如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奔涌向前。京杭大运河贯穿五大水系,流经6省18市,溯游约1797公里,2500年间,联通南北,贯穿古今,不仅是驱动大宗商品运输的南北大通道,还拉动文化和新兴产业,带动沿线经济提质升级。

漕运兴旺带动南北经济交流

漕运是明清王朝的重要经济命脉,京杭大运河的辉煌是在明清时代,京杭大运河作为漕运的重要载体,二者之间可谓紧密相联,密不可分。漕运的物资,除大规模的南粮北运之外,还有金、银、铜、铁、绫、罗、绸、缎、砖瓦、木料等,这其中,通过大运河运送食盐,也是一项重要的漕运活动。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代表了古代水利科技的最高成就,从隋代到清朝中期,大运河伴随着漕运,走过了千年辉煌。运河不但是货物交流的通道,也是人员往来、文化传播的重要路线。

那个时候,没有高铁、飞机,也没有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人们的效率是十分低下的,水路,反倒成了那个时代的快速通道,因此,人们在途中显然也适应了这种节奏,一出门就是“起航只向前,不知几时归”,一切都要为路上做准备,尽量在舟车劳顿中调剂好自身的状态。

京杭大运河开通之后,济宁就成了“河渠要害”之地,201公里的运河航道穿行而过。所以,历史上称济宁为“南控江淮,北接京畿”“闭则锁钥,启则通关”,鉴于此,元明清三代均把济宁作为治河管理中心,重臣驻节,百官聚集,并不惜耗费巨资全力经营。作为当年运输动脉的运河,养育了济宁这方热土,也繁荣了济宁的经济。

漕运带动运河一带经济繁荣

济宁地处运河南北转运要地,水陆之冲,发展为交通枢纽和商贸重镇,成为北方重要的商业中心,是江北最繁忙的河港,北方最大的货物集散中心。

商业的繁荣带来了手工业的发展。济宁是明清时代运河沿岸全国著名的手工业发达城市之一。手工业行业主要有酿造、皮革、竹器、铜器、榨油等17个行业之多,可谓门类齐全,行业繁多,扩散广、影响大,素有数百成千的各色匠人之说。在手工业集中的地方,便以此命名街巷,如竹竿巷、扁担街、打铜巷等。

济宁商业在当时繁荣到什么状况呢?用当时的一句话说:“百物聚处,客商往来,南北通衢,不分昼夜。”明代朱德润则在诗中描述到:“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馆相喧阗”。这也反映出济宁白天黑夜商业兴旺的情景。而济宁在清朝有多少人口呢?据统计道光年间,济宁的人口达到了20万之多。

随着商品贸易的不断发展,各省商人旅居济宁的经营者与日俱增,不仅担负起沟通东西、南北物质交流的重任,同时也在促进着不同省区文化的相互传播与渗透。

明清时的济宁,慢慢成为江南闽、苏、徽、浙、湘、赣、鄂等省与江北豫、冀、鲁、陕等省商人聚会交易的中心,更是外埠商人聚居之地。明清两代在济宁建立的会馆,汇集了各省大批商人,有些是祖祖辈辈在此经商。他们经营范围广,经营方式和手段比较先进,为活跃济宁的商业活动,促进商品经营的发展,繁荣济宁的城乡经济,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济宁会馆的建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济宁城市商业经济的空前繁荣,充分反映了济宁运河文化中商业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性。

苏醒的大运河赋予新的使命

时过境迁,星转斗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汇变得格外顺畅,曾经辉煌一时的会馆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从时代的舞台上谢幕。

漕运留在运河沿线的历史文化遗存可谓数不胜数,时至今日,那些街巷的名字,还依稀透着当年的记忆:竹竿巷、纸坊街、税务街、宣阜巷……延续着先辈优良传统的外地商人们,还有很多聚集在这方热土上,继续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不断奉献着光和热。

随着国家重构京杭大运河“全流域”航道重大布局的展开,苏醒的大运河被赋予新的使命、寄予新的希望。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贸易强国、制造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从到各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内河航运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为加快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推动大宗货物公铁水多式联运发展,促进互联互通和区域开放合作,提供了战略指引和良好机遇。

“黄金水道”带来了新的机遇

济宁位于京杭运河常年通航的最北端,是国家规划的京杭运河六大重点建设港口之一。京杭运河贯通济宁251公里,占全年常年通航里程的近1/3。2000吨级船舶、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长江、杭州。瓦日铁路、新兖铁路在济宁与京杭运河交汇,形成了轴心位于济宁,辐射“一带一路”、 联通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三角的 “丰”字型物流大通道,降低物流成本10%—30%。

这样的区位优势,让济宁看到了城市发展的另一个维度,2021年9月,济宁市政府就发布内河航运的发展规划及目标,提出到2035年,内河航运基础设施、运输服务、绿色智慧安全、港产城融合、航运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建成“设施一流、装备先进、服务高效、智能安全、生态绿色、管理优质”的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体系,打造中国北方内河航运中心。

济宁能源立足济宁港航商贸物流产业优势,制造业集群和船舶、集装箱等新增制造产业方向,带动产业聚集、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临港制造业、临港服务业和离港涉港制造业,引领打造鲁南临港产业带,实现“以港聚产、以港兴产”。同时加快建设京杭多式联运物流园区,整合市内粮食及钢材资源要素,启动实施跃进港百万吨级粮食港区和百亿级钢材集群、龙拱港百亿级港产城融合示范项目,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大运河书写着新的历史传奇

古往今来,大运河凝聚着人类智慧,传承着城市交流合作、互连互通的真诚友谊。

当下,济宁能源正布局晋陕蒙、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以及香港、新加坡等国内外贸易交易中转基地,建立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创新“线上+线下”“物流+贸易”融合发展模式,优化商贸物流网络,协同上下游,贯通产业供需,稳步扩大外贸进出口份额。

未来,济宁能源依托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西北可至陕蒙、东南至长三角城市群,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环渤海城市群之间构建起经济合理、集约高效的物流大通道,有利于引导沿线地区产业集聚、优化沿线地区产业布局和产能结构、加速沿线地区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

运河奔腾驶向未来,运河兴,城市兴,俯瞰济宁城,古运河蜿蜒流淌,奔流不息。乘着山东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的东风,济宁能源正按照绿色化、智慧化、标准化、现代化标准,推进“港产融合”,聚力构建梁山港、龙拱港等6个百亿临港园区,全力打造中国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和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书写京杭大运河上的又一个传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壮我国威

大家中午好。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前面说到了最大的岛——格陵兰岛

最小的岛——瑙鲁

最高的人——罗伯特·潘兴·瓦德罗

最矮的人——钱德拉·巴哈杜尔·唐吉。

最长的河流——尼罗河。

地球最低的地方——马里亚纳海沟。

地球最高的地方——珠穆朗玛峰。

地球陆地最低点——死海。

中国最低点——艾丁湖。

世界“热极”——巴士拉。

世界“湿极”——怀厄莱阿莱。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

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里海。

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京杭大运河。

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东非大裂谷。

今天我们来讲讲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鸡冻鸡冻。

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大屿山、澳门半岛和广东省珠海市,工程路线起自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接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珠海连接线,止于珠海洪湾,总长约55公里(其中珠澳口岸到香港口岸约41.6公里)。1983年,香港的建筑师胡应湘最早提出了建造港珠澳大桥想法;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2016年9月2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2017年5月2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顺利合龙。7月7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段的连接工作顺利完成。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

港珠澳大桥

大桥建设过程:

1.1983年,香港商人胡应湘先生率先提出兴建连接香港与珠海的跨境大桥。1987年珠海市委、市政府开始酝酿开辟珠港跨海通道。

2.1992年3月:正式开展预可行性研究,编制《伶仃洋跨海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1997年12月30日:伶仃洋大桥项目获国务院批准立项。

4.伶仃洋大桥因故迟迟未建,2002年初香港商界再次提出建桥事项。

5.2003年7月底:国家发改委论证报告完成,确定兴建港珠澳大桥。

6.2005年初确定单Y桥型和港珠澳三地落脚点。

7.2008年12月工可报告通过专家初审并上报国家发改委。

8.2009年10月28日国务院批准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9.2009年12月15日上午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建。

10.2009年12月20日:(澳门移交十周年当日)动工兴建。

11.2011年11月18日:香港立财务委员会以35票赞成、3票反对,通过了建造港珠澳大桥的485亿港元拨款。

12.2011年12月14日: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工程正式动工。

13.2012年5月7日:香港政府再向立财委会辖下工务小组委员会再申请88亿元以兴建香港接线,连同早前增拨的65亿元,当局共斥资582亿元兴建香港接线、机场香港口岸人工岛和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的前期工程。

14.2012年7月31日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项目正式开工,计划于2016年底与港珠澳大桥同步建成通车。

15.2012年12月17日港珠澳大桥主桥墩开钻,标志着港珠澳大桥主桥墩施工正式拉开序,其工艺内地首创。

16.2015年9月6日,港珠澳大桥CB03标非通航孔桥顺利完成最后一件上节墩身安装,至此,港珠澳大桥208座墩台历时两年多全线完工,大桥桥梁工程全面转入到钢箱梁吊装施工工序,进入了冲刺阶段。

17.2016年3月30日,随着最后一片重达1950吨钢箱梁的成功吊装,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非通航孔桥箱梁吊装30日全部完成,通航孔桥大节段钢箱梁吊装预计于8月底完成。届时,港珠澳大桥桥梁将全面合龙。

18.6年6月28日晚11时30分,随着两台桥面吊机缓慢提升,港珠澳大桥桥梁工程CB04标最后一个中跨钢箱梁进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合龙口。29日上午10时20分,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宣布江海直达船航道桥合龙段开焊,这标志着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成功合龙。

19.2016年9月2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正式贯通。

20.2017年4月10日,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最后一项控制性工程,拱北隧道全隧贯通,标志着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主体工程实现全线贯通。

21.2017年5月1日,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部召开媒体通气会时透露,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的沉放安装将于2日凌晨5时许进行。

22.2017年5月2日22时30分许,重达6000吨的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在经过16个多小时的吊装沉放后,最终安装成功。至此,经过我国交通建设者6年多的持续奋战,世界最大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顺利合龙。

23.2017年5月25日,港特区政府署理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邱诚武在记者会中回应,路政署在得悉事件后已就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工程完成初步的结构检查,确认全部结构良好,未发现异常迹象,也未发现裂纹,余下的工程可以继续按原计划和目标进行。与此同时,路政署也已要求驻工地工程人员就以上三项工程项目的桥身、桥墩、楼房、隧道结构等范围进行非破坏性混凝土结构强度测试,以检查其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是否达到合约要求。测试结果均显示全部符合标准,看不到有任何结构安全问题,所以余下的工程可以继续按原计划和目标进行。

24.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贯通。

25.2018年元旦前夜,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主体全线亮灯,在标志着大桥具备通车条件,预计将在2018年7月1日前正式通车。

26.2018年2月21日,澳门特区政府公布《港珠澳大桥边检大楼东停车场的使用及经营规章》。根据规章,东停车场将提供3000个轻型汽车停车位,采用预约登记的形式开放给外来车辆使用,司机可提前30天预约。

27.2018年3月15日,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管理区获批准自零时起正式交付澳门特别行政区使用,并依照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律实施管辖,广东、澳门两地15日零时举行交付仪式。

28.2018年4月10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首批45台拯救及养护设备(包括洗扫车、随车吊、防撞车等一批工程车辆)正式交付使用,在港珠澳大桥运行的第一批拯救及养护设备实现了百分百国产化。

29.2018年,港珠澳大桥将于9月28日开始至30日,一连三日联合试运,以测试各口岸运作,为开通作准备。

30.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

港珠澳大桥

资金预算:根据内地有关研究机构的估算,港珠澳大桥主体预算为大约300亿(广东世荣兆业股份有限公司预计总投资700亿元),其中需由三方面政府补贴的约为120亿;照此计算,香港政府需承担补贴约60亿元。不过,香港有财务和工程专家表示,由于通胀和利率等动态因素影响,加上大桥建设难度很大,目前还难以准确估算成本,但主桥预算很可能超过400亿。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记录:

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世界综合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世界最长、最深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世界最大难度的深水无人对接的公路沉管隧道。世界最大尺寸的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世界首创海底隧道“半钢性”沉管结构。世界首创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

港珠澳大桥

建造难题:港珠澳大桥往珠海方向通过隧道穿越拱北建成区域,最先将与规划建设中的京港澳高速广珠西线相连,再通过延长线接驳,将与珠海境内现有的京珠高速、西部沿海高速、江珠高速,规划建设中的机场高速、高栏港高速等一系列干道连通,直贯整个珠江西岸地区乃至泛珠三角区域。重达8万吨,要挖沟,把它放下去,要一截一截对接,对接时还不能进水,一共33个,现在才安放了14个。

港珠澳大桥

建人工岛:位于珠海拱北湾南侧的珠澳口岸人工岛,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与珠海、澳门两地的衔接中心。大桥建成后,珠海、澳门两地的口岸均设在这座工程总投资约23亿元人民币的人工填海筑成的“人工岛”上。相关负责人介绍,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包括几大部分,即人工岛护岸、陆域形成、地基处理及海巡交通船码头等。工程填海面积208.87万平方米,护岸长6079.344米。项目完成后,形成的陆域标高为+4.8米,可抵御珠江口300一遇的洪潮。在建造港珠澳大桥时需要建造海底隧道,但在周围没有找到合适的岛屿。工程师们想出一个办法:利用93个重达110吨的钢圆桶围成一个人工岛,一共围了两个。人工岛将成为集交通、管理、服务、救援和观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运营中心,并设置观景平台供游客观景揽胜。

港珠澳大桥

收费标准:小型客车(私家车、出租车)150元/车次,大型客车(过境巴士)200元/车次,穿梭巴士300元/车次,普通货车60元/车次,货柜车115元/车次,收费标准以人民币结算。

港珠澳大桥

建桥意义:港珠澳大桥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作为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港珠澳大桥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港珠澳大桥将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经济区,快速通道的建成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这个计划中的长达29公里的大桥估计耗资20亿美元,建成后将成为仅次于庞恰特雷恩湖桥和宁波杭州湾大桥、胶州湾大桥的世界第四长桥,建成通车后,开车从香港到珠海的时间将由目前的3个多小时缩减为半个多小时。港珠澳大桥项目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工程。“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2009年12月15日在珠海动工,工程完成后,从香港到珠海的车程只需半小时,粤港澳三地将紧密连接在一起。

港珠澳大桥灯光

祝祖国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国富民强,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兵强马壮,国势强胜,兴国安邦,国泰民安,繁荣富强,国富民强,兴国安邦,太平盛世。

最后祝大家早日富可敌国,真好。

喜欢的朋友帮忙转发一下,谢谢你,下期见。

更多攻略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