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今日整理——不同年龄的称谓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一、18岁以下

1岁: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

  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8岁: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9岁:九龄,为九岁,指数之年:儿童九岁。

  10岁:幼学,十岁。

  12岁: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15岁:女子——及笄;男子——束发。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所以及笄指女子十五岁。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故束发是男子十五岁。

16岁:二八,为十六岁。古文人把瓜拆分为两个八字以纪年。

二、20岁至60岁

  20岁: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弱冠是男子二十岁。桃李年华是女子二十岁。

  24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30岁:而立,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40岁:不惑(不惑之年)。

  50岁: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

  54岁: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三、60岁以上

  61岁: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70岁: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77岁:喜寿,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0岁: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88岁:米寿,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90岁:上寿,九十为上寿。

  99岁:白寿,指九十九岁,百少一为九十九,故借指99岁。

  100岁:期颐,指百岁高寿。

  108岁: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140岁:双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2023年“老人年龄标准”公布,这个年纪以后、就可称呼老年人了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长寿者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首先需要明确老年人的年龄标准。2023年,我国公布了新的老人年龄标准,以更好地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发展。

老人年龄标准的定义与重要性

老人年龄标准是指规定老年人年龄的界限,通常以一个具体的年龄为标准,来划分一个人是否属于老年人。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体能、健康状况、心理和社会角色等方面都有别于其他年龄段的人。因此,明确老年人的年龄标准,对于了解他们的生活和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关爱服务和政策扶持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老人年龄标准

国内老人年龄标准

我国历来没有明确的老人年龄标准。在相关法律法规中,一般以60岁或65岁为退休年龄,但并没有明确规定老年人概念。

2023年,我国首次明确规定60岁以上的人为老年人。

国际老人年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将60岁以上的人定义为老年人。然而,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和医疗水平的差异,老人年龄标准也有所不同。例如,一些发达国家将65岁及以上的人定义为老年人。

老人年龄标准背后的原因和进展

老龄化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老年人口比例逐渐上升。

为了更好地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纷纷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以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和福利。

医疗资源分配

老年人是一个容易患病的群体,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和服务。明确老年人的年龄标准,有助于为老年人提供更合理的医疗资源配置,确保他们的健康需求得到满足。

了解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需求,有助于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关爱服务和政策扶持。

一般来说,低龄老人(60-70岁)尚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和自理能力,但在生活和娱乐方面有更多需求;中龄老人(70-80岁)逐渐出现健康问题,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上升,需要更多的医疗保健服务和日常照料;高龄老人(80岁以上)身体机能明显下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数量增加,对长期照料和康复服务的需求较大。

明确老年人的年龄标准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了解国内外老人年龄标准的异同点,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老年人概念的认知和定义尚存在一定差异。但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制定统一的老人年龄标准势在必行。此外,我们应关注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关爱服务和政策扶持,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在此背景下,我们建议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

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和国家的老龄化特点,制定差异化的老人年龄标准;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分享各国在应对老龄化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针对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关爱服务和政策扶持;

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发挥他们的余热和经验优势;

加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和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健康饮食,92.8%受访儿童家长认为应重视积累儿童营养知识

新学期,学生陆续返校。随着健康饮食观念的深入人心,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孩子饮食营养和健康的管理。很多家长都会对孩子千叮咛万嘱咐,要“好好吃饭”“不贪嘴零食”,力争将孩子“入口”这道关把好。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334名0-14岁儿童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5.0%的受访家长对不同年龄段孩子重点需要哪些营养物质有所了解。92.8%的受访家长明确家长应重视积累儿童营养知识,0-3岁受访儿童家长的这一意识最强。

张然是江西人,儿子开学上初二,住校。他很关心儿子在学校的饮食问题,“之前他在学校门口的小摊上买了零食,吃后闹了肚子。而且孩子就爱喝各种饮料,不爱喝水和牛奶。在家的时候大人还能管管,到了学校就完全靠他自己了。”张然说,儿子假期牙齿不舒服,去看牙科,医生说是长了蛀牙,原因就是长期吃甜食、喝饮料。

河北某事业单位职员程莉莉的孩子开学上小学四年级,在寄宿班。每周日下午,她给孩子送到学校,周五放学再接回来。因为孩子正是长身体的阶段,程莉莉特别关心饮食安全问题。“我总嘱咐孩子在学校不要乱买垃圾食品,一日三餐好好吃饭,饭卡给她充了不少钱。每周,还会带着孩子一起去超市选购带到学校去的食品,比让她自己买放心。”程莉莉表示,她每次都会尽量选“儿童食品”,感觉这类食品更健康。

但当被问及到底什么是“儿童食品”,程莉莉也不是很清楚,“感觉在制作方式上应该是绿色少添加的。”她表示,自己身边的家长大都挺重视孩子的饮食问题,消费时也都更推崇“儿童食品”,但是对买来的“儿童食品”到底是不是真安全,大家其实也不是很确定。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介绍,我国现在对“儿童食品”尚没有精准的定义,也没有专门的儿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于“儿童食品”的生产原则,她指出,应该是能不加的就不加,能少加的不多加,坚持低油、低脂、低糖原则,并关注食品添加剂问题,做到配料表尽量干净。

她呼吁,从政策端,还是要推动制定儿童食品的标准。“现在市场上没有实现良币驱逐劣币,也没有更多的科学传播途径能够让家长知道该怎么去选择,所以很多家长搞不清什么才是真正的儿童食品。”

75.0%受访家长对各年龄段孩子重点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所了解

程莉莉没有特意了解过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该重点补充什么营养,平时吃些什么好。经常是孩子身体有什么状况了才去查询,自己感觉挺被动的。“前不久孩子查出有点贫血,我去网上查了下,才发现富含铁元素的很多食物,孩子都不怎么吃,有的是家里不常做,有的是孩子偏食不爱吃。”这让她觉得,家长还是应该重视儿童营养知识的积累。

湖北武汉的王晶的二宝还未出生,大宝秋季开学上幼儿园小班,现在每天早晚饭在家吃。她觉得,“儿童食品”质量参差不齐,孩子的饮食营养,归根结底还得靠家长自己把握。

林鑫是重庆一所高校的教师,也是二孩宝妈。她一胎生产后在月子中心报名参加过几节有关儿童饮食营养的课。当时授课医生根据年龄将儿童分为几个阶段,并讲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营养需求。她认真做了笔记,现在感到非常实用。“我家老大从小被我教育要健康饮食,所以到了学校我也不用担心她的饮食问题。”

调查显示,75.0%的受访家长对各年龄段孩子重点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所了解,其中11.1%表示十分了解。同时,超两成受访家长(24.9%)直言不了解。

王伟晨是一家专门生产深海鱼食品企业的负责人。在市场调研的过程中,他感到现在的家长对无添加、海外进口等产品有着明显偏爱。“近两年有一个明显的需求改变:家长对食品健康的关注更多了,也更懂了。对配料是不是更简单,有没有添加剂、防腐剂都更关注了。我认为这是很好的变化。”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经过疫情的三年,中国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与健康知识都得到了提升和丰富。他指出,家长在给孩子挑选食品时,首先应该对自己孩子的身体状况有所了解。“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营养供给都有不同。要给孩子更精细、更精准、更完美的营养供给。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动态地去关注孩子的身体,做到营养配比的科学性。”

92.8%受访家长明确应重视积累儿童营养知识

林鑫说,“小孩子很容易生病,提高身体抵抗力要从平时饮食着手,强身健体。而且常言‘病从口入’,吃坏了东西很麻烦。家长一定要积累相关营养知识,这对于小孩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调查中,92.8%的受访家长明确要重视积累儿童营养知识。其中,0-3岁受访儿童家长(95.9%)这一意识最强。

程莉莉坦言,每次给孩子挑选食品基本都是看“眼缘”。虽然深知商家的一些宣传套路,但不太会科学辨别,一项项去查也太麻烦。她认为,家长平时还是应该多积累有关饮食营养的知识。

林鑫深感,家长要找到科学专业的有关儿童营养知识的资源并不容易。很多所谓的“专业人士”资质无从考究,内容都是互相抄袭,甚至存在矛盾,没有科学依据。她希望专科医院能开通科普渠道,开展线上主题讲座,鼓励相关科室专家在微博、抖音这些平台开设内容分享账号,让家长能方便地获取权威信息。

张然觉得,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学校及周边的饮食安全必须要有保障。“希望相关部门能重视监督学校周边售卖食品的摊贩和铺子,防止出现‘三无’产品。学校对校内的食堂也要加强管理,采用健康的食材和烹饪方法。对于校内第三方承包的小店,应将食品安全问题写进合同中,不能承包出去就不管了。”

“虽然已经有很多家长对健康饮食有了意识,但仍有不少人的认知是很有限的。一些家长营养意识的淡薄是造成当前国内青少年肥胖问题普遍存在的重要原因。” 王伟晨认为,全社会应该更加重视对儿童膳食营养知识的宣传。

同时,身为食品制造企业负责人,他也强调,企业有责任宣传健康的饮食观念。“像我们是做鱼类产品的,一直在通过自身的宣传渠道去科普不同品种鱼之间的细分类型与区别,以及适配的人群。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品牌参与到健康食品的知识普及中来。”

受访儿童家长中,孩子0-3岁的占33.1%,4-6岁的占43.0%,7-12岁的占19.0%,13-14岁的占4.9%。

(丁香雪钰对此文亦有贡献)(记者 杜园春)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更多资讯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