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估与中国经济的奇迹

最近网上流传个有意思的段子,美国人拿下了61诺贝尔经济学奖,但他们依旧解决不了美国债务问题。

从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从GDP总量占全球不到3%,发展到GDP仅次于美国全球占比18%,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往前20余年,我是根本不敢想未来能住上高楼大厦,开上小汽车,甚至出国玩一玩。小时候根本想象不到从合肥到北京能乘坐高铁,不到4小时就到达。手机更感觉是大老板才能拥有的高级货。这一切生活上的改善都是40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按照西方的经济学,我们的经济应该崩盘几次了,教科书上的生产过剩,房地产崩盘,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经济从来没有遭受过重创,使得我们逐渐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只要中国不出大乱子,我有生之年肯定能看到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并进入发达国家序列。

我们制度优越性解决了生产过剩问题,也在逐渐解决共同富裕问题。

资本主义国家总是周期性爆发生产过剩,引发经济危机。因为:

商品价格=工人工资+剩余价值

有人说不对,少算了成本,其实成本进一步拆解,可以划分成上游企业的工人工资+剩余价值+成本,逐渐拆解下去,商品价格就变成了工人工资+剩余价值,这里的工人工资包含资本家付出劳动应得的工资。

由于剩余价值聚集到了少数人手中,工人工资肯定不足以支付生产的全部商品,这自然就发生了生产过剩。

而在中国,我们的经济主体是国有制经济,政府拿到国企的利润后,又投资出去,等于剩余价值回到了工人手里,自然就解决了生产过剩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我们的政府是大政府,在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靠政府举债,加大投资,可以创造需求,刺激消费,拉动GDP增长,改善人民生活,在经济好时通过国企利润,税收归还债务。

同时我们的中央政府能协调经济发达地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一对一帮扶,进行财政转移支付,实现共同富裕。比如扶云南。这在美国是不可能的事情,你俄亥俄州贫穷跟我加州有什么关系。

历史上曾经有两个国家GDP曾经接近美国,分别是苏联和日本,后来一个解体了,一个失去了30年。现在,我们的GDP也开始接近美国,总量大,结构存在问题,高房价一直影响民生,地方债务问题也因房地产不景气逐渐浮出水面。房地产在过去20多年一直充当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政府实际上极力在托举房地产,以时间换空间,靠经济增长解决高房价问题。

很多人看空中国的房地产,以及与地产相关的产业,比如银行,基建等。甚至网上不乏希望中国的房地产银行都崩掉的声音。现在是中美博弈的关键时期,中国是步苏联日本后尘,还是在2030年末一举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稳住房地产,稳住金融极其重要。

房地产,金融崩掉会怎样呢?大量企业破产,大量人口失业,社会进入动荡,与此同时,虎视眈眈的外资会趁机低价收购中国优质资产,抢夺中国人民改革开放40多年的劳动成果。韩国的三星和台湾的台积电就是在危机中成为了外资控股企业。不知这些唱空中国的声音是不是有境外势力支持。

现在的资本市场,是这样地不信任中国的优质资产,一堆掌控中国经济命脉的央企国企被打到破产的估值,如果不是这些企业国资绝对控股,恐怕很容易被外资收购,让中国大多数人给外资打工。

针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上头似乎有意引导估,不同级别的官员在不同场合反复提及估,旨在解决优质国有资产被贱卖的问题。拉高国有资产估值,起到3方面作用,其一,有利于需要上市的国有公司卖个好价格;其二,国资委可以在必要时适当减持,补充财政需要;其三,引导市场资金,做大做强国有经济,夯实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中美对抗即是两个国家的对抗,也是两种意识形态的对抗。我们的社会制度与欧美有本质的区别,西方的经济学和估值利润不一定适合中国,西方的经济学界都惊叹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的经济奇迹,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没有在中国发生,大家都认为要破产的银行每年利润稳定增长,就算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的银行业也没有负增长,弄得大家一致认为银行在做假账。有没有可能是,我们的制度优势使得银行业绩稳步增长?

我们把钢铁产量搞到世界第一,

我们把高铁里程搞到世界第一,

我们把船舶制造搞到世界第一,

我们把新能源汽车产量搞到世界第一,

我们把光伏产量搞到世界第一。

为什么大家执着参考美国股市公司估值,对国内的公司进行估值呢?有没有可能这种方法是错误的?

我们为什么不能认为我国的金融很值钱?

我们为什么不能认为我们的高端制造业公司很值钱?

我们为什么不能认为我们的基建行业很值钱?

更多资讯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