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约 5300 字
阅 读 需 要 15 min
1949年2月20日,国民政府用海军昆仑舰第三次将故宫博物院和中山博物院文物运抵中国台湾基隆。
晚清以来,中国文物命途多舛,什么英法联军、八国联军、侵华日军等侵略者自不必说,那些私自变卖的中国人也是不胜枚举。而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古代艺术品收藏中心,故宫博物院的上百万件藏品也如同那个时代一样——动荡不安。
所以,故宫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
数据来源/郑欣淼 《天府永藏:两岸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概述》
故宫流失的文物数字几乎无法统计,原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曾经这样说:
故宫和、颐和园、圆明园、避暑山庄、沈阳故宫等是一个整体,古代都是宫苑禁地,它们的文物都是互相交流的。《女史箴图》原来在故宫的建福宫花园摆放,后来放到了圆明园,从圆明园流失了,现在在大英博物馆。好多不是故宫流失出去的,但也是皇宫的一部分,特别是圆明园。所以很难说故宫流失了多少,不如整体地去看清代皇家宫廷到底流失了多少,也许更容易厘清一些。但要想找到准确的数字,那是非常难的。
目前世界上有几十个国家的博物馆藏有清宫旧藏文物,这些文物流失于各个历史时期,多数有战争和政治原因。
内阁大库档案废纸价拍卖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溥仪走了,带走能带走的,带不走的就成了有些人眼中的肥肉。1927年1月8日,北洋政府开始变卖故宫不易长期存放的消耗品,如食品、药材、茶叶、洋烟、洋酒、皮货、绸缎等。1928年10月,国府委员经亨颐提出“废除故宫博物院,分别拍卖或移置故宫一切物品”,并提出五个论点:故宫博物院名义不通;办院是为了做皇帝者的准备;博物院不应据有图书与文献;逆产应当拍卖;保管不善难免以伪换真,使“保管”变为“保完”的黑手。这一提案竟然被顺利接受,一时舆论大哗。此事之后故宫博物院虽未停办,拍卖却一直继续。1932年2月,拍卖不仅处理了永寿宫的银锭和金砂,还变卖了一些文物、贡品。
工作人员正在将挑选好的瓷器放在垫好的衬纸上面准备包装。来源/故宫文物南迁史料展
金银被拍卖,档案竟也难逃。王国维曾作《库书楼记》,详细记述罗振玉发现内阁大库档案的流失和收购经过。清朝二百多年,宫廷公文档案堆积如山,都集中收藏于内阁大库。1909年内务府修缮内阁库房,将年代近一些的档案搬移到文华殿,而准备将年代久远的档案予以销毁。时任学部大臣的张之洞和在学部供职的罗振玉建议将所有档案移交学部图书馆收藏,此后搬运了一部分到国子监,仍有大批档案留在内阁大库,直到清朝灭亡。1912 年,政府在国子监成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以内阁档案作为藏品,后来筹备处迁到紫禁城午门城楼,又将内阁档案从国子监搬移到午门外朝房和端门的门洞里。如此波折,自然有不少文献损失散佚。
1921年,教育部为筹发历史博物馆职员薪金,将大部分档案装成八千多麻袋(一说是九千多袋),按废纸价格卖给西单牌楼北大街的“同懋增”纸品店。1922年3月,曾入职小朝廷的罗振玉在北京书肆发现洪承畴的《洪文襄揭帖》和朝鲜国王贡品表,立刻察觉到它们的价值。得知这些文献来自内阁大库,由当时的历史博物馆出售给废纸商人,他追踪找到纸品店,以高价悉数买下。罗振玉曾打算筑楼以收藏这批难以计数的档案,但由于财力原因,未能如愿。不久,他将这批档案卖给藏书家李盛铎。1928年,北平历史语言研究所作价从李盛铎处将内阁档案收购,才最终将其归属国有。
北平沦陷时期的文物流失
九一八事变后,故宫博物院文物安全问题日益严峻。故宫文物南迁迫在眉睫,准备工作千头万绪。几百万件文物不可能全部运走,也不可能细细筛选,结果有些精品未被收入,次品却整箱带走。这些被选中的文物包括书画、铜器、瓷器、象牙、珐琅、善本等,共分5批,计19690箱62万件。
图中的建筑物为宝蕴楼。两个工友正在将空箱子抬上去准备装箱。楼门口站立者为古物陈列所的工作人员。宝蕴楼修建于时期,是古物陈列所用来存储文物的仓库。来源/故宫文物南迁史料展
文物装箱前的准备工作。来源/故宫文物南迁史料展
由当时的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负责,开始做文物迁运前的筛选打包工作,为此他们还专门聘请了极富这方面经验的文物古董商指导。打包文物采用的方法是,根据文物的形状用稻草做衬,以棉花贴紧,外面包上优质棉纸,这种专业的文物打包方式经得起长途跋涉和剧烈颠簸。几十万件文物在上万里的运输过程中竟一件未损。
时期故宫博物院制度:文物在点查、提集及装箱时均有军警在场监盘以昭信天下。文物南迁时更是如此。来源/故宫文物南迁史料展
1933年2月5日晚间,北平全城戒严。13491箱文物从神武门广场出发,由几十辆板车轮流运往火车站,军队全程护送,沿途军警林立。不到120天的时间里,五批文物循序运往上海,后又辗转至南京朝天宫。
图片文物集中于库房准备装箱情形。来源/故宫文物南迁史料展
集聚在午门前预备南迁的故宫文物 1933年6月23日发稿。来源/私人收藏家提供
但随着战事不断深入,南京也不是安全之地,文物继续分三路西迁,因为没有交通工具,最后剩3000多箱滞留南京。“这次西迁历时8年,行程万余里,运送文物的车辆、人员艰难行走于四川蜀道。沿路敌机轰炸,遭遇匪类,不断临时更改行走路线和临时存放地点。最后以微小的损失完成了这场历时长久、数量巨大的文物迁徙之路,被国内外人士称为奇迹。”
文物南迁。来源/视觉中国
故宫大批文物南迁后,总务处长张庭济奉命留守。日伪下的故宫博物院艰难维持,尽力。1937年11月,沦陷初期张庭济曾代表北平留守职工向国民政府行政院汇报现状,寻求保护。
目睹当时情况的美国汉学家珍妮特、沈大伟说:“日军在 1937年9月占领北平的时候,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已带了部分珍宝西迁,……以后马衡不在的日子里,负责故宫工作的是总务处处长张庭济。日本方面妄图派日本人担任故宫的院长或顾问,但由于遭到故宫工作人员的坚决抵制而未果。日本人也不得随意进入故宫,除非带有介绍信,否则会被留守的工作人员拒之门外。”
在这沦陷的八年中,“留守人员虽然不像随文物南迁的人员那样辛苦奔波、风餐露宿,但在日伪统治下也非常难得,不卑不亢,可以说是不辱使命。”由于大量文物珍品外迁,加上日伪的干扰、破坏,只能勉强维持分路开放,但游人寥寥,门庭冷落。
1938年6月,宪警两次闯进故宫博物院太庙图书馆搬走撕毁大批图书资料,书籍242种,340册,杂志369种,10682册。书籍中有反日抗日、谈及日伪和满洲的一律销毁,包括大量印有青天白日标志的图书,另外含有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内容的绝对销毁;有关司法、教育、财政等的书籍杂志也必须销毁。这次查没销毁对故宫文献资料库藏是一个巨大打击,日本希望借助这种方式推行奴化教育。
不久的献铜运动再次把故宫博物院拖入泥潭。1945年3月,侵华日军北京陆军联络部致函伪北京特别市市长,要求“北京特别市官民”,“献纳(供出)各自存有之一切铜类,以资直接增强战力,藉以实现大东亚共荣圈之确立。”各家各户和单位被强行征收铜铁,作为日军造炮弹和子弹使用。“这个运动波及到千家万户,故宫这样的文化机关也没有幸免。”
尽管多次抵制,最终为确保故宫整体安全起见,不得不将一些散落于各院落无号的铜缸铜炮等1095斤交了出去。但金品献纳委员会和日军对此量均不满意,要求故宫必须捐献更多,因为仅北京一市日本军部下的铜铁征集任务就高达40万公斤。日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最终命令将不能断明年代的铜缸54件以及2尊铜炮运走检送。
在此之前的1944年6月22日,日军已经从故宫劫走铜灯亭91个,铜炮一尊。这批文物刚运到天津,还未及转运到日本,日军即宣告投降。张庭济等会同教育部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平津区助理代表王世襄,前往天津接收运回这批文物,看到的情形是“有的已残破、毁坏,共重4460公斤,较劫走时少了971公斤,而此前被劫走的 54 个铜缸也不见踪影。”根据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的统计,“本院(沦陷期间)被征用之铜品2095市斤外,计铜缸66口,铜炮一尊,铜灯亭91件。”
八年抗战中,北平故宫文物被日本掠夺了铜器149件,太庙图书馆大批图书杂志遭破坏,文献馆的张鼓峰舆图被劫走。
迁台以书画、细软居多
抗日战争胜利、赶走侵略者后,故宫的许多文物却没有等到“回乡”的那一天。
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分散在四川境内三地的文物被集中到了重庆。院方为感谢四川人民对文物保护所做的努力,在成都中正公园举办了一次“北平故宫博物院在蓉书画展览会”。展览的作品包含从晋朝到清代一千五百多年中八十八位画家的一百幅作品,几乎是南迁书画文物中最重要家底。为了协办展出,市政府想尽办法保障安全,除了军警还请川地的袍哥组织予以协助。
受场地局限,一百多幅书画珍品一次性展出有点困难,院方决定分为两次,每旬换一次,共历时二十多天,接待来自川内和西南各地的参观者数以万计,堪称八年抗战文化史上的一大盛况。
遗憾的是,此次展览成为这批国宝最后一次在中国大陆的亮相。
1947年,这批文物由重庆向家坡运往南京朝天宫的故宫博物院分院,后被秘密运往中国台湾。国民政府还下令当时的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将其余故宫文物运往南京,再和南京分院的文物一起运往中国台湾。经马衡多方和拖延,此计划搁浅,北平文物得以保留在中国大陆。最终运台文物数量相当于整个南迁文物的四分之一,未来得及运走的文物原地未动,仍留在南京朝天宫。
数据来源/郑欣淼 《天府永藏:两岸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概述》
即便没有侵略者的袭扰,这一次故宫文物的“渡海”之旅仍旧充满艰险。第一批迁台文物由曾经参与过文物南迁的庄尚严先生运送。他曾向自己的老师、时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徐森玉先生庄重承诺,“人在文物在”。可现实却远远超过他的想象:原本应当专门用来运送文物的“中鼎舰”,不仅被其他机关预装了许多货箱,船上所载乘客亦岌岌于超载的边缘。船上乘客的烟灰、呕吐物等,都会顺着船板的缝隙漏在装在文物的箱子上。除此之外,“中鼎舰”在航行途中多遇风浪,又年久失修,漏水严重。下了船后,厄运也没有结束。从基隆到杨梅的途中遇上大雨,直接漏湿了六箱文物。
如今的我们已经很难体味庄先生写下记述这一路遭遇的报告时的心情。然而,文物迁台并没有因为恶劣的条件而停止。1949年1月6日,第二批迁台文物共3502箱(其中故宫博物院1680箱)被装上“海沪轮”。这批文物中最为重要的一件便是《四库全书荟要》。虽然看起来是《四库全书》的缩减本,可由于是只供皇帝一人阅读的版本,许多内容没有经过大规模删改,仍保留着所收图书的原貌,学术价值不言而喻。自从八国联军侵华将藏于“味腴书屋”中的《四库全书荟要》烧毁后,被运到中国台湾的这套《四库全书荟要》便成了孤本。直到2005年,这套图书的影印本才在中国大陆正式出版发行。
1949年1月28日,值败局已定之际,第三批文物被迁往中国台湾。据当时负责运送文物的褚廉方先生记述,为了在挤满逃离官兵和军眷的“昆仑舰”上放下这些文物,只好将装着文物的大箱子从寝仓、饭厅一直堆到医疗室。即便如此,在临开船时,仍有四箱文物被送来。
1949年4月,迁台文物登记造册,统计文物总数为231910件又27张692页。国民政府两院理事会延续了故宫博物院的点查制度,先后出版《中华文物集成》《故宫书画录》 《故宫名画300种》等著录。1962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台北近郊双溪建成,定名为中山博物院,至今已五次扩建。1989年至1991年,台北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清点计划研究小组成立,开始对文物全面清点,1991年完成时,对外发布数字为:历代文物总数645784件(后有又多方捐赠扩充)。
台北故宫博物院。摄影/Robert CHG 来源/图虫创意
对于故宫大量流失在外的文物,一代一代的故宫人从未停止过让文物“回乡”的努力。对此,如今已成网红的故宫前任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态度十分明确:
“文物只有在原生地展示,才最有尊严,如果像孤魂野鬼一样流失海外,就没有尊严。”
参考资料:
[1]傅振伦.故宫藏瓷的播迁聚散[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5(S1):97-99.DOI:10.16319/jki.0452-7402.1995.s1.013.
[2]禚柏红.罗振玉、王国维与故宫文物的保护、研究述论[J].东岳论丛,2015,36(05):156-160.DOI:10.15981/jki.dongyueluncong.2015.05.028.
[3]黄金. 举步维艰—析沦陷时期的北平故宫博物院事业[D]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
[4]胡建中.皇宫珍宝流失记[J].紫禁城,2000(01):9-15.
[5]傅锡志.故宫文物秘密迁台前的最后一次露面[J].文史博览,2010(10):23-24.
[6]祝勇.故宫部分文物迁台的经过[J].关东学刊,2021(03):149-157.DOI:10.19470/jki22-1417/c.2021.03.016.
END
作者 | 周冉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评书《明英烈》中,朱元璋能够一统天下,位登九五,自然离不开麾下良臣名将的帮扶。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部书中的最强十大战将。
岳伦岳伦人称“金眼雕”,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之后,宝枪大将张兴祖过人的枪法便是岳伦所授,不过岳伦起初并没有得到朱元璋的重视,还惨遭鄙夷,等朱元璋看出岳伦的价值,岳伦已然心灰意冷,最终远遁江湖。
岳伦投朱元璋时大病初愈,体力还没有恢复,同时他并未特意打扮,反而穿着落魄时如叫花子般的一身行头,目的就是想看看朱元璋是否鼠目寸光、以貌取人,当时朱元璋喝了不少酒,见岳伦这般模样,全无好感,所以金军叫阵时,朱元璋原本不肯让岳伦出战,觉得太过丢人,最后在张兴祖的力劝下才勉强同意。
岳伦当时已经在心中否定了朱元璋,也决心不会出仕,但是为了证明自己,他也一定要打好这一仗,于是乎一杆神枪上下纷飞,连续挑杀黑金亮、黑金牛、张铁龙、呼塔尔,接着更是与大元上将虎印大战三十合,一枪将其刺伤,其过人的实力令两军将士瞠目结舌,朱元璋也惊醒了酒,为之前的行为懊悔不已。
随后,大元第一上将四宝将脱金龙亲自出战,二人对战六十合,岳伦毕竟大病初愈,并未恢复体力,刚才又连续战了多场,故而力不从心。但是他的硬实力摆在那,拿捏脱金龙还是不在话下的,于是诈败而走,以一招“卧马回身枪”将脱金龙刺伤,惊得这大元元帅魂不附体,屁滚尿流地逃回军阵之中。
经过此事,岳伦看清了所谓明主的真面目,故而在大战后飘然而去,他也是书中第一个看清真实朱元璋的人。而巅峰期的岳伦几乎已经达到书中众剑侠的水平,远远凌驾于其他战将,武力地位超然。
常茂常茂是常遇春的次子,后半段的书胆,长得奇丑无比——一张大饼脸,眼睛一个大一个小,大的如同鸡蛋,小的如同香头。但是他天赋异禀,神力无双,再经过师傅长臂飘然叟左梦雄的悉心调教,故而年纪轻轻就成了书中数一数二的顶级大将,尤胜其父。
更难得的是常茂头脑极为灵活,鬼点子很多,精通“逢强智取,遇弱活擒”之道,遇见不如自己的自不必说,几槊送其“归位”。但是遇见和自己旗鼓相当的强劲对手,便活用头脑,比如在文斗中使诈;利用车轮战消耗对手。最厉害的是他得老师传授一件特殊的兵器——龟背五爪金龙抓,诈败后突施冷箭可谓神仙难逃,无数上将均在此手段下折戟沉沙。
田再标朱元璋北上救援因贪功冒进而被困的常遇春,不想在盘蛇岭被初出茅庐的田再镖所阻。田再镖师承神枪大侠周坤,武艺青出于蓝,一杆花枪汇聚了多家传世名枪的精髓,先是数合击败丁世英,五十合战平于皋,最后和常茂展开巅峰对决,恶斗一百二十合不分胜负。于是脑筋灵活的常茂决定用屡试不爽的飞爪取胜,没想到却和田再镖想到了一起,二人同时回马,常茂扔出龟背五爪金龙抓,田再镖则扔出电光锤。眼见两件兵器咬在一起,二人展开较力。朱元璋深爱田再镖之才,恐二虎相争,于是索性命麾下诸将一拥而上将田再镖擒获。
后面便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套路收买人心,总之田再镖就此加入明军。而后大败驸马韩金虎讨得先锋,并奉令踹营为常遇春送信,一路上挑杀大元战将无数,还智骗火龙祖张天杰,其雄风不亚当年常山赵子龙。
田再镖是鲜有对战常茂全无半分劣势的,除了主角光环,比常茂毫不逊色。
脱金龙大元老太师脱脱之子,因头戴珍珠夜明盔,身披防火连环甲,胯下日月霜霄马,掌中九凤朝阳刀而被称之为“四宝大将”。在大元武举中力压群雄一举夺魁,因而被拜为兵马大元帅。
被赶到北方的大元不甘就此失去锦绣河山,故而在脱金龙的率领下南下,常遇春书信应天府求援,元帅徐达挂帅北上。
明军中号称“常遇春第二”的铁枪将赵玉当先出阵,结果十余合被脱金龙斩杀;飞刀大将焦挺出战报仇,不想七八合亦被斩杀;绿袍国公向文忠第三个出战,结果同样数合阵亡。一时间,大明三大将尽数亡于脱金龙之手。
随后,作为大明战力担当的常茂出战,二人对战百合不分胜负,之后挑灯夜战依旧百合难分高下。由此可见,就武艺水平而言,脱金龙与常茂基本等同。
由于常茂没有对脱金龙使用飞爪,随后便迎来了岳伦的高光,故而脱金龙也成了少有没在常茂手中吃过亏的人物。
吕具吕具为张士诚手下第一猛将,使一杆凤翅镏金镋,其实力与常茂属于同一水平,而且成名套路也比较模式化,先后击败了野人熊胡强、金锤太保朱沐英、武进忠武尽孝兄弟、朱文治朱文英兄弟。
不过吕具的运气可没有脱金龙好,三度大战常茂,最终付出了生命。第一次二人交力,在常茂使诈的情况下双双昏厥,从这里看吕具的力量比常茂有过之而无不及;第二次正式武斗,败在龟背五爪金龙抓下;第三次,吕具一直提防常茂用暗器,但他是个耿直汉子,常茂却是个滑头,最终吕具还是难逃厄运,被飞爪拽下战马。一旁观战的胡大海见状,飞马上前,一枪将其刺死。
论起来,吕具大概是常茂同档次武将中运气最差的一位了。
于皋于皋是常茂同等级战将中出场比较早的,他的父亲于金彪是明军名将,但是一直和徐达不对付,后来自尽身亡。于金彪的表哥丁普郎便承担起照顾于皋的责任,并且将于金彪的死全部推在徐达头上,这让于皋一直深恨徐达,终于在一次徐达正常催战时爆发,一刀将徐达砍下马,身负重伤。当然了,最后豁达得徐达原谅了于皋,上演了一场“将帅和”。
论武艺,于皋曾和常茂大战不分胜负,不过常茂的主角光环使得他更为耀眼,同时于皋也没有常茂、田再镖那样的非常规兵器,故而隐隐逊色于常茂半分。按照我的理解,两人在理论上存在一线差距,但实际战斗很难分出胜负,类似于《白眉大侠》中的夏遂良和白一子。
虎牙虎牙是大元武举榜眼,使一杆禹王金槊,十分勇猛。脱金龙率军南下时,镇守边关的常遇春大战虎牙,结果被震得抱鞍吐血,不得已只能向朱元璋求援,这似乎是本书中常遇春的首次败绩,也预示着曾经所向无敌的常十万跌落神坛。
双王兴隆会,虎牙第一次与常茂交锋,结果因兵器上的力量反震,使得二人双双昏厥。而后金龙绞尾阵,虎牙先是打死徐达的儿子徐继祖,接着斩杀了与常遇春不相上下的左登,再度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不过“恶人自有恶人磨”,最终在天荡山之战,虎牙折戟在常茂的“老搭档”龟背五爪金龙抓之下,连天灵盖都被拽了下去,死状极惨。
虎印虎印是虎牙的亲弟弟,大元武举探花,担任副先锋,也使禹王金槊,武艺和哥哥一般无二,不过战绩没有哥哥好,不过他却是书中最特别的一个人物,因为他死了两次。
第一次是被小矬子徐芳用飞镖打瞎眼睛,趁机斩杀;第二次则是被朱森朱永杰临阵斩杀。呃……怎么说呢,单老每部书似乎都有死而复生的情况出现。
常遇春、宁伯标常遇春原本是《明英烈》的武力天花板,也基本符合历史设定,但是如此默守陈规岂是单老的风格?于是在小字辈们崛起后,常遇春的武力地位一再下跌,可以说即便不算等同于世外高人的金眼雕岳伦,常遇春和刚才提到的七员战将也不在一个档次上。
有人解释说这是因为常遇春已经年老,这点是站不住的,因为常茂正式登场时常遇春也就是四十岁上下,还未到“人老不以筋骨为能”的阶段。这其实也是单老的一贯风格,美其名曰“长江水后浪推前浪,尘世间一辈新人换旧人”。
宁伯标也是老字辈中的佼佼者,使八宝金丝软藤枪,曾击败过朱沐英等后起之秀,与常遇春从马上打到马下,始终不分胜负,实力基本等同。
《明英烈》系列中常茂同级战将还有高彦平和常兴,不过都是《燕王扫北》时期出场的人物,所以没有将他们算在内,否则常遇春这位曾经的天花板怕是就要与榜单失之交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