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马肯森——朱德总司令的偶像

(一战同盟国系列将领列传之九)

马肯森,德国陆军元帅,参加的主要战争有普法战争(1870-187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主要战役有古姆宾嫩(古谢夫)之战(1914)、坦能堡战役(1914)、第一次马祖里湖之战(1914)、罗斯之战(1914)、戈尔利采-塔尔诺夫之战(1915)、塞尔维亚之战(1915)、罗马尼亚之战(1916)等,身经百战,战功卓著。

   马肯森是一位典型的普鲁士军官,是一位能力出众、充满活力、足智多谋的著名将领。他率部征服了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他是德军在东线最为成功的陆军指挥官之一。

马肯森

战功卓著,获得铁十字勋章

奥古斯特·冯·马肯森(August von Mackensen,1849年12月6日一1945年10月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五位大铁十字勋章获得者之一。

奥古斯特·冯·马肯森1869年入伍,曾参加普法战争。后任步兵第十七军军长。后任东线第九集团军司令,因对戈尔利采的突破大败俄军而于1915年晋升元帅。后任德奥第十一集团军司令,转战巴尔干半岛,在两个月内横扫塞尔维亚,1916年率德保集团军群攻占罗马尼亚,任驻罗占领军司令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36年中国红军总司令朱德接受海伦·福斯特·斯诺采访时,赞叹马肯森是当代机动战鼻祖,在他最佩服的世界名将中排名第一。因为他战功卓著,1917年德国将新战舰被命名为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停战后,马肯森被拘留一年。1920年退役,1933年当选魏玛共和国下院议员,拥护纳粹党,1945年死于布格霍恩。

初出茅庐,普法战争崭露头角

1849年12月6日,马肯森出生于位于维腾贝格附近的豪斯-莱比锡。其祖父曾经是拿破仑战争期间的汉诺威骑兵指挥官,在活到90岁。他的父亲路易斯·马肯森是一个土地经纪人,1887年靠其财富成为一名贵族。马肯森在易北河和莱比锡地区长大,那里是1813激战的战场。祖父的荣光和父亲对德皇的热爱对马肯森青年时代的志向影响颇大,他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轻骑兵军官。但是父亲并不赞同他的理想。马肯森在私人指导下完成了高中教育,开始学习经营农业。不久德国扩军,1869年10月1日,20岁的马肯森获准作为志愿兵加入精锐的"死亡轻骑兵"部队。马肯森抓住了这个机会,训练非常刻苦。随后爆发的普法战争(1870-71年)让他扎露头角。

战争中,"死亡轻骑兵"隶属于威廉王储的第3集团军第4骑兵师。1870年8月5日初临战场后,马肯森作战十分勇猛。10月5日,他被提升为军士长。奥尔良战役后,他已经成为一名少尉。1871年战争结束后,马肯森复员,进入哈勒大学学习农业。但他更大的精力在于选修专业外的战争历史课程。最后他在母亲的帮助下说服了父亲,回到军成为了一名轻骑兵军官。1876年9月,他晋升为中尉。1879年11月21日,马肯森和多萝西·冯·合恩结婚,这段婚姻一直持续到1905年多萝西去世。婚后他们育有两个女儿和三个儿子。

进入枢纽,成为德皇侍从武官

1880年马肯森获得了毛奇的赏识,进入总参谋部任职。1884年2月,任第7团参谋。一年后,成为在梅斯的第9龙骑兵中队指挥官。1888年10月15日,他晋升为少校,就任布罗姆博格的第4师参谋。1891年2月11日,马肯森担任参谋总长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伯爵的第一副官。在和施利芬相处的两年半里,马肯森获益良多,其表现突出,深受施利芬赏识。在施利芬的栽培下,1891年马肯森得以和威廉二世的会面,马肯森对于战史的熟悉给皇帝留下很深的印象。1893年6月17日,马肯森到第1死亡轻骑兵团任团长,于1894年1月27日和1897年3月22日晋升为中校和上校。

威廉二世

1898年,他成为德皇威廉二世的副官并跟随他访问巴勒斯坦。马肯森身高六英尺的挺拔身材和恳挚谦恭的举止使他大获成功,获得了皇帝的器重。1901年9月,马肯森被威廉二世提升为将军,任死亡轻骑兵旅旅长。1903年,他调往但泽的第36师师长,同时兼任皇帝的将级副官。同年9月11日,在这个职位上晋升为中将。1908年1月27日,马肯森晋升为骑兵上将,任第17军军长。同年4月29日,他再次结婚,对方是列欧妮·冯·奥斯汀。

东线建功,晋升陆军元帅

一战中马肯森主要活跃在东线。最初他的部队隶属于普里特维茨的第8集团军,对抗入侵的俄军。1914年8月,他在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联合指挥的古姆宾嫩和坦能堡战役中立下首功,他随后乘胜追击,参加了于9月9日开始第一次马祖里湖战役。

1914年9月下旬,马肯森调往新成立的第9集团军任该集团军司令。在波兰战役中,马肯森指挥第9集团军对华沙围攻,随后对罗斯的进攻均取得胜利,其中罗兹战役尤为令人称道。他随后因此获得了蓝马克斯勋章。奥匈军1915年3-4月间的喀尔巴阡山攻势惨败后,马肯森带领德军南下增援,于4月出任德奥第11集团军司令。在参谋长汉斯·冯·塞克特的辅佐下,他于5月2日指挥第11集团军和奥匈第4集团军发动了精心准备的戈尔利采-塔尔诺夫攻势,一举突破俄军防线,俄军大败溃退。这年夏天,马肯森充分利用骑兵的机动力,接连发动了三波攻势,其先头部队俘虏了12万俄军,消灭了俄国第3集团军。这次胜利使他在6月20日被晋升为陆军元帅。6月22日,攻取伦贝格;8月29日,拿下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他在这次凌厉的攻势中一直把战线推进到巴哥河畔,赢得了突破战术大师的美誉。

横扫半岛,征服塞罗两国

1915年9月,马肯森被调往巴尔干半岛,指挥了对塞尔维亚的新攻势。10月7日,他指挥德军11集团军、德奥第3集团军对数量处于劣势和厌战的塞军首先实施心理攻势。10月9日,顺利占领贝尔格莱德,到12月4日,两个月内横扫整个塞尔维亚。1916年马肯森担任在保加利亚北部的多瑙河集团军司令,这支部队由保军、土军和德军混编而成。罗马尼亚实际参战后,马肯森于9月1日开始向北进攻。分别在9月6日和9月9日攻克图特拉坎和锡利斯特拉,并夺取了从康斯坦察到多瑙河畔切尔纳沃达的铁路线。11月在斯维什托夫渡过多瑙河,朝东北方向的布加勒斯特挺进。12月6日在法尔肯海因的第9集团军的支援下进入布加勒斯特。随后,马肯森一直负责指挥驻罗马尼亚德军,巩固了对罗马尼亚的控制。

涉足政坛,九十六岁辞世

停战之后,他于1918年11月在诺维萨德被法军拘留。1919年12月,马肯森从军队中退役。之后他涉足政治,于1933年加入了的纳粹党和政府,这令他辉煌生涯蒙上一层灰土。1934年6月30日曾和兴登堡联系,以阻止在长刀之夜的。但他没有成功,结果前国防部长库特·冯·施莱彻尔上将和其幕僚库特·冯·布莱多夫少将被杀。虽然支持,马肯森依然是一位前君主主义者。已退位的威廉二世于1941年在荷兰去世,马肯森作为唯一一个那个时代的幸存者出席了葬礼。二战中,实际上处于退休状态的马肯森没有扮演任何活跃的角色。但他1940年写信给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说他听人反映说陆军在波兰战役不能制止谋杀,这严重损害了国家和民族的自尊,作为陆军的长者,他对这不能不表示关注。他的第三个儿子埃贝哈德·冯·马肯森是德国一级上将。1945年10月8日,96岁高龄的奥古斯特·冯·马肯森卒于汉诺威附近的策勒。

马肯森——朱德总司令的偶像

(一战同盟国系列将领列传之九)

马肯森,德国陆军元帅,参加的主要战争有普法战争(1870-187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主要战役有古姆宾嫩(古谢夫)之战(1914)、坦能堡战役(1914)、第一次马祖里湖之战(1914)、罗斯之战(1914)、戈尔利采-塔尔诺夫之战(1915)、塞尔维亚之战(1915)、罗马尼亚之战(1916)等,身经百战,战功卓著。

   马肯森是一位典型的普鲁士军官,是一位能力出众、充满活力、足智多谋的著名将领。他率部征服了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他是德军在东线最为成功的陆军指挥官之一。

马肯森

战功卓著,获得铁十字勋章

奥古斯特·冯·马肯森(August von Mackensen,1849年12月6日一1945年10月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五位大铁十字勋章获得者之一。

奥古斯特·冯·马肯森1869年入伍,曾参加普法战争。后任步兵第十七军军长。后任东线第九集团军司令,因对戈尔利采的突破大败俄军而于1915年晋升元帅。后任德奥第十一集团军司令,转战巴尔干半岛,在两个月内横扫塞尔维亚,1916年率德保集团军群攻占罗马尼亚,任驻罗占领军司令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36年中国红军总司令朱德接受海伦·福斯特·斯诺采访时,赞叹马肯森是当代机动战鼻祖,在他最佩服的世界名将中排名第一。因为他战功卓著,1917年德国将新战舰被命名为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停战后,马肯森被拘留一年。1920年退役,1933年当选魏玛共和国下院议员,拥护纳粹党,1945年死于布格霍恩。

初出茅庐,普法战争崭露头角

1849年12月6日,马肯森出生于位于维腾贝格附近的豪斯-莱比锡。其祖父曾经是拿破仑战争期间的汉诺威骑兵指挥官,在活到90岁。他的父亲路易斯·马肯森是一个土地经纪人,1887年靠其财富成为一名贵族。马肯森在易北河和莱比锡地区长大,那里是1813激战的战场。祖父的荣光和父亲对德皇的热爱对马肯森青年时代的志向影响颇大,他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轻骑兵军官。但是父亲并不赞同他的理想。马肯森在私人指导下完成了高中教育,开始学习经营农业。不久德国扩军,1869年10月1日,20岁的马肯森获准作为志愿兵加入精锐的"死亡轻骑兵"部队。马肯森抓住了这个机会,训练非常刻苦。随后爆发的普法战争(1870-71年)让他扎露头角。

战争中,"死亡轻骑兵"隶属于威廉王储的第3集团军第4骑兵师。1870年8月5日初临战场后,马肯森作战十分勇猛。10月5日,他被提升为军士长。奥尔良战役后,他已经成为一名少尉。1871年战争结束后,马肯森复员,进入哈勒大学学习农业。但他更大的精力在于选修专业外的战争历史课程。最后他在母亲的帮助下说服了父亲,回到军成为了一名轻骑兵军官。1876年9月,他晋升为中尉。1879年11月21日,马肯森和多萝西·冯·合恩结婚,这段婚姻一直持续到1905年多萝西去世。婚后他们育有两个女儿和三个儿子。

进入枢纽,成为德皇侍从武官

1880年马肯森获得了毛奇的赏识,进入总参谋部任职。1884年2月,任第7团参谋。一年后,成为在梅斯的第9龙骑兵中队指挥官。1888年10月15日,他晋升为少校,就任布罗姆博格的第4师参谋。1891年2月11日,马肯森担任参谋总长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伯爵的第一副官。在和施利芬相处的两年半里,马肯森获益良多,其表现突出,深受施利芬赏识。在施利芬的栽培下,1891年马肯森得以和威廉二世的会面,马肯森对于战史的熟悉给皇帝留下很深的印象。1893年6月17日,马肯森到第1死亡轻骑兵团任团长,于1894年1月27日和1897年3月22日晋升为中校和上校。

威廉二世

1898年,他成为德皇威廉二世的副官并跟随他访问巴勒斯坦。马肯森身高六英尺的挺拔身材和恳挚谦恭的举止使他大获成功,获得了皇帝的器重。1901年9月,马肯森被威廉二世提升为将军,任死亡轻骑兵旅旅长。1903年,他调往但泽的第36师师长,同时兼任皇帝的将级副官。同年9月11日,在这个职位上晋升为中将。1908年1月27日,马肯森晋升为骑兵上将,任第17军军长。同年4月29日,他再次结婚,对方是列欧妮·冯·奥斯汀。

东线建功,晋升陆军元帅

一战中马肯森主要活跃在东线。最初他的部队隶属于普里特维茨的第8集团军,对抗入侵的俄军。1914年8月,他在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联合指挥的古姆宾嫩和坦能堡战役中立下首功,他随后乘胜追击,参加了于9月9日开始第一次马祖里湖战役。

1914年9月下旬,马肯森调往新成立的第9集团军任该集团军司令。在波兰战役中,马肯森指挥第9集团军对华沙围攻,随后对罗斯的进攻均取得胜利,其中罗兹战役尤为令人称道。他随后因此获得了蓝马克斯勋章。奥匈军1915年3-4月间的喀尔巴阡山攻势惨败后,马肯森带领德军南下增援,于4月出任德奥第11集团军司令。在参谋长汉斯·冯·塞克特的辅佐下,他于5月2日指挥第11集团军和奥匈第4集团军发动了精心准备的戈尔利采-塔尔诺夫攻势,一举突破俄军防线,俄军大败溃退。这年夏天,马肯森充分利用骑兵的机动力,接连发动了三波攻势,其先头部队俘虏了12万俄军,消灭了俄国第3集团军。这次胜利使他在6月20日被晋升为陆军元帅。6月22日,攻取伦贝格;8月29日,拿下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他在这次凌厉的攻势中一直把战线推进到巴哥河畔,赢得了突破战术大师的美誉。

横扫半岛,征服塞罗两国

1915年9月,马肯森被调往巴尔干半岛,指挥了对塞尔维亚的新攻势。10月7日,他指挥德军11集团军、德奥第3集团军对数量处于劣势和厌战的塞军首先实施心理攻势。10月9日,顺利占领贝尔格莱德,到12月4日,两个月内横扫整个塞尔维亚。1916年马肯森担任在保加利亚北部的多瑙河集团军司令,这支部队由保军、土军和德军混编而成。罗马尼亚实际参战后,马肯森于9月1日开始向北进攻。分别在9月6日和9月9日攻克图特拉坎和锡利斯特拉,并夺取了从康斯坦察到多瑙河畔切尔纳沃达的铁路线。11月在斯维什托夫渡过多瑙河,朝东北方向的布加勒斯特挺进。12月6日在法尔肯海因的第9集团军的支援下进入布加勒斯特。随后,马肯森一直负责指挥驻罗马尼亚德军,巩固了对罗马尼亚的控制。

涉足政坛,九十六岁辞世

停战之后,他于1918年11月在诺维萨德被法军拘留。1919年12月,马肯森从军队中退役。之后他涉足政治,于1933年加入了的纳粹党和政府,这令他辉煌生涯蒙上一层灰土。1934年6月30日曾和兴登堡联系,以阻止在长刀之夜的。但他没有成功,结果前国防部长库特·冯·施莱彻尔上将和其幕僚库特·冯·布莱多夫少将被杀。虽然支持,马肯森依然是一位前君主主义者。已退位的威廉二世于1941年在荷兰去世,马肯森作为唯一一个那个时代的幸存者出席了葬礼。二战中,实际上处于退休状态的马肯森没有扮演任何活跃的角色。但他1940年写信给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说他听人反映说陆军在波兰战役不能制止谋杀,这严重损害了国家和民族的自尊,作为陆军的长者,他对这不能不表示关注。他的第三个儿子埃贝哈德·冯·马肯森是德国一级上将。1945年10月8日,96岁高龄的奥古斯特·冯·马肯森卒于汉诺威附近的策勒。

英国战巡简史(七)——最后的战列巡洋舰:胡德号(海军上将级)

这是英国战列巡洋舰系列的第7篇作品,主讲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的设计服役历程,希望大家可以喜欢。这个系列马上就要完结了,当然这不是最后一篇,还有一个G3来收尾。

全文共计:7277字,配图28幅

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共1艘:胡德号建造背景

接上期,战列巡洋舰的价值在战争中逐渐凸显出来。于是英国用2艘复仇级战列舰的预算,建造了装备有6门15英寸主炮的声望级战列巡洋舰。而德国为了对抗日渐壮大的英国战列巡洋舰队伍,也准备开工建造更先进的的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

德军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线图

该级战列巡洋舰采用了8门350毫米主炮,同时拥有着强于英军数倍的防护能力。航速达到28节,满载排水量35000吨。(尽管该级舰并没能建成)英军认为马肯森级将是一个重大的威胁,最先进的声望级战列巡洋舰可能都不是他的对手。

为了能够抗衡德军这一型异常强大的战列巡洋舰,英军决定再建造一级新式战舰。他将会拥有比声望级战列巡洋舰更强大的火力,而航速也要比马肯森级更高。同时,英国战舰先前暴露出来的一些缺陷也会在该级身上一同解决。(当然不包括防护能力)

声望级战列巡洋舰,他在面对德军新式战列巡洋舰时并没有什么优势

很快,在1916年2月,新式战列巡洋舰的设计完成了。该级舰将会拥有4座双联装15英寸主炮,舰长262米,舰宽31米。满载排水量达到36300吨,航速更是高达32节。他的主装甲带的装甲厚度为200毫米,甲板装甲厚为76毫米。

英军对该级新式战列巡洋舰很满意,并于4月13日,决定订购3艘该级舰。在7月,他们又接着订购了第四艘。他们分别叫做胡德号、罗德尼号、豪号和安森号。这些舰名都源于英国的海军上将,于是该级舰被称为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

胡德号的舰名源于塞缪尔·胡德海军上将,并不是亚历山大·胡德海军上将,更不是在日德兰海战中牺牲的兰伯特·胡德海军少将

半路夭折的三兄弟

1916年5月31日,胡德号开始了建造。而恰巧就在这一天,日德兰海战爆发了。在此战中,英国战列巡洋舰防护能力低下的缺陷被彻底暴露出来:3艘战列巡洋舰被击沉。得知这个噩耗的英军立刻叫停了3艘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的建造。

但是此时,英军还并没有放弃建造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他们根据英军战列巡洋舰日德兰海战中暴露出的缺陷,升级了海军上将级的防护能力。其中最为主要的部分,就是加强了重点区域的防护。

库爆炸沉没的无敌号战列巡洋舰,在日德兰海战中3艘英军战巡都因此沉没

1916年8月30日,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改进后的设计方案通过了。与先前的方案相比,新方案增大了主装甲带的厚度,并且设置了一个12度的倾角。海军上将级的水平防护能力有了小幅度提升,主炮仰角增大以获得更远的射程。

到了9月,4艘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又恢复建造。但是好景不长,到了1917年,英军得知德国将停止建造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因此,海军上将级也就没有建造的必要了。1917年3月,该级后三舰被取消建造,只有完成度较高的胡德号得以保存。

建造中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我们甚至可以看到主炮的内部结构

设计特点

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的整体设计看上去非常优美。他舰体细长,更容易到达高航速。他采用了高干舷长艏楼的舰型设计,不仅提高了战舰的航行性能,还保证了主炮的射击稳定性。舰艏为单曲线外形,上部向前弯曲,水线以下略向后倾斜至舰底。

在甲板前部是2座背负式安装的主炮炮塔,之后是高大的舰桥部分。主桅杆后有2座烟囱,之后是救生艇甲板和后桅杆。在最后的甲板后部也是2座背负式安装的主炮塔。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的上层建筑占了甲板总长度的一半。

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线图,该级舰的舰体极其修长

在武器系统上,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沿用了声望级的双联装42倍径15英寸主炮。只不过他的炮塔数量增加到了4座,共计8门主炮。海军上将级的所有炮塔都布置在战舰的中轴线上,在舰体前后部分别有2座炮塔以背负式布局。

这种炮塔的重量为880吨,炮塔的旋转速度为2°/秒,每门主炮射速为2发/分钟。在重新进行设计时,海军上将级的主炮仰角被增加到了30度,这使得他的最大射程可以达到27600米。海军上将级使用的的穿甲弹重量为879千克。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的主炮炮塔

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采用了12座单装50倍径140毫米副炮,有独立的半封闭炮塔。其中10座副炮对称的安装在舰桥至后主桅之间的两侧侧舷甲板上。剩下的2座副炮则也是对称的安装在了第一根烟囱两侧的上层建筑顶部甲板上。

这种设计可以有效的防止海浪对射击造成影响。这种副炮的射速为12发/分钟,可以发射37.19千克的高爆弹,最大射程达16250米。海军上将级在上层建筑后部还安装了4门102毫米防空炮,另外还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4具水下2具水上。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的副炮

在装甲防护方面,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最初设计的主装甲带厚度仅有203毫米。但是在日德兰海战后,英军要求加强该级舰的防护能力。于是海军上将级很多部位的装甲都在原定基础上增厚了一些。其中主装甲带厚度就增大到了305毫米。

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采用了克虏伯渗碳硬化装甲钢板,主装甲带305毫米,有12度的倾角。他从“A”炮塔一直延伸至“Y”炮塔,长201.77米,高2.9米。主装甲带前后有127毫米的横向装甲板,与主装甲带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装甲盒。

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装甲布局图

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的主装甲带向前向后继续延伸,厚度降低到了152-127毫米,不过没有覆盖到舰艏舰尾。在主装甲带和水平装甲的连接部分有一条127毫米的上部装甲带。它长度与主装甲带相同,向上逐渐削减到127毫米,与露天甲板相连。

在水平防护方面,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拥有多层装甲甲板。其中主装甲甲板38至76毫米,最低25至51毫米,上甲板19至25毫米,艏楼甲板厚44至51毫米。在这些装甲底部还有51毫米的倾斜装甲,他与侧舷的主装甲带相连。

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结构示意图

有了这些措施,海军上将级的防御能力在当时而言比较优秀了。但是在实验中,胡德号的上部装甲带和51毫米倾斜装甲还是被击穿。因此英军曾计划在前主炮舱上增加一层127毫米装甲,后主炮舱上安装一层152毫米装甲,不过没能实现。

在水下防护方面,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有着228毫米的下部装甲带。舰体两侧还增加了防鱼雷凸出部,因此该级舰的宽度达到了31.7米。防雷凸出部的长度与主装甲带相同,内部全部为气密舱。在舰体的内部是燃油舱,再往里是水密舱。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可以清晰的看到舰体两侧的防鱼雷凸出部

在其他部分,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的炮塔正面装甲厚381毫米,两侧装甲厚度275至305毫米。后面装甲厚275毫米,顶部装甲厚127毫米。A”“Y”炮塔基座装甲229毫米,“B”“X”炮塔在舰体内基座厚152毫米,舰体外达到了305毫米。

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的主炮炮塔内部的扬弹通道中,安装了一道防火门。只有防火升降桶向上供弹至炮塔内时这道防火门才会打开。指挥塔的装甲厚度达到了254毫米,顶部和底部装甲厚152-229毫米,通信筒装甲厚度为76毫米。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高大的舰桥

总体来说,海军上将级的防护能力是英军战列巡洋舰中最优秀的。但它存在着一个重大的隐患:轮机舱与副炮舱之间装甲仅厚25毫米,而副炮舱与后主炮舱之间装甲厚度仅32毫米。而在日后,胡德号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作为当时最先进的战列巡洋舰,海军上将级当然拥有着强大的动力系统。他安装了24座亚罗小管锅炉,这些锅炉分布在4个锅炉舱中。每2个锅炉舱与1座烟囱相连。这些锅炉理论上可以提供144000马力,使这艘巨舰达到31节的高速。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的2座烟囱

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上安装了4台蒸汽轮机,他们分别驱动4具直径为4.57米的螺旋桨。驱动外侧的2具螺旋桨的轮机被安置到前部轮机仓中,中部轮机舱中的轮机驱动内侧左边的螺旋桨,后部轮机舱中的轮机驱动内侧右边的螺旋桨。

在海试中,胡德号战列巡洋舰的输出功率一度达到了151280马力,他的航速甚至达到了32.07节。他可以搭载3968吨燃油,以14节航行时可以航行7500海里。总体上,海军上将级的动力系统在当时非常优秀。

高速航行中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在火控系统方面,指挥塔上方和每座主炮炮塔内都安装有一具9.1米测距仪,前主桅顶部也装备有一具4.6米测距仪。另外,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上还有三座安装了4.6米测距仪的鱼雷控制塔。(众所周知,战列舰上装鱼雷根本没用)

在建成后,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战舰。他的标准排水量达41125吨,满载排水量更是高达47430吨。舰长达到了262.3米,舰宽31.8米。直到1939年,俾斯麦号战列舰下水后,世界上最大战舰的这一纪录才被打破。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是当时最大的战舰

性能数据(初建成)

舰长:262.3米

舰宽:31.8米

吃水:9.8米

标准排水量:41125吨

满载排水量:47430吨

武器系统:4座双联装42倍径15英寸主炮,12座单装50倍径140毫米副炮,4门102毫米防空炮,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装甲防护:船中部水线主装甲带305毫米,上部主装甲带127毫米,下部主装甲带228毫米,主装甲甲板38至76毫米,最低25至51毫米,上甲板19至25毫米,艏楼甲板厚44至51毫米

动力系统:24座亚罗小水管锅炉,4台布朗-寇蒂斯蒸汽轮机,四轴四桨

主机功率:144000,最大151280

航速:31节,最大32.07节

续航能力:5950海里/18节,7500海里/14节

舰员编制:1421人

服役历程

1918年8月,胡德号战列巡洋舰下水,到了1920年5月终于建成服役。其余三舰:罗德尼号、豪号、安森号均于1917年3月停工后拆毁。他们的舰名在后来都被赋予给了更新式的战舰:纳尔逊级战列舰的2号舰和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4、5号舰。

建造中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服役后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很快便加入了大西洋舰队,并成为了战列舰巡洋舰分舰队的旗舰。在1923年-1924年期间,胡德号与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在4艘轻巡洋舰的护航之下开始了著名的帝国巡游。舰队先后访问了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北美洲。

在这一次耀武扬威的行动中,舰队共访问了26个港口,总航程达到33154海里,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亲眼见到了英国皇家海军的强大实力。曾经有75万人登上了这艘战舰,而这艘强大的战舰也成为了皇家海军的骄傲,大英帝国的象征。

帝国巡游中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这样一艘巨舰很难不让人心生敬畏

返回本土后的胡德号又接着访问了葡萄牙,接着参加了一些训练任务。1929年5月1日,胡德号开始了一次大规模改造。上层建筑上安装了两座八联装的40毫米砰砰炮以增强防空火力,在中部甲板上安装了一座弹射器,升级了火控系统。

在改装结束后,胡德号上的水兵参与了因弗戈登兵变。(反对英军减薪25%)接着,胡德号进行了一些训练任务。1935年1月23日,胡德号与声望号战列巡洋舰相撞,2舰均受损。胡德号的一些碎片卡在了声望号身上,而这也成了胡德号最后的遗物。

胡德号上的八连装40毫米砰砰炮

1935年8月,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参加了英王乔治五世登基25周年的庆典活动。接着,在10月20日,胡德号加入了地中海舰队。到了西班牙内战期间,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护送英国3艘商船安全抵达了西班牙的港口。

此后,胡德号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他拆除了没什么用的鱼雷发射管,换装了2座单装和4座双联装102毫米高炮。不过由于欧洲形式的进一步恶化,原定进行的更多改造项目并没有完成。他的动力系统严重老化,根本无法到达最高航速。

曾经辉煌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此时已经显得有些苍老了

1939年5月,胡德号回到了本土舰队战列巡洋舰分舰队担任旗舰。在战争爆发后,胡德号迅速行动,准备封锁大西洋。9月25日,胡德号被德军俯冲轰炸机攻击,被命中一枚炸弹,所幸损伤并不是很严重。

到了1940年,胡德号的舰况进一步恶化,他仅仅能够达到26.5节了。而且舰尾长期受海水浸泡,内部结构也老化的非常严重。于是在4月-6月胡德号又进行了维修。这次他拆除了全部副炮,安装了三座双联装102毫米高炮和四座UP防空火箭发射器。

纳尔逊号战列舰上安装的UP火箭发射器

这种武器可以安装20枚76.2毫米的火箭,火箭发射至330米的空中会抛射出3枚挂在降落伞之下的触发雷,降落伞与触发雷之间有122米长的金属线连接,机翼碰到金属线之后就会引爆触发雷。这种武器极不可靠,甚至可能缠在舰上。

尽管经过了这次改造,但是由于时间紧迫,胡德号的改造进行的还是非常仓促,航速也仅仅可以达到29节。舰体老化严重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为了不让法军战舰落入德军之手,英军制定了弩炮行动。

著名的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也参与了消灭法军舰队的弩炮行动

这只法军舰队主要由4艘战列舰组成:敦刻尔克号、斯特拉斯堡号、布列塔尼和普罗旺斯号。这几艘法军战舰火炮口径较小,性能也都并不出彩。而英军舰队主要由胡德号、决心号、勇敢号3艘战列舰,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组成。

高傲法军拒绝了英军的要求,双方迅速开始了战斗。胡德号与敦刻尔克号猛烈交火,多枚炮弹命中了法舰。最终4艘法军战列舰中敦刻尔克号、普罗旺斯号搁浅,布列塔尼号沉没,斯特拉斯堡号逃离。而胡德号被敦刻尔克号命中两次,受轻伤。

港内的法军舰队,最左侧的战舰是一艘水上飞机母舰

此后,胡德号战列巡洋舰修理了自己的损伤,并执行了搜索德军战舰的任务。不过他的运气实在是不好,几次都没能遇到敌舰。此时的胡德号舰况糟糕极了,他早就需要一次全面的维修改造,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能够完成改造。

1941年5月,德军新锐战列舰俾斯麦号出航,与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一起执行“莱茵演习”破交行动。得知俾斯麦号出击后,英国海军迅速组织舰队拦截。诺福克号和萨福克号重巡洋舰首先前往了丹麦海峡对德舰进行了持续的侦查。

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满载排水量近5万吨,不过由于设计思路非常落后,并不能算是一型性能优异的战舰

5月23日19时,英国巡洋舰队与德国舰队在丹麦海峡入口相遇,双方发生了短暂的交火,但都没有命中。之后英军重巡洋舰持续对德军舰队跟踪,并汇报了德舰的位置。英军迅速派出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和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前往迎战。

不过此时胡德号的舰况很糟糕,舰龄太高状态不佳。而新式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仅装备了14英寸的主炮,而且他才刚刚服役没有多长时间,甚至连火炮瞄准装置还没有调试完毕。因此这支舰队与德军新锐战舰交战,取胜的几率并不大。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

1941年5月24日早晨5时35分,威尔士亲王号的瞭望员发现了15海里之外德国舰队,对方也在10分钟之后发现了英军。5时52分,英军指挥官霍兰中将将对方位置靠前的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误判成是俾斯麦号,并下令胡德号向其开火。

不过威尔士亲王号辨认出了俾斯麦号,并向其开火。英军为了迅速接近德舰,决定用舰艏朝向德军。这一举动使得德军轻易的强占了“T”字头的有利位置。在英军进行了几轮齐射后,5时55分,德军开炮还击。他们都瞄准了英军的旗舰胡德号。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的最后一张照片

此时英军的位置非常不利,德军可以用8门15英寸炮、8门8英寸火炮开火。而英军能使用的只有6门14英寸炮和4门15英寸炮。双方继续交战,5时56分,威尔士亲王号击中了俾斯麦号的舰艏并造成两个油舱中约1000吨燃油泄露。

但很快,胡德号战列巡洋舰被欧根亲王号命中了左舷主桅附近,引爆了一些,发生了火灾。接着欧根亲王号又命中了胡德号一枚炮弹。而威尔士亲王号也再一次命中了俾斯麦号战列舰一枚水中弹,震坏了他的2座锅炉,导致他的航速有所下降。

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这艘战舰一直幸存到了战争结束

而此时随着双方距离拉近到10km左右,俾斯麦号终于命中了胡德号。(所以说别吹俾斯麦的精度了,都多近了才中的)胡德号的舰体中部发生了火灾。而霍兰中将终于意识到自己位置的不利,下令舰队开始转向,试图使用全部火炮进行攻击。

而就在胡德号进行转向的时候,俾斯麦号的一枚炮弹胡德号后桅杆与“X”炮塔之间部位的装甲。由于胡德号战列巡洋舰的沉没原因有多种说法,这里我采用副炮爆炸引爆了主库的说法。

胡德号爆炸沉没过程示意图

随着一声剧烈的爆炸,胡德号很快便向左倾斜,舰体在主桅杆附近断成了2截,很快便沉没了。仅仅2分钟,胡德号就带着包括霍兰中将在内的1418人沉入了茫茫大海,全舰仅有3人幸存了下来。胡德号沉没的位置在63°20′N、31°50′W。

小结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在一战结束时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最强战舰。但已经开始没落的大英帝国已经很难维持着这样一只强大的舰队了。因此这样一艘舰龄20余年的老舰一直没有得到一次大规模的彻底的现代化改造,这也最终导致了胡德号沉没的悲剧。

画作中爆炸沉没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这样一艘战舰虽然不能算是战功卓著,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都是大英帝国海权的象征。他的沉没也象征着英国掌握世界海权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他的一生充满了无限的荣光,即便沉没也不被人们忘记。他是人们建造过的最强战列巡洋舰。

知识小补充:

上期中就有人告诉我,有的朋友是刚刚入门,对战舰不是很了解。因此以后在正文后会添加这样一个栏目,在这里我会介绍一些基础的小知识。

英寸和毫米的换算:1英寸=25.4毫米

常见的火炮口径:

5英寸:127毫米

5.5英寸:140毫米

6英寸:152毫米

8英寸:203毫米

11英寸:283毫米

12英寸:305毫米

13.5英寸:343毫米

14英寸:356毫米

15英寸:381(380)毫米

16英寸:406毫米

18英寸:457毫米

大家还有什么小疑问可以在评论区提出来,我尽量会在下期中为你解答。

本期对于海军上将级(胡德号)战列巡洋舰的介绍到这里就要告一段落了,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一下,谢谢大家的支持!!!在下一期中,我将会为大家带来本系列的终章:G3级战列巡洋舰,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现代机动作战先驱:“前进元帅”马肯森

(奥古斯特·冯·马肯森元帅)

第一曲:出身平凡

(少年时代的奥古斯特·冯·马肯森)

奥古斯特·冯·马肯森元帅,1849年12月6日出生于普鲁士王国萨克森省位于维腾贝格附近的豪斯-莱比锡。祖父亲曾经在拿破仑战争期间担任过汉诺威的骑兵指挥官,在马上一直活跃到90岁。他的父亲路易斯·马肯森是一个土地经纪人,直到1887年才靠财富成为一名贵族。

第二曲:早期生涯

(从军初期的奥古斯特·冯·马肯森)

1869年10月1日,加入普鲁士精锐的死亡轻骑兵部队。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马肯森因作战勇敢,晋升少尉,获得一枚二等铁十字勋章。1871年战争结束,父亲要求他复员,到哈勒大学学农业,不过在大学把所有精力都扑在选修之外的战争历史课上。 后来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说服了父亲,回到军队,回归心爱的轻骑兵部队。由此,他开始了一系列稳定的晋升。1876年9月,他晋升为中尉。1879年11月21日,与多萝西·冯·合恩结婚,这一婚姻进一步巩固了在军中的地位。

第三曲:得遇贵人

(奥古斯特·冯·马肯森)

1880年,进入帝国总参谋部,获得了总参谋长赫尔穆特·卡尔·贝恩哈特·冯·毛奇伯爵的赏识。1884年2月,转任第7团参谋。一年后,负责指挥在梅斯的骑兵中队。1888年10月15日,晋升少校,就任布罗姆博格第4师参谋。1891年,回到总参谋部,担任参谋总长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伯爵的第一副官。马肯森在施利芬伯爵身边获益匪浅,其表现得到好评。1893年6月17日,马肯森转到第1死亡轻骑兵团,在此部队任职期间,分别于1894年1月27日和1897年3月22日晋升为中校和上校。

1898年,作为副官陪同德皇威廉二世访问巴勒斯坦。访问期间,其六英尺的体形和恳挚谦恭的举止使他在扮演这一角色上大获成功,获得德皇器重。1899年1月27日,受封为贵族,称奥古斯特·冯·马肯森。1901年9月,马肯森被威廉二世提升为将军,1903年,指挥位于但泽的第36师,同时兼任皇帝的将级副官。同年9月11日,在这个职位上晋升为中将。1908年1月27日,晋升为骑兵上将,负责指挥第17军。

第四曲:荣耀巅峰

(一战时期的奥古斯特·冯·马肯森)

一战中参加了几乎东线的所有主要进攻。1914年8月,他在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联合指挥的古姆宾嫩和坦能堡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随后乘胜追击,参加了于9月9日开始第一次马祖里湖战役。1914年9月下旬,调往第9集团军,并在11月4日升任该集团军司令。指挥第9集团军进行对华沙的围攻和对罗斯的进攻,其中罗兹战役尤为令人称道。罗兹战役获胜后,被授予蓝色马克思勋章。

在奥匈军1915年3月至4月的喀尔巴阡山攻势惨败后,带领德军增援兵力南下,于4月出任德奥第11集团军司令,向普热米什尔进发。在其参谋长的协助下,于5月2日指挥第11集团军和奥匈第4集团军在加利西亚发动了精心准备的戈尔利采-塔尔诺夫攻势,一举突破俄军防线 。在这个夏天,充分利用骑兵的机动力,接连发动了三波攻势,其先头部队俘虏了12万俄军,消灭了俄国第3集团军,使俄军在1914年战局和喀尔巴阡战役中取得的胜利化为乌有。这次胜利使马肯森在6月20日被提升为陆军元帅,并获得了包括黑鹰勋章在内的诸多荣誉。

1915年9月,被调往巴尔干半岛,指挥了对塞尔维亚王国的新攻势。10月7日,他指挥德军11集团军、德奥第3集团军对数量处于劣势和厌战的塞军实施心理攻势。10月9日,德奥联军顺利拿下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随后进一步挺进其中心地带,在2个月内横扫整个塞尔维亚。

1916年春担任在保加利亚北部的多瑙河集团军司令,这支部队由保军、土军和德军混编而成。罗马尼亚实际参战后,于9月1日开始向北进攻。分别在9月6日和9月9日攻克图特拉坎和锡利斯特拉,并夺取了从康斯坦察到多瑙河畔切尔纳沃达的铁路线。由于兵力不足,他一度被阻止。当得到加强后,继续北进,11月在斯维什托夫渡过多瑙河,朝东北方向的布加勒斯特挺进。12月1日他曾一时被罗军所阻,但12月6日即在法尔肯海因的第9集团军的支援下进入布加勒斯特。这天正是他67岁的生日。马肯森骑上白马,搬进了罗马尼亚的王宫。之后不断推进,至1917年1月7日抵达谢列特河为止。1月9日,马肯森被授予大铁十字勋章,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仅有的五名获得者之一。

第五曲:战后余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之后,于1918年11月在诺维萨德被法军拘留。1919年12月,从军队中退役。1934年6月30日曾和兴登堡联系,以阻止在长刀之夜的。1941年,威廉二世在荷兰的多伦去世,作为那个时代的唯一的幸存者出席了葬礼。

1945年初,正当苏联红军向德国本土推进时,与妻子回到下萨克森州。等到英军攻入德国本土后,在家中短暂地被拘捕。等到被释放后,第一件事就是投诉了英国士兵偷了他家的鸡。 11月8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个月,这位一生跨越普鲁士王国、北德意志联邦德意志帝国、第三帝国以及盟军占领期德国的老帅,在下萨克森州首府汉诺威附近的策勒逝世,享年96岁。

冯·马肯森上将对于基辅大包围圈建立的杰出贡献

边境交战失败后,红军西南方面军在科罗斯坚附近被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快速突击集团——第1装甲集群和第6集团军——分割成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波塔波夫少将指挥的第5集团军。该集团军被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拦在科罗斯坚沼泽地区以北的普里皮亚济河中游,处在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的南北夹击当中,但同时也成为德军这两个集团军群之间的巨大障碍;另一部分,即在科罗斯坚沼泽地区以南的红军西南方面军主力部队,则计划向旧国界筑垒地带的舍佩托夫卡—普罗斯库夫一线撤退。但德南方集团军群第1装甲集群却在克莱斯特陆军大将指挥下,凭借较高的摩托化机动能力,抢先于7月5日到达了这一地区。

德军的行动给苏联人造成了极大混乱,但也给自己带来了麻烦。被德国第1装甲集群的装甲楔子分割开的红军,反过头来对这个楔子发动了猛烈。苏军第5集团军从北面,第6集团军从南面,不断攻击德军脆弱的补给线,并且在已经不算强大的机械化部队支援下,向德军第1装甲集群和第6集团军发动冲击,导致德队的攻势被迟滞2日之久。德军克莱斯特陆军大将为了避开红军从北面对其侧翼造成的威胁,只得放弃原定从红军第5集团军所在的普里皮亚季地区进攻的计划,改从南面的沃伦斯基新城西北地区继续前进。

这次克莱斯特的运气不错。由于红军尚未在旧国界组织起有效的防御,他的第1装甲集群右翼得以顺利推进。到了7月7日,该装甲集群右翼的摩托化第48军已经在新米罗波尔以北地域突破苏军防御,当晚攻占别尔季切夫。就在这天,第1装甲集群所属摩托化第3军和第6集团军的第29军编成所谓的“基辅突击集群”,准备进攻基辅城。而第6集团军右翼的第44、55军则推进到了别尔季切夫的南面。

就在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第1装甲集群突破苏军在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的旧国界筑垒地域的防御,打开通向基辅的道路的同时,和德军领导集团们却正为该地区下一步的作战争论不休。在7月8日,一向听话的德国陆军总司令瓦·冯·布劳希奇元帅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第1装甲集群不应该立刻进攻基辅,而要把快速部队从别尔季切夫调往南面,协助那里的德国陆军第17集团军包围第聂伯河下游弯曲部的苏军。而在基辅方向只需留有第6集团军的一部兵力。

对布劳希奇的建议,大不以为然。他要求第1装甲集群立刻占领基辅,同时德军快速部队应该推进到了第聂伯河对岸,对红军西南方面军进行更大规模的包围。

按照的指示,第1装甲集群第3摩托化军在冯·马肯森骑兵上将指挥下,于7月9日迅速冲向基辅,当天就占领了基辅西南重要的交通枢纽日托米尔。7月10日,德国第13装甲师与基辅的距离只剩下16公里,士兵们已经看到了教堂的尖顶。第二天,第14装甲师也赶到了。很快又开来了第25摩托化师[22]。7月11日,第3摩托化军先头部队进抵基辅以西15——20公里处。德国坦克与乌克兰首都之间只隔了一条河岸都是沼泽的伊尔片河。马肯森此刻正迫切希望他的坦克直接闯入乌克兰的首都。

更多资讯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