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苏氏名人有哪些?

苏氏名人有哪些?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上,苏氏可谓是人才辈出。各行各业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有影响力的大人物,今天就来给大家总结一下从古至今,苏氏都出现过哪些有名望的知名人士。

妲己,有苏氏诸侯之女,帝辛(即 纣王)宠妃。

苏忿生,周武王时司寇,颛顼帝高阳氏后裔,西周开国功臣之一,与周公、召公齐名。因封于苏,故称苏忿生。也是中国最早历史文献《尚书》中记载的苏姓第一人。

苏从,春秋时期楚国上大夫。

苏代,东周洛阳人,战国时期纵横家;其弟分别为苏厉、苏辟、苏鹄、苏秦。

苏厉,东周洛阳人,战国时期纵横家,苏代之弟。

苏秦(前337年-前284年),东周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提倡合纵。

苏建,西汉将军。

苏嘉,西汉奉车都尉,苏建之长子。

苏武(前140年-前60年),苏建之次子,西汉中郎将,出使匈奴,被扣,不屈节,十九年后还。

苏贤,西汉车骑都尉,苏建之幼子。

苏章,字孺文,东汉顺帝年间(126年-144年)任冀州刺史。

苏则,字文师,魏东平相,后官至都亭侯。

苏峻(卒于328年),字子高,曾任鹰扬将军、冠军将军、历阳内史。

苏蕙(生于357年),前秦苻坚时期女诗人,著有闻名之《回文璇玑图》。

苏绰,(498年-546年),西魏大行台左丞。

苏琼,北齐时任南清河郡太守,北周时为博陵太守,为官正直清廉。

苏威(542年-623年),苏绰之子,文帝时任尚书右仆射,炀帝时加任大将军。

苏世长,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苏定方(592年-667年),原名苏烈,著名大将军。

苏良嗣(606年-690年),苏世长之子,唐睿宗时任宰相,武则天时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

苏珦(635年-715年),武则天时任右台监察御史,唐中宗时为户部尚书,赐爵河内邵公。

苏瑰(639年-710年),唐中宗时任宰相,封许国公;为官廉正,负文名,尝监修国史。

苏味道(648年-705年),进士出身,官至宰相,诗多应制之作。

苏勖,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苏威之孙。

苏颋(670年-727年),唐玄宗时任宰相。

苏晋(673年-734年),苏珦之子,历任吏部侍郎、魏州刺史,太子左庶子等职。

苏源明(约750年前后在世),天宝进士,官国子司业。

苏鹗,唐光启二年(886年)进士,著有《杜阳杂编》,另有《苏氏演义》已散佚,清人辑存二卷。。

苏检,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甲寅科状元及第;天复二年(902年)官至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苏光海(922年-1002年),北宋左屯卫将军,赠上将军、武陵侯。

苏易简(958年-996年),北宋著名书法家。

苏立(968年-1042年),北宋太子中舍。

苏安世(997年-1055年),字梦得,北宋户部判官、太常博士。

苏绅(999年-1066年),北宋康定年间任中书舍人,官至翰林学士,赐金带。

苏洵(1009年-1066年),北宋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唐宋八大家之一;与二子轼、辙,人称“三苏”。

苏缄(1016年-1076年),北宋神宗年间任邕州刺史;苏颂之堂叔。

苏颂(1020年-1101年),北宋宰相、天文学家、药学家、科学家;苏绅之长子,宋仁宗庆历癸未登科进士,授观文殿大学士,左丞相,进封赵郡王,赠魏国公太师厥。

苏结(1023年-1100年),北宋皇祐二年张唐榜考中,官至御史、中丞,赠宣议大夫。

苏轼(1037年-1101年),北宋翰林学士、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年-1112年),北宋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舜元(1006年-1054年),北宋著名书法家,苏易简之孙,宋真宗时任尚书度支员外郎。

苏舜钦(1008年-1048年),北宋诗人;苏舜元之弟。

苏过(1072年-1123年),字叔党,苏轼第三子,兵部右承务郎。

苏汉臣(1094年-1172年),北宋画家。

苏刘义(1232年-1280年),字任忠,号复汉,南宋咸淳年间任兵部侍郎,抗元就义。

苏十万,原名苏一侯,号刘义,南宋著名抗元义军将领。

苏保衡(1112年-1167年),汉人,金世宗时官至尚书右丞。

苏天爵(1294年-1352年),国子生出身,历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湖广行省参政等职。

苏大年(1296年-1364年),元末任翰林修编。

苏克明,蒙古族,属孛儿只斤氏,蒙古苏氏始祖,原名 和尚,为元顺帝皇叔,封义王。义王和尚于1368年8月,元朝崩溃前夕,携家眷遁至山东,易名更姓,沿袭至今。

苏福(1359年-1373年),明太祖年间童子科举人,年十四而夭,有神童之称。

苏璟(1389年-1470年),永乐进士,正统元年为乾州知州,官至两淮盐运使同知。

苏民(1476年-1538年),兵部右侍郎。

苏章(约1488年前后在世),字文简,浙江参政。

苏佑(约1493年-1573年),蒙古族,苏克明之玄孙,文学家,官至兵部尚书。

苏宣(约1553年-1626年),字尔宣,号泗水,篆刻家。

苏明良(1682年-1742年),雍正年间任台湾总兵官,后官至福建陆路提督。

苏四十三(1729年-1781年),撒拉族人,反清起义领袖。

苏兆登(1768年-1847年),字宴林,号朴园,山东沾化人,历任翰林院编修、江西南安府知府、户部郎中、陕甘学政等职。

苏廷玉(1783年-1852年),道光七年任刑部郎中。

苏源生(1808年-1870年),藏书家、目录学家;道光十七年拔贡生,道光二十年中副榜。

苏元春(1844年-1908年),清末湘军将领。

苏得胜(?~1890),安徽合肥人清末淮军将领,光绪十年(1884)从刘铭传去台湾抗击法军,守台北,战基隆,任记名海疆总兵。后在台湾沪尾(今淡水港)、月眉山抵抗法国侵略军。次年补建宁镇总兵,留防沪尾。卒于军。

苏光铨(1869年-1919年),字学金,号蕴玉;福建德化人,德化瓷雕艺术家,何朝宗优秀雕塑风格和技法主要传人。

苏天福,一作添福,回族,捻军黑旗总旗主。

姓苏的名人男性

苏慎初(1882年-1936年),广东合浦人,清末秀才、曾任同盟会高雷地区主盟人、广东陆军第二师师长。

苏兆征(1885年-1929年),广东香山人,早期领导人、工运领袖。

苏体仁(1888年-1979年8月20日),山西朔州人,曾任伪中华临时政府及汪伪政府山西省长。

苏希洵(1890年-1970年),广西武鸣人,中华司法院第一届大法官。

苏炳文(1892年10月22日-1975年5月22日),辽宁新民人,前中国国民革命军中将、黑龙江省省长、革命烈士。

苏甲荣(1895年-1946年),广西藤县人,曾任中央执监委员会农民部秘书、武汉大学地理学教授。

苏祖馨(1896年-1963年),广西容县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三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四十八军军长。

苏绍文(1902年8月9日-1996年5月25日),原名苏炎坤,字天行,台湾新竹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元帅。

苏文钦(1907年-1996年),湖南醴陵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国防部战史编纂委员会主任。

苏本善(1909年11月2日-1996年7月5日),湖南湘潭人,抗日名将,曾任浙江保安部队第三纵队中将司令。

苏静(1910年12月21日-1987年2月13日),福建海澄人,解放军中将。

(1912年6月2日-1979年6月7日),湖南平江人,解放军上将。

苏克之(1919年-2012年12月31日),河北深县人,解放军少将。

苏铸(1921年2月16日-2008年8月20日),即,山西交城人,第二任中国中央委员会主席、国务院总理、中央军委主席。

苏士亮:(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海军指挥学院院长。

苏支前:(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海军南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

苏国栋:(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海军榆林基地副司令员。

苏恩泽:(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空军工程学院副院长,指挥学院教授。

苏礼文:(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台湾省陆军后勤学校校长。

苏清泉:屏东东港镇安泰医院院长,中国籍不分区立法委员。

苏南成:前高雄市市长,台南市市长。

苏起:前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曾任立法委员。

苏俊宾:前行政院新闻局局长,现任文传会主委。

苏治芬:云林县长

苏焕智:前台南县长

苏盈贵:台北市劳工局局长

苏进强:前台湾团结联盟党主席

苏绍成:新界西区资深区议员

苏局仙(1882年1月1日-1991年12月30日),上海南汇人,著名书法家、中国最后一个秀才。

苏曼殊(1884年-1918年5月4日),广东香山人,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

苏郁文(1888年-1943年),福建海澄人,清末秀才,曾加入同盟会,后任福州《群报》编辑、《汇声报》编辑。

苏锡昌(1894年-1973年),安徽太平人,前吴淞中国公学教授、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

苏民生(1896年-1988年),白族,剑川城南门忠义巷人,中国美协会员,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

苏文贤(1907年-1971年),广东潮安人,潮乐泰斗、南派古筝大师。

苏中武(1918年-2011年3月9日),浙江平阳人,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科学研究规划处上海中心植物药组顾问等职。

苏石风(1921年2月6日-2010年2月27日),广东潮安人,著名戏曲舞台美术家。

苏天赐(1922年-2006年8月25日),广东阳江人,著名画家,历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苏阿芒(1936年11月-1990年9月),原名苏承宗,安徽石台人,国际世界语博物馆馆员,国际世界语协会驻华代表。

苏高礼(1937.3—)山西平定人。擅长油画与教学。。

苏百钧 (1951.8—) 广东广州人。擅长中国画、美术教育。

苏朗(1938.9—) 原名严国保,湖北武汉人。擅长版画、漫画、连环画。

苏绍连:台湾诗人

苏凡凌:台湾作曲家

苏步青(1902年9月23日-2003年3月17日),浙江平阳人,著名数学家。

苏德隆(1906年7月9日-1985年4月3日),江苏南京人,流行病学家,公共卫生学家。在血吸虫病防治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苏秉琦(1909年10月4日-1997年6月30日),河北高阳人,著名考古学家。

苏元复(1910年4月19日-1991年6月17日),浙江海宁人,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

苏良赫(1914年2月14日-2007年6月27日),直隶丰润人,工艺岩石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工艺岩石学开拓者之一。

苏昭旭:台湾铁道专家

苏昭铭:台湾知名交通学者.

苏耀祖:前运输署长

苏汰余(1885年-1943年),原名苏必润,四川巴县人,著名纺织业巨子。

苏泽光:电讯盈科前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

苏文茂:相声演员?

苏姓名人——文坛巨人,诗、词、文、曲样样精通,千古奇人

关注我,了解自己的姓氏!

苏姓文化

苏姓,是中华古老姓氏之一,是一个多源流、多民族的姓氏,其最早可追溯到周朝。关于其姓氏来源,一般认为有二:

出自己姓

《姓纂》和《苏洵家谱》记载:颛顼帝的裔孙吴回是帝喾时期掌管民事的官员“火正”。吴回的孙子昆吾的后裔被封于苏,后迁都于温(今河南温县西南)。其后代子孙遂以地名为姓,称为苏氏。

出自外族

北魏鲜卑族拔略氏族,北宋时西夏党项族,金国女真族,清朝时满洲八旗的伊拉哩氏、苏佳氏、苏度哩氏,苏尔佳氏等族人均有改汉族苏姓者。

苏姓的图腾为一象形苏(稣)字,图上为苏草符号,图下左边为吊于火上之鱼(鱼眼不闭,义在清醒);右边为一株谷物。显示出神农氏半农半渔,苏氏先民以苏草醒人的意象。

苏姓在周朝时以黄河以南及黄河以北为居住地,战国时期,苏姓族人主要聚集在洛阳,并涌现出纵横家苏秦一族。汉初,苏姓族人迁入陕西。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中原苏姓大举南迁,遍布江苏、浙江、安徽、广东等地。唐朝时期,湖广填四川事件,苏姓移民至四川和福建。至秦朝,苏姓人口已经遍布中国。

在苏姓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众多苏姓郡望:武功郡;扶风郡;河内郡;武邑郡;蓝天郡;洛阳郡。

苏姓名人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苏姓名人是宋朝艺术巨匠——苏轼。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号称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三字经》: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苏轼的父亲苏洵读书较晚,但发愤读书的苏洵为年轻时的苏轼提供一个大宝藏——满屋的书籍。而且苏轼的母亲程氏,贤惠多才,这让苏轼更好的接受教育,少年时期的苏轼才华过人,十岁就写出“人能碎千金之壁,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等名言。

1056年,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澈进京赶考。这次科举考试由于出色的人太多,被称为“千年科举第一榜”。而主考官欧阳修,也因之被称为“千古伯乐”。

恰逢当时正处于诗新的初期,苏轼清新洒脱的文风征服了欧阳修,但欧阳修以为能作出此文章的肯定是自己的弟子曾巩,于是将此卷定为“第二”,哪知道解封一看,竟然是欧阳修作出的文章。

欧阳修评价苏轼的文章:“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苏轼的文章竟然让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觉得自己该退休让位了。可见苏轼的才华之高。

这一年,苏轼考得了第三等,苏澈考得了第四等。当时科考制度分为五个等级,一二级等同虚设,三级就是最高。宋仁宗听说后,直接感慨:“朕为子孙后代得了两位清平宰相。”

官场沉浮

当时苏轼中举后,突遇家中父母相继去世,在守孝之后,欧阳修开始在官场里起伏。

当时宋朝政治的最大问题,就是新旧两党的碰撞。以王安石为首,要改革,要变法;旧党以司马光为首,要保守,要持旧。新旧两派互不相让,斗得你死我活。

苏轼的态度是不站队,既不算旧党,也不入。只以事情对于老百姓好不好为评判事情的好坏。最开始得势,占据朝廷的主动权,旧党相继离京。而在推行政策时,急功冒进,引发诸多社会问题,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大感愤怒,苏轼就不断被贬谪流放。最低的时候,苏轼曾担任过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县级的民兵副团长。

旧党得势的时候,以为苏轼和抗争过,于是觉得苏轼就是旧党的人,就一直让苏轼青云直上,最高的时候,苏轼曾做过中央部长,皇帝秘书。但苏轼还是遵循自己的原则,再一次站出来声称改革虽有弊端,但也有很多益处,不能全盘否决,于是遭到旧党的反感,再次被贬谪流放。

对于两党的斗争,苏轼总显得不合时宜,新旧两党都以为他是对方的人,但苏轼从不依附于一方,保持着为官的原则,于是本可以官拜丞相的苏轼虽然苏轼从政40年,但是竟然有33年的时间都处于被贬谪流放的状态。

但苏轼为官,是一心为民的。

苏轼在担任徐州知州的时候,黄河泛滥,把徐州城围了起来,百姓人心惶惶,苏轼先是自己在城墙上搭了个草棚,住了下来,安抚民心,然后带领大众一起抢修堤坝,但修了一个月,洪水还是未曾退去。于是苏轼前去找到了禁军寻求帮助,禁军都是只服务于皇族的,但看到苏轼满身泥浆,面容憔悴,于是心存不忍,立刻命令禁军帮助百姓抢修堤坝,成功解决此事。

苏轼不因进而流于逸乐,也不因退而短其气节。虽然苏轼长期处于被贬谪流放的状态,这让他无心政治,成为大众眼中的热爱生活、专注美学的传奇。

超然物外,享受生活的心态

在散文方面,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在诗歌方面,苏轼与黄庭并称“苏黄”;

在词作方面,他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在书法方面,他被尊为“宋四家”之首;

在绘画方面,他是中国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

在美食方面,他发明了东坡肉、东坡鱼、东坡羹等美食。

当时苏轼被贬到黄州时,因家中米粮无以为继,遂和家人一起开荒种粮。因为开荒的地方是当地的东坡,于是苏轼还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东坡居士。

有次苏轼和朋友一起游山,朋友以野菜招待苏轼,苏轼品尝后感慨:“人间有味是清欢。”从朝廷回归到生活,苏轼发现,清欢才是最好的。不仅仅是生活,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品味。

回归到生活的苏轼,开始享受生活,并作出许多超然的诗词。

《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任职黄州时期,有次大雨连下多日,苏轼望着淅淅沥沥的雨,写下了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虽诗意才情在苏轼诗词里不甚出众,但书法起伏跌宕的意境,却惊艳千古。

这是苏轼对于生活的审美,强调自己个人心境的自然流露。

有一次苏轼喝酒后回家太晚,家中已然锁门,家里小童鼾声大起,苏轼敲门不应,就去江边听了一夜流水声,创下了著名的《临江仙》。

苏轼以享受生活的态度,创作出来的作品,不求法度不循规矩,不求被人关注,写作诗词如入无人之境。

大明星苏轼

苏轼还是宋朝的“流量明星”。“苏粉”无数。

宋朝的《瓮牖闲评》记载:苏轼与友乘船游西湖,一俊美女子突然驾船追来,对着苏轼就是一首情歌,大意就是这女子小时候非常仰慕苏轼,一心想嫁给苏轼,但苦等过年,以为今生再无机会见到苏轼,才嫁给别人,如今见到苏轼,死也值了。

北宋学者章元弼,喜欢整夜夜读苏诗,他的老婆就埋怨:“你喜欢苏轼胜过我,把我休了吧”,于是她真的被休了。

42岁的苏轼因为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被抓住辫子,称苏轼诽谤皇上,并找出其他诗句中的暗含讥讽的句子,让苏轼下了大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宋神宗还要处死苏轼。

苏粉们纷纷发挥自己的力量帮助苏轼,三朝元老张方平劝阻皇帝,退休的王安石也劝阻皇帝,最终是曹太后救下了苏轼。由此可见苏轼的粉丝力量有多大。

酒肉苏轼

古代诗人,饮酒和作诗都是在一起的。苏轼也喜欢饮酒。苏轼流放到黄州的时候,酒瘾犯了,但当时政府是不许私人酿酒的,但苏轼酒瘾难耐,就偷偷酿了酒。

官员发现时,苏轼无奈的答道:“余欲停之,而口不可”。官员也很无奈。

有酒就要有肉,当时达官贵人一般只吃牛羊肉,可苏轼囊中羞涩,就只能做猪肉吃了。于是他反复试验,终于发明出了一道新的美食“东坡肉”,并写出《猪肉颂》。详细介绍了东坡肉的做法。成为当时著名的美术家。

人活着的意义在于享受生活,如果活得太实用太没趣,便失去了生命的意义。这就是苏东坡的生活哲学。

锦秋文谱,专注中华家谱文化研究,中华姓氏起源研究,关注我,做个既懂谱又知姓的人!

获取更多姓氏文化,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锦秋修家谱”!

海峡两岸杰出文人苏雪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 李 庆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永丰乡 余狮红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苏雪林,一片世纪之初的雪花从黄山脚下的云雾间飘向天际,又在二十世纪的尾声飘然回落,在家乡融化,魂归故里。就像她十三岁的小诗中咏唱的“荷锄且种海棠去,蝴蝶随人过小池”,一代新女性的代表从这里翩翩起舞,穿过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百年兴衰,又在这里翩翩落下,划出一道清丽的彩虹,留下不朽的知识长卷。

苏雪林生于1897年,卒于1999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世纪老人,她的一生有2000万字50部著作,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造就了振兴中华的一代先驱,苏雪林在新文化的战车上和一代文学巨匠共同奋斗,成为新女性的时代先锋。女人虽弱,为国则刚,苏雪林是宋代大文豪苏辙的后裔,身体里流淌着伟大先贤的勇气和气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寇侵略中国,国难深重、山河破碎之际,抗战期间,苏雪林经济并不宽裕,平时节衣缩食,1937年的一天,苏雪林来到上海大公报馆,把自己积蓄的五十一两金条交给时任大公报报馆文艺编辑的萧乾,请代为捐献给政府,作为抗击日寇之用。她说:“如果国家灭亡了,我们还能好好生活吗?还有后路可退吗?现在不用这些钱来支持抗日,难道要等到国家灭亡了让这些钱成为敌人的”。抗日战争激发她的创作热情,她将对现实的忧虑投注于文字之中,在大后方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展现出中国知识女性的大义、坚强,爱国是这位坚强女性最重要的注脚。

苏雪林不仅自己是一位爱国者,而且她把自己后半生的研究事业献给了屈原,献给了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爱国者。苏雪林研究屈原的辞赋,起始于“九歌”,1927年就写下《九歌中人神恋爱的关系》及《屈原与河神祭典关系》,1974年成书《天问正简》,期间进行了大量关于屈原的研究,苏雪林对屈赋的研究铸就其文学学术研究的高峰。屈原是悲惨的,在国破家亡的绝望中投江而亡,苏雪林却是幸运的,她不仅看到自己的国家驱逐了外寇,而且看到了自己的祖国日益强大,蒸蒸日上,这是对一个爱国者最大的满足,苏雪林不仅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而且在101岁高龄重回故里,亲身感受了家乡的发展和变迁,并且在百年之后得以安葬在祥和美丽的家乡,美丽的黄山、美丽的太平湖、美丽的永丰乡、美丽的岭下村。

苏雪林的时代波澜壮阔,苏雪林的一生跌宕起伏,苏雪林的研究成果著作等身,苏雪林的文学作品活色生香。苏雪林毕业于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法国留学回来后一生从事教育,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沪江大学、国立安徽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后到台湾师范大学、成功大学等任教,主要发表的作品有小说散文集《绿天》,历史小说集《蝉蜕集》,自传体长篇小说《棘心》,散文集《屠龙集》,散文评论集《蠹鱼生活》《青鸟集》,历史传记《南明忠烈传》,回忆录《文坛话旧》《我的生活》《我与鲁迅》,戏剧集《鸠罗那的眼睛》,专著《二三十年代作家与作品》《中国文学史》,古典文学论著《唐诗概论》,论文集《蠹鱼集》,以及《苏绿漪佳作选》《苏雪林选集》等,苏雪林的研究成就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苏雪林的文学作品为两岸学者研究苏雪林和中国的世纪文坛留下了丰富的素材。苏雪林的思想和文字间浮动着母亲传递给她的中华传统文化温蕴,闪烁着新文化新时代新女性的光辉,跃动着西方文明西方文化的新音。大江东去浪淘金,千古风流人物,在历史奋进的画卷中,有的人引领民众是旗手,有的人为民族文化的高峰添砖加瓦,苏氏儿女千年之后又为中国文学的高峰贡献了苏雪林的文字。

苏雪林102岁的一生中,在大陆生活了近半个世纪,在中国台湾生活了近半个世纪,是名副其实的两岸文人,在苏雪林身上凝聚了中国文人的民族气节、爱国情怀和故乡情结。中华文化是连接海峡最长远、最深厚的纽带,几十年来日韩文化,本土文化和大陆文化在台湾的交汇是影响台湾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归属感的深层动因,文化认同决定着台湾未来的民心所向,追溯台湾的传统文化名人,推举台湾的中华文化成就,弘扬台湾的大陆文化基因,筑牢中华文明,中国文化的两岸认同是祖国统一的精神基础,苏雪林正是成为两岸文化的交汇和结晶,时代的苏雪林携着她的鸿篇巨著正在从中华文化的历史画卷中缓缓升起。

更多攻略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