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中女主角一路拳打后妃脚踢宗室,升级之路犹如砍瓜切菜,清朝后宫都是这么玩的吗?走出于妈的宫斗剧,真实的紫禁城升(si)职(bi)之路其实是这样的。
第一幕 进宫选拔记
开启紫禁城升职记首先得进宫。除了穿越以外,正经古代少女想进紫禁城只能通过选秀。清代有两种选秀女的方式,少女们究竟会拿到哪种剧本要看出身。
°
八旗秀女—选妃
按照清朝规定,八旗女子凡到了13、14岁必须要参加秀女选看,只有落选后才可自由婚嫁。
如此精挑细选出的想必一定都是高贵优雅的美人。不过很多人欣赏过清代后妃们的画像都觉得一言难尽,说好的后宫美女如云呢?皇帝太惨了!
清代选妃并非选美女,而是挑选门第和德行都适宜的女子,比起颜值,端庄、贤淑等特质更易博得青睐。贪恋美色有违满清祖训,对不起列祖列宗是严重过失,高高在上的皇帝也可能受到训诫。
在伦理观念、维系贵族血统的影响下,清代八旗秀女的选择范围不断缩小。到清朝晚期,官员敷衍了事,旗人也不重视,光绪年间甚至出现“无人可选”的状况,这一制度最终走向消亡。
出身高贵能参与选妃,内务府出身的秀女就只能去选宫女了。
°
内务府秀女—选宫女
清代不存在麻雀变凤凰。除妃嫔外,挑选宫女对出身血统也有要求,因为宫女们一旦得到皇上宠幸,也是可能一跃成为后宫宠妃的。
内务府包衣相对王公贵族虽然等级较低,但是作为上位者的世袭仆从,他们的身份地位相比平民百姓还是要高出一等。平民家的女儿注定无缘皇城。
第二幕 后妃升职记
°
空排位决定“伙食”
后宫中,嫔以上为“主位”,有朝服、朝冠,贵人往下则属于低等品级,皇后则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且有协理后宫之权,为了后宫和谐,有皇后在位时一般不会册立皇贵妃。
皇后与嫔妃的关系既是妻妾也是君臣,妃嫔见皇后和见皇上一样须行臣妾之礼,适逢节日、庆典、皇后生日还要行礼祝贺。
宫中等级不仅决定关乎权力还决定了生活质量,除礼数外,从衣着到每日膳食都严格按照身份地位区别。
(来自数字之道设计师的呐喊:这做了答应根本吃不饱啊!!!)
°
升级路漫漫
深宫岁月不甘心数地砖,想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清代册封妃嫔一般为逐级加封,由答应常在等低位逐级晋升为贵人、嫔、妃等高位。
除非是赫舍里皇后这样小小年纪就成人生赢家,一般妃嫔在宫中的晋升之路可是一段由青春书写的漫漫长路。
逐级晋升到高位最快也要12年之久。觉得太慢?这已经是著名宠妃的开挂模式了,独得皇宠的尚且如此,更多的嫔妃可能过了几年就被皇帝遗忘在深宫中。
后妃最多的乾隆到了暮年时自称“只有二妃二嫔”。然而据《清皇室四谱》统计,乾隆84岁时健在的妃嫔仍至少有9人。这就尴尬了,不知老皇帝是真记性不好还是故意的。
不过有时皇帝对妃子爱得深沉也可能不按常理出牌。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董鄂妃,在被立为贤妃后仅过了4个月就被越级晋封为皇贵妃,她去世后顺治帝还将她追封为皇后。这样跳级是极少数,大多数情况还得按规矩来。
°
上位避坑指南
宫女为起点的晋升路是艰难模式,除了要忍受繁重的工作、打人不选日子的主子,还有可能在泡到皇帝之前就因为笨、病被赶出宫。对,你没有看错,太笨也是会被赶出去的。
此表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内务府奏案》和《内务府奏销档》整理。出自滕德永《从档案看清代宫女的因故出宫》,《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第十七辑。
没有被赶出宫,顺利得到恩宠也请注意谨言慎行,不要企图迷惑皇上。
清朝祖训“不得沉迷后妃”,后宫中还有针对皇上的“防沉迷系统”,皇上和后妃的“夜生活”清廷有严格规定,一旦发现不合格的地方比如超时,后妃们就要受仗刑,另外内监会在皇帝寝宫门外诵读祖训,皇帝需披好衣物跪着听完。
慈禧太后还是懿妃时就因此吃过苦头,咸丰帝和爱妃厮混不理朝政,结果懿妃被带到皇后处,先被数落了一遍过错,接着就挨了板子。
不得宠没出路,得宠还要受皮肉之苦,如果还仗着皇帝的喜爱为所欲为更是大忌,一旦触犯了宫规就只能等着降级。
乾隆的小女儿十公主生母汪氏就曾体验过人生的大起大落。得到皇帝宠爱后,汪氏内心膨胀了,一次竟失手将宫女打死。主子虽是主子,但也不可滥杀无辜为所欲为。
汪氏从妃贬为嫔。要不是后来有备受宠爱的十公主,以后的命运就不得而知了。
难道宫中最该躲避的坑难道不是各种宫斗吗?孩子醒醒,你电视剧看多了。历史上热衷贡献宫斗戏码的妖妃总共就那么几位,想在压抑又礼法森严的清朝后宫找出这样一位就更难。
至于清宫剧里很多让观众恨得牙痒痒的“后宫毒瘤”真实历史中其实都是温婉贤淑的皇家贤内助。 比如清朝有这么一位妃子,皇帝是这样评价的:
“妃素病弱,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和平,实能赞儴内政。”
猜出她是谁了吗?这位就是《甄嬛传》里飞扬跋扈、赏人“一丈红”的年妃。一生恭谨谦和的皇妃没想到最后坑她的竟然是编剧。
第三幕 本宫不死 尔等终究是妃
熬过了漫长的后妃升级之路,躲过一路各种坑,皇后宝座就在眼前。当宠妃难,当皇后更难,这最后一步可能是最远的一步。
不信我们就来看看清朝28位皇后(多尔衮生母情况特殊,未算在列)都是怎样站上后宫食物链顶端的。
清朝大多数皇后,都是端庄有教养的名门闺秀,一早被皇室选中成了皇帝未登基前的嫡福晋或者小皇帝的大婚对象。
如果没有一步登天的命,就要盼望养出好儿子,如果儿子继位,生母也会被尊为先帝的皇后。否则只能在宫中熬到高位,还要等皇后崩逝才有机会。
鉴于清朝200多年历史中活着被废的皇后只有1位,真的想像电视剧、宫斗文里靠后宫争宠上位,期待皇帝有朝一日废了皇后,建议少说话、多做梦。
真实的紫禁城后宫可能还不如吃鸡刺激。少些宫斗套路,多些运气和耐心,荣华富贵说不定就在前方。
PS.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不满足?西太后抢班夺权了解一下。
资料来源:
杨瑶 《清代后妃制度初探》
徐妍 《清代“选秀女”制度研究》
单士元 《关于清宫的秀女和宫女》
中华文史网 《清代历朝皇帝的后妃和子女》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数字之道(ID:foxgirlnews)”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历史上的令妃也是“脾气暴不好惹”?Naive!
一个不喜欢瓷器的书法家不是好皇帝
投稿事宜:
请在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获取具体信息。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742989656
(该码为小编个人微信号,添加后拉入交流群)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文/张铁男
“西辽河文明”是以西辽河流域为核心区域的区域性文明,在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居有突出重要的位置。论述“西辽河文明”要放到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大背景下观照。
一、如何解读五千年中国史
1、叙述中国历史的基点。“中国”这一称谓,从《何尊》铭文“宅兹中国”算起,已有约三千年的历史。其内涵在不同时期不尽相同。当下的“中国”是作为政治实体的现代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集政治共同体、民族共同体、文化共同体为“一体”。三者的关系应为:作为政治共同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华民族的国家形式;而做为民族共同体的“中华民族”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族”。全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是中华民族的成员。而做为文化共同体的中华文明则是凝聚中华民族为一体的伟力根脉。
中华民族作为政治学意义上的现代民族是晚近时期形成的:肇基于清朝乾隆时期(领土),雏形于中华的建立(现代国家形式),抗日战争的洗礼,使得中华民族意识觉醒;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使中华民族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叙述中国历史,当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为空间范围;举凡一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先民活动,均属中国历史内容。
2、中国历史基本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同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国家一样,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所不同之处是:有绵延不绝五千年的文明史。有可追溯五千年以前的文明源头,更有万年以上的文化根脉。
中华文明史五千年绵延不绝,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其“多元一体”的结构。1988年,费孝通先生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观点,很快为大家所认同并不断完善,形成共识。
在不同历史时期,作为政治实体的国家形式有分有合,不尽相同。但是,各个族群在不断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认同“中国”,认同“中华”,使得“中华文明”绵延不绝,持续发展。
中华文明由“多元”向“一体”发展的总趋势,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
中华文明“多元”的特征在源头即有体现。苏秉琦先生首倡的“满天星斗”起源说,已经为新中国的考古学实践所证实,成为学界共识。夏商周时期以华夏族为核心的文化圈基本形成。国家形式是“万邦林立”,听命于天子。春秋战国时期,以华夏文化圈为基础,融合了周边众多族群文化,华夏文明进入古典时期。国家形式由分渐合,形成区域化的兼并。秦汉时期,在华夏文明基础上,形成了“汉”文化圈。国家形式进入帝国阶段,中华文化圈有了一个统一的、强盛的国家形式,作为民族共同体的汉族基本形成。三国、两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统一的国家形成不复存在,各族群的交往、交流、交融处于异常复杂激烈的局面,“汉族”的族称正式形成。“汉族”本身就是长时段历史过程中,多族群文化交流、交融,“涵化”的结果。唐王朝时期,中华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公元九世纪以后,中国历史又出现一大变局。北方民族愈益强势,建立,形成了多个并立的局面。不同于北魏“孝帝改制”的完全“汉化”,这一时期的北方民族意识觉醒,坚持本民族的文化,但是,也认同“中国”,认同“中华文化”。以自己建立的为“中华正统”。这个历史时期作为政治共同体的国家形式,处于时分时合的状态,而做为文化共同体的“中华文明”为各个的族群所认同,持续发展,并融入更多新的元素。契丹人建立的辽王朝,女真人建立的金王朝,蒙古人建立的元王朝,满洲人建立的清王朝均是如此。
北方民族文化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结构中的占比愈益增重。中国历史上呈现出的政治重心逐渐北移现象,正是这一历史时期发展趋势的表现。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收官之作,也是由北方民族建立的清王朝实现的。
基于上述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再来看“西辽河文明”在整个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西辽河文明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
1、“西辽河文明”的概念。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结构,既表现为族群文化的“多元”,又表现为区域文化的“多元”。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群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不同族群文化与所居住地区的地理环境因素结合,便形成了带有各自特点的区域文化。这种地域性的文化区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核心区域相对明确,边缘相对模糊。“西辽河文明”以西辽河命名,以其核心区域位于西辽河流域。大体上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河北省北部,辽宁省西部和北部,吉林省西部地区。西辽河文明区域并不与自然地理意义上的西辽河流域重合,文化区域边缘超出西辽河流域。
2、“西辽河文明”的历史地位。“西辽河文明”与中华文明共始终,在中华文明由“多元”向“一体”发展过程中,在各历史关键点上均处于重要位置。
(1)“文明太阳升起的地方”。西辽河流域历史文化的滥觞,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经考古学家们发掘的有:东乌珠穆沁旗的“金斯太遗址”,翁牛特旗的“上窑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众多,已发现的考古学文化有:“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等,基本上涵盖了新石器时代早期、中期和晚期,形成完整的序列。通辽市境内的“南宝力皋吐遗址”和“哈民忙哈遗址”均入选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尽管现在这些考古学文化的谱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还有待更多新材料的发现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但是,仅就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各阶段,如此序列完整的考古学文化遗址在西辽河流域集中发现,就足以令人震撼。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充分的证据证明:长江下游、黄河中下游和西辽河流域为中华文明三大源头。距今五千年左右,上述地区的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初级文明阶段。迄今为止,西辽河流域发现的考古学材料是最丰富,序列最完整的。为探寻中华文明源头,研究人类文明因素的发生和积累,文明起源的机制,文明形成的标志等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完整的考古学依据。
西辽河流域是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也是世界人类文明起源研究的“圣地”!苏秉琦先生谓之:“文明太阳升起的地方”。
(2)“大中华”历史新阶段的里程碑。公元907年,契丹人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辽王朝。辽王朝全盛时期幅员万里,“东朝高丽,西臣夏国,南子石晋而兄弟赵宋,吴越、南唐航海输贡。”(《辽史· 地理志》)西辽河流域是契丹故壤,也是辽王朝的京畿之地。通辽市境内发现的陈国公主墓和吐尔基山神秘的彩棺墓均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辽王朝雄踞北方二百多年,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阶段,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
在当时并立的几个中,辽王朝居于主导地位。重要的是:辽王朝不满足于北方民族的名份,而是以“中华正统”自居。契丹人在观念上认同“中国”,主动融入“中华文化”,融“华”、“夷”为一体。如此一来,便打破了前此站在中原王朝角度,以万里长城为界,“内中华而外夷狄”的格局。长城内外均为“中华”,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特点是:作为政治实体的国家形式处于几个并立的局面,但是,又都坚持自己“中华正统”的地位;各个族群在保留自己族群文化特质的同时,又认同“中华文化”。形成了政治实体的“多元”和族群文化的“多元”共存于一个文化共同体——中华文化这个“一体”内的局面,开启了“大中国”、“大中华”的历史新阶段。
继起的女真人建立的金王朝认同并传承了辽王朝“中华正统”的观念。蒙古人在辽、金王朝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建立起统一全中国的元王朝。元朝修史,以宋、辽、金均为“正统”,元朝自己中华正统的地位当然毋庸置疑。
(3)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收官之作。明朝嘉靖年间,蒙古族科尔沁部从嫩江流域来到西辽河流域,成为这个地区的新主人。从此,这个广袤的草原有了“科尔沁草原”的名称。科尔沁部蒙古人与满洲人联合,“从龙佐命”,在大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满蒙联姻的方略,使科尔沁部成为与大清皇室血脉相连的骨肉至亲;盟旗制度的实施,使科尔沁草原成为大清王朝牢固的北疆长城。清王朝的建立,最终完成了由辽王朝开启的“大中国”、“大中华”的历史进程,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奠定了今日中国的版图。“科尔沁文化”作为“西辽河文明”的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五千年史上添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科尔沁草原走出去的孝庄文皇后、僧格林沁为大清王朝建立的不朽功勋也是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由秦朝始建、汉朝续建、明朝复建的万里长城,原为中原王朝防止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维护“内中华而外夷狄”格局的军事设施,至此失去它原本的功能和意义,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物化标志。
纵观西辽河流域的历史文化进程,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出现三个高峰期,相应的形成了三个有代表性的区域性文化,即:上古时期的“红山文化”,中古时期的“契丹文化”,近古时期的“科尔沁文化”。这些都是发生在西辽河流域不同历史时期的区域文化,都是西辽河流域的“断代史”,都是“西辽河文明”的组成部分。用地域命名的“西辽河文明”是贯通古今的一个有机的整体。一部与“中华文明史”共始终,在五千年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通史”。
张铁男,土生土长的通辽人。和每位通辽人一样,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热土怀有浓浓的乡愁。多年来,他持之以恒地专注于乡土历史文化的学习和探究。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迷茫困惑而逐渐清晰,初步形成了自己对家乡历史文化比较系统的学术观点。把通辽市的历史纳入“西辽河文明”体系里解读,放到中华文明史的大背景下观照。著有《西辽河文明论纲》《西辽河文明概说》,从较为宏观的角度对科尔沁文化进行了一些理论性的思考。
原载:通辽日报·西辽河文化
来源:新华号 聚焦视野
《重生细胞》游戏中王后与海是新上线的地图,王后与海路线:牢房→下水道→腐烂牢房→壁垒→大桥→港湾→钟楼→时钟室→船骸→灯塔→塔顶。
王后与海路线一览
路线:牢房→下水道→腐烂牢房→壁垒→大桥→港湾→钟楼→时钟室→船骸→灯塔→塔顶
注意:实在过不了记得卡档,多打几次就可
操作:记得把两个武器键位放大,同时扔两把
武器:两把boy斧子
技能:夹子
卷:红卷
种子:999399
无伤皇后 无伤皇后 无伤皇后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