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拿明朝南京的今天安徽省部分和今天安徽省的地图相对比,就会发现在南半部分长江两岸的地域,明朝和今天已经相差不多,府州县众多,行政区域稠密。但是在北半部分的淮河两岸,明朝和今天却相差极大。明朝时仅设置了一个凤阳府,今天却有阜阳、亳州、淮北、宿州、蚌埠、淮南、滁州7个相当于明朝“府”的地级市全部或者部分区域。即使是到了清朝,今天安徽省北半部虽然比明朝多设置了一个府一个直隶州,但比起今天来也是少了很多。除了府一级的行政区域之外,县一级的更少,在地图上看来淮河两岸显得特别空旷。
今天和明朝安徽省对比
为何安徽省北部明清时期和今天相对比、以及明清时期安徽北部和南部对比,都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首先,其面积巨大和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有直接关系。明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朱元璋以“临濠为朕兴王之地,今置中都,宜以傍近州县通水路漕运者隶之”,明朝的凤阳府在元朝和明初称为临濠府,是朱元璋的“龙兴之地”,所以朱元璋把那里设为中都,并且临近的州县、通水路和漕运的都应该隶属于临濠府,以彰显其地位。
明朝的凤阳府
于是“以原寿、邳、徐、宿、颍、息、光、六安、信阳九州、五河、怀远、中立、定远、蒙城、霍丘、英山、宿迁、睢宁、砀山、灵璧、颍上、泰和、固始、光山、丰、沛、萧一十八县悉隶中都”,后虽有信阳州、光州划归汝宁府,也新设或废除了一些县等变化,但到洪武十三年,凤阳府共有6直辖县、9州18州辖县。管辖范围相当于今天安徽省北部、河南东南部、江苏省北部与西部,徐州、滁州等军事重地尽归其下。后来,因凤阳府的管辖范围过大,一些州县距府城较远,事务处理不便。又有一些行政区域的调整,到洪武二十二年,滁州改直隶州后,凤阳府只余下6直辖县4州、8州辖县,管辖范围大大缩小,但仍是南京下面积最大的府。弘治九年颍州亳县升为州。此后至明末,凤阳府有6直辖县、5州、7州辖县。
其次,其行政区域较少和朱元璋有间接关系。明朝的凤阳府一带,其地“形错江淮之间,西连汝颍,北距彭城,东南通吴会,古称钟离天险。”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元末这一地区是红巾军与元军厮杀的主战场之一,战火所过之处,土地荒芜,民人稀少,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明军伐元图
正德《颍州志》记载:“至正辛卯,州人刘福通红巾倡乱,陷颍州。大明昌运,汝颍兵兴,民之从龙者席卷而行。及天下大定,故家旧从寥寥,村落十余年间遗民稍复。”由于颍州是反元斗争的策源地,其属县太和、颍上都惨遭屠戮。
“元至正十一年(1315年),颖州刘福通兵起,掠扰太和,党盛不可制,同知枢密院赤鲁以兵击之,十二年秃赤马主兵河沙...”
“太和县自元末韩林儿乱后,死亡殆尽,其存户不过二百”。
特别是凤阳一带,“人烟稀少,田土荒芜”、“十年之间,耕桑之地变为草莽”、“长淮以北鞠为茂草”。
明朝建立后,凤阳作为朱元璋祖籍和中都所在地,却赤地千里,与作为“国家根本之地”的政治地位不符。虽然采取了“移民屯田”的方法,“其移无田者于有田处就耕,庶田无荒芜,民不游食。”但是由于战争的破坏太大,元气始终未能恢复。人烟少,行政区域也没有必要设置太多。
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谭其骧先生曾经指出:“知道了一个地方是什么时候开始设县的,就大致可以断定在哪个时候该地区的开发程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
清朝的颍州、凤阳二府和泗州直隶州
但随着人口的逐渐恢复,府、州、县面积过大的弊端就慢慢显现了出来。所以,清朝就把明朝的凤阳府分成凤阳、颍州两府和泗州直隶州。到了清朝后期,乱相再起,管理不便的问题极为突出,在一些偏僻的地方还有人趁乱揭竿而起,因此清朝同治三年增设了一个县,从此拉开了贯穿清朝、、新中国几个时期,在安徽省北部新设许多的县的帷幕。
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设涡阳县。今天的涡阳县,本是在南北朝时期曾设过的旧县,于隋开皇十八年改肥水,存世仅50年时间。清朝咸丰、同治间,因江苏、安徽用兵过久,在各县揭竿而起者有十数起。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安徽巡抚唐训方上奏,说雉河集在安徽、河南之间,离其他州县均在百里之外,必须设县才可治理。在他的后任巡抚乔松年,和总督曾国藩、亲王僧格林沁附议下,以阜阳四集、亳县十三保、蒙城十五村、宿县十九集的地域设涡阳县,以县有涡水,用北魏时的旧名。
清末涡阳县域图
1931年11月设嘉山县(今滁州市明光市)。嘉山县本为盱眙、定远、滁州、来安几县接壤处。政府控制力弱,再加上山林起伏,地形复杂,以致盗匪四起,但因地处数县接壤,政府职责不清,相互推诿,剿匪极难,不能平定。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在此地设县,使得政府力量能够深入到这一地区。在清朝同治、宣统年间,就有人提议,但最终没有解决。1931年5月,在这一带民众的呼吁下,内政部在考察后,于1931年11月同意由滁县划出6保、来安划出3保、定远划出6保、盱眙划出17保,总共32保,组成新的嘉山县,1994年5月31日撤销嘉山县,改设为县级明光市。
嘉山县域来源表
1935年1月1日设临泉县。临泉县原为阜阳县的一部分,而阜阳是清朝颖州府治所在地,面积最广、人口最多,阜阳西乡地面尤为辽阔,自阜阳西至与河南省交界一百八十余华里,北至界首的颖河南岸,南至洪河北岸相距约一百三十余华里。并且“以阜阳西乡的文化最为落后,民性强悍,清末民初盗贼蜂起,豫西成千上万的大股土匪不时向东窜扰,烧杀淫掠,极尽惨闻。”而阜阳县政府因地域太大,政府力量无法深入西部边地。所以在1930年代初,阜阳西部地方有识之士开始谋划分设新县,加强地方治安力量,1932年春向安徽省政府提出设县的请求。1933年夏,开始了设治的筹备工作,1935年1月1日临泉县正式成立,并脱离阜阳管辖,以阜阳全境三分之一为新县辖境,县治设在沈丘集,新县定名为“临泉县”。
清朝阜阳县图,红圈处为后分置的临泉、阜南两县县城
清朝阜阳县西乡图,后为临泉县
1947年1月1日设蚌埠市。蚌埠因津浦铁路兴起后,于1929年初成立蚌埠市政筹备处,后又撤销。1938年,凤阳县城由府城迁至蚌埠,后又为安徽省会。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11月,蚌埠成立市政筹备处。1947年1月1日,蚌埠正式设市,脱离凤阳县,辖原属凤阳县的淮河以南部分地区和淮河以北小蚌埠地区,直属安徽省,为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
清朝凤阳县的大小蚌埠
1947年11月设阜南县。阜南县,为阜阳县的南乡, 1947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辟阜阳南乡,建阜南县,1949年2月撤县后,设阜南办事处。新中国成立之后, 1950年改办事处为阜南县。
清朝阜阳县南乡图,后为阜南县
1949年3月设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淮南市的地域,本分属清安徽省凤阳府的寿州、怀远、凤阳三地。1949年3月,中央华东局决定在淮南三镇(田家庵、九龙岗、大通)的基础上设立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4月,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改设为淮南矿区。1950年9月,建县级淮南市。1952年6月建立省辖淮南市。
清朝凤台县西南部,今天为淮南市一部分
1950年6月23日设濉溪县。濉溪县,本为宿县的一个镇,因有煤矿资源,并且宿县面积过大,人口众多,政治形势复杂,不便管理,于1950年6月23日,宿县专员公署决定将宿县划分为宿县、濉溪两县,濉溪县城设在濉溪镇。
清朝宿州濉溪镇
1964年10月31日设长丰县、固镇县、利辛县。当时同时所设的三个县,其共同的情况都属于地域辽阔的地区,1964年10月31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48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安徽省长丰、固镇、利辛三个县的决定》:一、设立长丰县。以寿县、定远、肥东、肥西四个县各一部分行政区域为长丰县的行政区域;二、设立固镇县。以宿县、灵壁、五河、怀远四个县各一部分行政区域为固镇县的行政区域;三、设立利辛县。以阜阳、涡阳、蒙城、凤台四个县各一部分行政区域为利辛县的行政区域。
国务院设立三县的决定
1965年三个县刚设之后的地图
从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的初设涡阳县开始,到1964年一下子新设了长丰县、固镇县、利辛县三个县,在整整一百年的时间里,安徽北部的淮河两岸新增了11个县级行政区域,分别是位于淮河以北的涡阳、利辛、临泉、阜南、濉溪、淮北、固镇7个县和位于淮河以南的淮南、长丰、蚌埠、嘉山4个县,有些县级行政区域还迅速成长为地级市。这样一来,这一带的行政区域格局和明清比起来,还能一样吗?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