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8月13日,今天也是七月初六,六天前立秋了,接着到来的节气将是处暑,明天就是传统的情人节七月初七七夕节。老人常说自己的生日是农历几月几,你也一定听过阳历、阴历的说法,那么农历是不是就是阴历呢?二十四节气与农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农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什么是阳历,什么是阴历?今天来谈一谈。
我们都知道一年有春夏秋冬4个季节,12个月、365天,那古代人民是怎么记录这些日期和季节的变化的呢?这可难不倒聪明的古人:他们根据太阳升起、落下,或者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规律,总结出了一套记录日期和季节变化的法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历法。
中国传统的历法是阴阳合历,和现代西方传来的阳历是不同的系统。我们先谈一谈阳历。阳历的“阳”,指的是太阳,阳历的一年就是地球围着太阳绕一圈的时间。相对地,阴历的“阴”,指的是月亮,月亮绕地球运行一周所花费的时间就是阴历的一个月。
阴历和阳历,都是古代人记录日期和季节变化的两种基本方式。有的国家把阴历叫做月历。大部分国家历史上使用的历法都是阴历或者阳历。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为了与世界接轨,我们放弃了自己传统的历法,农历。
农历很特殊,它不是单纯的阴历,也不是阳历,而是结合阳历和阴历演变而成的“阴阳历”。听到这里,你以后就可以肯定的回答说:农历其实并不是阴历,阴历只是复杂的农历历法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之前我们说到的阴历是月亮围绕我们地球绕一圈的时间,古代没有像我们现在这么精密的天文仪器,只能通过观察月亮每日的形状,得出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个月6个大月,6个小月,一共是354天。
阳历就是我们地球围绕太阳绕一圈的时间,这个时间用现代精密的天文仪器,可以精确的测量出时间是365天又5小时48分46秒。古代虽然没有像现在这么精密的仪器帮忙,但他们也通过长年累月的观察,发现阳历一年的时间是365天。365-354=11。完全使用阴历来记录时间,将比完全使用阳历来记录时间,要少整整11天。
因为月亮亘古不变,也很容易被观察到,因此我们的老祖先就参照月亮来计算每月的时间。也就是说每月的时间记录,使用的是阴历。
而古代中国一直都是一个农业国家,农是国家的根本,务农的根本就是不误农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定及时播种及时务农。农时的关键在春夏秋冬的变化,也就在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变化,所以农历需要参照阳历来计录日期的变化,为了弥补阴历比阳历每年少11天的问题,每三年,就加多一个月出来,这样多出来的这个月叫闰月,加了闰月的那一年就叫闰年。平常每年都是十二个月,闰年就是十三个月。阳历每年比阴历多出来的这11天,就叫“闰余”,加入闰月的那一年就成为了闰年,《千字文》中记载的“闰余成岁”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啦。使用“闰余成岁”的方法,阳历和阴历就完美的结合了起来。
我们的传统节日,像春节正月初一、中秋八月十五等等,都是使用阴历记录的节日,唯独“清明节”是使用阳历记录的节日 。因为清明节不只是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二十四节气是把阳历一年的日期平均分成了二十四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8个节气反映的是四季变化。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这5个节气,反映的是温度的变化。
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这7个节气,反映的是天气现象的变化。
惊蛰、清明、小满、芒种这4个节气,反映的世间物候的变化。
根据二十四节气,古代的劳动人民就不会耽误重要的农时,帝王官员也不会耽误重要的典仪。
好了,我们传统的农历,你搞清楚了吗?
大家日常安排行程是使用阳历日期还是使用农历日期?一般一些会议阳历日期比较多,但是比如放假,结婚,过年等还是农历日期比较多。现在手机上的时间显示方便了我们的日程安排,但是一般都是只显示阳历日期,如果能同时显示农历日期就可以大大方便我们的行程安排。
下面我们就看一下怎样开启小米手机的“农历日期”显示。
第一步:使用小米手机,点击选择“设置”
第二步:点击选择“息屏与锁屏”功能
第三步:点击选择“锁屏时间样式”。但是现在小米手机只可以修改系统主题的时间样式,对第三方主题不生效。
第三方就是从网上下载的手机主题,一般都是个性设置,所以系统设置修改不了时间显示。
第四步:开启“锁屏显示农历”,这样手机就可以同时显示阳历和农历日期了。
谢谢大家的支持,祝大家天天开心,每天都有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