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10.尚贤:崇尚重用贤才
——墨子《尚贤》简析
《尚贤》为上、中、下三篇,共21章;其中《尚贤上》7章,《尚贤中》8章,《尚贤下》6章。墨子提出“尚贤”是“为政之本”,主张当权统治者打破血统界限,从各阶层中选拔真才实学之人,给他们地位和权力,同时将那些尸位素餐的贵族老爷统统撤免。这对当时广大平民百姓争取政治权力的斗争无疑有着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尚贤》分上、中、下三篇,内容一致而文字繁简不同,可能是墨家后学中流传的三种不同的记录本子。《尚贤》上、中、下三篇的要旨是:
一、《尚贤》上、中、下三篇的不同
(一)《尚贤上》
《尚贤上》是一篇重要的人才学论文,阐明了当时比较进步的人才思想。墨子认为,尊重贤才对于治理国家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国家贤良之士多,国家就牢固;反之,就脆弱。尊贤是政治的根本,统治者必须把尚贤作为大事来对待,注重挑选人才,而且要在政治、经济、职权等方面提高他们的地位。国君挑选人才,应不论贵贱,排除私怨,“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些选拔人才的原则,对于打破当时“亲贵合一”和“世卿世禄”的用人制度,尤其具有进步的意义。
二、《尚贤中》
《尚贤中》的基本观点与上篇相同,但篇幅更长,论述更加充分。着重论列“尚贤使能”的政治成效,与不尚贤而使不肖必将带来的害处加以对比,并强调小材不堪大用。还援引《汤誓》、《周颂》之言作为古圣王尚贤的佐证。举出大量历史事实,说明上天也是举贤使能,赏罚分明,不分亲疏的。文章处处体现了墨家的“三表法”。
(三)《尚贤下》
《尚贤下》进一步论述尚贤的重要性。文章假设各种情况加以比较:尚贤可使射御忠信之士喜,不善射御不忠不信之士惧。今王公大人治其弓、马、衣裳皆知求良工,而治国则不知尚贤,可见明于小而不明于大。文章援引尧举舜,汤举伊尹,武丁举傅说,作为从贫贱中举贤的历史的证据,还提出“为贤之道”就是“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三条原则,亦即墨家所谓“贤者”的道德标准。
二、《尚贤》的要旨
(一)认识“贤”的重要
“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尚贤上》)
墨子认为,“贤良之士”对于为政非常重要,在一个国家中,如果“贤良之士多”,那么国家治理的政绩就大;如果“贤良之士”少,那么国家治理的政绩就小。
(二)提出“贤”的标准:
“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尚贤上》)
墨子认为,“贤”是“尚贤”的基本前提,因而他所确立的“贤”的标准是德行深厚、善于言谈和精通道术。“厚乎德行”是“贤”的首要标准,德行敦厚的“贤良之士”能“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兼爱下》);“辩乎言谈”是“贤良之士”必须具备高超的言谈技巧和交际能力,能使自己的经世治国之才被当权统治者所接受;“博乎道术”是“贤良之士”必须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能为国家、平民百姓排忧解难。
(三)怎样“尚贤”
墨子认为,“尚贤”与否关系到国家的治理。因此,墨子给当权统治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举义不避贵贱,……举义不避亲疏,……举义不避远近。”(《尚贤上》)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尚贤上》)
“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弗敬;蓄禄不厚,不信;政令不断,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尚贤上》)
建议一是:举荐选才的原则:举义而不避贫贱,举义而不避疏远,举义而不避远人、近人
建议二是:做官的不会永远富贵,而民众不会永远贫贱。有才有德就可以选拔上来,而那些无德无才之人就罢免他。
建议三是:给他高爵,给他厚禄,给他任务,给他权力。也就是说,如果爵位不高,民众对他就不会敬重;俸禄不厚,民众对他就不信任;如果权力不大,民众对他就不畏惧。拿这三种东西给贤人,并不是对贤人予以赏赐,而是要把事情办成。
主要参考文献
[1]孙诒让.墨子间诂.北京.中华书局.1986.
[2]蒋振远.墨子箴言九十条.滕州.山东滕州市墨子中学校本教材.1995.
[3]蒋振远.墨子寓言故事选.济南.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1998.
[4]蒋振远.墨子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滕州.第四届墨学国际研讨会.1999.
[5]蒋振远.墨子教育思想解读.吉林.《东疆学刊》.2006年第一期.
[7]蒋振远.墨子教育新论.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9.
[8]蒋振远.蒋振远读墨子.滕州.待出版.2016.
[9]蒋振远.二十一世纪的育人要略.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2.
[10]蒋振远.新课程下适时施教的艺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8.
[11][美]李绍昆.墨子:伟大的教育家.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12]任继愈 李广星.墨子大全.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13]孙中原.《墨子•经上》和《经说上》的逻辑.毕节学院.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年第1期.
[14]孙中原.《墨子•经下》和《经说下》的逻辑. 毕节学院.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年第2期.
[15]邵长婕.墨子研究论丛(十).济南.齐鲁书社.2013.
[16]邵长婕.墨子研究论丛(十一).济南.齐鲁书社.2016.
[17]孙中原.墨子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16.
[18]邵长婕.墨子研究论丛(十二).济南.齐鲁书社.2017.
[19]墨子研究中心编.科圣墨子.济南.齐鲁书社.2017.
(蒋振远在中国墨子学会职业教育研究会座谈会上)
●作者简介:蒋振远,党员,中学特级教师,“适时施教”理论创立者,新中国课堂教学的开拓者,墨子研究学者。曾任:中国西部教育顾问,中国教育学会“高效阅读”课题组特聘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适时施教”课题组组长(课题批准编号:13010488B ),山东滕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从教50年,精心致力于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多次承担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有着丰富的理论建树和创新实践经验。主要论著:《适时施教的艺术》、《二十一世纪的育人要略》、《墨子教育思想解读》、《墨子寓言故事选》、《新课程背景下适时施教的艺术》、《适时施教的感悟》、《墨子教育新论》等。第一个提出墨子为世界首倡“义务教育”的观点,编著的《墨子箴言九十条》、《墨子寓言故事选》填补了墨学研究的空白。现任:国家基础教育实验研究中心、中国基础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研究(适时施教)”(课题编号:中基课2016197)课题组组长,中国墨子学会职业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特聘教授。研究方向:“适时施教(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理论研究,墨子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