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这是我的战争最后的广播攻略补给新闻(这是我的战争最后的广播攻略)

时间:2024-01-14 21:20:10 编辑:君心似我心 来源:网友分享

北京广播电视台五集大型文献纪录片《从开城到板门店》今晚开播

新京报讯(记者张赫)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之际,由北京广播电视台特别策划的五集大型文献纪录片《从开城到板门店》自7月24日起每日22:00在北京卫视播出。该纪录片以朝鲜停战谈判为主要视角,回顾749天的停战谈判历程,纵览整个抗美援朝的历史,彰显中央领导人的雄才大略,塑造谈判桌上志愿军将领的过人智慧,歌颂战场上志愿军战士的英雄壮举。

第一集截图

致敬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揭开抗美援朝停战谈判的幕后较量

纪录片《从开城到板门店》以抗美援朝战争中朝鲜停战谈判作为主要表现内容,这是目前国内首部以该视角为切入点,深度解读抗美援朝历史的纪录片作品。朝鲜停战谈判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马拉松式”的拉锯战,谈判持续749天,两易会场、数次中断,大小会议共733次。中朝军队与所谓的“联合”边打边谈,从1951年7月10日,一直谈到了1953年7月27日。

朝中谈判代表走进停战谈判会场

开城来凤庄朝鲜停战谈判会场。

人们耳熟能详的“冷枪冷炮”,“零敲牛皮糖”,“上甘岭”等等著名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朝鲜停战谈判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不仅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舍生忘死、英勇顽强;在没有硝烟的谈判桌前,也不畏、反抗强权。在政治和军事两条战线上,一文一武、一谈一打,谈得耐心、打得坚决。中国人民志愿军不仅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所谓“联合”,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更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最终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彭德怀后来说:“朝鲜停战谈判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停战谈判”,“是一个妄图独霸世界的帝国主义者,在侵略战争中遭受到年轻的新兴的人民国家的反抗并遏制之后,不得不罢手而勉强接受的停战谈判”。

深度发掘第一手史料

独家对手视角解读历史

《档案》团队是北京广播电视台一支“金牌”纪录片创作团队,长期以来,团队通过多部重大历史题材纪录片作品的创作,积累了丰厚的经验。《档案》栏目此前创作的作品《伟大的抗美援朝》曾经获得豆瓣评分9.1分的好成绩,此后团队也一直在关注抗美援朝的相关题材。202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入朝作战70周年之时,北京广播电视台《档案》团队又创作了以志愿军英雄事迹为主题的纪录片《英雄》。

这一次,面对熟悉的题材,用什么样的视角引导观众全面了解中国人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伟大壮举,认知抗美援朝战争作为立国之战的重大历史意义,是项目创作之初讨论最多的话题。经过数次讨论调研,团队最终选择了以朝鲜停战谈判这一前所未有,同时颇具难度的重大主题,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回顾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展现出北京广播电视台作为首善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在纪录片《从开城到板门店》的创作过程中,《档案》充分发挥了团队独有的优势,力求最大限度地梳理和还原停战谈判中的每一处历史细节和逻辑。除了全体编导对抗美援朝战争史的深入学习之外,团队还利用自身的外语优势进行了大量的深入调研,从俄罗斯、美国、英国、韩国、日本等地大量发掘朝鲜战争的相关档案资料及视频音频。使用独家对手视角的资料和素材,旨在为观众全面展现朝鲜停战谈判历程的同时,也能使其了解世界局势的风云变幻。

“箱子里还是多带一件冬衣吧,万一天冷了,你哮喘复发。”这是1951年7月,时任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兼军委情报部长的李克农接到命令,立即赶赴朝鲜去指导朝鲜停战谈判时,夫人赵瑛对他说的话。当时李克农听了摆摆手,宽慰道:“不用,不用,到不了冬天,我就回来了。”看似温馨的表达背后,伉俪情深的二人都未曾料想到,这场谈判竟然持续了2年多,其中经历两个寒冷的冬天,李克农几度病重。

李克农,这位有着“红色特工之王”称号的将军动身赶赴朝鲜的经历,便是纪录片《从开城到板门店》开篇故事。在《从开城到板门店》中,这样的细节和人物故事还有很多:除了深入解读抗美援朝重大历史事件,纪录片同时也对人物故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探索体察,不仅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进行全景式的讲述,还选取塑造了多个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人物故事,带动观众产生强烈情感共鸣。

李克农(前排左二)等朝中谈判代表团成员合影

弘扬抗美援朝精神

用光影致敬“最可爱的人”

作为北京广播电视台年度重磅纪录片,《从开城到板门店》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过时。

从《伟大的抗美援朝》到《英雄》再到《从开城到板门店》,在重大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上,北京广播电视台一直承担着主流舆论引导和宣传的功能,以影像化历史的方式呈现,在价值追求上秉承大历史观,在叙述方式上力求做到视角独特,全面展示历史细节的全新发现,向观众奉献有细节、有温度、有感悟的高质量作品。

编辑 吴龙珍 校对 刘越

IGN8.4:这款高分战争“游戏”比你我想的都要真实

记得海明威曾说过——

“在现代战争中,你会像一条狗一样毫无意义的死去”

而这也是我打开这个游戏看到的第一句话。

只有你玩过它之后,你才能真正体会,

什么叫战争的残酷——

《这是我的战争》

这部作品是波兰开发商11 Bit打造的2D横版战争游戏,在2014年11月发售。

而一经发售它就大获好评,IGN还给出了8.4的高分——

虽说是战争游戏,但它却没把目光投向通常战争里的主角——士兵或英雄,而是大家平时都忽略的角色——平民。

它能让我们用平民的视角去看到战争时人们的生存状态。

01

阴郁的生存之旅

我们在游戏中扮演的只是手无寸铁的平民,战争来临,无可避免地被卷进去。

辛存者一般是3人小组,以一间破旧的小楼为避难所,开始一场阴郁的生存之旅——

游戏的玩法其实很简单。

战争期间,白天是很危险的。

街头有狙击手狙杀任何会动的东西,所以根本无法外出。

所以我们只能留在避难所里,但在避难所里的时间也不是白费,

你可以安排幸存者们造床、造炉子、做饭、听广播,进行一系列维持生存的活动——

到了晚上则相对安全些,可以选人外出寻找补给——

而如果选择了外出,则打开一系列全新的地点,可以在这里找寻物资,或遇见不同的随机事件——

我们的主要目标或者说唯一的目标就是要活下去,而且是让尽量多的人活下去,让大家都能够看到战争结束的那一天。

为此,我们必须要用手边的资源制造工具,并在晚上寻找一些稀缺品,升级我们的基地。

这个游戏的白天有点像建设类游戏,而夜晚更像是横版潜行类游戏。

游戏类型虽然很常见,但你玩了就知道,我们的生命线就维系在各种资源之上。

这些资源在平时都随处可见,可在战争时期,原本稀松平常的食物、饮水、药品、工具都变得价比黄金。

有时候,你为了获得这些资源,甚至可能要面临残酷的两难抉择。

02残酷的两难抉择

比如当你和你的同伴们都饿得不行了,好不容易找到了一间安静的屋子,里面只有一对年迈的夫妇。

他们不会反抗,只是恳求你不要杀他们——

屋里的食物充足、资源丰富,而且这一切都任你掠夺,你会抢走他们的东西吗?

可是无论你拿走了什么,过两天你再回来时,看到的就只有两具冰冷的尸体:他们赖以为生的一切就只有那些。

有时你找到一个废墟,好不容易翻到一块肉。

正要转身离去,却看到一个人向你恳求,他已经好几天没有饭吃了,希望你能给点吃的。

你看看他,再想想家中饿着的同伴,咬咬牙离开了。

可等你下次带好食物再回去,他已经饿死在了那里。

拼尽一切熬到了后期,有个年迈的老数学家敲开了你的门。

他既没有讨价还价的本领,也没有厨师的手艺,更没有年轻人的力气,

他只是想找一个能收容他的地方,你回头看了看饿着肚子的朋友和空空如也的冰箱,再转过头来看看这个可怜的老人,你留还是不留?

类似的抉择还有很多。

比如你要不要从医院偷走最后的药品,哪怕这家医院是仅凭着几名医生的热血才运营下去。

比如你要不要和别人合作去打劫一个邻居,哪怕那个邻居刚送给你送来一些食物和药品。

比如你要不要从一个孝子手里抢走最后的粮食,哪怕这位孝子还要救治他的父亲——

而且,就算你能保持自己的良心,也无法阻止别人的恶意。

在战争的夜晚最恐怖,因为资源的匮乏会把善良的人也逼成恶徒。

如果你在晚上没有安排人守夜,那白天一睁眼就只能看到浑身流血的同伴和空荡荡的柜子——

那如果狠下心来,不择手段地活下去呢?

放心,你也逃不过良心的折磨。

你每次做的事情,大家都看在眼里,

“染血”的食物虽然能填饱肚子,但也会让你感到羞愧。

而羞愧一旦放大,那接下来的就是悲伤和抑郁,最终,只会走上自杀的不归路——

残酷而又真实,这个游戏是在用这种方式强迫你去正视造成这一切灾难的罪魁祸首,

这,就是战争的真面目。

03你以为这只是个游戏?

这个游戏取材自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南斯拉夫内战中的萨拉热窝围城战。

开发商还在制作过程中查阅了大量史料,且亲身采访了多个当年的围城战役亲历者,用最真实的数据来还原整个游戏。

像里面的很多场景都来源于真实的资料——

(遭坦克炮击的波士尼亚议会)

萨拉热窝围城战是现代战争史上持续时间最久的围城战役,

整整4年的时间,那个城市没有水、没有电、没有医疗、没有警察,所有人都变得犹如野兽一般。

当时有位幸存者,从城中脱困之后写了一篇文章叫《 One Year in Hell》 。

这位幸存者描述了他在围城期间的所见所闻——

正如他所描述的,那简直是地狱般的城市。

而如果想在地狱中生存,很多时候不得不变成恶鬼,

战场,是一个能把人性最黑暗的部分给挖掘出来的地方。

而游戏中的很多细节更是把这种恐怖给还原到淋漓尽致。

比如当你制作了一个收音机,初衷是想听听音乐放松心情,

可连换三个台听到的都是些硝烟战火弥漫的新闻。

地图上还有一个被遗弃的小屋,墙上是一个父亲和两个女儿的幸福合影,

但在墙角却埋着一封遗书——

“强盗抢劫了这里,他们杀了我可爱的女儿们,

于是我开枪杀了他们所有人,我将枪埋再了后院里,

如果你看到这封信.....

不用来找我了”

还有你在军营里找到的一封信,里面写的内容让人不寒而栗——

这些恐怖的细节无一不在提醒你,这个游戏离我们的距离,远比想象得更近。

里面没有外星人、没有僵尸,也没有瘟疫,

它展示的就是正在世界各地发生着的战争缩影,

我们在游戏中经历的一切,也许正是世界上某些人的亲身体验,

那些鲜活的生命,或许就真的犹如游戏开头说的那样,死得毫无意义。

玩完这个游戏,我只希望,战争永远不要再出现。

最后给各位一点建议吧,

新手玩这个游戏不要看任何攻略,凭自己的直觉去摸索,得到的体验是最好的。

因为这里面很特别的一点,就是让你在和平的生活里,一点一点的体验到在战争中的无助。

欢迎大家收看 密战 颖宝带大家了解电台的秘密

颖宝化身千变女郎,为了拯救丈夫,独自前往日军总部。她的举止风情万种,千娇百媚,将阔太的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1937年,日本增兵上海,战败,我军需要转入地下工作,与敌人。情报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电台是传递情报的主要设备。由于条件艰苦,电台非常珍贵。日本人在叛徒秦老板的帮助下,摧毁了报社的情报网,并残忍地杀害了情报人员。

在危急情况下,报社社长关向组织发出了最后一封情报,并拆卸了电台的重要零件。他迅速召集了两位年轻的同志,并将零件分批撤离。然而,日军一直在追捕他们,一名同志在桥上遇到了两面夹击的情况。他不得不跳入江中,而日军则向江中开枪射击。这位同志不幸中弹身亡,而他的电台零件也掉落江底。另一位同志逃进了银行,却遇到了日本女军官雅子。双方交手后,这位同志被残忍地杀害了。关社长也被叛徒秦老板残忍杀害。上海地下电台遭到了日军的全面破坏。为了重建情报网,上级派遣林翔潜入上海,与其他同志一起重建电台。重建电台的过程非常困难,因为电台的重要零件都被日军严格控制。与此同时,爱国青年们正在纺织厂为抗日运动筹集资金。

林翔与地下工作者大猫取得了联系,并伪装成拾荒者,前往报社寻找电台零件。然而,敌人早有准备,林翔不得不劫持秦老板逃走,雅子则前去追赶。双方激战时,林翔遇到了报社成员子墨。在子墨的帮助下,林翔成功逃脱。子墨用暗语请求组织让他归队。

兰芳和她的同事在下班路上被醉酒的日本军官调戏,兰芳被抱进艺伎馆,进行了。然而,租界巡捕梁栋撞见了这一切。兰芳正是梁栋心爱的女人。但是为了生存,梁栋不敢去阻止,只能眼睁睁看着兰芳被侮辱。

此时,兰芳的工友前来解救她,但他们却被小人拍了照片。林翔成功组装电台,并向组织发送了第一封电报,并证实了预备党员子墨的身份。巧合的是,梁栋发现了可疑的林翔,并开始追踪他。林翔从空中飞跃,梁栋则疯狂追击。两人展开了激烈的追逐战。最终,林翔成功逃脱,而梁栋却被发现了。在楼下巡捕的帮助下,林翔躲了起来。正当他要被梁栋发现的时候,楼下巡捕突然报告梁栋,艺伎馆的闹事者都被抓了。梁栋为了心爱的女人急忙赶回去,但碰到了那个拍照的小人。小人把照片交给了梁栋,梁栋决定配合。

日军长官拿着照片一一核对闹事的工人,却没有兰芳的照片。兰芳被释放了,而她的工友们都被带到了刑场。兰芳非常痛苦,因为照片已经被梁栋偷偷撕掉了。兰芳非常感激梁栋,但由于梁栋的懦弱,蓝方决定不再与他交往。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回眸2022,在变化多端的世界记录缩影

我在现场,记录瞬间,成为历史。

从2019年开始,我们开设了“我在现场”栏目,以新华社记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贵采访经历为内容,讲述他们在重大新闻事件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想。

2022年,他们践行“四力”,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赛场到神舟飞船发射和回收的现场;从乡村振兴大潮中的山村农户到登顶珠峰的普通牧民;从守边护边数十年的母子到泸定地震中的“汶川哥哥”;从珍贵文物的考古挖掘现场到“一带一路”项目的建设工地……

他们凝固新闻的瞬间,记录历史。

从2023年1月1日起,“我在现场”栏目陆续播发多位新华社摄影记者在2022年的精品力作和照片背后的故事。希望他们的作品和讲述,能带给您希望与力量。

2022年,当人类还在与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抗争的时候,国际局势又发生了新变化。多重挑战扑面而来,也让我这个驻外记者的工作节奏飞快、内容充实。我常驻欧盟总部所在地——比利时布鲁塞尔,这里国际组织众多、热点新闻事件频发。这一年,我用图片记录了很多世界性、地区性的热点新闻,拍摄了政治、经济、社会、文体等多种题材的新闻照片。通过相机,我寻找春天的印记、记录国际经济的曙光、拍摄高通胀下欧洲“冰冷”的冬天……我时而在国际会议的现场穿梭拍摄,时而在体育赛事中忙碌得不可开交。作为一名摄影记者,我忠实地记录着世界悄然发生的变化。

回望2022年,我在春天的布鲁塞尔拍摄的一张照片很能够表达这一年给我留下的感受。照片中,春天的郁金香被冰冷的白雪覆盖着,既“美丽”又“冷酷”。

2022年4月1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五十周年纪念公园拍摄的雪中的郁金香。

在贝尔格莱德回望历史伤疤

2022年3月中下旬,我到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采访。这座城市给我留下了令人心碎的印象。23年前,北约对当时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78天的持续轰炸,造成2000多名无辜平民丧生、6000多人受伤、近100万人流离失所、200多万人失去生活来源。如今,在贝尔格莱德,许多当时轰炸造成的废墟被保留了下来。站在曾经遭遇空袭的塞尔维亚广播电视台大楼前,我的内心感到强烈的震撼。这是战争为一个国家带来的道道“伤疤”,而人们心中的伤痛也久久难以抚平。贝尔格莱德的“伤疤”无声诉说着那段历史,时刻提醒着过往人们的艰难岁月。作为记者,我需要用手中的相机将其记录下来、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战争的残酷,从而更加珍视和平。

这是2022年3月21日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拍摄的曾经遭遇空袭的塞尔维亚广播电视台大楼。

2022年3月21日,行人经过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曾经遭受北约空袭的南斯拉夫空军司令部大厦。

在国际会议眺望经济曙光

无论乐观还是悲观,人们对世界经济的关注贯穿了2022年全年。这一年,我报道了经济界的两个重要国际会议。一是西班牙巴塞罗那移动通信大会,二是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

3月的巴塞罗那移动通信大会在疫情中举行,各界人士会聚一堂,聚焦通信业界的科技发展,我也尽力用摄影的方式寻找和记录通信行业的未来特点。我和同事满场寻找“元宇宙”“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大会“热词”,并力争用照片表现出来。在现场,我拍摄戴上智能眼镜的人们在“元宇宙”中快乐地体验音乐会,拍摄人们在“增强现实”科技的“武装”下伸出双手与真实世界互动,拍摄人们与拥有“人工智能”的机器狗近距离互动……人类的互联互通正是这样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生着变革。伴随着人们对新科技发出的不绝于耳的赞叹声,我仿佛瞥见了“未来生活的样子”。

2022年3月1日,一名女子在西班牙巴塞罗那2022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在“元宇宙”中体验音乐会。

2022年3月3日,一名参观者在西班牙巴塞罗那2022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的Orange公司展区体验XR技术。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原定于2022年1月的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推迟到5月举行。与1月份白雪皑皑的景色不同,5月的瑞士达沃斯绿意盎然,似乎象征着多数经济界人士对世界经济恢复的热切期盼。新冠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了重重挑战,与会代表们渴望通过合作共赢走出困境。在数日的会议议程期间,我起早贪黑,拍摄记录了几十位全球经济界领军人物参会发言的场景,听到了他们对经济合作与恢复的积极声音,也见证了中国对世界的承诺。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保护我们的星球和人类”对话会上强调,中国响应世界经济论坛发起的“全球植万亿棵树”领军者倡议,力争10年内植树700亿棵。这在现场引起了观众的热烈欢呼。

2022年5月21日在瑞士达沃斯拍摄的世界经济论坛2022年年会标识。

2022年5月22日,人们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会议中心参加欢迎招待会。

2022年5月23日,与会人员在瑞士达沃斯参加世界经济论坛2022年年会分论坛。

在欧洲“十字路口”记录欧元区的通货膨胀

世界局势的变革深刻影响着每一个人,对于常驻欧洲“十字路口”的我也不例外。从2022年年初到岁末,在生活上,我和欧洲的民众一样,真切地感受到了物价的上涨和生活成本的增加,比利时超市里的面、油一度出现了供货紧张的局面。在工作上,欧洲通货膨胀率创新高的消息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新闻头条,我也不止一次外出拍摄有关“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能源危机”等主题的照片。欧盟机构召开了多次关于经济形势的新闻发布会,我都在现场绞尽脑汁,争取用摄影的方式表达主题。在一次欧盟新闻发布会上,欧盟宣布提议各成员国将天然气使用量减少15%,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言时的背景幕布上显示出\"Save gas for a safe winter\"(节省用气 安全过冬)的字样,我立刻感到凛冬将至、局势紧张。于是,我寻找了现场的蓝色前景和合适的角度,将她和背景上的字拍在同一张干净的画面里,以显示出这则关乎社稷民生的重要新闻的“冰冷”感。

2022年7月20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

2022年3月29日,顾客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家超市选购食用油。该超市食用油供货紧张,每位顾客限购两件。

拼版照片显示,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同一个加油站,2022年3月29日(下)的燃油价格较2022年3月23日(上)有所上涨。

在重要体育赛事锤炼拍摄技能

2022年,世界上的体育赛事众多,体育精神为变革的世界带来了阵阵“正能量”。新华社作为国际奥委会认可的国际通讯社,对摄影记者的体育摄影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年,我有幸参加了两次重要的世界性体育赛事报道,体育摄影技能得到了进一步的锤炼与提升。

2022年世界游泳锦标赛于6月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在这次报道中,我们派出的摄影记者较少。尤其是在比赛的后半程,我需要承担跳水项目的拍摄工作。跳水是中国队的夺金优势项目,参与的运动员多,受关注度高。每天,我都要根据赛程安排,仔细研究计划好拍摄内容和发稿时间,并提前考虑好拍摄角度,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拍摄到丰富的图片,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将照片传到编辑部。

中国跳水队在此次世锦赛中成绩优异,包揽了跳水项目的全部13枚金牌,使中国跳水队的世锦赛金牌总数超过100枚。我在现场几乎把相机快门摁到“冒烟”,随身携带发稿用的笔记本电脑,做到“即拍即传”。这次报道让我备受跳水队鼓舞的同时,也极大增强了对自己体育摄影技术的信心。

2022年6月30日,陈芋汐(左)/全红婵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2022年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项目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中。

2022年7月2日,杨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2022年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项目男子10米台半决赛中。

2022年6月30日,王宗源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2022年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项目男子1米板预赛间隙。

2022年6月29日,全红婵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2022年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混合全能决赛中。

11月至12月的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是全球瞩目的体育盛会,包括新华社在内的世界各大媒体机构都派出了一流的摄影队伍在现场报道。按照工作计划,自揭幕战起至四分之一决赛,我共拍摄了19场小组赛和淘汰赛,使用了六台相机和七个不同焦段的镜头,按下了数万次快门,收获了一批精彩照片和新的报道体验。在世界杯报道期间,我的摄影方式迎来了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全部使用无反相机拍摄,第一次使用线缆远程控制球门后的遥控相机拍摄,第一次使用高空遥控相机拍摄……这些新的拍摄方式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当下新闻摄影工作的新科技、快节奏与高强度。每场比赛前,我会提前四五个小时到达现场做准备工作,拍摄期间我要“一心多用”,忙碌地像一只“八爪鱼”……新的摄影方式大大拓展了我的拍摄角度,丰富了拍摄内容,提高了关键瞬间的“拍得到”的保障。

世界杯足球赛四年一届,这是我经历的第一届世界杯,但我把它当作自己的“最后一届”世界杯,把每一场比赛当作“错过就不可重来”的拍摄机会。我珍惜这次世界杯报道所经历的分分秒秒,深深感到身上的责任感,希望能为读者记录下值得珍藏的难忘瞬间。

2022年12月9日,阿根廷队球员梅西(前)在2022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四分之一决赛中主罚点球得分。

2022年12月4日,法国队球员姆巴佩(右)在2022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八分之一决赛法国队与波兰队的比赛中突破。

2022年12月5日,克罗地亚队球员莫德里奇在2022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八分之一决赛中。

2022年12月10日,葡萄牙队球员克·罗纳尔多(左)在2022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四分之一决赛后离开球场。

2022年,希望我的照片可以让读者看到变革世界中的一些缩影。

感恩2022年,是挑战让我继续成长。

期待2023年,没有击垮我们的,会让我们更加强大。

郑焕松2022年其他摄影作品:

2022年10月25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五十周年纪念公园拍摄的日偏食。

2022年8月6日,比利时埃诺省布吕热莱特的天堂动物园举行活动,为在这里出生的大熊猫“宝弟”和“宝妹”庆祝三岁生日。

2022年10月23日,一名女子在比利时卡斯特莱市利赫塔尔特村参加划南瓜船比赛。

2022年7月24日,荷兰车手博格在比利时洛默尔举行的2022年世界摩托车越野锦标赛比利时站比赛中。

2022年4月2日,一对情侣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市以西的拜加登城堡园林的花丛旁亲吻。

2022年1月12日,一名游客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动物园举行的第六届“中国花灯节”上自拍。

策划:兰红光

统筹:武巍、费茂华、周大庆、刘金海

记者:郑焕松

编辑:谢秀栋、尹栋逊、杨纯、李梦馨、邵泽东

更多攻略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