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中国古代的“幕府”与日本古代的“幕府”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熟悉日本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从建久三年(1192年)源赖朝获封征夷大将军到1868年江户幕府灭亡,日本实际最高统治者是武士阶层主导的幕府。有意思的是,与日本的很多名词一样,“幕府”一词也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那么中日两国古代的“幕府”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幕府”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幕)府”,“幕”指的是行军打仗用的帐幕,“府”指的是官署机构。从汉朝开始,“幕府”成为将军的配套机构,比如陈琳的《讨伐曹操檄文》就将袁绍的官署称为“幕府”,比如“幕府董统鹰扬,扫除凶逆”。

隋唐之时,拥有开府资格的武臣的直属机构都可以被称为“幕府”,连有些公主(如平阳昭公主)的开府也被称为“幕府”。日本大和王朝在隋唐时期开始学习中国,武臣的直属机构称“幕府”也不例外。而大和王朝当时最重要的军事官职就是进攻阿伊努人(虾夷)的征夷大将军。

于是征夷大将军的直属机构的名字就叫“幕府”,后来的三大幕府(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都是如此。可以说日本古代的“幕府”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幕府”,甚至连基本的含义都没有什么变化。而本鬼个人认为中国古代的“幕府”与日本古代的“幕府”的最大区别是“幕政”。

直到帝制结束,中国古代“幕府”的基本性质都是军事机构。虽然也有“霸府”这种掌控国家行政的“幕府”存在,但都是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而设置的过渡性机构。一旦“幕府”领袖的权势大到了足以成为最高权力的程度,“幕府”领袖就会成为新皇帝,而“幕府”也就会被废除或闲置。

因为日本天皇不能被取代以及朝廷都被公卿世袭控制,所以日本的征夷大将军只能通过幕府来统治全日本。这导致日本的幕府虽然是军事机构,但却要负责全日本的日常行政。正因如此,日本古代不仅有“幕府”还有“幕政”,军事机构里面却设置了一大批负责行政的文治官员。

综合来讲,日本古代的“幕府”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幕府”,甚至连初始含义都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因为日本古代在名义上没有改朝换代,所以日本不仅有“幕府”还有“幕政”。与之相比,改朝换代的中国虽然有“幕府”,但没有“幕政”。

中国古代的“幕府”与日本古代的“幕府”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熟悉日本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从建久三年(1192年)源赖朝获封征夷大将军到1868年江户幕府灭亡,日本实际最高统治者是武士阶层主导的幕府。有意思的是,与日本的很多名词一样,“幕府”一词也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那么中日两国古代的“幕府”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幕府”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幕)府”,“幕”指的是行军打仗用的帐幕,“府”指的是官署机构。从汉朝开始,“幕府”成为将军的配套机构,比如陈琳的《讨伐曹操檄文》就将袁绍的官署称为“幕府”,比如“幕府董统鹰扬,扫除凶逆”。

隋唐之时,拥有开府资格的武臣的直属机构都可以被称为“幕府”,连有些公主(如平阳昭公主)的开府也被称为“幕府”。日本大和王朝在隋唐时期开始学习中国,武臣的直属机构称“幕府”也不例外。而大和王朝当时最重要的军事官职就是进攻阿伊努人(虾夷)的征夷大将军。

于是征夷大将军的直属机构的名字就叫“幕府”,后来的三大幕府(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都是如此。可以说日本古代的“幕府”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幕府”,甚至连基本的含义都没有什么变化。而本鬼个人认为中国古代的“幕府”与日本古代的“幕府”的最大区别是“幕政”。

直到帝制结束,中国古代“幕府”的基本性质都是军事机构。虽然也有“霸府”这种掌控国家行政的“幕府”存在,但都是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而设置的过渡性机构。一旦“幕府”领袖的权势大到了足以成为最高权力的程度,“幕府”领袖就会成为新皇帝,而“幕府”也就会被废除或闲置。

因为日本天皇不能被取代以及朝廷都被公卿世袭控制,所以日本的征夷大将军只能通过幕府来统治全日本。这导致日本的幕府虽然是军事机构,但却要负责全日本的日常行政。正因如此,日本古代不仅有“幕府”还有“幕政”,军事机构里面却设置了一大批负责行政的文治官员。

综合来讲,日本古代的“幕府”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幕府”,甚至连初始含义都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因为日本古代在名义上没有改朝换代,所以日本不仅有“幕府”还有“幕政”。与之相比,改朝换代的中国虽然有“幕府”,但没有“幕政”。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日本幕府时代,为何能持续700年?

日本的幕府虽然源于中国,但到后来超越了中国的制度建构,在日本的国土上完成了适合自己土壤和气候的发展。在中国,从来没有哪一个大臣或者中央大员的幕府能够和日本幕府一样,成为威胁到皇权的机构。

江户时代是日本最后一个幕府时代

日本幕府时代持续近700年的原因

公元1185年,当南宋皇帝宋孝宗还在为如何恢复自己父辈们丢失的中原烦恼时,一海之隔的日本正式拉开了为期六百多年的“幕府时代”的帷幕。

从1185年到1867年共682年的幕府时代里,日本共经历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以及江户幕府。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举着“源氏”的旗号开设了新的幕府:从由源赖朝战胜平氏后建立的第一个幕府——镰仓幕府,到足利尊氏举着“把鸡蛋放到篮子里,将权力归还给源氏”的旗帜推翻了北条氏夺权掌管的镰仓幕府,建立了第二个源氏正统的幕府——室町幕府,以及后来接过丰臣秀吉统一全国的接力棒之后,自称自己也是源氏家族一分子的德川家康建立的第三个幕府——江户幕府。

8月20日,在东京德川将军家的仓库里新发现了一枚刻有“经文纬武”的幕府公章。这枚公章曾与德川家茂的签名一同记录在了1858年签署的日美友好通商条约上。

“经文纬武”印按压在德川家茂署名下

日本幕府时代能够持续近700年,其中的缘由还得从日本封建社会的阶层固化说起。

中国自秦汉开始,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中央集权的帝制国家,平民和权贵都有着完善的“上升通道”,通过举孝廉和科举制度等方式,可以“自然”地完成阶层的转换。皇帝也正是通过这种方法,建立了忠于自己的官僚体系,有效打压士族门阀对的垄断威胁。

但日本古代的封建社会和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有所不同,虽说日本从中国唐朝引进了很多治国方法,但在官员选拔方面却无法照搬中国的科举制度,这便是因为具有平等精神的科举制度与贵族传统存在巨大冲突,日本的皇权与之相较,实在是无法抗衡。十世纪之后日本科举制度便已形同虚设,任免官员的权力已完全被贵族势力所把持,他们继续沿用以“血统”和“姓氏”来委任官员的办法,从而壮大贵族家族的势力,进一步将天皇置于尴尬的地位。

久而久之,日本封建时代里的所有文官,便都出自藤原氏一脉。据史载,藤原氏一族早在日本奈良时代便已存在,是日本古老的贵族之一,在政治舞台上活跃了近一千年。

1980年,曾有一部美日合拍的8小时电影《幕府将军》,根据詹姆斯·克莱威尔畅销小说改编。

电影《幕府将军》中三船敏郎扮演的德川家康

在平安时代末期,第72代白河天皇继位之后不久,便想出了一个如何摆脱藤原氏一族对朝政的控制的方法,那便是用“以退为进”的方式,将天皇位让给自己年仅8岁的儿子,自己做“上皇”,建立了全新的“院政”制度,从而继续听政。

在日本院政时代持续了将近100年的时间里,总共经历了三代上皇,期间上皇的势力也确实增加了不少,但直到最后一任后白河上皇都始终无法掌握军队,在长期面对藤原一族钳制的情况下,不得不去借助武士集团的力量,以进一步削弱长久以来制霸朝廷的藤原氏一族,彻底夺回政治上的话语权。于是,后白河上皇便想到了同样被文官打压下的武士集团,企图利用武士集团的兵力,来改变这一格局。武士集团也因和上皇产生了合作互利的关系而在朝廷上渐渐有了一席之地。

“源氏”后来以“天下第一武勇之士”的身份进入朝廷,另一个武士集团的领袖“平氏”家族,也在朝廷中赢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曾经都是历代天皇的后人,被“赐姓臣籍降下”之后(皇室是没有姓的)成为“朝臣”,原本是由天皇派往地方,担任“国司”的角色,然而他们凭借皇族出身以及掌握的权力,组织了自己的武装力量,成为了一个个武士集团的首领,建立起脱离政府控制的“独立王国”。其中,平氏和源氏则是所有武士集团里最庞大的两家。

2012年,世嘉公司在苹果iso平台山推出了游戏《Total War Battles: Shogun》(《全面战争:幕府将军》)。

就在1156年,鸟羽上皇去世,身为兄长的崇德上皇与弟弟后白河上皇之间爆发战争。结果,弟弟后白河上皇借助平氏平清盛、源氏源义朝的力量,先发制人,打败了崇德上皇,史称“保元之乱”。

从这场皇室内部的结果来看,足以证明了武士集团的强大。其实到了这个历史时期,已经显现出一种新的迹象,那便是决定日本的俨然已不再是皇族和贵族们的宫廷斗争了,武士集团正式活跃于日本的斗争中,日本幕府时代的到来已经显露踪迹。

武士阶层登上历史舞台

“保元之乱”之后三年,平清盛便发动了“平治之乱”,其结果则是把天皇彻底架空,平氏家族便垄断了朝廷内外所有的高级职务,几乎完全掌握了朝政,宣告关西平氏家族的鼎盛时代已经到来。与此同时,也代表着日本院政制度土崩瓦解。直到公元1185年的“治承寿永之乱”之后,平氏才被源氏所代替。

平治之乱

源赖朝在消灭了平氏之后成为了又一个可以左右国家政局的武家,可是他并有急于接管京都的政府,而是转头致力于在关东地区,继续巩固和建立自己的。源赖朝清楚地知道镰仓(神奈川县东南方)是形势最险要的地方,便选择在镰仓作为自己的根据地。直到建久三年七月,也就是公元1192年,源赖朝受封成为征夷大将军,此时,历史的脚步正式步入镰仓幕府时代。

维持了140多年的镰仓幕府最终在忽必烈的铁骑下瓦解。公元1333年,忽必烈东征日本五十年后,最后一代镰仓幕府执权北条高时在各地豪族组成的反幕势力逼迫下自杀,镰仓幕府至此灭亡。

日本幕府时期一分银

1336年,足利尊氏在京都创建室町幕府。因为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在京都室町的“花之御所”办公,所以称为“室町幕府”。第一代室町幕府的将军足利尊氏病逝以后,由他的三儿子足利义诠即位为第二代将军,幕府权力也在与南朝的对峙中不断强化。直到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的统治时期,才结束了南北朝的局面,完成日本统一的大业,此时,才在全国范围确立起室町幕府将军的绝对统治权,进入室町幕府最盛时期。

凡天下事,皆逃不过合久必分、盛极必衰的命运。室町幕府从第四代将军足利义持开始便渐渐走向下坡路,直到1467年爆发的“应仁之乱”。在八代将军足利义政任期内,日本历史进入新兴的大名互相混战的战国时代。

进入战国时期后,被后人称作“日本战国三杰”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开始成为历史的主角。就在1568至1582年间,织田信长将第15代将军足利义昭从京都流放,推翻了名义上掌管了日本近200年的室町幕府,同时也使得从“应仁之乱”开始的日本战国时代步向终结,同时,江户幕府时代也随之来临,并开始了长达260多年的统治。

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江户幕府又称“德川幕府”,它是日本第三个封建统治,共经历了15个将军的统治时期。辉煌的江户时代在日本历史上犹如一颗明珠一样,格外引人注目。

从德川家康在江户设置幕府起,至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时,江户幕府的机构已大体完备。可好景不长,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掌权的时代,德川幕府正处于由盛而衰的转折期。经历了家康、秀忠、家光三代将军轰轰烈烈的创业阶段,德川幕府便进入守成阶段。可物极必反,到达了巅峰之后,势必会迎来下滑的过程,衰微的种子也在慢慢萌发。

因德川秀忠的寄进,而将桃山调的社殿改建为现今的二荒山神社。是现今日光山内最古老的建筑物。

“日光的神殿与庙宇”:东照宫神社、二荒山神社等2神社和轮王寺1寺院及其周边的遗迹,位于栃木县日光市,1999年被列为世界遗产。其中,东照宫是德川家康的灵庙,日本建筑艺术的代表。

1854年日本被迫打开国门后,时代危机和民族危机又加剧了江户幕府的谢幕进程。江户幕府末期,在日本内陆的农民起义和以西南强藩为中心的倒幕运动压力下,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于1867年末被迫宣布“奉还大政”,明治维新拉开了大幕。

至此,日本最后一个幕府时代终于结束了。日本幕府时代的建立,标志着由中央贵族掌握权力时代的结束,在贵族时代地位很低的武士阶层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们鄙视贵族们奢靡的生活,崇尚以“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为核心的思想,并结合了中国的儒学、佛教禅宗以及日本本土的神道教,形成日本武士的精神支柱——“武士道”。日本古代幕府的建立同时也标志着日本天皇成为傀儡,幕府成为实际的政治中心。

日本的幕府虽然源于中国,但到后来超越了中国的制度建构,在日本的国土上完成了适应自己的土壤和气候的生长。在中国,从来没有哪一个大臣或者中央大员的幕府能够做到和日本幕府一样,成为威胁到皇权的机构。日本幕府做到了,对日本民族来说,这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以总督衙门为例简述清代的幕府制

清代地方主管官吏,上至总督、巡抚,下至州县官,都要聘请一些有才干的士人帮助自己处理文案或日常行政事务。这已成为一种制度,受聘者也有了专门的称呼,文献上一般称为幕府、幕僚、幕友等,俗称师爷。

关于幕府相信读者都有一定的认知,笔者想借着这样一个话题深入地探讨一下清代总督的幕府,不算科普,权且是补遗拾缺,以供参考。

幕府制的由来以及总督幕府的人才来源

幕府制由来已久,《史记》中所说的“客”、“舍人”,东汉碑记中所记的“门生故吏”,考古发掘汉墓壁画上的“门下吏”,就是幕府制有关的原始记载,大型类书《册府元龟》也列有幕府制。由此可知,早在汉唐时期,中国就有幕府制度,清代是幕府制走向顶峰乃至消亡的时期。

总督幕府的设立相对较晚,它是明代设督抚以后的事。当时,总督尚属临时性派遣性质,没有规定佐贰官,只有几名令史、典吏之类的人员辅助工作。明中叶以后,随着督抚趋于常设,他们也开始设置幕府。

清代沿袭明制,各省督抚衙门普遍设置幕府。雍正元年(1723)三月皇帝诏谕吏部说:“各省督抚衙门事繁,非一手一足能办,势必延请幕宾相助,其来久矣!嗣后督抚所延幕宾,须择历练老成、深信不疑之人,将姓名具题。”可见,早在雍正时期,总督设幕已是普遍现象,而且已经得到皇帝的认可。

幕客入幕的手续十分简单,不像正规官吏那样要经过层层铨选,而是由幕主自行选聘,随幕主的需要好恶而定。地方大吏升迁或调转,往往奏请将平日所熟悉的亲信幕友带往任所委用,以收指臂之效。

幕客虽非正式官员,但他们替总督出谋划策,经办各种事务,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时人曾评论说:“内掌曹郎之事,以代六部出治者,胥吏也;外掌守令督抚之事,以代十七省出治者,幕友也。”可见,幕友实际上是清代地方大吏的重要助手,是政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甚至可以说地方大权尽皆掌于幕友之手也绝非夸张。

幕友大多是希望做官而没有如愿的士人或做官受挫失意的离退职人员。总督的幕客档次较高,大体上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著名学者、名流。

作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的总督,一般都比较重视招揽人才,聘请一些著名学者、名流到署中办事。这既可替自己献计献策、操持事务,又可借此提高自己的声誉。曾任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的曾国藩就聘请了一大批著名学者、名流入幕,其幕府之盛堪称一流。

他的幕僚容闳在《西学东渐记》中说,在曾国藩的总督幕府中,约有百人左右,“凡法律、算学、天、机器学专门家,无不毕集,几于全国人才之精华汇集于此。”此话大致不谬,当时,著名的数学家李善兰,科学家华蘅芳、徐寿,著名学问家俞樾、吴汝纶、钱吉泰、王闿运等都曾经加入曾国藩幕府。

后来李鸿章接任直隶总督,又继承了曾国藩的衣钵,也非常重视招揽人才,曾国藩的一些幕客又纷纷转入李鸿章门下。这都说明,著名学者、名流是总督们聘请的主要对象。

2、一些丁忧、致仕或失意的官员。

按清朝规制,现任官员祖父母、父母死,需离职回籍守孝三年,称为丁忧。官员丁忧期间不得做官,但可以去充当幕客。如著名思想家魏源在任东台知县时,因母亲亡故回籍守制,此间他先后加入江苏巡抚李星沅和继任两江总督陆建瀛的幕府。

又如曾任布政使的梁鼎芬,在中法战争期间弹劾李鸿章,被清廷降五级调用。官场的挫折使他弃官入幕,被两广总督张之洞邀请到广州主持广雅书院,后他又跟随张之洞到湖广总督衙门,长期担任张的幕僚。

3、一些新中举的举人、进士或翰林,或未补缺的京官。

这些人在没有授予正式官职之前,是允许请假暂入幕府的。如林则徐20岁时参加乡试中举后,即被福建巡抚张师诚聘入幕府。李鸿章中进士后授编修以后又出京,先后入安徽巡抚福济和曾国藩幕府。事实证明,幕府中大有人才在,入幕也是培植造就官吏的重要渠道。

4、一些专学刑名、钱谷的师爷,俗称“绍兴师爷”。

这些人经过系统的学习,具备专门的知识和技能,是地方官幕中不可或缺的人才,此外,幕主的一些亲属、门生故旧也往往受聘于幕中。

幕主与幕僚的关系以及工作职责

幕客不纳入国家的行政系统。幕客的受聘、辞退、工作安排和酬金的多寡都没有统一的规定,完全由幕主决定。幕主与幕客的关系,不是上下级隶属关系,而是平等的友朋宾主关系。幕主一般称幕客为“西宾”、“西席”;幕客称幕主为“东家”、“东翁”等。

幕客入幕称为到馆,辞幕离去称为辞馆,幕客不遂心意,便可拂袖而去,如李鸿章早年在曾国藩幕府中时,因不同意曾国藩弹劾李元度,便辞馆而去。一年多以后,李鸿章又重新加入曾国藩幕府。幕客辞馆而去在清代是常态,鲁迅先生说过,“绍兴师爷箱子里总是放着回家的盘缠。”

幕主一般对慕客较为尊重,视为朋友和知己,平时礼貌周到,相见时相对长揖。曾国藩对重要幕僚就十分尊重,常常与他们对弈,每天早晨要陪幕僚一起吃饭,幕僚没到齐他绝对不动筷子,直到让人请来后再一起用餐。

但必须指出,到了晚清,幕主与幕僚的关系除了相辅相成之外,实际上已经逐渐走向了主从关系。如曾国藩的一些幕僚入幕后,出自对幕主的崇拜,拜他为师,改变称呼,吴汝纶、赵烈文等人就是如此。他们接受曾国藩的培养,也听命于曾国藩。

慕客工作酬金称为“束修”、“岁修”或“馆谷”。酬金的多寡和发放时间由幕主决定。此项经费开支不列入政府行政支出,而是由总督自掏腰包。幕客的酬金无定数,大多因人而异,但一般都足够养家活口。

早在乾隆年间就有“游幕之士,月修或至数十金”的记载。所以,总督支付幕友的酬金是一笔颇大的开销,有时也会出现不敷支出的现象。不过,清代地方官一般都有“平余”、“加耗”、“陋规”等收入,加之总督职权重大,供养幕客还是不成问题的。

慕客的酬金既然不由政府开支,他们便不属于政府官员。幕客虽非正式官员,但有真才实学或成绩突出者,可由幕主分派或保荐,参加科学文化活动或出幕担任实缺官员。以曾国藩幕府而言,官至三品者达47人,位至总督巡抚者33人,其中还有大学士、军机大臣。因此,一些文人学士先求入幕,然后由幕主保荐做官也不失为科举制度外一种进身之阶。

慕客的主要工作有刑名、钱谷、奏折、书启、教牍、征比等项,由幕主视其专长分而任之。掌刑名必须谙通律令,掌钱谷必须精通会计,故此两项工作多由专业师爷担任。

起草奏章、批答文件则由亲信幕友办理。如薛福成入曾国藩幕后,深得倚信,替曾国藩起草了不少奏折。此外,主讲书院、评阅书院考试卷、编撰书籍、办报印书等工作也常由幕友办理。

晚清时期幕府制发生的变化

自道光、咸丰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和世界潮流的发展,幕府制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首先,随着地方督抚势力的膨胀和各种行政事务的增加,总督幕府的工作范围不断扩展,人数也逐渐增加。战争以后,清朝闭关自守的大门被强行打开,对外通商、交涉、海防等事务增多,继而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筹办军务、捐输、厘金、粮台、盐务、制造等项均急需人才,于是帮办上述事务也成为幕府的工作范围。

洋务运动以后,又需要一批西洋人才,于是精通时务、洋务、外交、懂西学、会技艺的人才也纷纷入幕,使幕府人数相应增加。容闳谈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的幕府情形时指出,当时,全国各处军官聚于曾国藩门下的“不下二百人,总督幕府中亦有百人左右”。这里幕府的“不下二百人”,是指参加军幕、从事征战者;总督幕府的“百人左右”是从事政治、经济、文化工作的各种幕僚。

其次,自咸、同以后,幕主与慕客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原先,幕主与幕客之间是平等的,慕客大多起参谋策划作用,较少担负实际的工作。咸丰军兴以后,有的慕客直接参加领兵作战、管理营务、筹款、征税及办理外交工作,有了具体的职务以及等级差别,自然也有了上下级关系和奖惩制度。

此外,咸同以后,亲朋故旧、子弟门生加入幕府有所增加,私谊的情分掺杂着封建的宗法关系,使主客间的关系微妙地滑向了主从关系。这种主从关系互相依存,幕主则利用职权保举提携幕客,帮助他们升官发财。

再次,由于幕府人数的增加,仅靠幕主的合法收入往往不敷支出慕客的酬金。幕主便将慕客的身份由原来的编制外转为编制内,新设一些总办、会办、帮办之类的职名,这样一来,总督与他们之间关系便成了名副其实的上下级关系,他们的酬金自然也转为了俸禄,由朝廷支付。

到了晚清后,原先的幕府制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清末政治制度的近代化改革,幕府制也逐渐走向了消亡,并在大清灭亡后宣告退出了历史舞台。

为什么说德川家的江户幕府差点变成了“第二个镰仓幕府”?

在日本历史上的三个幕府中,镰仓幕府将军的权力是最小的,实权被世袭执权的北条家控制;而江户幕府将军的权力是最大的,是日本古代中央集权的巅峰。但鲜为人知的是,江户幕府差点变成了“第二个镰仓幕府”。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接下来说说自己的一家之言。

延宝八年(1680年),江户幕府的四代将军德川家纲病死,终年四十岁。德川家纲病死的时候没有留下子嗣,生前也没有正式指定继位人。于是一个问题就出现了——谁来当江户幕府的五代将军?虽然德川家纲的亲弟弟和几位亲侄子还活着,但有两个阻碍他们继位的问题:

第一,出于各种原因(主要是江户幕府三代将军德川家光的兄弟之争),江户幕府将军一直在打压自己的弟弟,比如将军弟弟的名义地位甚至要低于“御三家”,对将军的继承顺位也在御三家之后。德川家纲病死时,他唯一健在的弟弟松平(德川)纲吉甚至不能用“德川姓”。

第二,德川家纲继位时年龄很小,成年后又体弱多病,导致幕府的大权被大老酒井忠清控制。直到德川家纲病死,酒井忠清的权势都没有出现动摇。为了继续控制幕府大权,酒井忠清希望五代将军也是一个年幼或者没有根基的将军,不希望年长或者有根基的人当新将军。

于是酒井忠清就以“将军弟弟没有继承权”为理由反对松平纲吉和德川家纲的几个侄子继位,主张“行镰仓幕府故事”,迎立有结城秀康血脉的有栖川宫亲王为五代将军。如果酒井忠清的提议成行,那么江户幕府大概率会变成了“第二个镰仓幕府”,酒井忠清就是“北条义时第二”。

不过江户幕府与镰仓幕府不可同日而语,酒井忠清的提议立刻遭到了以老中堀田正俊为代表的幕府重臣的强烈反对。最终在堀田正俊等人的支持下,德川家纲唯一健在的弟弟德川纲吉继位为五代将军。而德川纲吉继位后不久就罢免了酒井忠清。

更多资讯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