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关注厦门招聘无编制教师,早在当初看到相关的招聘方案,大概意思就是除了给编制外,其他的待遇都一样。为此当时给下了一个断言:其结果必然会让相关部门极为尴尬!事情也正如所料,第一波没招满!现不得已,又来一遍但条件依然没变。这次还能如愿不?还是那句话:未必!除非降低入门条件,即降低招聘要求。
很多非教育界人士对此很不理解:既然待遇都一样,不就缺个编制嘛,真就这重要吗?从某种意义上说,编制是一份保障!若不是冲着这份保障,目前这种形势下,老师还真不是一份令人向往的职业。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主管部门这种只给待遇而不给“名份”的招聘老师的方式也是能够被理解的,种种迹象表明,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人口负增长似乎是难以改变了,新增人口也会不断下降,由此,在不远的将来,社会对老师的需求也会下降,继而导致老师会过剩。就目前的观状,辞退一个有编制的人,其难度会远远大于辞退掉一个“合同工”,估计这应该是最主要的原因吧!
但是对老师们来说,没有编制缺乏保障,风险就相当大啦!从一定程度上说,当中小学老师,吃的也是青春饭,上了年龄之后会与学生产生代沟,加之精力也难以跟上,这些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若这时候,主管部门来个清退“合同工”,这批无编制的老师们肯定是第一批被清退的。到这个时候,青春已奉献过后的老师们,将何去何从?
近来,针对上一次未招满,这次来个“梅开二度”,继续按原来方案。估计招聘方是咬定了一个事实:不缺人!想想也是,什么时候缺过人?如果这次还不能如愿,希望现实能把少数人给拍醒。
想想自当初至而今,自己已经在教育战线奋战了三十多年,把青春洒在了校园,不为其他,只为一份稳定,只为对未来的一份期待。而这份期待,一次次战胜了辞职的冲动。
既然该给的待遇都给了,不如干脆给个“名份”吧,别算计得那么精明!
你会去当个缺乏“名份”的老师吗?欢迎评论区留言。
名[ míng ]
名,会意字。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由一个“口”和一个“夕”组成。
说 文 解 字
“《說文解字·口部》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段玉裁注:許意凡經傳銘字皆當作名矣。......劉熙乃云。銘,名也。記名其功也。吕忱乃云。銘,題勒也。不用許說。......冥,幽也。”
许慎说,“名”的本义是晚上遇到人时,因天黑而相互之间看不清,需要各自报姓名。后引申为名称、名分、名誉等意思。段玉裁说,古籍经传中的“铭”字都是“名”的意思,即青铜器上铭刻自己的功绩,以供后世赞颂。这个说法其实不对。青铜器的器名,通常是器主的名字再加上器物的名字。而“铭”字的本意则是在青铜器上铭刻文字。
小 常 识
古人的名与字
“名”,是婴儿满三个月后由父母所起,只有父母才能叫的,就像是现在的乳名。“字”,是孩子成年即将步入社会时,要取一个供大家来叫的“字”,所以不能由家里的人起。
在男子满二十岁举行冠礼、女子满十五岁举行筓礼时,要占卜选定一位宾客,由他根据父母所起名的含义而另起一个字。字和名的含义,可以是相通、相近、相顺、相承,也可以是相反。
“《禮記·檀弓》疏:始生三月而加名,故去幼名:年二十,有為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故冠頂加字。
《儀禮·士冠禮》: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稱名,他人則稱字也。
《白虎通·姓名》:聞名即知其字,聞字而知其名,蓋名與字相比附故。”在长辈面前,只能称自己的名或号。如果称字,那就有狂妄自大的味道。与同辈之间,为了表示对他人的尊重,都是互相称字。如果直呼其名,那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只有长辈对晚辈,才可以称他的名。在古文献中如果同时出现一个人的名与字,通常是“先字后名”,即字在前、名在后。
文 献 选 读
《莊子·天運》:
名,公器也,不可多取。
名,是天下人共同争夺的对象,
故不可过多占取。
《周易·繫辭傳·下》: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无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无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不积累善行,就不足以成就功名。不积累恶行,就不足以使自己灭亡。小人认为这些小小的善事对自己毫无益处而不屑于去做,而认为那些小小的恶行对自己无伤大体而不想把它去掉。当这些恶行越积越多到了无法掩盖的时候,就罪大不可赦了。
《莊子·盜跖》:
無行則不信,不信則不任,不任則不利。......無恥者富,多信者顯。夫名利之大者,幾在無恥而信。......若棄名利,反之於心,則夫士之為行,抱其天乎!
没有好的德行,就不能取信于人,不能取信于人就不可能被人任用,不被人任用就不可能获利。可是客观的事实是:无耻的人才会富有。那些有名的富人几乎都是以无耻的行径骗取信任而得到的。如果抛弃名利而反求于心,那么与其追求士大夫的德行,还不如恪守人的率真本性。
成 語 典 故
名正言顺
做任何事情必须先要有正当的名义,在道理上能够说得通,做事情才能行得通。
《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孔子主张一定要先定名分。如果名分不恰当,说话就不顺。说话不顺,事情就办不成。
顾名思义
当人们看到一个事物的名称,就能连想到它所包含的意义。
《三國志·魏書·王昶傳》:欲使汝曹顧名思義,不敢違越也。
有名无实
指徒有虚名而无实际内容。
《莊子·則陽》:有名有實,是物之居;無名無實,在物之虛。
即有名称又有实体,那这个事物是实实在在的。如果即没有名称又没有实体,那这个事物则是空虚的。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有的人名声虽然很大,但实际的才德却与他享有的名声很难相符。所以人要有自知之明。
《後漢書·黄琼傳》: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以「名」作声符的形声字
铭,铭记、铭刻。
茗,早采的为“茶”,晚采的称为“茗”。
酩,酩酊大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