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自然界万物休养生息的季节。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自然界的变化,将冬季分为六个节气,即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这六个节气不仅反映了冬季气候的变化,还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 11 月 7 日或 8 日。立冬意味着冬季的开始,气温逐渐下降,人们开始穿上厚重的衣物,准备迎接寒冷的到来。立冬之后,北方地区的河塘、水坝开始进入封冻阶段。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 11 月 22 日或 23 日。此时,气温继续下降,开始出现降雪,但雪量并不大。在北方,人们开始储备过冬的食物,如土豆、大白菜等。
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 12 月 6 日或 7 日。此时,降雪量逐渐增多,地面开始被白雪覆盖。大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冬季的气候更加严寒,人们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并加强锻炼。
冬至,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 12 月 22 日或 23 日。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点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是我国白昼最短的一天。在古代,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举行庆祝活动,如祭祖、吃饺子,汤圆等。冬至过后,白天逐渐变长,夜晚逐渐缩短,意味着冬天已经过去了一半。
小寒,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 1 月 5 日或 6 日。小寒意味着气温继续下降,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在这个时候,人们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并加强锻炼。
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 1 月 20 日或 21 日。大寒是全年气温最低的时期,此时大地冰封,万物休眠。大寒过后,气温开始逐渐回升,春天即将到来。
这六个节气反映了冬季气候的变化,提醒人们要顺应自然,安排好生产和生活,度过寒冷的冬季。在每个节气到来时,人们都会举行各种活动,以祈求来年丰收、生活美满。这些活动也使冬季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注:图片来源吴冠英老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