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凤鸣湖 来自网络
周公庙 来自网络
凤鸣岐山
提起陕西岐山,大多数人只知道岐山的臊子面,品尝过的,皆津津乐道。殊不知,岐山是西周的诞生地,在这片土地上,曾发生过姜尚垂钓隐潘溪、文王渭水聘吕望、武王伐纣、周公吐哺等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
《诗经》中《大雅·卷阿》有云:“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岂弟君子,来游来歌,以矢其音。”这个“卷阿”位于岐山县城西北六公里处的凤凰山南麓,以及从前植满梧桐树的凤凰村、凤鸣沟、凤凰堆、五色的凤丹凤穴,都是当时凤凰经常出没的地方,随时能听到凤凰的鸣叫声,“凤鸣岐山”来源于此。凤凰是祥瑞的象征,西周从这里发迹,“凤鸣”预示着周王朝的兴起。
作为岐山人,十七岁之前的我生活在县城以南的秦岭北麓。十七岁那年,我离开家乡远赴新疆服役,随着阅历的增长,知识面的扩大,越来越意识到岐山在历史上的深远意义。只是,我这个岐山人身处其中却不曾了解,因此深感愧疚。这次有幸回来,拜谒这方厚重的土地,也算是对生活在这里的十七年有了心理上的弥补。在新修建的周原景区南门举行的入城仪式上,我感受到先人对于礼乐的尊崇,尽管粗浅了些,没有影视剧里的宏大场面,但仪式是有强烈感召力的,让人不知不觉进入了那种氛围。
周原景区以中华周文化展示与传承为核心,以“古、土、乐、奇、巧”为思路规划,以“天、地、人”为轴线分区,还原西周的都城风貌,将周文化集中创新演绎。周原广场居中的明堂,是座标志性建筑,以仿古立柱、夯土实墙、真草屋顶、太室等复原形式和场景展示,竭力还原三千年前周代都城建筑的风格和礼制建筑的恢宏气势。何尊广场以西周的青铜重器——何尊为核心,包含何尊雕塑、考古地层复原及地面直塑青铜器三部分,整体营造考古现场氛围,展示出土的最具代表性青铜器。
饶有意思的是周易广场,采用文王后天八卦图进行立体塑造,通过周易简介、六十四卦象解读、价值意义及摇卦占卜互动游戏等方式,全方位呈现《周易》的文化内涵。还有诸子百家园,以“儒、道、墨、法、农、医、兵、阴阳”八家先秦思想流派为主,一览“百家争鸣”的文化精粹。
最具代表性的还是西周的发源地凤凰山。据考证,早在六千多年前,卷阿一带就有先民傍凤凰山临润德泉而居。凤凰是姬姓周族崇拜的神鸟,古卷阿附近至今有许多与凤凰有关的地名和遗址。凤凰山位于周公庙西北,为一圆锥形山岗,又称凤凰台、凤凰堆。《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指的是凤凰山,相传山顶有凤迹,山腰有丹穴,出五色土,明代曾在山顶建凤山石屋。
冒雨站在凤凰山前“凤鸣岐山”的雕像旁,望着展翅欲飞的金凤凰,耳畔萦绕的是一部电视剧插曲,其歌词的灵感便来源于《诗经·卷阿》:“凤凰于飞,翙翙其羽,远去无痕迹,听梧桐细雨,瑟瑟其叶,随风摇记忆!”
在一片惊叫声中,我回头仰望,看到被烟雨迷蒙、薄雾缭绕的凤凰山间,悠然升起一团柱状的白色浓雾,蘑菇云般缓缓升腾、翻卷,如历史烟尘般慢慢地融入凤凰山头的迷雾之中。那是朵祥云,像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在凤凰山发迹,从岐山出发,开创了八百余年的盛世王朝。
回归岐山
岐山历史上最有名的人物,当属西周初期的核心人物周公。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子,是西周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音乐家。他生于岐邑,死于丰都,他辅佐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朝,是周王朝的开国勋臣。武王驾崩后,成王即位,少不更事,周公遵召摄政,他亲率军东征,即周初的三年卫国大战,平定了管蔡之乱,稳定了周初的动荡政局。成王年长后,周公主动禅位,成为后世佳话。晚年的周公回归于祖地岐山,专心制礼作乐,建立朝纲制度,使得天下大治,万民归心,为巩固新兴的周王朝做出了卓越贡献,“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为世代人所传颂。
周公制礼作乐,在中华文明史上扮演了重要作用。他享有崇高的地位,是孔子梦中频频出现的圣人,孔子晚年曾叹息:“甚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周公晚年归隐于卷阿,逝世后即建祠祭祀,周公庙由此而始。西周末年,古卷阿建筑遭毁坏,秦汉以后曾重修。唐武德初,高祖李渊为纪念西周这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下诏在其采邑——卷阿重建周公祠,包括周公陵墓、元圣殿、凤山楼、礼乐亭、思贤亭、吐哺亭等。后经宋、元、明、清历代修葺、扩建,形成了以周三公(周公、召公、太公)殿为主体,姜嫄、后稷殿为辅的建筑群。
现在周公庙里,汉槐唐柏遮天蔽日,除过那些正殿偏殿,还有个玄武玉像一定不要错过。这尊玉像在周公庙后山崖的窑洞内,像高一米,通体洁白,面部丰满,披发无冠,赤足戎装,足踏龟蛇,仗剑而坐。这尊俗称“玉石爷”的玉象为唐代之物,据《岐山县志》载:“昔年雷雨大作,山崖崩塌,闪显而出。”传说,此物能治百病,当地人手摸玉石爷,哪疼摸哪,过后能消除痛苦。
我是岐山子弟,自然也愿意相信这种传言,于是重点摸了玉石爷的颈椎腰椎,数年被这些病痛折磨,我是很虔诚地期望消除病痛。还别说,玉石爷摸上去手感滑润细腻,顿感自己的腰颈处有了凉爽之意。
岐山人杰地灵,历史也早已把周公和岐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周公一生都没去过他的封地鲁国,在完成他的政治使命后,回归岐山,后半生致力于礼法、诗经的研究与整理,使其成为流传后世的珍贵典籍。
64卦的每一卦其实都是由阴爻和阳爻两个基本符号构成的,非常简单,符号就两个:阳爻(一长线)和阴爻(两短线)。这两个符号三次组合那就是八卦,就是2的3次方等于八。六次组合了,那就是64卦了, 2的6次方那就是64。
现在问题是,64个符号画出来之后它怎么排列呢?谁排第一位,谁排第二位,谁排63,谁排64 ,这有多少种排列方式?我先不说64卦我先问问大家:八卦有多少种排列方式?比如说,八个人在坐座位这个座位呢轮着坐,有多少种排列方式?有多少种座法?有人说64 ,那不是,我告诉你有多少种啊,有40320种排列方式,怎么算出来的了,就是八的阶乘。从1乘到8, 1乘2乘3乘4乘5乘6乘7乘8,或者8乘到1, 就是40320种排法,那现在64卦有多少种排列方式啊?那就是64的阶乘,有多少亿种排法!
现在问题来了,当年的周文王花了七年的时间,排成了现在这个《周易》64卦的这个次序,这个次序从乾卦开始,乾坤屯蒙需讼师比......一直到既济、未济结束。他怎么在多少亿种排法里面排出来的?传说他排了七年排出来的。那我问问大家,我们现在排七年,能不能排出来?比如说叫你排七年能不能排出来?排不出来吧?那70年能不能?排不出来吧。700年能不能?也排不出来。那周文王他怎么能排出来?就奇怪了。
在1996年北京大学有一个叫陈传康教授,他也是个博士生导师,他认为64卦不是周文王排的。因为周文王是个人呐,在几亿亿亿种排法里面,他怎么能排得出来呢?那谁排的呢?是外星人,是外星人给地球人的礼物,然后被周文王接受了。
当年,我就问他:“陈教授啊,你这个说法有什么依据啊?”他说:“我这个说法一发表,就被全国170多个报纸刊物转载了。”我说:“你有什么依据?”结果,他被我逼得没办法,哈哈大笑:“我是为了开发旅游!”“什么叫开发旅游呢?”我反问道。“这是外星人给地球人的礼物,那外星人来到地球上怎么来的?不是坐飞机、高铁吧?他们是坐飞碟来的,这就需要在地球上要有一个降落台,而周文王不是被关在羑里吗?那个羑里呀,就高出地面五米,长106米,宽103 米,刚好一万多平米。这个高台就是外星人飞碟的降落台,你们大家都来看吧,那不是开发旅游嘛。”
那我现在问问大家:64卦是不是外星人给地球人的礼物呢?是不是外星人排的呢?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那你怎么知道是,你怎么知道不是,究竟是还是不是?哎,不知道,对了。对这些神秘的东西啊,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轻易否定。
64卦排列上究竟有什么秘密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周易》64卦是怎么排列的。南宋有一个伟大的理学家叫朱熹,他写了一本书叫《周易本义》,他这个里面做了一首歌,就是把64卦给编成了一首卦序歌,卦序我们有必要知道,便于大家记忆。
这首歌64卦分成上经和下经,上经是30卦,下经是34卦。上经为“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下经为“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央垢萃,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分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这么一编排读就很好读,也便于记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64卦基本上都是一个字一个卦名,它的名称单音节的字比较多,比如“乾坤屯蒙”都是单音节的。也有的是两个字构成一个卦名,比如说只要是带大中小的,肯定是两个字,比如说“大过”、“小过”、“大畜”、“小畜”、“大有”、“中孚”。有个别的是由两个字构成一个卦的,比如“噬嗑”、“同人”、“归妹”、“家人”、“明夷”、“既济”、“未济”。除了这几个基本上都是一个字,即一个音节。
为什么要从乾坤一直排到既济未济呢?64个符号排列有没有秘密?我告诉大家,有。但是啊,这个秘密啊,只解开了一半,另外一半,没解开。好多人给我写信说解开了64卦排列次序的秘密,有用二进制、三进制等。这些信,我一开始还看,后来再也不看,因为我解了几十年也没解开。有人要说你解不开不等于我们解不开。
我解了几十年,突然有一天我明白一个道理:64卦符号排列次序的秘密,本来现在就解不开啊,所以我再也不解了。为什么?我告诉你吧,因为64卦排列这个次序,实际上就是宇宙万事万物排列、变化的大规律。宇宙万事万物变化规律用现代科学解开了吗?没有吧。所以64卦符号排列的次序秘密也解不开,等哪一天用现代科学把宇宙当中所有的秘密都解开了,那么64卦排列次序的秘密也就解开了,所以我再也不解了。
虽然64卦符号的秘密我们还没解开,但是结合的文字和这个64个卦的意思,我们就明白了,个秘密已经解开了。谁解开的呢?老子在《道德经》里面他是已经说了,说了一句话,叫“反者,道之动”,就是反向的这个规律是运动变化的一个大规律,当然,老子暗解《易经》,
我们来看64卦这个排列特别有意思。我们把64个符号分成32组,这就可以发现这个秘密,这个秘密是什么?就是反着动的,就是后面这个卦是前面这个卦的反卦,就是把它颠倒过来。
直接说出这个秘密的是谁呢?是唐代的孔颖达,他第一次明确地提出64卦符号排列次序的法则是八个字“二二相耦,非覆即变”。什么意思,“二二相耦”就是两个两个为一组,照这样一分64卦不就32组吗?比如乾和坤是一组,屯和蒙是一组,需和讼是一组。每一组中后面这个卦就是前面这个卦颠倒过来的卦,也就是反卦,比如说屯卦,屯卦反过来那就是蒙卦。
但是有的卦反不过来,比如说乾卦的六根爻都是阳爻,把它颠倒过来,它六根爻还是阳爻,所以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就变。乾卦不是六根都是阳吗?就变成六根都是阴,那就是坤卦了,64卦当中有八个卦,也就是四组,它们反过来还是它,那就采用变的方法。比如说“乾坤”“颐和大过”。颐卦是是上面一根阳爻,下面一根阳爻,中间四根阴爻,颠倒过来,不还是这样吗?所以就变,变成什么呢?就是上面一根阴爻,下面一根阴爻,中间四根阳爻,这个卦就叫大过。其实这就是反映了一个大规律——万事万物颠倒、反向运动的规律。
我们再来看,如果把64卦的符号结合这个卦的名称、卦爻辞,这个秘密就解开了。第一个解开64卦名称排列秘密的人是谁呢?是孔子,孔颖达也是孔子的后代。孔颖达是看出了64卦符号的秘密,孔子直看出了64卦名称排列的秘密。他在《序卦传》当中就解释了这个秘密,当然,《序卦传》不一定就是孔子写的啊,但是现在都说是孔子作《翼传》,也可能是孔子的弟子或者弟子的弟子写的,这个问题不重要。
那我们来简单地看一下,他是怎么讲64卦排列次序秘密的。他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就先有天,后有地吧,然后就产生万物了,所以就先有什么乾卦,后有坤卦,乾为天,坤为地。第三卦“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是什么意思呢,屯卦表示一种艰难的局面,就是天地交合产生万物的那一刻的艰难局面。万事万物的产生,刚开始的时候,都是艰难的,所以第三卦就是屯卦。我们也可以打这么一个比喻,比如说乾卦为父亲,坤卦为母亲,父母交合以后生子女,孩子刚生出来那一刻,那就是第三卦屯卦,“屯”字念zhun,现在也念tun,“屯”不是有一个意思叫“困屯”吗?就是艰难的意思。
生出来之后呢?第四卦是蒙卦,你想象一下,这个孩子一生出来之后不是蒙昧无知吗,这个时候就怎么样呢?要发蒙启蒙,所以《序卦传》说蒙是“物之稚也”,也这就是幼小的时候蒙昧,所以“不可不养也”,所以要养育、启蒙他。
养育他就要怎么样?又接着第五卦,也就是需卦,“需”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饮食之道也”,就是说你怎么用饮食来喂养他。
饮食必有讼,食物太少了,吃的又不够了,怎么办呢?叫争讼,大家都在争抢,所以接下来,这一卦就是讼卦。
第六卦讼卦之后“必有众起”,先是自己在争,一个一个地争,后来我们一拨人、你们一拨人,一拨一拨的,所以这就到了第七卦师卦。“师”就是众人的意思。争的结果要么我多你少,要么我少你多,有了比较了,所以第八卦就是比卦,就这样排列的,这是我们最简单的看一下。最后两个卦是既济和未济,第63卦是既济,“既济”是什么意思?“济”表示渡过河流,“既”是已经的意思,所以表明已经度过这个河流,表示第一个周期已经结束了。但是最后一个卦又说未济,没有渡过河流,怎么理解,很简单,就是下一个周期又开始了,于是,周而复始,就是周期变化,这是孔子《序卦传》作的解释。
现在我用两句话把《周易》64卦排列次序的秘密做一个概括:第一句就是是宇宙周期变化的大规律,简单地说就是天道。宇宙、自然的周期变化是一个大的规律。
64卦以乾坤开头意味着天地开创,也意味着乾坤在整个64卦整个宇宙万物当中起到决定作用,反应天和地的矛盾运动是构成《周易》生生不息整个过程的根本原因。上经很有意思,是从乾坤开始到坎离结束,这主要是反映的是一个天道变化的规律,当然这里面也蕴含的人道的变化规律啊,体现了世界万事万物是矛盾双方相推相磨的变化过程。
下经是从咸恒开始,既济未济结束。咸卦很有意思,“咸”就是感应的“感”,它下面有一个,“心”字,表示少男少女在一起就会冒出火花,然后就会到“恒”,也就是结婚。结婚之后,要恒久、持久。所以下经主要反映了人类进化的历史,主要说的是人道。当然了,《易经》是天人合一的,不能断然分开,这是表明了一个宇宙周期变化的一个规律。这个规律里面,还可以看出时间、空间、人事的变化等等。
第二句话是人类知变应变的大法则,也就是人道。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我们可以看出,人类社会也普遍存在着这种阴阳变化的这种现象,比如说人类社会有男女、长幼、尊卑。人类的事情里面有吉凶、祸福、进退、往来、得失、存亡、生死等等对立面的交替变化。这些都是事物内部的阴阳、刚柔相推相摩、互相作用的结果。所以我们要认识到,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是一样的,也是相反相成的,也是物极必反的,所以历史上,有一治一乱、一盛一衰,有循环往复,都离不开阴阳消长的这种规律。所以圣人所说的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要与时消息,要化否为泰,也就是否极泰来,要转损为益,要从泰卦当中要看出否,也就是说要有忧患意识。然后变这个不好的否为同人。再由同人再进入到大有,实现大同。
就个人而言,只要我们意识到自然规律都是否极泰来、相辅相成的,我们就可以去顺应它。明白了事物的真相之后就不会执着,这样我们就可以离苦得乐了。学《易经》主要是学人生的指南,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所以古人从这个卦序当中总结了很多成语,比如“否极泰来”“物极必反”“损益盈虚”“革故鼎新”,这里面都是卦名:否卦、泰卦、损卦、益卦、革卦、鼎卦。所以我们要按照这个大规律来做的话,就有了一种大智慧,希望大家都能从《易经》当中得到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