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23日上午十点,“少帅”张学良的葬礼在檀香山市博思威克殡仪馆举行,这一天,正是他过世的第十日。
隆重的葬礼过后,张学良的遗体被安葬在了他自己事先找好的墓地中,这个墓地是位于檀岛北方神殿谷纪念公园中的“中国海景”墓地,在这之前一年,他的夫人赵四小姐已经被埋葬在此。
也从被下葬那天起,张学良的一生被画上了句点,然而,他晚年留下的谜团,却是越发变得扑朔迷离了。
谜团一,张学良为何选择定居夏威夷州?1990年,年近90岁的张学良终于获得了渴望半生的自由。1995年,也就是他获得自由五年后,他决心定居美国夏威夷州。
前往美国夏威夷州前,张学良卖掉了他们在台北的两套房子,还顺带卖了一些收藏的名家字画。
问题来了,张学良和赵四小姐为什么不定居条件更好,且有更多亲友的洛杉矶呢?要知道,当时,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儿子张闾琳一家在洛杉矶,张学良已经故去的原配于凤至也安葬在洛杉矶,并且她还在洛杉矶给张学良买了豪华别墅和墓地。
相比之下,定居纽约也是不错的选择,纽约繁华,且张学良的诸多好友,如宋美龄等都在纽约,住在纽约不仅可以享受更好的物质生活,还能让爱热闹的张学良不至于寂寞。
按理,相比夏威夷州,洛杉矶和纽约应该是更适合张学良定居的地方,他为什么舍弃这两地而选择偏远的夏威夷州定居呢?
原来,定居夏威夷州压根儿不是张学良选择的,而是赵四小姐做的决定。赵四小姐之所以不愿意定居纽约,是因为纽约有张学良的老情人蒋士云,她认为,如果他们定居纽约,无异于为丈夫和这个情敌制造更多相处机会,所以,她坚决不同意定居纽约。
张学良获得自由后,曾特地跑到蒋士云家里住了半个月,这个事情后,赵四小姐便“防蒋士云如防猛虎”了。如此一来,她又怎会同意定居纽约呢?
晚年张学良与蒋士云等
赵四小姐也不想定居洛杉矶,原因恰恰与儿子张闾琳一家在洛杉矶有关。张闾琳是张学良与赵四唯一的儿子,可因为张闾琳10岁时就被寄养在美国朋友家中,他慢慢地被全盘西化了,到最后竟至于不会说中文。
赵四小姐认为:并未和他们一起长大的儿子张闾琳,很难和他们夫妇生活在一起,这不仅因为他过分西化,还因为她在观察后发现,因为两父子性格迥异,他们父子俩若长期一起生活,势必会矛盾重重。所以,赵四小姐拒绝定居洛杉矶,实际是为了保全他们的父子关系。
相比之下,夏威夷不仅气候适宜,而且能和儿子张闾琳、张学良前女友蒋士云拉开距离:要知道,夏威夷飞洛杉矶要四五小时,飞纽约更是要六小时。
在赵四看来,她和张学良被幽禁多年,早已不适应灯红酒绿的世界,夏威夷的偏远最适合他们。关键,夏威夷有很多东方移民,他们在这里生活也比较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在夏威夷生活的最初几年,张学良夫妇一直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他们每天住最高档的假日酒店希尔顿的总统套房,每天吃最昂贵的中餐。
张学良与赵四小姐
张学良夫妇敢于过奢侈生活,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年纪大了,钱留着也是浪费。可很快,他们发现自己的生命力有些惊人,这种奢侈生活过了4年后,他们依旧健健康康的。
意识到他们会很长寿后,张学良夫妇搬出了昂贵的希尔顿酒店,住进了老年公寓,吃饭也在老年公寓吃。这期间一直到辞世,他们都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
谜团二,张学良为什么不回大陆?1991年,即张学良获得自由一年后,他以探亲访友的名义去了美国。中央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一个劝说张学良回大陆的好时机。
那么谁来执行这个劝说任务呢?中央经过商议后,决定派开国大将吕正操赴美做说客。吕正操不仅是开国功臣,还曾是张学良的副官,他更曾经和张学良一起参加过“西安事变”。
吕正操当年在讲武堂学习的时候,张学良兼任讲武堂的校长,所以,张学良和吕正操还是师生关系。张学良非常重视接受过培养的新型军事人才,所以他对吕正操非常器重,两人关系一度非常亲密。
吕正操接受任务后,第一时间办理了出院手续,并开始着手办理赴美探望张学良的事宜。而另一边,当张学良得知阔别54年的吕正操要来看望自己时,心里是既激动又有点担心。他非常清楚,吕正操是带着任务来的。
吕正操赶在张学良生日前几天抵达了美国,阔别54年再见时,张学良已由昔日玉树临风的少帅,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者;而吕正操的脸上,也已经皱纹满面。见面的瞬间,两人忍不住老泪纵横。
张学良与吕正操(上图为年轻时;下图为老年时)
吕正操特地给张学良带来了丰厚的礼物,礼物包括:一张张学良最喜爱的京剧磁带,一幅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以及国内新采的极品碧螺春等等。张学良看着这些礼物,忍不住感慨万千,他的思乡之情也被勾起了。
和张学良所料的一样,吕正操这次赴美,带来的任务是劝说他回大陆。张学良告诉吕正操自己很想回大陆,毕竟人老了都想落叶归根,但他也有顾虑,这个顾虑自然来自台湾方面。张学良还告诉吕正操,眼下的境况下,自己回大陆,可能会让本就紧张的大陆和台湾关系雪上加霜。
这些顾虑,吕正操一一替他打消了。吕正操还告诉张学良:大陆人民、东北父老都希望他回乡,但最终决定权在他自己手中。张学良思虑再三后说:如果大陆能满足他提的三个要求,他愿意回大陆。
这三个条件,分别是:一、不搞欢迎仪式;二、不见记者,不接受采访;三、希望和旧时故友多见面,但是不要搞恭维那一套,就像普通亲友那般没有拘束最好。
张学良的要求极其朴素简单,吕正操当然满口应承,他还说:“你回大陆后,中央会为你和夫人提供一切便利。”
他们这次见面期间,甚至规划好了具体的回大陆日期,回大陆后的各种细节他们也商量妥当了。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张学良直到离世,竟也没有回到大陆。
原来,张学良之所以没有履行承诺回大陆,是因为夫人赵四小姐。赵四小姐本就患有狼斑疮,她后来又因为长期吸烟患上了肺癌,晚年,为了保命,她做了单边肺叶切除手术,也从那以后,她的身体状况一直不佳。
张学良做好回大陆准备后,赵四小姐的身体越发不行了,到接近他启程日期时,她的病情越发加重,以至于张学良不得不日夜陪伴。
张学良与赵四晚年
另一方面,得知张学良欲回大陆后,台湾方面的反对意见很强,张学良明显感觉到了压力。无奈之下,他只得派儿子张闾琳代替自己回大陆,而他自己,则从此后放弃了回大陆的愿望。
2001年10月14日,少帅张学良因病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他终究未能落叶归根。曾于张学良死前看望过他的弟媳张雪萍(张学思妻子)感叹:“他死前,三句话不离‘我想回家’,‘我想我爸爸’。”
至死不能踏上故土,成了张学良一生最大的遗憾。
谜团三,张学良晚年为何对杨虎城的后人冷漠?1999年,即张学良定居夏威夷的第五年。杨虎城的孙子杨翰因公出差夏威夷,杨翰对这次出差抱了很大的希望:他想借这次出差契机和张学良见面,完成父亲的遗愿。
杨翰是杨虎城长子杨拯民之子,因为西安事变的缘故,他的父亲一直过着躲躲藏藏的生活。直到建国后,杨拯民才安定下来。安定下来后,他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见见昔日和父亲一起发动西安事变的少帅张学良。
可因为种种原因,杨拯民直到死,也未能见到张学良。临终时,他叮嘱儿子:一定要代替自己去见张学良。
杨翰完成工作后,激动地赶到张学良的住所并敲开了大门。
大门一开,杨翰就激动地向张学良自报家门,说:“我是杨虎城的孙子,我叫杨翰。”原本,杨翰以为他的这句话一出口,张学良就会激动不已。然而,真实情况却是这样的:张学良听完他的自我介绍,很冷漠,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晚年张学良与赵四
全程,不管杨翰说什么,张学良都始终沉默着。只最后时刻,杨翰把一切都说完后,张学良才说了四个字:“好好,谢谢。”
杨翰非常不解:明明祖父和张学良是同生共死的战友,怎么到头来,他对战友的后人竟如此冷漠呢?
杨翰的疑惑,其实来源于他对西安事变内幕的不了解。西安事变的确是张学良和杨虎城一同发动的,他们的关系非比寻常,可在兵变过程中,两人曾因为如何处置的问题,发生过激烈争执。
杨虎城认为:将放回南京,无异于放虎归山,所以,他主张坚决不放,直接效仿‘挟天子以令诸侯’。他还认为:一旦放了,自己和家人的性命也就不保了。
而张学良则认为:“兵变初衷就是要求领导抗日,如果抗日前途有着,何苦要蛮干,蛮干只会扩大内战,走向相反方向,与初衷相违背。”
说到激动处,张学良还咆哮着对杨虎城说:“你怕死吗?你若是怕死,何必要发动这种大胆的叛变行为?我将只身护送蒋入京,上断头台我一人承当,我决不牵连任何人。”
之后,张学良在与杨虎城争执数次后,毅然决然地护送回了南京,并被软禁。而杨虎城及妻子以及几个孩子则在被软禁后遇害了。
只有清楚西安事变这一内幕的人才知道:曾经好到可以穿一条裤子的张学良和杨虎城,他们的感情,已经在西安事变期间几乎破裂了。
事后,当得知杨虎城和家人遇害时,张学良也曾为此感到“难过”,但也仅此而已。而那份难过,也并不能弥补两人在事变期间因争执而产生的裂缝。
所以,张学良对杨虎城后人冷漠,并非意料之外,而纯属情理之中。
谜团四,赵四小姐死后,张学良是如何生活的?张学良被囚禁后不久,即1937年三、四月间,赵四小姐就接替患病的于凤至,开始照顾张学良。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两人一直相依相伴。
赵四小姐的陪伴,给了被幽禁的张学良以莫大的安慰。1963年,已皈依教的张学良,还特地与于凤至离婚,并与赵四小姐举办了一场简单的婚礼。
张学良早已习惯了赵四小姐的照顾,他从未想过:比他年轻10岁的赵四小姐,居然会先离开。
2000年6月22日,身患肺癌等多种病的赵四小姐离开了人世。赵四小姐去世那天,张学良怎么也不能接受她先行离开的事实。与他相伴72年风雨的爱人断气后,他还一直拉着她的手不肯松开。
最后时刻,张学良曾握着赵四小姐的手,深情地说:“我太太非常好,最关心我的就是她!这是我的姑娘!”
赵四小姐离开后,张家人开始担忧张学良的生活。张家人对赵四小姐非常感激,他们都认为若没有赵四小姐的陪伴,张学良一定熬不过半个多世纪的监禁生涯。
为了让张学良尽可能地不感到孤单,张家人常常去探望他,陪他聊天,逗他说几句话。张学良依旧像往常一样推着轮椅外出散心,但他怎么也不肯去第一华人教会参加主日礼拜了。
张学良更换了做礼拜的地方,在他看来:第一华人教会是他和赵四以前坚持做礼拜的唯一场所,只要去到那里,他就会想起赵四小姐。所以,为了让自己不沉浸在悲痛中,他选择了更换做礼拜的场所。
2001年5月28日,张学良在夏威夷过了一个没有赵四小姐在身边陪伴的生日。前来为他祝寿的人发现:他的身体依旧健康,但他的眼里已经没有光了,他的精神垮了。
张学良身边的人说:“赵四小姐离开后的这一年,他经常蹦出一句‘太太已经走了’,接着他还会加上一句‘上帝都有安排’。”
显然,张学良并没有走出失去赵四小姐的阴影,每次提起赵四小姐,他都会非常简洁地加一句:“她最关心我,我们两人最要好!”
张学良与赵四小姐
过完101岁生日后不到半年,张学良就因肺炎住进了史特劳比医院的加护病房。张学良早年吸毒导致肺部一直有些遗留问题,百岁后再度肺炎是极其危险的信号。入院后,张学良病情不断恶化,到最后不得不依靠在肺部插呼吸器协助呼吸了。
入院后仅仅半月,张学良就因呼吸衰竭离世了。离世时,张学良身边只有儿子、女儿和三个孙子陪伴。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少帅,走的时候略显安静。
对于张学良而言,人生中最后一年多少是不圆满的,因为这最后一年里,他身边不再有相伴七十载的赵四。
有人说:如果赵四小姐依旧活着,张学良的阳寿绝不仅仅会停留在101岁,或许,他的寿命会超过宋美龄的106岁。
谜团五,张学良为何把遗产捐给美国2001年,年101岁的张学良辞世,他辞世时,银行公布了他遗产数额:6亿美元!就在世人感叹他财产数额惊人之际,一个更加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他要将自己的遗产捐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张学良离世时,儿子、女儿均在世,其孙辈也不少。他明明可以把遗产留给自己的子女,为何要违背常理地将遗产捐给美国的一所大学呢?
原来,张学良的遗产中除了一些珍贵的古董、字画、典籍外,还包含大量的书信。而这些书信里,含有张学良与高层的一些绝密信件,里头潜藏着大量的历史秘密。
张学良和赵四一致认为:子女们都已远离政治,若将这些书信等交到他们手中,无异于扔给他们一个定时炸弹。而更为重要的事,这些书信、古董、字画的保护工作也是一件极难的事,若当真交给子女,百年后,它们能否幸存都将是未知数。
张学良与儿子张闾琳和孙子在一起
另一方面,张学良有自己的判断,认为:这些书信等,无论是交给台湾还是大陆,都将引发轩然大波,届时,事情将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这样的结果,是张学良之最不愿见。
张学良选择将遗产捐给哥伦比亚大学为什么是最好的选择呢?这主要是因为:张学良始终相信私交,他和时任哥伦比亚大学中文图书馆馆长的唐德刚是挚交好友,唐德刚还特别强调“哥大对历史资料保存极其专业且重视”。
张学良认为:以哥大对历史资料保存的专业和重视程度,自己的遗产放在这里,定能得到妥善保管。唐德刚又是自己的挚交,这就等于:自己的遗产放到哥大,可得到双重保障。
面对张学良的慷慨捐赠,哥伦比亚大学也表现出了十足诚意。哥大专门腾出了一间陈列室,用来安放这批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典籍。更加让张学良感到欣慰的是,这间陈列室,居然是用张学良和赵一荻的名字命名。
张学良将遗产全部捐给哥伦比亚大学,也有另一层考虑,他想以此给自己的后人一个保障。在捐赠遗产时,他成立了一个基金会,这个基金会里的钱有人专门打理,一旦其后人出现缺钱的情况,基金会的人将会迅速找到他们,并及时予以帮助。
某种意义上,张学良将全部遗产捐给哥伦比亚大学,对他个人而言,的确是最妥善的安置。但也仅此而已,毕竟,它对大陆而言,多少是损失。
谜团六,张学良的长寿秘诀究竟是什么?相比近代其他的百岁老人,活了101岁的张学良早年曾吸毒,且在情爱上也并不节制,关键,他还被被软禁了半个多世纪。按理,这样的人,不应该长寿。张学良为何会例外呢?
有很多研究者都曾研究过张学良的长寿秘诀,有人说,他长寿是因为长期被幽禁在山水边;有人说他长寿是因为长期喜欢吃一道叫“豆腐煮鱼”的美食;还有人说,他的长寿是因为他发明了一套有名的“大笑养生法”,每日排除体内污浊之气,故而长寿……
张学良能长寿的真实原因只与两个因素有关,第一是夫人赵四小姐的悉心照顾;第二是不怕死的心态。
赵四小姐和张学良在一起的时间长达72年,这72年里,赵四小姐不仅每日细心打点他的饮食起居,还会固定地带他出去兜风。张学良白天觉得无聊,她便陪他打网球、下棋或者看书,就连他钓鱼,她也经常饶有兴致地在一旁陪着。
有时,张学良因想事情晚上睡不着,赵四小姐便陪他聊天,给他按摩。赵四小姐情商极高,不管张学良有什么烦心事,她总能三言两语就开导好他。
被幽禁台湾期间,赵四小姐为了改善张学良的生活境况,不仅自己种菜、喂鸡、养花,还学会了自己缝制衣物,在他的照顾下,张学良虽一直被幽禁,生活却也算安稳顺遂。
被幽禁中的张学良与赵四
也因为张学良太过依赖赵四小姐的照顾,赵四小姐去世后,他处处觉得不习惯,不管谁照顾他,他都觉得不自在。赵四去世仅仅一年,原本健朗的张学良也随她而去了。
除了赵四小姐的因素,张学良不怕死的心态,也是他长寿的原因之一。
张学良最初被幽禁时,经常害怕杀他。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这种担心到达一个极致时,他反而不再怕死,且随时做好了死的准备。尤其,后期接受洗礼信了教后,他更是将生死看淡了。
也因为把生死看淡,张学良走到哪儿,都会想方设法买一块墓地。在台湾期间,他就兴致勃勃地在台湾阳明山为自己和赵四买了一块墓地。
每次墓地买好后,张学良还会经常前往墓地去视察,他在台湾的墓地就曾被他光顾过无数次,这块风水宝地风景秀美、全山环绕,最重要的是:这个地方可以远眺大陆。
某种意义上,当一个人做好了死的准备时,世间的一切很自然地就已经被他们看开了。到美国后,张学良也是第一时间买好了墓地,这块墓地就位于张学良最后的下葬地,即“神殿谷”纪念公园内。
心理学上有一个定律叫做“不怕死定律”,这个定律的大意是:一个人越怕死就死得越快,不怕死反而死不了。
张学良不知不觉就活到百岁高龄,正是他不怕死的必然结果。
张学良晚年
张学良一生,除了晚年留下的这六个谜团,还有若干迷雾和争议,也因此,时至今日,他依旧是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真实的张学良,或许将永远无法被揭开,但这恰也是历史的意义所在。
从来,是非功过都只能留予后人评析,张学良的一生功过,亦是如此。